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創維與拼多多的嘴仗還在持續,一方面是創維發布維權聲明並下架自己在拼多多上的全部商品,另一方面是拼多多拼聯合創始人達達的喊冤,說創維 6 月還在與拼多多合作,卻在上市前夕未與拼多多溝通就下架商品。
而對與平臺假貨問題,拼多多 CEO 黃崢也表示 " 打假,我們一直是特別認真的。"在溝通會上,拼多多列出了他們的打假成績單。稱拼多多自創業第一天就投身打假。
拼多多列出了他們的打假成績單:
下架 1070 萬件問題商品,攔截 4000 萬條侵權連結;
主動刪除商品量是權利人投訴的 125 倍,聯合 400 餘品牌取證打假;
1.5 億元消費者保障基金,先行墊付,閃電退款;
假一賠十,奉行電商行業最嚴格賠付標準。
涉嫌售假?黃崢:對廠商不能靠堵,還得疏導
事實上,從今年 6 月 18 日拼多多成立以來第一次正式召開媒體溝通會,到 7 月 31 日臨時召開媒體會,黃崢被媒體問及最多的問題莫過於平臺是否涉嫌銷售假貨及劣質產品。而就在拼多多 IPO 敲鐘的前幾個小時,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也曾談到在上市後如何治理平臺產品質量的問題。他認為," 必經的階段不能被跳躍,像阿里巴巴吃過的苦,都是要吃的,只是相對(而言),有哪些坑我們知道了,可能解決問題的速度更快,前人的經驗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略顯殘酷。拼多多解決問題的速度,顯然不像輿論暴風雨那樣來得更快、更猛烈。伴隨資本推動、股價狂飆,拼多多自上市那天起全面進入大眾視野,並在社會化媒體平臺上敲響了誠信警鐘。
7 月 28 日,創維方面發表聲明稱,已關注到拼多多平臺上銷售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要求其停止售假行為;7 月 29 日,童話作家鄭淵潔通過微博表示,拼多多平臺上有賣家銷售盜版皮皮魯圖書,涉嫌侵犯其著作權。
回應 "7.5 元奶粉事件 ":
用來引流去火的菊花晶 低價奶粉安全可食用
就此前網傳 7.5 元奶粉事件,拼多多回應稱,此舉是為了用來引流去火的菊花晶。
菊花晶是以菊花經科學提煉成膏後,配白糖粉等加工製作而成,適用於兌在牛奶中飲用,解決部分嬰兒喝奶粉上火問題。
同時拼多多發言人在針對低價奶粉事件中表示,平臺上的低價倍嬰美奶粉很多只是臨期商品,也是安全的可以食用的。
" 中國的媽媽和爸爸喜歡給小朋友吃新鮮的,但是保質期過半的奶粉(因銷售不出去)會逐漸走近臨期,而在怎麼處理臨期奶粉這個問題,我們願意和各大平臺一起建立臨期嬰幼兒奶粉的處理標準。"
回應創維維權聲明:
此前有合作 商品卻突然下架
7 月 28 日,創維集團旗下 RGB 電子公司發布聲明稱,拼多多購物平臺上出現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銷售,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和創維品牌權益。創維 RGB 電子公司負責創維的電視生產業務,也是創維旗下上市公司創維數字的股東。
拼多多在溝通會上對此事做出了正式回應,同時列出了和創維合作、遭投訴的時間表:
6 月 17 日,創維在拼多多上線官方旗艦店;
6 月 20 日,創維電視總監拜訪拼多多,雙方建立工作組;
7 月 26 日,創維未做任何溝通突然下架全部商品;
7 月 28 日,創維發布維權聲明。
7 月 31 日晚間,針對拼多多的 " 喊冤 ",深圳創維 -RGB 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國在創維 2018 年新品戰略發布會後,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記者回應稱," 創維的確曾在今年 6 月份與拼多多商議過合作事宜,不過在洽談合作的時候就已經要求拼多多方面下架(假冒商品),但是直到 7 月份一個月的時間仍沒有下架。既然不能將假冒商品下架,那麼我們只能將自己的商品下架。現在我們也是在溝通之中,希望能下架(假冒商品)。"
創維集團總裁劉棠枝也表示,創維堅持品質至上,尊重智慧財產權,尊重商標,絕不縱容假冒偽劣產品在市場上銷售。" 所有的渠道和流量都應該在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互贏互利的基礎上進行合作,離開相互尊重這個前提,這種合作不會長久。"
據悉,此前創維已經與 7 月 26 日下架了自己在拼多多平臺上的所有商品,而記者注意到,截至 7 月 31 日晚間,在拼多多平臺上仍能搜索到創維聲明中附所提及的部分假冒創維品牌。
拼多多聯合創始達達表示," 我們之前學習淘寶 18 年的歷史和經驗,希望拼多多經過這次風波,能夠與行業各大平臺解決和規範白牌機的問題。"
而在黃崢看來,近期輿情對於拼多多山寨電器的爭論,根源在於很多產業產能過剩,很多中小企業希望通過蹭流量的方式來銷售產品,人在短期利益面前是會動搖的。所以 " 要跟大禹治水一樣去疏導這些白牌機廠商,你不能只靠堵,也要靠疏導。"
同時,黃崢也表示,拼多多願意攜手中國所有品牌電視機廠商徹底梳理電視機 " 傍名牌 " 現象治理方案,以及聯合中國白牌電視機產業帶,探討品牌化發展策略。
