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等專業,普通人家的孩子可以選擇嗎?

2020-09-05 西南散修

文學、歷史和哲學是最典型的文科專業,也是大眾接觸最多的學問,凡是有點文化的人都可以說幾句。但是要想有所成就,必須有十年八年的功夫鑽研才行!算是比較高雅的學問。


封建時代要想做官,必須參加科舉,科舉考的八股文就是文史哲這些學問!所以整天研究這些的人都很傲氣,大家稱之為讀書人,又稱「文人」。不僅販夫走卒得罪不起他們,就連普通地主也不能輕易得罪!真得罪了文人,人家可能當時沒有能力反擊,暫時隱忍下來,發奮苦讀。說不定幾年以後人家中了秀才,然後見了縣太爺可以站著,你個普通人必須下跪,而且人家可以與縣太爺說上話。你若有什麼把柄落入文人手中,能讓你掉成皮,悔不該當初。如果後來還中舉了,那就可以跟縣太爺平起平坐,迎來送往,你想巴結都找不到門!要是中了進士,那就是朝廷的官了,不需要自己動手,自然有人幫他收拾這些仇家。



現代社會仍然有很多人對文史哲非常感興趣,作為自己的一個愛好來打發業餘時間,有的人甚至想以此為終身職業。

在我看來,普通人家的孩子根本不適合學習這些高雅專業。原因如下:

一個人活在世上,有兩個責任是免不了:養活自己,成家以後能夠養得起老婆孩子。無論做什麼工作,獲得的收入應該能讓自己和家人過上正常的生活。


要想學好文史哲,要有豐富的知識,必須博覽群書,通曉古今;要有優秀的文字功夫,需要不停地練筆,才能下筆如有神!還要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和鋼筆字,字如其人,這是你的門面。不僅僅學問搞得好就行!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的水磨工夫,要有十年磨一劍的毅力,還要有長期坐冷板凳的思想準備。

普通人家的孩子特別喜歡這些專業,非讀不可的話,必須要有安貧樂道的思想準備。我建議考入師範院校學習這些專業,畢業以後進入體制內的學校做專業老師,靠專業吃飯,國家為你的能力買單。雖然不能發財,但是可以衣食無憂,這基本上是最好的出路。



有的人說學習這些專業,可以考公務員。當然可以!但是考上以後那就由不得你想幹啥就幹啥!工作上的瑣事讓你忙得不可開交。還想研究文史哲,做夢去吧,能把工作幹好就不錯了!為什麼這樣說?封建時代是農耕社會,以農業為主,只要糧食足夠了,天下就太平!種糧食的都是一些目不識丁的農民,農民能知道的東西,聰明的讀書人,其實他也知曉一二,只是不屑於去做而已!所以說農耕時代文人統治天下那是穩穩噹噹的。現代社會,我們國家已經是工業時代,甚至就要進入信息技術時代,還靠「半部論語治天下」,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社會的複雜程度是封建時代百倍千倍!作為一個公務員,無論你學什麼專業,你都必須要接觸農業、工業、商業、財政金融、科學技術、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國防軍事等這些事務,至少要懂得一些常識。不知道也行,你就不用想升職了,一輩子做個小吏就行。但是要把這些常識掌握,也能讓文科生精疲力盡!他哪還有時間去研究什麼文史哲。

當然還有的人說,可以進入文化傳媒行業發展,當然也可以!這個領域不僅需要過硬的文字功底,最重要的是要能抓住客戶心裡,迎合客戶的想法,讓客戶滿意,人家才願意掏錢。你一個鐵骨錚錚的傳統文人幹得了這些嗎?即使你幹得了,你也別想搞些什麼專業研究了!整天卑躬屈膝,迎來送往、花天酒地,一輩子就這樣碌碌無為了。

現在的文史哲專業適合什麼樣的人去研究呢?請記住:家底豐厚,衣食無憂的大戶人家的孩子,無論是真有興趣,還是只想混個文憑,都可以去讀這些專業。


真有興趣,本科碩士博士十幾年下來,肯定收穫頗豐。因為人家是真愛,肯下功夫!因為人家不差錢,不用考慮柴米油鹽吃喝玩樂這些瑣事,想怎麼幹都行!房子也不是個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想買哪就買哪!所以人家可以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做研究。有付出就有回報!成果出來,自然有高校伸出橄欖枝,該有的待遇都有,啥也不會少!還是穩穩噹噹的上層人士。

如果只想混個文憑,那就更容易了!富二代情商都不差,請客送禮無師自通,沒有他擺不平的!即使情商低一些,大把銀子砸下來,誰能扛得住?隨便拿個文憑,回家繼承偌大家業,只需要把握大方向,擺平各種關係,日常管理事務讓職業經理人負責即可。


你看見哪個富二代去學金融、計算機專業的?人家才不去吃那個苦、浪費那個腦細胞。每天吃喝玩樂,遊山玩水,豈不自在?

