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細菌重災區!開水燙燙有用嗎?

2020-12-18 欣媽育兒經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84」成為了搶手貨,酒精甚至比茅臺酒都緊缺,而寶媽們每天更是忙著各種清潔、消毒,深怕「病從口入」。

奶瓶,接觸寶寶最頻繁的東西,算得上是細菌的重災區,如果清潔不到位,殘留的細菌,難免讓寶寶出現腹痛、腹瀉等疾病。

我曾經在群裡做了個調查:你們最常用的奶瓶消毒方法是什麼?

然而90%的寶媽都是:開水燙燙。

我們去飯店吃飯的時候,總會發現有些人用開水先「涮涮碗筷」,這樣看著超有儀式感,但是這真的有效嗎?

其實不管你是沸水燙奶瓶還是餐具,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的。想要達到消毒的效果,奶瓶和餐具也都必須在沸水中煮上5分鐘以上,這樣也只殺滅80%的細菌。所以說開水燙一下奶瓶是完全不管用的哦!

01奶瓶洗不對,細菌病毒來「作妖」

除了以為「用開水燙燙就行」,還有幾個錯誤的動作,可能90%的寶媽都曾犯過,快看看你中招了幾個:

1、 不洗手就洗奶瓶

寶媽的雙手每天都會接觸很多的東西,所以手上往往會藏有很多看不到的細菌,因此洗奶瓶前,寶媽一定要清洗雙手,這樣才能保證衛生。

2、 只洗瓶身,忽略了奶嘴座、奶瓶蓋

很多寶媽都嫌麻煩,所以只對奶瓶的瓶身進行清洗,其實這是十分錯誤的做法。寶寶直接接觸與奶瓶中的奶嘴產生接觸,因此奶嘴的衛生尤為重要。

3、 過度使用「奶瓶清洗劑」

過度使用奶瓶清洗劑來達到無菌效果,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寶寶腸道內菌群失調,因此孩子奶瓶的消毒過猶不及。

4、 洗完奶瓶沒有及時晾乾,這樣洗了等於白洗

潮溼的環境更容易滋生細菌,因此洗完奶瓶後一定要及時晾乾,要不然洗了也等於白洗。

5、 奶瓶消毒次數過於頻繁

生活中微生物無處不在,但絕大多數微生物是有益菌,越多接受這些有益菌,反而對孩子的腸道成熟,及免疫力提高有很大的好處,所以奶瓶的消毒次數不易太頻繁。

6、 用清水清洗奶瓶

奶液中含有大量脂類,只用清水清洗,很難處理掉附著在奶瓶內壁上的油脂。尤其是塑料奶瓶,更是會由於油脂長期存在發臭,影響奶粉的氣味,損耗奶瓶的使用壽命。

奶瓶洗不對,那些肉眼看不見的細菌、病毒,就會悄悄在奶瓶裡繁殖,暗搓搓的出來禍害寶寶的身體健康!那麼,奶瓶應該怎樣正確的清洗、消毒,才能把這些可惡的「傢伙」消滅光光呢?

02洗奶瓶,這些細節很重要

一、 清洗工具,要選對

奶瓶及奶嘴的邊邊角角最容易殘留奶漬、藏汙納垢。想要全部都清洗到位,寶媽要準備好以下「利器」。

1、 一個盆或者是其他儲水容器

2、 寶寶專用奶瓶清洗劑

3、 奶瓶專用清洗刷具

1) 尼龍奶瓶刷、奶嘴刷,適合玻璃奶瓶;

2) 海綿奶瓶刷、奶嘴刷,適合塑料奶瓶;