不過,低價打法瞄準低線城市女性的拼多多," 山寨 " 似乎是其難以擺脫的烙印。但在剛剛上市之際,就遭遇如此大面積的輿論爭議,難免讓黃崢口中這個 " 三歲的孩子 " 有些招架不住。達達將此次輿論風暴稱之為 " 可以載入史冊的一次輿論攻擊 "。之所以將其定性為 " 攻擊 ",主要是因為拼多多方面認為,大多數的網絡消息在拼多多看來根本是子虛烏有,一些網絡段子暴露的問題商品,純屬惡搞。
平臺失責?黃崢:打假我們一直是認真的
發展速度快,可能是大部分人對拼多多成長過程中最深刻的感受。曾有媒體形容,1000 億的 GMV,京東用了 10 年、唯品會用了 8 年、淘寶用了 5 年,拼多多只用了兩年零三個月,這是拼多多發展迅速的最好證明。或許正因為發展過快,公眾對平臺的期待也有了相應的 " 情感訴求 ",上市後的拼多多又多了一個 " 讓中國打假倒退二十年 " 的標籤。
" 假貨是人性問題。" 對此,達達回應," 假貨問題是社會問題,讓 3 歲的拼多多承擔是不公平的。" 達達說," 對於白牌電視機和嬰幼兒奶粉,我們要搞清楚這兩個行業到底存在什麼問題,打假不是一家的事情,同行大家一起從供應鏈、到下遊的銷售端,一起來打架,假貨就會越來越少。"
曾有業內人士直言,假貨並不會是此後拼多多發展的阻礙,畢竟此前該走的路阿里都已經走過。資料顯示,2015 年 1 月,阿里巴巴在美遭到集體訴訟,導火索是中國工商總局在發布的 " 白皮書 " 提到阿里旗下淘寶銷售假貨等問題。儘管該訴訟在隔年 6 月被美國地方法院駁回,但當時對阿里的間接影響是:4 個交易日蒸發 300 多億美元市值。此後,阿里在打假工作上投入的資金和精力與日俱增,並成立了專門的 " 打假隊 ",而此類事件對阿里的市值影響亦呈現逐年遞減趨勢。
但對拼多多具有借鑑意義的不只是阿里。早年的聚美優品同樣是頭頂各類榮譽光環,在成立 4 年後即在紐交所掛牌上市,開盤發行價達 22 美元,更甚於如今的拼多多。但因多次陷入假貨風波,聚美優品股市表現急轉直下。截至目前,聚美優品股價只能徘徊於 2~3 美元之間。
究竟是像阿里那樣破而後立,還是像聚美優品那般受困瓶頸?這要視拼多多未來的打假成效而論。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賈路路曾對記者表示,售假利潤大、售假成本低、監管難度大、消費者知假買假、維權成本高等等多種因素,共同促成了電商平臺假貨泛濫。
同時,賈路路認為,平臺假貨泛濫這種現象不是某個平臺的問題,這種現象從根本上表現了法律對社會中產生的新事物、新現象規制的滯後性,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全解決的,也不要過度寄托在單個平臺治理上。
未來拼多多如何打假?" 打假,我們一直是特別認真的。" 黃崢表示," 這幾天不光是競爭對手,有各種各樣的人都在對我們進行全面的監督,從長期來講也是省了我們很多人力、物力的,因為都把問題找出來了,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怎麼去逐步解決。有一個意識我是比較強烈的,不能夠眉毛鬍子一把抓。"
黃崢早年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 2016 年 4 月時起,拼多多開始有計劃加大力度打假。但在從 4 萬多個供應商中發現了幾十家售假供應商並凍結相應貨款後,這也造成了雙方的矛盾激化。
" 堵住公司的門,不讓我們員工進,在辦公區域打人、恐嚇。" 在 2017 年 4 月舉辦的 " 新經濟 100 人 CEO 峰會 " 上,黃崢作為當場的受邀嘉賓,如此表述公司在經營中遇到的問題。而到了今年 6 月,類似的事件還在上演。根據媒體報導,6 月 13 日,在部分商家到拼多多上海總部維權的過程中,雙方出現肢體衝突。
記者查詢拼多多的《假貨處理規則》注意到,若平臺發現商家疑似銷售假貨,將通過實施暫時下架商品、臨時增加保證金金額、限制店鋪資金提現三項舉措中的一項或多項對商家進行處理。商家在收到平臺通知後的 7 個工作日內需進行一次舉證,若舉證不充分,需在此後的 5 個工作日內進行二次舉證。一旦平臺判定商家售假事實成立,商家要賠付消費者的並非單筆訂單的 10 倍金額,而是該款商品歷史總銷售額的 10 倍。
對此,黃崢曾解釋稱,拼多多 " 假一罰十 " 等打假政策是在淘寶打假規則的基礎上做了推進,相比其它平臺更為嚴格。" 我們一直在堅決打假,我們在技術上也在努力。但把所有行業問題全部怪在才三歲的拼多多身上,是不公平的,請大家給我們一點時間。" 達達在媒體溝通會上表示,拼多多的生意佔比還是很小的,打假不應該是拼多多一家的事情,應該制定從上遊到下遊的更多規定,打假沒有終點。
媒體對於拼多多的報導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8 月 1 日早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密切關注媒體有關 " 拼多多 " 的報導,上海市工商局已開展調查。本文整合自每日經濟新聞、財經網
【該以窮人之名原諒拼多多的山寨貨嗎?】
識別下圖中二維碼,進入ZAKER超級話題,與Z友一起吐槽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