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邢小強:培養管理人才 理性與感性...

2020-12-12 MBA中國網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邢小強教授

2017712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邢小強教授應邀出席由騰訊教育主辦的《教育大智匯》商學院沙龍活動,與多校院長和主任共同探討全球化視野下商科教育的創新變革,聚焦大數據時代商學院如何與信息技術相互融合,為商學院的發展貢獻智慧,共築中國商科教育新藍圖。

以下為邢小強副院長現場發表觀點實錄。

論題Ⅰ:「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MBA教育的機遇和挑戰

「一帶一路」戰略,從國家層面來說,是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一個重構。商學院需要在這個戰略裡發揮自身的作用。第一個是培養人才,首先要培養適合於「一帶一路」的高級管理人才,以前傳統商學院的管理人才培養一直以西方商業環境與精神為主導。從格局變遷或者演化角度來看,在」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們要重新思考商學院教育的對象、標準、知識內容與體系等。而且經貿大學的留學生比例非常高,相當一部分都來自於「一帶一路」國家,如何培養這些學生以適應未來的發展,需要針對性的體系設計與實踐。希望以後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有更多中外的對外經貿大學商學院的校友在發揮重要作用。

第二個是部分商學院老師要調整自身的研究邊界與內容。由於「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會湧現出大量新的問題與機會,比如新的跨境電商等,這裡面有大量的機會與案例,需要系統的梳理與總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適應於「一帶一路」的知識輸出與決策支持。我們商學院林漢川教授領導的團隊每年會出對外投資與中小企業國際化的系列報告,未來(我們商學院)也會針對「一帶一路」國家發布類似的報告。

第三個就是與「一帶一路」國際商學院之間的合作,我們以前的國際化合作主要還是與購歐美國家建立合作,一些「2+2」或「3+1」的合作辦學模式,現在需要建立更多和「一帶一路」國家商學院之間的聯繫,機遇與挑戰並存。

論題Ⅱ:如何融合商科教育發展的國際化與本土化

我們學院1982年全面引入商科教育,最早使用美國原版的英文教材,國際化是我們的鮮明特色。我們副校長張新民教授曾在《商學院管理之道》裡把國際化定義為國際化的師資、國際化的學生和國際化的行政體系三位一體。國際化的師資方面,現在很多大學,包括我們經貿大學商學院,現在都是直接去國外進行現場招聘,這個比例會越來越高。第二個國際化的學生,如我之前所說,我們的留學生比例在全國都是名列前茅,有10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商學院也有各個層次的留學生項目,從本科到博士,全英文教課。還有國際化的行政管理體系,這是我們現在要達到的,要有國際化的視野與標準,我們通過國際認證有了很大的提升。

目前,在王永貴院長和主管認證與國際化的戚依南副院長帶領下,在歷任領導與全院師生多年來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商學院已經拿到了四個認證,包括AACSBEQUISAMBACAMEA,是很難得的。以認證作為抓手,一方面可以進入到國際商學院的主流圈子裡,有了平等對話的身份;同時,通過認證,也使得整個學院得到鍛鍊,從規範性上,從與國際對接上,都有了很大提升。這些認證的通過,對於人才培養、對外交流等都會大有助益。

再說說本土化,中國現在仍然處在發展過程之中,存在很大的變革與不確定性,這無論是給企業實踐還是理論建構都提供了豐富的土壤,需要學者,政府與企業共同去努力。我們商學院一直資助老師撰寫本土案例,特別是國際化方面的案例,一方面是對國內實踐的梳理,也為外國理解中國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事實上,談本土化與國際化只能是一個過渡階段,等到我們變得非常國際化時,這其實是同一個問題的兩面。大國發展,就是要讓國際的變成本土的,把本土的變成國際的。

論題Ⅲ:聚焦高新科技與商學院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這個問題需要首先界定高新科技,如果從狹義界定比較容易理解,新技術會提升教學的效果與效率,很多教學模式的轉變就是因為技術的推動,這在金融領域更為明顯。技術的創新會不會對我們的教育產生轉變,這個是必然的,知識積累與能力提升是可以通過技術上的創新來更好或更高效的改進。但這不是本質上的。如果把器物的層次提得特別高,可能會有些誤導。

一些內隱性的東西,比如說價值觀,很難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比如提升老師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自身學者的氣質,大師風範,可能主要不依賴於技術或科技的變革。毋寧說,科技變革有時會把人變得更加追求便捷與功利。

我自身是研究創新的,所以對科技的變化是非常開放與擁抱的,也願意去嘗試新的模式與方法。但有時候特別去強調一個新的東西,就有一種迎合的意思在裡面。並不確定技術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我覺得肯定會極大改變教育的形態,這是從知識積累和能力提升的角度看,會有顛覆性或破壞性的效果,但這種科技與教育的結合也可能會喪失掉一些教育本源的東西。

