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實施,從藥物警戒、監督檢查等方面強化了藥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落實,細化完善了藥品監管部門的處理措施,提升了監管效能。
同時,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迎來5周歲生日,短短5年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已初步建成了學科布局合理、優秀人才匯聚、醫院管理良善、醫療品質一流的綜合性醫院。
當天召開的首屆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海峽兩岸藥學高峰論壇也吸引眾多藥學「大咖」現場「論道」, 從「健康中國,你我同行」「藥事管理與藥學服務創新」「藥師專業技能培養與崗位勝任力」等主題出發,通過主旨演講、互動討論的形式,為與會藥學工作者奉獻了一場饕餮盛宴。
論壇主持人: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藥劑科主任 艾 超
北京市醫管中心藥事處顏冰處長在論壇上致辭並表示,醫改後,醫院藥學部門職能從傳統的藥品供應保障在向技術服務進行了轉變,對藥學人員的要求更高了,以患者為中心一直是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的一個管理特色,在利用信息化改善患者服務方面也給兄弟醫院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北京市醫管中心藥事處處長顏冰(左)、清華大學藥學院副院長尹航(中)、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總執行長周碧琴(右)
「以前我們是借船出海,現在我們是造船出海。」清華大學藥學院副院長尹航說,近些年,我國正從醫藥大國向醫藥強國轉變,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聯合清華大學的綜合科技優勢,建立了醫工結合的綜合人才培養模式,引進國際先進的教學理念,培養出適應健康中國發展戰略,適應高科技時代醫學發展的醫藥精英,為醫藥領域的人才儲備建設做出了貢獻。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總執行長周碧琴希望通過這樣的高峰論壇,學習更多經驗,為醫院藥學發展帶來進一步提升。
特色藥學服務助力健康中國
主持人: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藥學部主任毛乾泰(左)、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藥劑科主任艾超(右)
北京醫院藥學部主任胡欣(左)、北京大學藥學院教授史錄文(中)、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藥學部主任毛乾泰(右)
北京醫院的藥學部主任胡欣:把好患者用藥安全的最後一釐米
作為中國醫養結合政策實施的領軍者,擔當著維護老年健康職責與使命的北京醫院構建了涵蓋合理用藥、醫護、營養、綜合、康復、感控的「六大保障體系」,為了保證患者用藥安全,北京醫院開展了藥物風險管理評價,用於高風險藥物識別、風險來源判斷和風險幹預。醫院開展藥品質量評價,對藥品質量控制關鍵技術進行研究,對藥品安全性檢驗關鍵技術進行研究。此外,北京醫院還在臨床個體化用藥領域發力,開展基因與藥物臨床療效的關聯性等研究,把好患者用藥安全的最後一釐米。
北京大學藥學院教授史錄文:藥品使用要找一條經濟化的臨床路徑
藥物經濟學是應用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研究醫藥領域有關藥物資源利用的經濟問題和經濟規律,研究如何提高藥物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以有限的藥物資源實現健康狀況的最大程度改善的科學。在當前取消藥品加成、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付費的大背景下,醫院運用藥物經濟學手段進行規劃,有助於費用節約,也是經濟決策的需要,與此同時還能提高醫院衛生資源的配置效率並有利於節約醫院預算。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藥學部主任毛乾泰: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特色發藥服務
