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建設高水平大學進展如何?中山如何加大教師引進和培養力度?中山新建公辦中小學情況如何?高中階段學位供給是否充足?……日前,中山市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和體育局局長李嘉穎、中山市教育工委副書記廖誠、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基礎教育科二科科長郭飆參加訪談,回應中山教育熱點話題。李嘉穎表示,針對市民高度關注的招生入學問題,中山對市屬中小學(幼兒園)招生工作進行全面整改,取消「小升初」特長生,規範「政策性借讀生」,嚴禁招收「市外優秀生」,擴大電腦派位範圍。
關於學位
7所公辦中小學完工 新增公辦學位7300個
全市新增公辦中小學學位6000個、幼兒園規範化學位5000個;完成15所公辦中小學學校建設;增加幼兒園和公辦中小學學位,被納入2019年中山市十件民生實事。對此,郭飆介紹,截至目前,中山已完工公辦中小學7所,新增公辦學位7300個。竣工驗收學校分別是新建開發區博凱小學、新建開發區第八小學、新建翠亨新區中山紀念小學、新建南區馬嶺小學、新建坦洲鎮金鬥灣小學、擴建黃圃鎮吳欄小學、擴建東鳳鎮同安小學。另有,擴建坦洲裕洲小學、新建古鎮小學工程完工,開展竣工驗收工作。剩餘6所學校(擴建仙中、一職、紀中、阜沙中學、阜沙牛角中學、橫欄二小)繼續開工建設。預計到年底,可完成2019年民生實事工作任務。
學前教育方面,截至目前,中山全年累計增加規範化幼兒園學位4095個。其中,新增幼兒園10所(含3所公辦園)共增3850個幼兒園學位,擴班3所共增245個幼兒園學位。此外,板芙、橫欄、西區、東鳳等鎮區今年年底前將有新開辦幼兒園開園,預計2019年底,可新增規範化幼兒園學位5000個以上。
在高中招生方面,郭飆介紹,2016-2019學年中山普通高中的招生計劃分別為1.57萬、1.56萬、1.56萬、1.71萬,至於市民感覺普通高中學位偏少,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國家實施「普職比例大體相當,協調發展」的政策;二是大部分家長、學生更願意通過中考升讀普通高中,導致普通高中升學最低控制分數線要普遍高於中職學校。
根據推算,中山已進入高中階段入學高峰,學位需求逐年增加,學位供給壓力較大。中山推進高中階段學校建設,目前已有9個項目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其中楊仙逸中學擴建宿舍飯堂、擴建中山一職宿舍及理實一體化大樓、擴建中山紀念中學美術館年內完工投入使用;擴建中山中專實訓樓已開工建設;南區、西區新建高中完成立項,準備勘察和初步設計招標,爭取2020年開工(已移交市代建辦);擴建市僑中、市二中已完成立項、初步設計招標,中標單位正在開展初步設計工作,爭取2020年開工(已移市交代建辦);擴建小欖中學項目,目前小欖鎮政府正在辦理資產移交市財政手續,預計2020年開工。預計上述項目完工後新增學位1.4萬個。
關於教師培養
實施「中山德育名師5160工程」
近幾年,由於受教師編制不足和二胎政策等影響,部分中小學教師調整相對頻繁。廖誠表示,針對這種情況,教體局將進一步加大教師引進和培養力度。
首先,在教師引進上,中山每年通過高校公開招聘、市內統一公開招聘和高層次人才引進等方式,引進新教師和優秀在職教師。廖誠介紹,因種種原因,目前有的學校教師人手比較緊張,中山正通過新招聘、鎮區內調配、聘請一定數量的編外教師等多種渠道,充實教師隊伍。另外,還通過加大培訓力度、提升教師待遇、多措並舉為教師搭建專業成長發展平臺。
在新教師培養方面,中山對所有新任教師進行崗前適應性培訓,幫助新教師儘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對在職教師也進行了崗位培訓,重點是幫助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鑽研業務,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學實際能力。同時,推進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工程的相關系列工作,開展各類各級巡講活動,不斷擴大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的輻射帶動作用。目前,中山共有省市名教師名校長名班主任工作室70多個。
在班主任培養方面。廖誠介紹,中山大力實施「中山德育名師5160工程」,以加強德育名師培訓為突破口,以提高德育人才核心素養為重點,用5年時間培養100位中(小)學「班主任名師」,50位「德育管理名師」,10名「中山德育專家」。同時,探索聯盟集群發展。印發了《中山市中小學德育幹部工作室建設與管理辦法》,率先成立普通高中德育聯盟、中職學校德育聯盟、中小學德育市級中心教研組,增強中山班主任職業歸屬感和培養培訓的專業性。此外,中山定期開展「名班主任」、「優秀班主任」等先進認定,鼓勵更多的年輕教師加入班主任隊伍的行列。還定期組織中小幼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將推薦大賽優秀選手參加省級比賽和參加省級名班主任培養,並在評優評先、幹部晉升、職稱評審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
焦點
關於高水平大學建設
中山科技大學
籌建辦公室已設立
目前中山只有5所大學,在大灣區是一個高等教育的窪地,急需提質增量。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爭取啟動與澳門科技大學合作的香山大學建設,積極籌備省市共建中山科技大學。
對此,李嘉穎介紹,中山科技大學是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高校。主校區擬選址翠亨新區,用地面積約為3000畝。學校最終辦學規模是10000左右的在校學生,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6:4,以研究生教育為主。中山將致力把中山科技大學打造成為以理工類學科為主、兼顧文商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學校將依託中山的健康醫藥、信息技術、裝備製造、新能源等產業基礎,瞄準醫學、新一代信息技術、能源與動力學、光學工程、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學科的前沿,按照「依託產業引領產業」的原則設置學科。同時,學校將著力創新辦學體制機制,包括在組織設置、培養體制、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保障機制等方面進行大膽探索,為我國高校發展提供中山方案。
李嘉穎表示,目前已批覆設立中山科技大學籌建辦公室,大學籌建辦委託市教育體育局管理,具體負責中山科技大學的申報、人才引進、專業學科規劃和校園規劃建設等工作;同時,完成了《中山市籌建中山科技大學論證報告》和《中山科技大學章程》的撰寫工作;與南方科技大學合作開展建設高水平大學的課題研究,為加強中山科技大學建設的頂層設計提供多元化方案;6月正式向廣東省教育廳提交中山科技大學轉設申請。此外,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學術領軍人物(含祖籍中山的院士鄭耀宗、李焯芬、蕭錦榮等)接觸,籌備成立中山科技大學顧問委員會。
香山大學建設
目前正理順合作機制
在香山大學建設方面,李嘉穎介紹,2012年,中山市與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籤訂合作辦學框架協議,雙方擬合作舉辦一所獨立設置的涵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高水平大學(暫定名為香山大學)。香山大學是由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獨資建設的民辦本科大學,規劃選址於中山市板芙鎮深灣村105國道旁,用地面積約800畝。主要培養通曉中英雙語、德才兼備、符合科技與經濟全球化發展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同時大力拓展多元化和前沿性學術研究,促進大學跨越式發展,努力躋身亞太地區知名學府。
李嘉穎介紹,今年4月初,廣東省教育廳向中山徵求對《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意見,在徵求意見稿中已將澳門科技大學中山合作辦學事項列入重點任務加以支持。8月下旬廣東省教育廳朱超華副廳長率隊,中山市教體局隨同赴澳門科技大學拜會了該校管理層,商談了合作辦學事宜。目前正在理順合作機制,爭取國家教育部的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框架下,推進澳門科技大學和中山市政府的合作,推動香山大學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