來源:運聯智庫(ID:tucmedia),作者:運聯研究院 丁琦
8月6日,「丹鳥」微信公眾號改名「菜鳥直送」。據了解,去年丹鳥持續虧損,至今仍沒有找到盈利的方向。從電商落地配(芝麻開門)、新配盟到丹鳥,再到菜鳥直送,註定要被時代拋棄的電商落地配企業的命運能改變嗎?
核心導讀:
1)丹鳥的運營模式主要分為B2C、B2B和O2O三種,其中B2C模式主要服務天貓超市業務,B2B模式主要服務零售通業務;
2)丹鳥改名菜鳥直送後,成為阿里在同城零售戰場上對抗京東和美團的一大工具。
1、丹鳥降生「阿里動物園」
1.1 阿里的物流布局
從2008年投資百世集團開始,阿里通過菜鳥網絡、螞蟻集團、阿里創投和雲鋒基金等,已投資國內大陸超過20家物流企業。一方面,是為了完善物流全鏈條,服務自身商業,達到「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的最終目標;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建立防禦外界對手的壁壘。
1.2 落地配興起,丹鳥降生「阿里動物園」
電商落地配的興起有著時代的痕跡。浙江芝麻開門等落地配企業,前期主要是做電商落地配的業務,其客戶主要為電子商務客戶,例如電視購物、網上書店等;為客戶提供區域範圍內的個性化增值配送服務,如代收貨款、配送到門等服務。
彼時,落地配企業更注重配送時的服務質量,也願意在送件中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個性化增值服務。此外,落地配企業同時也實現了對部分全網快遞覆蓋率不足的補充。當時,「三通一達」和百世等全網快遞的區域內時效並不能滿足天貓超市消費者當日達、次日達的消費體驗;而京東超市的京東物流,則已經可以做到當日達和次日達。
為了提高天貓超市的配送時效,建立起天貓超市的服務壁壘,同時也為了布局中高端電商件的市場,補足短板,此時的阿里急需擁有一家受自己管控的電商落地配企業。
因此,自2016年開始,菜鳥網絡開始陸續入股浙江芝麻開門、上海萬象、南京晟邦、成都東駿快捷和陝西黃馬甲等5家電商落地配企業。2018年年底,菜鳥網絡低調地將這5家落地配企業統一為「新零售配送聯盟」,簡稱「新配盟」。2019年5月,「丹鳥」品牌正式對外發布;至此,菜鳥網絡對電商落地配的布局整合已初步完成。
2、丹鳥三大運營模式
2019年5月,「丹鳥」品牌正式發布,意圖布局全國直營網絡。其運營模式上,與整合前基本相同,主要為B2C、B2B和本地即配等模式。
2.1 B2C倉到家模式
B2C模式是丹鳥等電商落地配企業的起家配送業務模式,主要進行從電商倉到末端客戶區域內的短距離的一站式配送入宅服務。
這種業務模式配送鏈條相對全網快遞更短,往往只需要一次分撥就可配送到末端站點。同時,這種業務往往只有單向配送業務,末端網點不收貨,僅有客戶退貨的逆向物流。因此,末端配送價格比全網快運高出近5倍。
天貓超市的配送業務,佔據了丹鳥B2C訂單總量的90%;同時,丹鳥也有部分外部電商客戶的訂單,如噹噹、九曳鮮配等。
2.2 B2B城配業務模式
2016年,阿里零售通最開始的配送業務就是交由丹鳥整合前的芝麻開門、萬象等阿里系電商落地配企業進行配送。但由於服務B端客戶和C端客戶是不同的業務場景,落地配企業服務效果並不太好。因此,阿里將部分訂單與其他的城配等物流公司合作,保留了長距離、地方偏、單量少的部分訂單,這些訂單仍由落地配公司配送。
丹鳥整合完成後,菜鳥網絡開始將更多的零售通訂單交由丹鳥配送。但短期內丹鳥整合各區域當地配送資源的效果並不明顯,因此前期其充當的仍是三方的角色,實際配送業務並不是丹鳥在做。
此外,電商落地配轉城配的痛點,還在於車輛問題。傳統落地配的配送車輛仍為兩輪或三輪電動車,這樣的交通工具可配送1-3件的少量包裹訂單;但如果配送B2B的4-8件包裹訂單,處理效率便會很慢,經常會出現一個訂單多次配送的尷尬場景,最終造成B端客戶的配送體驗效果更差。
2.3 本地即配模式