每一位到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拿藥的患者都會在發藥窗口拿到一個「專屬」藥袋,袋子上面標示著藥品通用名、廠商名稱、使用方法等信息,掃描袋子上的二維碼還能獲取每日用量、使用方法等內容,這只是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特色發藥服務的一個環節。本著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採用「後臺預先配藥,前臺候取領藥」的原則,醫生看診後列印處方箋時藥房即同步列印藥袋,縮短了病患拿藥侯取時間提升了就診體驗。
主持人:臺灣長庚醫院藥學部主任鄧新棠(左)、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郭代紅教授(右)
北京朝陽醫院院長助理、藥學部主任劉麗宏(左)、臺灣長庚醫院行政中心藥材管理部副組長陳玉瑩(右)
北京朝陽醫院院長助理、藥學部主任劉麗宏:以創新為抓手探索醫院藥學發展轉型
自2012年起,北京朝陽醫院藥學部先後試水探索了臨床藥師外科工作模式、藥師績效改革等發展模式,並在制訂總藥師制度專家共識、開設精準用藥門診、實現處方審核前置、推廣藥物治療臨床路徑等方面實現全國零的突破。同時,朝陽醫院藥學部創新了藥事績效考核,形成逐層遞進的人才崗位分級,使藥師的貢獻與回報掛鈎,多勞多得、優勞優酬,讓更多藥師具有「高熱情、高能力」,極大提升了學科影響力。
臺灣長庚醫院行政中心藥材管理部副組長陳玉瑩:用智能化手段克服藥師短缺
有評估數據統計,到2020年臺灣約有3.6萬名藥師登記在冊,但事實上其中36%沒有真的去執業,因此在臺灣執業藥師還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由於數量短缺,現在臺灣藥師還沒有辦法把相關的一些工作做的非常完整,通常醫院會利用自動化的流程去幫助藥師克服繁忙的工作,減輕服務負荷,比如智能審方系統、智能化的設備等,都可以幫助藥師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最高品質的工作。
互動討論一
討論嘉賓:
臺灣長庚醫院行政中心藥材管理部副組長陳玉瑩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藥學部主任毛乾泰
臺灣長庚醫院藥學部主任鄧新棠
北京朝陽醫院院長助理、藥學部主任劉麗宏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教授郭代紅
核心觀點:臺灣藥師更喜歡在基層執業
臺灣的大型醫療機構每年會向基層挪移2%的藥師,不同於大陸地區,頂尖醫院是最佳選擇的現狀,在臺灣這向下挪移的名額可是「香餑餑」。因為臺灣的藥店基本全部加入健保系統,在基層醫療機構的藥事服務活動也會拿到相關藥事服務費用的補助,此外對於這部分人員還有政策上的鼓勵支持,因此基層醫療機構是臺灣年輕藥學工作者的嚮往之地。
衛星會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許媛(左)、北京同仁醫院藥學部主任張弨(右)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許媛:為危重症患者確定腸外營養治療方案要考慮全面
腸外營養治療具有多元因素、不合理處方可能導致嚴重不良影響甚至嚴重影響預後的複雜性,需要臨床醫生具備對患者病情的認識、對代謝的認識、對營養素的認識,在作出正確選擇的同時要進行動態監測、調整。
具體來講,要正確判斷病情,認識代謝與器官功能狀態。確認熱卡需要與供給量,避免過度餵養/餵養不足。同時記住核心元素:熱卡、蛋白、脂肪……有研究表明,降低脂肪製劑中ω-6 PUFA含量導致的炎症反應是發展趨勢。含OO、FO、MCT、SO的多油製劑是危重症患者更恰當的選擇。
北京同仁醫院藥學部主任張弨:類風溼關節炎治療進入新時代
公元前4500年,印第安人遺骨中發現的類風溼關節炎改變是證明類風溼關節炎存在的最早證據,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類風溼性關節炎治療的目標僅僅是止痛。18世紀,成功用於結核病治療的金製劑,被偶然發現對於類風溼關節炎也有療效,成為了首個cDMARDs類藥物。隨後,第一個類風溼關節炎相關炎症因子被發現,開啟了類風溼關節炎靶向治療的時代。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JAK(Janus激酶)被發現。JAK抑制劑阻斷細胞內與類風溼關節炎發病有關的多種細胞因子的信號傳導通路,從而達到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目的。
