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D 還是 Master ?
你是混合申請,所以一定也在申請前糾結在
PhD 和 master 之間,申請結束,
你有什麼想要分享的嗎?
對於這個很多理工科學生都會糾結的問題,我確實是有很深刻體會。最開始我是打定主意一定要讀 M.S. 的,但是申請過程中還是決定申請一些 PhD, 當然這個問題千人千面,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我只是想說,PhD 和 master 各有優劣,真正選擇還是要看個人的職業規劃,亦或者在之後你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我很早就決定要出國,但是那時並不認為自己適合去讀 PhD,想來可能是當時自身能力還不足,對很多問題一知半解,當時認為讀 MS 可以快速做出一些看得見的項目,而 PhD 則是需要長時間的靜心搞科研。直到自己開始有了科研項目,也有幸到了海外參加暑研,這些科研經歷期間,我的老師還有實驗室裡的 PhD 學長學姐給我鼓勵和啟發,而我也發現我很享受靜心鑽研問題並獲得結果的感覺。暑研期間我曾找過好幾個 PhD 學長學姐聊天,問了他們為什麼讀博,讀博的感受,和他們的溝通讓我感受到他們對學術的熱情,也讓我第一次開始面對自己的內心,到底是想要立刻就業,還是安心做研究?而後來想明白,即使是之後想去業界工作,PhD 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讀博士不僅僅是學術上的提升,更多的目前在我看來,應該是個人的自我修養提升。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的建議還是問清楚自己,如果確認就儘早確定方向,無論讀 PhD 還是 master,追隨本心總是好的。
️如何判斷自己適不適合出國讀研?
理工科最注重的暑研,你有什麼經驗分享嗎?
暑研過程中你有哪些建議?
對於理工學科而言,暑研確實是整個申請流程中很重要的一環,因為通過暑研,我們可以判斷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出國讀研,同時能對國外的研究以及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當然功利些來說,好的暑研也可以讓你擴展人脈,好的表現可以讓你獲得強有力的推薦信,這都是對申請十分有益處的。一般而言,聯繫暑研和套磁很像,可以通過學校老師或者師兄內推,這個比較希望大些,有熟人備述,相對來說會好很多;另一個是通過官方項目,相信很多同學也了解 UGVR 的項目,但是這個錄取概率比較低,需要自身足夠優秀;最後就是通過廣發郵件,這個比較耗費精力, 回復率也比較低,但是在沒有辦法的時候還是要嘗試一下。
此外,對暑研過程中我還有一些建議,在暑研前要做好準備,不要想著到了再開始努力,提前去了解自己的方向,儲備好理論知識基礎;在暑研中,要心態擺正,十分積極的去和身邊的人溝通交流,定期向老師匯報自己的成果和進展。在這個過程中,真的是要學會把握機會,有問題勤討論,可以多找博士生溝通,諮詢整個領域的科研和未來規劃,就像我之前提及的,正是在暑研中和他們的溝通堅定了我申請博士的決心,真的是讓我受益匪淺。
關於 VH 的幫助都有哪些?
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VH 對於我的幫助可以說是全方面的,他們為我提供了很多有用信息, 在我申請暑研時也提供了很多幫助,暑研結束後,我們就共同商量了選校問題,VH 還專門找到了斯坦福 EE 的 海外mentor 和我一起溝通,我的海外 mentor 為我詳細的說明了他了解的項目信息,還為我推薦了他覺得適合我的項目。溝通結束,我的諮詢師就給我了一個詳細的 checklist,還把老師的信息做成了列表供我參考,包含老師的個人信息,郵箱,科研方向,match 程度等等。這些信息極大地節約了我的時間,也為我之後的套磁做好了準備工作。我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在準備申請文書時,諮詢師和海外 mentor 都告訴我 PS 需要講故事講自己的每個經歷有機的串聯起來,最終服務於自己的申請目的,也一定要和自己的職業生涯相關。在我的海外 mentor 啟發下,我將自己幾段科研經歷有效地聯繫在一起,並一步一步證明通過努力我在不斷提升自己,看到了這一行業的廣泛前景,也看到了問題和危機,最後引入自己對想要研究的博士課題的思索,整體環環相扣,我想我申請的成功,PS 也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最後你還有什麼給學弟學妹想說的嗎?
回顧自己的申請,每一步都印象深刻,感謝一路上給我幫助的老師、師兄、師姐,以及給我很多幫助以及一手學術科研經驗的海外 mentor,和兢兢業業,非常負責的我的諮詢老師,希望我的經驗可以幫助到學弟學妹,也希望大家都能夢想成真。
更多內容詳情可以私信留言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