普通人家的孩子,無論學習什麼專業,最後都要面臨如何將自己的專業和知識技能變現的問題!你沒有資格說,我學了四年的歷史專業,就是為了興趣,並不想靠這個東西賺錢。呵呵,你好大的臉,20多歲的人了!還靠父母接濟生活,丟不丟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錢人家孩子,學習文史哲多,普通人家孩子學習理工科多?
    高考的時候需要及時的填報志願,填報志願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但是目前來講有一個特別特殊的現象,一般來說有錢人家的孩子學習文史哲的比較多,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學習理工科的較多。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 為什麼有錢人孩子學習文史哲的多,普通家的孩子學習理工科的多?
    眾所周知實現一個億小目標的王健林,他的兒子王思聰學的是哲學專業。這個專業離我們老百姓就更遠了,歷史好歹還能作為普通人茶餘飯後的話題吹個水,但是你要是跟普通人聊哲學,那就等於赤裸裸的告訴別人,我是不想和你聊天滴!於是很多網友紛紛發出感嘆,有錢人家的孩子就是任性,盡學一些虛的東西,難道不怕將來找不到工作嗎?
  • 普通人家,不會英語的父母,孩子也可以中英雙母語嗎?
    普通人家,不會英語的父母,也可以有中英雙母語嗎? 首先,我要和大家肯定的說:完全可以,甚至可以實現中英法三母語,不光是雙母語。 還是類似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而相對來講,專業的英語培訓機構學校,用教科書請專業老師來教,付出巨大的時間精力,成本高昂,效果呢,十幾年卻是聾啞英語! 所以,只要換一種思路來學語言,為學習者提供語言環境,就可以輕鬆掌握英語,甚至可以輕鬆達到母語的程度。 這麼多年我們許許多多家庭教育黑暗中摸索經驗,兩年多前我們清楚的證明是完全可以的。
  • 普通文科生也可以報考「藝術」專業?
    普通文科生想學藝術專業怎麼辦?往年不管文科生理科生都需要參加全省藝術聯考,擁有藝術專業分才能報考藝術類專業,這類學生被稱為「藝考生」。其他普通高三生就無緣選擇藝術類專業!然而,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大藝術院校對於部分藝術專業招錄有調整,取消了對於藝術專業的要求,按照報考學生的高考成績來錄取。這是今年的新情況!為廣大普通文科開了一扇窗。也是2020年文科生的新出路!首先。我們先看一下傳統意義上的文科專業大概有哪幾類?
  • 文史哲 基礎學科蘊含大機遇
    之所以說「文史哲」相關專業相對冷門,主要因為這些專業較之時下熱門的經濟管理以及計算機等專業市場需求量較小,崗位所能提供的薪資也相對較低。由此,長期以來這些專業對考生的吸引力不高,錄取分數線也相對較低。但「文史哲」是基礎性學科,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脈傳承與創新的根基,在愈發強調文化自信的時代背景下,其重要性愈發凸顯,蘊含著更大的發展機遇。其一,「文史哲」相關專業性價比較高。
  • 出生在普通人家,到底什麼才是孩子的底氣?
    那麼出生在普通人家的孩子,難道不配擁有底氣嗎?如果普通人家的孩子,只有通過去擠獨木橋這一種途徑才算是人生的希望?如果所有的家庭教育、以及整個社會的聲音,都把高考當成普通人家孩子唯一的出路,那麼那些高考失利的孩子是不是就要抱憾終身,從18歲開始就面對永無天日的人生,再也沒有底氣和熱情,去擁抱現實的生活呢?
  • 文史哲、數理化這些基礎學科你都了解嗎?好就業嗎?有哪些牛校?
    文史哲、數理化這些基礎學科你都了解嗎?好就業嗎?有哪些牛校?文史哲、數理化這些基礎學科卻常被忽視。這些專業好就業嗎?都有哪些牛校?好就業嗎?有哪些牛校?文史哲、數理化這些基礎學科你都了解嗎?好就業嗎?有哪些牛校?
  • 藝考將至 文史哲備考怎少的了「北大天團」
    按照教育部「藝考改革八大舉措」規定,藝考生無論報考哪一個藝術類專業,都必須參加由學校統一組織的文化素養基礎測試,即初試,其中,「文史哲」是藝術類院校的藝考「標配」。作為藝考生的「心中殿堂」,中國傳媒大學也將文史哲列為初試必考項。但備考有秘方,「北大天團」了解一下?
  • 為什麼富人家的孩子學習文史哲的多,窮人家孩子學習理工科的多?
    甚至還有的家長為了幫孩子做出好的選擇,帶著孩子去參加各種試聽班,當進行文理分科之後,大家有沒有發現富人家的孩子大多數都會選擇學習文科,而窮人家的孩子則是多數會選擇學習理科,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吧!1.
  • 哲學是最冷門的專業嗎?讀哲學專業會變成思想大師嗎?