科技與管理推動藥學服務創新
主持人:北京華信醫院藥學部主任魏建英(左)、北京垂楊柳醫院藥學部主任張楠(右)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學部主任趙榮生(左)、臺灣長庚醫院藥劑部副部主任陳惠玉(中)、北京宣武醫院藥劑科主任閆素英(右)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學部主任趙榮生:用科學管理工具解決藥學發展難題
在新醫改形勢下,醫院藥學部如何保障藥品質量和患者用藥安全?運用科學的管理工具是解決這些的不二法則。藥品方面,無論4+7、醫保目錄、基本用藥,藥學部門都應該用科學的方法去遴選性價比高的藥品進入醫院,同時要基於科學決策、合理用藥,綜合運用衛生技術評估、DRGs等方式,去改善患者的結局,降低醫療成本。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用藥管理應該加強監測,建立合理用藥監測體系,同時組建一個高水平的、專業的監測團隊,制定監測工作流程,定期去用PDCA等科學管理工具,不斷去改善工作。
臺灣長庚醫院藥劑部副部主任陳惠玉:用智慧科技實現藥物閉環管理
整個藥品的閉環管理就指從醫生開立處方,到後端藥物處理、藥品監測,最終確保病人用藥的合理性、正確性和準確性。目前不少醫院已經開始藉助信息手段進行藥品管理,但多數還是依靠醫院自己制訂的原則去維護信息系統,這只是一個標準,並不能因人而異,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精準質量管控。臺灣長庚醫院在信息系統中建立了一個醫學類的資料導入,可以將患者的用藥建議更精準的回饋給醫療端。
北京宣武醫院藥劑科主任閆素英:將處方審核前置到醫生手中的筆
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要求醫療機構進行處方前置審核,將對處方的審核流程前移到患者繳費前,對此宣武醫院早有探索,並且已經將處方審核前移至醫生確認完成處方時。在審方流程前移過程中,醫院發現傳統的人工審方終究效率有限,形成了「人腦+電腦」的人機結合模式解決問題。在2016年下半年,宣武醫院就開始了信息化處方點評,緊盯問題醫囑、重點藥物、重點科室,借力信息化手段,點評處方數量也得到了極大飛躍。
技能培養提升崗位勝任力
主持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藥劑科主任封宇飛(左)、北京同仁醫院藥學部主任張弨(右)
北京安貞醫院副主任藥師仇琪(左)、中日友好醫院藥學部主任李朋梅(右)
北京安貞醫院副主任藥師仇琪:創新科研思維的培養要善於「小題大做」
藥學能做的科研項目,首先是偏管理偏應用方面的,另外就是創新性研究。結合臨床,我們還可以做一些回顧性研究,包括循證藥學研究、臨床回顧性用藥診療方案、臨床路徑和一些標準指南等,都可以用回顧性的研究數據結合前瞻性數據來進行設計。對於藥學科研人員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質,就是要善於小題大做。實際工作中可能不會特別容易遇到一些很大的題目,那麼如何將工作中發現的比較小的點來進行發散、創新去進行一些科研,是真正可以產生成果的一個非常好的點。
中日友好醫院藥學部主任李朋梅:治療藥物監測的終極目標是解決臨床問題
治療藥物監測(TDM)是一門研究個體化藥物治療機制、技術、方法和臨床標準,並將研究結果轉化應用於臨床治療以達到最大化合理用藥的藥學臨床學科。通過測定患者體內的藥物暴露、藥理標誌物或藥效指標,利用定量藥理模型,以藥物治療窗為基準,制訂適合患者的個體化給藥方案,其核心是個體化藥物治療。最終目的是在臨床上實現安全有效、經濟適宜的個體化用藥。
互動討論二
討論嘉賓:
臺灣長庚醫院藥劑部副部主任陳惠玉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科主任鄭奕帝
北京安貞醫院副主任藥師仇琪
中日友好醫院藥學部主任李朋梅
北京同仁醫院藥學部主任張弨
北京中醫院大學東方醫院藥學部主任曹俊嶺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藥劑科主任封宇飛
核心觀點:藥學人做科研要有一顆平常心
藥學人要以一顆平常心做科研,不要附加太多功利思想,很多東西是水到渠成的。另外,對於不同崗位的藥師應該設置不同的考核標準,例如調劑藥師可以放寬科研限制,設計一套適合他們的考核體系,從而避免為了科研而科研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