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熊貓吃竹子》
課型:中班
教學目標:
1、觀察大熊貓的形態特徵,學習繪畫大熊貓。
2、進行竹子的添加,注意竹子和竹葉的形態特徵。
課程重點:
觀察大熊貓的形態特徵,學習繪畫大熊貓,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
課程難點:
進行竹子的添加,注意竹子和竹葉的形態特徵,注意畫面的整體效果。
教具:
勾線筆、卡紙、素描紙、雙面膠、熊貓圖片
教學過程:
1、猜謎引入課題:
像熊比熊小,像貓比貓大。愛吃鮮竹筍,家住竹林裡。(熊貓)
2、出示圖片,提問引導孩子說出熊貓的特徵:小朋友們仔細瞧,看看熊貓身上藏著哪些圖形,它們分別是熊貓的什麼部位?(圓圓的頭、圓圓的肚子、圓柱形的四肢、半圓形的耳朵……)
根據圖片引導孩子說說熊貓的喜好:「熊貓喜歡吃什麼?喜歡玩什麼?」(喜歡吃竹子、竹筍)
那竹子和竹葉是什麼樣子的?(竹子是一節一節的。竹葉是尖尖長長的)
3、根據兒歌,示範畫法:
我是一隻大熊貓,請你先畫我的頭,它是一個大圓圈。耳朵是個半圓形,長在頭頂的兩側。眼睛是個橢圓形,在我可愛的小臉上。鼻子是個小圓圈,它在這個位置上。請別忘了我的嘴,長在鼻子的下面,是兩個美麗的小弧線。還有我的胖身體,要和腦袋連接好。還有我的胳膊、腿,千萬不要忘記它。
4、孩子們自由畫,引導孩子們進行創造,這次熊貓的頭和身子是用撕紙的手法,注意沿線撕。
5、竹子和竹葉的繪畫,整體畫面的布局。
小知識:
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竹子,又名竹。品種繁多,有箭竹等。多年生禾本科竹亞科植物,莖為木質,是禾本科的一個分支,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樹,生長迅速。
通常通過地下匍匐的根莖成片生長,也可以通過開花結籽繁衍,種子被稱為竹米。有些種類的竹筍可以食用。竹枝杆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國人喜愛,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與梅、松並稱為歲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愛竹詠竹者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