本地即配模式是在丹鳥成立後新加入的業務板塊,同時也是三大運營模式中業務佔比最小的一種模式。該業務模式主要以商家門店為中心,將門店線上銷售的商品,在時效要求範圍內(通常為0.5-2H)配送完成的短距離(1-5KM)即時配送服務。
表面上看,即時配送的短距離、高時效特點,非常匹配丹鳥傳統落地配的業務特點。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丹鳥的外部業務拓展並不順利,也僅有盒馬等阿里系自有業務和極少外部訂單承接。
2020年初,丹鳥合併了同樣是被菜鳥控股的點我達,才補足了這個短板。點我達是一家做眾包模式的即時物流配送平臺,主要以眾包共享的模式,為客戶提供門到門的末端即時物流服務,業務場景主要有餐飲外賣、末端快遞攬派、生鮮商超等的新零售配送等。
至此,丹鳥才算是真的擁有本地即配模式。阿里系的各類企業如盒馬、大潤發、淘鮮達、餓了麼、易果等的即時配送業務,都可以交由丹鳥承接。丹鳥終於擁有了同時服務B2C、B2B、本地三大客戶類型的能力。
3、丹鳥改「命」,布局同城零售
今年8月5日,「丹鳥」官方公眾號突然改名「菜鳥直送」,最新簡介更新為「立足區域內,菜鳥直送提供倉配、城配、即時配等多場景的優質配送服務,致力於成為高品質的本地生活物流服務品牌。」這一動作隨即引發行業內外一陣熱議。但如果仔細分析的話,會發現這一結果並不意外。
3.1 丹鳥、藍豚、點我達持續虧損
丹鳥在成立後的這近一年半的時間裡,一直打造屬於自己的配送網絡:一是收回原來開放給加盟商的重點城市運營權,自營管理;二是整合原來5家落地配企業重複的網點人員。而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
與此同時,城配戰場,菜鳥投資的另外兩家企業的日子也不太好過。低毛利的城配市場非標問題嚴重,導致藍豚規模化的擴張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而美團配送的盈利以及達達集團的上市,也讓阿里對點我達的耐心值變得越來越小。
阿里對這三家企業的整合迫在眉睫。2020年初,丹鳥合併了點我達;8月,丹鳥、藍豚整合,「菜鳥直送」成立。
3.2 菜鳥直送成為阿里同城零售布局的物流工具
今年4月份,京東超市宣布「物競天擇」項目與京東到家、達達快送平臺達成進一步深度合作,將陸續接入京東到家平臺上的線下商超門店。首批引入超萬個線下門店和近300萬個產品,配送範圍覆蓋達100個城市,新增覆蓋1萬個1小時生活圈。
無獨有偶,5月19日,美團配送宣布將升級配送開放平臺,提出的口號是「要打造更普惠的配送服務,建設成未來城市的新基礎設施」。這一動作背後,是美團意圖通過配送開放平臺,實現商戶多元化,布局同城零售業務的野心。
同時,今年年初,阿里將天貓超市事業群升級為同城零售事業群,並且將同城零售事業群上升為阿里CEO張勇重點專注的項目之一。6月3日,阿里進一步動作,淘寶宣布在全國16城上線「小時達」服務,消費者可以根據搜索選擇周邊的商品,並將餓了麼、淘鮮達、天貓超市也打包進同城零售的選項。
阿里、京東、美團之間的戰爭,在同城本地生活版塊蔓延開來。對於阿里來說,丹鳥、點我達、藍豚整合成為「丹鳥直送」,就是為這場對戰而準備的物流工具。
3.3 其他電商落地配的出路在哪?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落地配靠區域網絡以及代收貨款等個性化服務建立起來的優勢壁壘,不斷地被日益壯大的全網快遞公司蠶食並打破。快遞業的發展和支付方式的變遷,不斷壓縮了落地配企業的生存空間,落地配企業開始走向沒落。
目前,這一領域所剩下的落地配都開始逐漸轉型,有的企業積極開拓城配業務,做電商落地配的同時承接部分城配B2B的業務,比如河南建華、山東D速都在做零售通的城配業務;也有些的企業開始轉型做倉儲,比如新三板上市的江蘇門對門,現在全面轉型做倉儲服務,不再做落地配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