3) 矽膠奶瓶刷、奶嘴刷,適合所有材質的奶瓶。

需要注意的是:寶寶的清洗工具必須是專用的,只能用來洗寶寶的奶瓶,千萬別當成廚房共用工具。

二、 按步清洗,不留死角

1、 先用香皂將雙手洗乾淨,然後將奶瓶各部分拆開,加水浸泡在容器裡,同時適量倒入奶瓶清洗劑,攪拌均勻。

2、 用專用的洗刷工具,把奶瓶、奶嘴的各個角落都刷洗乾淨,確保殘留的奶漬都被清除了。

3、 清潔到位後,把每個配件分別在水龍頭下,用流動的清水衝洗乾淨,確保沒有奶瓶清洗劑的殘留。

4、 每次清洗或者消毒之後,都要將奶瓶開口朝下,防止乾淨的奶瓶架上,控幹內部的水。

需要注意的是:不論吸奶器、奶瓶,還是寶寶餐具,清洗後都應保持乾燥,這樣才能抑制細菌滋長。

記住:乾燥才是最好的消毒劑。

03給奶瓶消毒,這樣做才有效

一、 水煮消毒

平時可以將清洗過後的奶瓶,放入專用的不鏽鋼鍋中,水位要高於奶瓶,煮上5-10分鐘後,消毒結束。

新買的奶瓶首次使用前,消毒時間可以略微長點。

需要注意的是:玻璃奶瓶可以冷水下鍋,逐漸加熱煮沸,而奶嘴等塑料配件,應該待水開後再放入;塑料奶瓶應該在水開後,再下鍋煮,這樣不容易變形。

二、 蒸汽消毒

蒸汽消毒是採用100℃的高溫蒸汽消毒,是目前使用最廣泛,消毒效果最徹底的方法。而且很方便,按照說明書有效操作就可以了。

04奶瓶消毒頻率,要參考寶寶的月齡

1、 小寶寶:每次喝完奶都消毒

對於不滿百天的小寶寶、早產寶寶或是免疫系統較弱的寶寶,建議每次喝完都用專用的設備消毒,避免細菌滋生。

2、3個月以上的寶寶:每天消毒一次

3-6個月的寶寶,建議每天消毒一次;6個月以上的寶寶,平時不用太糾結消毒次數,如果家裡有人生病或者是有外來人到訪,建議寶媽加強消毒次數。

為了寶寶的健康,除了需要注意奶瓶消毒外,還應該注意奶瓶、奶嘴的使用壽命。奶嘴一般建議2個月更換一次,塑料奶瓶建議使用時間不超過6個月,如果是玻璃奶瓶的話,使用壽命會長點。