    但是有一些專業,在不同高校中,冷熱程度也是不同的,例如同樣是古生物學專業,在北京大學讀,畢業也很容易找到工作,但是在其他普通高校讀,就業對口難度就大很多。從學科存在的意義上說,任何一門專業都有它的價值,不僅是學術需要的,也是就業需要的。
  • 初試只考文史哲 中國傳媒大學2020年藝考開始改革
    還記得嗎?2019年中傳藝術類本科招生考試改革,八大舉措引發社會強烈關注與積極評價,其中考生無論報考哪一個藝術類專業,均需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文化素養基礎測試(即初試)。初試科目在語數英的基礎上,增加「文史哲」類別選項,受到考生及家長的高度認可,其中近一半的考生選擇文史哲類別考試。
  • 2020年中國傳媒大學初試只能選擇文史哲,考試範圍有哪些?
    最近問題裡常出現關於中傳文史哲的問題,特別是很多理科生會擔心文史哲的初試考試會減少他們的競爭力,一邊倒的對文科生有利。因為自己班上也有理科的孩子,大家的壓力和焦慮都差不多,因為是初試嘛,要是在初試上被刷掉的話的確是很虧。所以今天特地攢一篇關於文史哲學習的文章,希望能夠給一些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學生一些幫助。
  •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選擇普通學校也不選擇985、211院校?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選擇普通學校也不選擇985、211院校?學校的選擇從我們上小學初中高中的時候就開始了,只不過無論是初中或者高中都是父母幫我們選擇,到了大學就應該輪到我們自己做出選擇了。一直以來學生們都以考上985、211院校為榮,但是有些學生寧願選擇普通院校也沒有選擇985、211等重點院校,這類同學真正了解了上大學是為了什麼,了解了自己的將來發展規劃,定是有用之才。然後我們來看看為什麼他們會這麼做?
  • 豪門人家給孩子取名,有何講究?普通人家比不上,並非賤名好養活
    豪門人家給孩子取名有何講究?普通人家比不上,並非賤名好養活一個人的名字,雖然只有寥寥數字,但卻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畢竟它相當於一個人的「符號」,從孩童時期起將跟隨一生之久。因此,父母給孩子取名從古至今都是一件大事,一般都要經過仔細斟酌。
  • 文史哲保研太太太太太太太難了!
    只是我們之前一直不注重對外宣傳,導致文史哲保研的學員並沒有聚集在一起,所以我們設置了一個裂變機制,希望小夥伴們能夠,把這條信息傳達給更多的文史哲小夥伴們,讓他們能夠免費參與到這次活動中來,提前為自己的保研規划進行謀篇布局。
  • 文史哲能夠為法律思維的養成,提供什麼?
    學習文史哲,似乎是通識教育的一部分,它們對法律教育,又能貢獻什麼價值呢?鄭也夫老師從文採、邏輯和歷史感三個方面,論證了文史哲,可以為法律思維和法律修辭提供的豐富養分。作者=鄭也夫 北京大學教授,社會學家原標題=為何大部分中國學者的作品無趣?
  • 今年——普通人家的孩子都考得怎樣?不吹不黑,大概率都需要拼爹
    孩子在上面負重前行,家長在後面惴惴不安忐忑心驚。再過幾天,填報了高考志願,一切將塵埃落定,雖不能決定一個孩子的全部人生,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左右著其人生走向。富貴人家的娃人生的路有很多條,高考不過是錦上添花;而普通人家的孩子,高考意味著通天的神梯,一考定終生並沒錯多遠。
  • 沒背景普通家庭孩子選擇什麼專業?以下5大專業,包你高薪好就業
    所以,高等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快,就是因為當下的就業情況不是太好,需要不斷提高學歷才可以找到非常不錯的工作。那普通家庭孩子,沒錢沒背景選擇什麼專業好呢?以下5大專業,既有編制還有高薪好就業,對於普通家庭孩子來說,再合適不過了,快快轉發收藏~~1.
  • 連文史哲都不想讀,別說你要考中傳播音!
    精讀、跳讀、圈點、批註……眼下,不少備戰中傳2021年藝術類校考的播音生,正在見縫插針啃讀文史哲,但也有部分播音生在到處打聽捷徑,有沒有濃縮常見考點的乾貨版,連一套入門書目都如此無心,可能考上中傳嗎?並以專業集訓緊張、文化學習頭大來自我陳詞。不少藝考生有過初高中時期,在應對名著閱讀中的小聰明勁。從不閱讀原著,而是熱衷通過做類似一本通的書籍,期望一本讀懂必讀名著,輕鬆掌握考點脈絡。現實來看,過往這種辦法不失為一種應對之策。
  • 《文史哲》雜誌英文版創刊號首發
    中新社青島6月25日電 (楊曉衛)以恪守「學者辦刊、造就學者」原則聞名中外的《文史哲》雜誌25日在其創刊地山東青島正式發行英文版(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創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