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三國,不識英雄!大家好,這裡是臥仔~
我想,鍾會、姜維和鄧艾三人的關係,應該從司馬昭伐蜀,鄧艾和鍾會率魏軍攻佔成都一舉滅了蜀國開始說起。
當時魏國的大軍兵分五路,一路由徵西將軍鄧艾率領,領兵三萬攻姜維於沓中;一路以雍州刺史諸葛緒為帥,領兵三萬攻陰平,以斷姜維歸路;其餘三路共十餘萬,由鍾會統領,進攻漢中。
而戰局拉開後,雙方都沒有意料到的情況出現了,姜維在得知漢中失守以後火速撤軍,繞過諸葛緒的堵截,撤回劍閣,與一路披靡的鐘會對峙於此。
這一舉動,讓鍾會滯留於劍閣,而鄧艾的三萬人馬變得無事可做。此時的鄧艾已是六十多歲的老人家,以後不可能再上前線廝殺了,這一戰不管是成是敗,都應該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戰了。
於是鄧艾決定賭一把!鍾會現在被困在劍閣,極難攻克,但也不是繞不過去的。如果從陰平小道翻越崇山峻岭,那麼就可以繞過劍閣,直撲江油。到時候圍攻成都,這才是伐蜀第一功。確實,鄧艾賭贏了,最終圍定成都,劉禪出降。
這一戰,鍾會帶領十幾萬人被姜維阻於劍閣,日耗糧餉無數,未有尺寸之功。而鄧艾率偏師數萬,一戰而定。二人差距,高下立判。
鍾會一直自視甚高,認為自己聰慧過人,算無遺策。結果這次伐蜀,卻一時不慎,讓鄧艾捷足先登,實為失策,這讓他備受打擊。而鄧艾此時自矜於大功,有些得意忘形,便給了鍾會可乘之機。
鍾會一直深受司馬昭信任,而鄧艾在軍權上獨斷專行,犯了司馬昭的忌諱。於是鍾會利用這一點,偽造了司馬昭和鄧艾的來往書信,離間二人的關係,讓司馬昭對鄧艾猜忌頗深。鍾會還指使鄧艾的師纂和部將,在鍾會向司馬昭關於鄧艾謀反的密奏中,籤上自己的名字。讓鄧艾被司馬昭下令抓捕。
而這其中,也有姜維在發揮著作用。劉禪出降後,姜維於是就近歸降鍾會。鍾會特別給姜維面子,對姜維尊崇有加,而姜維也謹守禮節,主動討好,一來二去,兩人成了好友。
久而久之,姜維看出了鍾會有意謀反的心思,於是姜維利用鍾會和鄧艾之間的隔閡,推波助瀾,讓鄧艾倒臺,並為鍾會細心謀劃,想借鍾會之手復蜀,鍾會並未看出他的意圖,十分信任他。
二人的計劃十分一致,但姜維建議這次行動中要殺掉鄧艾的舊部,而鍾會雖贊成姜維的意見,卻認為可以不殺,猶豫不斷。
抓捕鄧艾,是監軍衛瓘的本職工作,他兵馬不足,於是找鍾會借兵。但鍾會卻讓他先行,有意讓他和鄧艾鷸蚌相爭,他好坐收漁翁之利。
於是衛瓘想個辦法,讓鄧艾和其部將分開,並騙鄧艾麾下諸將說:只擒拿鄧艾父子,其餘不問。諸將至衛瓘營中者,封賞如前,如果拖延不至,誅殺三族。等到鍾會到來,鄧艾和其舊部都被軟禁關押。衛瓘也猜出了鍾會想要幹什麼。
鍾會有意讓衛瓘加入謀反計劃,而衛瓘卻並未同意,反而放出消息說鍾會要將剩下的鄧艾舊部趕盡殺絕。
在不斷的加大和利用這種氛圍之下,成都城內早已心慌多日的鄧艾舊部開始作亂。於是事情脫離了中回合姜維額謀劃,此刻鐘會軍與蜀軍主力尚在成都城外,城內幾乎都是鄧艾的舊部,鍾會和姜維可以依仗的只有幾百親兵。不久,鄧艾舊部便攻破了宮城,鍾會跟姜維最終被鄧艾舊部所殺。
而鍾會誣告鄧艾謀反的信中,衛瓘也籤了名,他怕鄧艾報復,便叫來一個被鄧艾欺辱過的舊部田續追殺鄧艾,田續於是帶人馬連夜追擊,襲殺鄧艾父子。衛瓘反而成了坐收利益的漁翁,從此仕途順暢,官至太保。
鍾會原本坐擁十幾萬軍隊,又得司馬昭賞識,卻因為一念謀反,又因為決策失誤而一敗塗地。死時不過四十歲。
而現如今許多遊戲中都有鍾會的身影,在策略遊戲《臥龍吟》中,鍾會就是一名中立的紫將!
其技能「傲睨天下」,可以對敵方造成一次高傷害的計策攻擊,再發動兩次低傷害的計策攻擊,還可以降低敵方全體計策防禦,恢復己方全體兵力,並恢復自身士氣。
作為一個極強的計策將,又是中立將,魏、蜀、吳的主公們都對鍾會十分青睞。不管是魏國的郭嘉,還是蜀國的諸葛亮,或是配上物理將公孫修或者張寧,都可輕鬆過圖無壓力!
也有許多大神玩家會對鍾會有自創的玩法,在爭霸賽中拔得頭籌,當然這就需要主公們自己探索啦~
親愛的主公們,你們還有什麼關於鍾會的看法嗎?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