論題Ⅳ:數字時代如何創新商科人才培養特色

隨著新一代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與更年輕世代的出現,這個時代發生了許多的變化,比如人們變得更加注重自我、更加感性、更追求價值的實現等,這需要商學院做一些調整,無論是思維還是手段。我把我們國內的的商科教育稱作左腦教育,因為是從西方引進過來的,而西方主要是為了管理人才的供給而設立的上課教育體系,因此注重邏輯分析與推理,強調計劃性與系統性,把所有的東西都做成細的、可測量的,從而可以高效率的完成。但未來的商科人才培養,應該增加右腦的教育,比如設計思維、美學訓練、即興創作與共情等內容,能給事務賦予意義。右腦是偏感性的,偏情懷的,在馬斯洛需求層次裡是更高層級的。因為社會發展到這個階段,更多人有更高的需求,因此右腦的能力提升也非常重要,這應該是未來商學院改革或發展的一個方向。在數字時代,我們培養的人才要左右腦都很強。

附騰訊教育媒體原文報導連結:http://edu.qq.com/a/20170724/040455.htm

相關焦點

  • 【精彩回放】MSI 2018 第二屆營銷科學與創新國際研討會暨「JMS共享經濟專輯」論文工作坊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舉行
    出席會議的嘉賓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張新民教授,國際商學院院長王永貴教授,香港浸會大學魏立群教授,香港大學周政教授,阿里巴巴菜鳥網絡首席戰略官兼中歐商學院教授陳威如,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校區工商管理終身教授方二,浙江大學求是講座教授斯曉夫,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李卅立教授,浙江工業大學陳衍泰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陳宏民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陳智德教授,山東大學張玉明教授,福州大學陳章旺教授,西南財經大學傅曉蓉教授
  •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中國商學院的發展契機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大力實施,也將對沿線國家的高等教育領域產生重要影響,這對高端教育人才培養國際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黃晶生哈佛中心(上海)董事總經理中國商學院需要從兩個角度來思考,首先要思考的是自己本身的知識如何國際化,其次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如今的經濟競爭中發揮自身的作用。
  • 對話商學院|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發揮優勢特色 培養國際化人才
    央廣網北京9月25日消息 《對話商學院》是央廣網通過零距離接觸商學院負責人,為考生詳解招生政策、報考流程、考試信息、錄取規則、課程設置等信息,幫助廣大考生全方位了解商學院的一檔對話訪談欄目。近日,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馬曉飛接受央廣網教育獨家專訪。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20年MBA招生簡章(國際商學院)
    【MBA中國網】一、MBA教育簡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是國內最早設置工商管理專業的高校之一,培養單位為國際商學院。對外經貿大學MBA項目自1982年始便創建了企業管理專業,開創了國內管理學界引進西方教育體系、原版教材和全英文授課之先河。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正式通過AACSB國際認證
    【MBA中國網訊】2016年8月10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正式通過AACSB國際認證,這是一個令每一位商學院人歡喜和動容的好消息! 通過AACSB國際認證,是在學院領導強有力指引下,經過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和拼搏而獲得的榮譽!
  • 招生特輯||國際經濟與貿易
    國際經濟與貿易貿易專業旨在培養系統掌握一般貿易、跨境電商及國際市場營銷等方面基本知識,熟悉國際通行的經貿政策和法規,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與社會責任感,較強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新創業精神,能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具備進出口貿易實務操作、跨境電商平臺運營及全球營銷推廣等專業能力,畢業後能夠在國際貿易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從事進出口貿易管理、跨境電商運營、海外市場拓展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 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培育高級管理人才 —國際商學院2017級MBA/EMBA...
    2017年9月9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2017級MBA/EMBA/MPAcc新生開學典禮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寧遠樓三層會議廳隆重舉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趙忠秀教授、國際商學院院長王永貴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辦王穎主任、國際商學院副院長錢愛民教授、國際商學院技術經濟及管理學系主任王玉榮教授、國際商學院財務管理學系胡聰慧副教授、國際商學院EDP中心主任張磊楠副教授、第十期在聘校外導師代表、第十一期新聘校外導師出席會議。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www.ispstudy.com  根據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與StudyGroup全球教育集團進行成立國際學習項目(ISP)的協議,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組織實施StudyGroup的國際學習項目,開設國際本科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FoundationYear)。
  • 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舉辦第15屆亞洲金融市場與經濟發展國際會議
    11月29日,由商學院主辦的第15屆亞洲金融市場與經濟發展國際會議暨亞洲國家與市場的金融專題會議在京舉行。本次會議由日本長崎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日本滋賀大學和對外經貿大學聯合主辦。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英國蘭卡斯特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臺灣國立中山大學、臺灣國立東華大學、臺灣逢甲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南開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國內外30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研究人員以及我校商學院、經濟學院部分教師、國際留學生、研究生等200餘人參加了本次學術會議。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排名全國第八