保護寶寶,從細節做起!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

相關焦點

  • 寶寶奶瓶需要用開水燙嗎?爸媽正確使用奶瓶,做到細菌不殘留
    把奶瓶煮融這件事情一點都不稀罕了,小編鄰居家的爺爺奶奶就是這樣,生怕自己的寶寶把細菌吃了進去,要把所有關乎於寶寶的東西都要消毒乾淨才甘心,奶瓶不是燙過那麼的簡單,那是需要沸水去消毒,還有寶寶貼身的衣物,爺爺奶奶也是會很操心的一併放下鍋裡洗了,不用這樣真的好嗎?寶寶奶瓶需要用開水燙嗎?爸媽正確使用奶瓶,做到細菌不殘留。
  • 奶瓶開水燙燙就能消毒?細菌都進寶寶肚子裡了!寶媽還不自知
    只見她拿起奶瓶隨便用開水燙了一下,就準備舀奶粉進去,我連忙出聲阻止——「等會,你就這樣衝奶粉的?」「不然呢?」「奶瓶不消毒嗎?」「開水燙一下不就行了嗎?」玲玲一臉理所當然的說道,「那麼高的溫度,細菌早就殺死了。」
  • 奶瓶用開水燙就行?奶奶只用開水燙奶瓶,3個月寶寶被送進醫院
    醫生詢問了一些孩子平時的情況,之後醫生似乎是找到了方向,就問孩子的奶瓶平時有沒有消毒。奶奶說當然有了,她每天都會把孩子的奶瓶用開水燙幾遍。醫生說奶瓶要每天消毒,奶奶的做法只能算是清潔,孩子就是因為用有細菌的奶瓶才變成了這個樣子。奶瓶為什麼要消毒?
  • 奶瓶用開水燙就行?奶奶只用開水燙奶瓶,3個月寶寶被送進醫院
    奶奶說當然有了,她每天都會把孩子的奶瓶用開水燙幾遍。醫生說奶瓶要每天消毒,奶奶的做法只能算是清潔,孩子就是因為用有細菌的奶瓶才變成了這個樣子。奶瓶為什麼要消毒?不管是媽媽的母乳還是各種奶粉,都是非常有營養的。當它們暴露在空氣之中,就很容易變質,滋生細菌。
  •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圖方便讓細菌超標,寶寶會很受傷
    相信大部分有娃一族都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洗奶瓶。為了讓奶瓶更乾淨,不少家長會在使用奶瓶前後,用開水燙一下,已達到消毒的目的,但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奶瓶消毒這件事,不能敷衍!小夏的寶寶4個多月了,正是用奶瓶最頻繁的階段,由於小夏最近工作比較忙,保姆又請了假,寶寶就暫時交給了婆婆來照顧。
  • 還在用「開水燙奶瓶」嗎?看上去很乾淨,卻害娃不淺
    原來,淘淘每次用奶瓶喝完奶之後,淘淘爸直接把奶瓶放在水龍頭下衝洗,衝洗乾淨後再用開水燙一下,接著就把奶瓶放在一邊,寶寶下次喝奶的時候直接拿過來使用。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只用開水燙奶瓶,並不能把奶瓶徹底清洗乾淨,甚至還會滋生細菌,導致寶寶的健康出現問題。
  • 奶瓶還在用開水燙?別坑娃不自知!
    17年生大寶的時候,那會兒6月份,大寶混合餵養,每天奶瓶清水洗一洗刷一刷,開水燙一下完事,現在回想蠻慶幸大寶腸胃功能不錯,沒出啥問題。直到今年生了小寶,我才知道什麼叫折騰。換完奶粉,洗奶瓶的時候才叫糟心,泡完奶的奶瓶巨油,剛開始沒想那麼多,用刷子刷「乾淨」(看著蠻幹淨,其實一點都不乾淨),再用開水燙一下便倒扣在架子上。誰想沒出幾天又出問題,小寶開始拉肚子更頻繁了,有時候早上兩個多小時拉五次。
  • 用開水燙一下奶瓶=消毒?別傻了,寶寶的腸胃傷不起!
    如果是寶寶剛吃完奶就去洗,奶瓶還是比較好清洗的,就怕有時候一忙給忘了,2~3個小時候後才去洗,這時候你會發現特別難洗,因為殘留的奶液已經結塊了,附著在奶瓶內部很難洗乾淨。除了用溫水,和使勁刷以外,實在不行的情況下,有些寶媽會加進去一些洗潔精,你別說,加入洗潔精效果確實很好,能把奶瓶內部洗得乾乾淨淨。但用洗潔精洗奶瓶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會殘留洗潔精的味道,很難涮乾淨。
  • 奶瓶,細菌重災區!奶瓶洗不對,細菌病毒來「作妖」
    ,接觸寶寶最頻繁的東西,算得上是細菌的重災區,如果清潔不到位,殘留的細菌,難免讓寶寶出現腹痛、腹瀉等疾病。其實不管你是沸水燙奶瓶還是餐具,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的。奶瓶和餐具也都必須在沸水中煮上5分鐘以上,這樣也只殺滅80%的細菌。所以說開水燙一下奶瓶是完全不管用的哦!
  • 有一種「大意」叫用開水燙奶瓶,媽媽是省事了,可受苦的是寶寶!
    文|李知行醫生嬰兒離不開奶瓶,可許多新手媽媽,根本只把奶瓶當「水杯」,沒把奶瓶當寶寶吃飯的「飯碗」!水杯和飯碗有很大的區別,平時我們家裡的水杯,可以隔幾天刷洗一次。但是,飯碗卻要每頓都刷洗一次。因此,部分「大意」的新手媽媽,弄混了嬰兒奶瓶的作用,更有些新手媽媽根本不懂如何給奶瓶消毒,只是很隨意的用開水燙洗奶瓶,結果卻苦了孩子。
  • 孩子的奶瓶和餐具,你做好清潔了嗎?開水燙燙根本沒用
