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直屬國家教育部,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自1951年起,學校前身西安公路學院、西安地質學院、西北建築工程學院相繼成立。1956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3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7年成為首批「211工程」建設大學。2000年三校合併,組建長安大學,掀開學校跨越式發展新篇章。
2005年以來,教育部先後與交通運輸部、陝西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現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籤署共建長安大學協議,「四部一省」共建長安大學的辦學格局正式形成。2011年入選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2017年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邁向新時代,踏上新徵程。
學校位居歷史文化名城西安,坐擁南北兩大校區,南倚大雁塔,北鄰渭水濱,建有太白山、梁山、渭水三個教學實習基地,校園面積3745畝。
學校現有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有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程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等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現有82個本科專業,其中23個專業入選國家「雙萬計劃」一流建設專業,16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認證。學校穩居中國大學百強,土木與交通學科雄居U.S.News全球大學第66名,被譽為公路交通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科技創新的「金名片」。
學校設有21個學院(系),貫通學士、碩士、博士教育培養全過程的學位授予體系。新時代面向國家重大戰略,設立了現代交通研究院、秦嶺生態環境研究院、黃河研究院、川藏鐵路工程研究院、杭州未來交通研究院和雄安現代產業研究院等一批實體研究院。
現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新加坡工程院院士5人,教授、副教授1200餘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67人、碩士生導師934人。擁有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的各類傑出人才逾百人。現有全日制本科生2.4萬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萬餘人,外國留學生1600餘人。
學校平臺條件完善,現有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1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際聯合實驗室,1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和52個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國內高校唯一的「車聯網與智能汽車試驗場」,被交通運輸部認定為全國三大「自動駕駛封閉場地測試基地」之一。
學校注重成果推廣,科研成果應用於被譽為「國之重器」的港珠澳大橋、全球空港新標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超級工程建設,支撐了世界最大跨徑的公鐵兩用斜拉橋滬通長江大橋、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公路、亞洲最長公路隧道秦嶺終南山隧道、第一條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等諸多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世紀工程建設。與數十家世界500強企業建立了深度戰略合作關係。
學校堅持國際化辦學,建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長安都柏林國際交通學院」、馬爾地夫維拉學院漢語中心(孔子學院)、特殊地區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5個「111 計劃」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發起組建了「中俄交通高校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與中國路橋、中交、中鐵、中鐵建等大型企業攜手推進中國企業「走出去」夥伴計劃。與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餘所院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
面向未來,長安大學將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步伐,在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徵程中譜寫新的長大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