    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的指標體系包括人才培養、科研項目、成果獲獎、學術論文、高端人才五個指標類別,下設16個指標維度,共計50餘項反映學科競爭力的客觀量化指標。國際商學院MPAcc項目簡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一所多學科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進入國家高等教育「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
  •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黃禮民訪問我校管理學院
    12月10日,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商學院副院長黃禮民教授(Edy  Wong)來管理學院訪問。阿爾伯塔大學商學院是加拿大及北美地區著名的商學院之一,在國際商務、自然資源與能源管理、公共管理等領域特色突出。其學位教育項目包括商業學士、MBA、EMBA、博士(會計、金融、人力資源管理等)。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招生政策解讀及人才培養模式
    ,歡迎大家來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招生宣講會的直播間,我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招生辦的顧新宇,今天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來分享我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建校之初,我們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先後成立了德文系、俄文系這樣語言的文組。同時我們也會有國際貿易、倉儲物流、零售、會計等課程。其實從那個時候就能夠看得出來對外經貿大學其實就是財經+外語這樣一個複合型人才培養的模式。 隨著時間的遷移,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在很多的時間節點上,像1960年、1978年,對外經貿大學其實都是全國為數不多的財經類的重點院校。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招生政策解讀及人才培養模式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本科招生辦副主任 顧顧新宇:各位親愛的同學和家長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來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招生宣講會的直播間,我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招生辦的顧新宇,今天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來分享我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MPAcc項目在2016年會計碩士學科(專碩)研究生教育...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於2010年獲準開始招收會計碩士專業學位(MPAcc),培養單位為國際商學院。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依託於國際商學院雄厚的教學力量和一流的教育品質。在談及MPAcc項目時,國際商學院院長王永貴教授指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是國內最早引入西方工商管理教育體系的管理學院,有著三十多年商科教育的成功經驗、優秀的師資陣容、豐富的國際合作資源、充滿凝聚力的校友網絡以及廣泛的品牌知名度與社會影響力。
  •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第五屆國際諮詢委員會會議暨亞歐互聯...
    基於「一帶一路」發展倡議,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順應經濟政治發展趨勢,積極探索亞歐互聯互通背景下商學院的建設與發展。  立足前沿 緊跟經濟趨勢建設一流學院  會上,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張秋生進行發言,總結闡述了第四屆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們為學院提出的發展建議及學院2018年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師資項目、國際交流與合作、國際認證與排名等方面的提升舉措與重要成果。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簡稱貿大,教育部直屬高校、教育部和商務部共建高校、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院校。1954年,中國人民大學貿易系對外貿易專業併入北京對外貿易專科學校,以北京對外貿易專科學校為基礎成立北京對外貿易學院。1984年,學校更名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0 年6月,原中國金融學院與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合併成立新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劃歸教育部直屬。2010 年12月,教育部與商務部正式籤署協議,共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2021年國際商務專碩(MIB)招生簡章
    國際商務專碩(MIB)致力於培養國際規則意識強,國際化視野開闊,對全球科技革命高度敏感,實踐創新型、應用複合型,目前國家最急需的國際商務談判、國際品牌管理、跨文化溝通、跨國經營管理等領域的高級人才;培養能夠勝任在涉外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從事國際商務經營運作與管理工作的應用型、複合型、職業型高端商務人才。歡迎廣大考生報考!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怎麼樣,人才培養好不好
    小編明確告訴以上數據真實有效,都來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具體如下:104人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和本校等知名學府攻讀碩士、博士學位;136人進入卡耐基梅隆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牛津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帝國理工學院等國際知名學府繼續深造,其中,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的就有13人;在選擇就業的畢業生中就職於金融行業的佔到50%以上,其中進入工商銀行
  • 煙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一行來濟南大學商學院訪問
    11月28日,煙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趙卉妍,輔導員徐小惠、魏靜一行三人來訪濟南大學商學院。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孟德洋會見了客人,學院團委書記王帥,學院正科級幹事杜豔參加了會見。孟德洋副書記對煙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客人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
  • 國際經濟與貿易(全英文)專業介紹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設置充分借鑑了國內外著名大學的課程設置計劃,並依託理工類院校和經濟學系原有的經貿英語系班底的優勢,對數學和英語進行特別強化,重點培養學生掌握數理分析方法和提高英語語言能力;同時還設置了理論經濟學系列、應用經濟學系列和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實務系列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