    這種做法可謂是「家喻戶曉」,相信很多家長也這樣給寶寶的餐具、奶瓶消毒殺菌過。 但開水燙的方法真的能殺菌消毒嗎? 用開水燙一燙 開水燙並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
  •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燙一下就能消毒變乾淨?家長別太天真
    奶瓶處理不恰當,很可能就成為細菌的「遊樂園」,時刻威脅寶寶的身體健康。 要說給寶寶洗奶瓶,相信家長們沒有說不會的,但你真的洗對了嗎?
  • 奶瓶消毒用開水燙?太天真了,別傷害了孩子
    就比如寶寶必備的奶瓶,有的家長認為開水可以用開水消毒,方便又省事,但是孩子卻跟著遭罪了。瑤瑤的孩子5個月的時候,瑤瑤就準備出去工作了,孩子就交給婆婆照顧,加上本身母乳不夠,孩子就開始混合餵養,白天喝奶粉,晚上喝母乳,剛開始孩子挺適應的,但是慢慢的孩子就出現了腹瀉和發燒的症狀,嚇得瑤瑤趕緊帶著孩子上醫院檢查,結果醫生判斷孩子是因為飲食細菌超標而導致的腸胃炎症,而引發的發燒和腹瀉。
  • 有種「偷懶」叫開水燙奶瓶,方便了大人,「坑」了孩子
    下次再用奶瓶的時候再拿開水燙下,繼續給孩子衝奶粉,剛開始小鹿處理堆積的工作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件事。直到周末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小鹿給孩子刷奶瓶的時候,才聞到奶瓶中有異味,因為奶瓶從來沒有被仔細清洗過,而且又沒有控幹,所以奶瓶裡滋生了細菌。
  • 有種「偷懶」叫開水燙奶瓶,燙一下就能消毒乾淨?家長太天真
    婆婆這才知道原因,她一直在「偷懶」,她在餵完寶寶之後,只用開水燙一下奶瓶就放到一邊了,寶寶餓的時候,再用開水燙一下就餵給寶寶。 醫生解釋道:「母乳中營養豐富,這樣不充分的清潔就給了細菌生長的機會,家長帶孩子敷衍,受傷的是孩子」。婆婆聽完這些很後悔,後來,婆婆帶娃時,注意了很多,也沒有出現這個問題了。
  • 有種「敷衍」叫開水燙奶瓶,家長圖方便,致細菌超標,寶寶很受傷
    說到清潔奶瓶,很多家長常用的方法就是【開水燙】,自以為洗的乾淨,開水能衝走細菌,殊不知,奶瓶早已細菌【超標】。為洗奶瓶,婆媳互懟引發關注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則熱搜:婆媳為洗奶瓶互懟!開水燙奶瓶,為何會細菌超標寶寶喝完奶後,很多寶媽或奶奶輩,都習慣性的用開水衝衝涮涮,以為就能洗乾淨並有效消毒,其實,都只是圖個心理安慰。開水燙奶瓶並不能完全殺菌消毒,畢竟,有些細菌耐高溫,即使處在100℃的溫度下,依然可以存活。
  • 開水燙燙奶瓶就完事了?別再無形中"坑娃"了,家長要提前了解
    開水燙燙奶瓶就完事了?別再無形中&34;了,家長要提前了解現如今,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大多數的家庭都只會選擇生育一個或者兩個孩子,作為父母會儘可能給孩子提供好的成長環境,讓孩子接受優質的教育,因此自從家裡有了孩子之後,父母都會小心翼翼照顧著,但是由於一些人是初為人父母,在照顧孩子方面也沒有什麼經驗,因此也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
  • 開水燙燙奶瓶就完事了?別再無形中「坑娃」了,家長要提前了解
    開水燙燙奶瓶就完事了?別再無形中"坑娃"了,家長要提前了解現如今,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大多數的家庭都只會選擇生育一個或者兩個孩子,作為父母會儘可能給孩子提供好的成長環境,讓孩子接受優質的教育,因此自從家裡有了孩子之後,父母都會小心翼翼照顧著,但是由於一些人是初為人父母,在照顧孩子方面也沒有什麼經驗,因此也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
  • 有種「消毒」叫開水燙奶瓶,父母認為燙一下就能消毒,太天真了!
    但也有不少的媽媽,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無法實現傳統的母乳餵養,便有一些媽媽,選擇了「偷懶」將母乳的乳汁擠到奶瓶裡,經過「消毒」,用奶瓶餵給孩子。不過,這種「消毒」,各位寶媽們,你們真的用對了嗎?經調查,不少寶媽們,為了節省時間,直接用開水燙奶瓶的方法進行"消毒",給孩子餵養。
  • 奶瓶用開水燙一下就能消毒乾淨?小心坑娃,消毒奶瓶用這2種方法
    婆婆經常拿開水燙奶瓶消毒,沒想到變成了坑娃:閨蜜曉曉有個4月齡的女兒,由於曉曉休完產假後重歸職場沒辦法哺乳,只能在公司母嬰室吸奶然後帶回去再用奶瓶喂,每回曉曉餵完都會給奶嘴、奶瓶、吸奶用具消毒。前陣子曉曉工作忙於是把給奶瓶消毒的任務交給了婆婆,並叮囑婆婆每日都要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