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史系列故事—42,敬請點擊"關注",查看更多內容。
石虎的威望和地位,可說是經由戰場的血與火鑄就而成。當其意圖篡位時,後趙的兵將都站到他的一邊,同時,石虎的殘暴也讓人不敢輕生背叛之心,而這一切,也讓他產生了錯覺:以為鐵血的統治、嗜殺、無情就能使政權牢固並得以延續。因而,他在教育自己的兒子時,也是樂見他們具有這種特性。
似是為了見證"惡人自有惡人磨"的天理,這些殘暴、冷血的兒子們,為石虎的晚年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一、父子之情薄如紙
第一任太子石邃,其荒淫殘暴就是皇帝石虎的翻版。他時常會在夜間突然闖入大臣家中,非禮別人家的妻妾。石邃以殺人為樂,他四處劫掠美女,佔為姬妾。東宮舉辦宴飲時,他常將姬妾們裝扮得燦若天仙,然後當眾砍下頭顱,洗淨後盛盤,讓一眾賓客傳遞觀賞。
第二任太子石宣,曾奉旨巡視國內名山祈福。每到一地,便結方圓百裡的人陣,將野獸驅趕到自己駐地附近,百官跪迎,自己則帶領姬妾乘車觀看軍士狩獵,如有人放跑野獸,就會被處以嚴刑。這趟出巡,所經三州十五郡府庫揮霍一空,而士卒凍餓致死的超過一萬人。
對於先後兩位太子的惡行,其父皇石虎並不以為意。他自己就是這樣的殘暴之君,其心目中,也只有這般才能震懾眾人,維護統治。
石虎想不到的是,他自己也成為了兒子們的磨刀石。當父皇的行為不稱他們的心意時,前後兩班太子的反應殊途同歸:
1、石邃展現了忤逆的囂張:表示要仿效冒頓單于,殺死自己的父親自立。
2、石宣制定計劃並付諸實施:殺死父皇最喜愛的弟弟石韜,再乘石虎前來祭奠時弒君,並真的成功了一半。
在他們的心裡只有權力,沒有親情,他們的老爸更狠。在發現了太子的不軌行為後,石虎先下手為強,石邃全家二十六口死於刀下;對於石宣,石虎更是將砍足、挖目、刺腸、火燒,虐殺洩憤。
虎毒不食子,石虎殺了二太子後,內心也想不通兒子為什麼如此對待自己,更因愛子石韜的慘死而大病一場,成為了給他的絕命一擊。
二、石虎的教訓
國家不能沒有接班人,舊太子走了,新太子還得立。石虎弄不明白,兒子為什麼都跟自己有仇一樣,登上太子之位後,個個想著要老爸的命。石虎這次沒有乾綱獨斷,聽聽大臣們的意見,集思廣益,選出個不那麼離譜的太子。
太尉張舉認為燕公石斌、彭城公石遵兩人文武雙全,可以選擇一個為太子。但大臣張豺出於私利的考慮,極力想推薦石虎的小兒子,他說出了一套歪理,打動了皇帝。
石虎的小兒子石世是劉氏女所生,她是前趙皇帝劉曜的女兒。在前趙亡國時,張豺在上邽將她擒獲,獻給了石虎。時年12歲的劉曜之女非常漂亮,石虎納其為妾,生下了他最小的兒子。
張豺從前兩個太子不肖說起,指出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的母親出身卑賤,兩個太子之母鄭皇后、杜皇后都是出身家妓,這是太子行為不端的根源。因而,新立太子一定要找母親出身高貴、仁孝的兒子。
這番話深深打動了石虎,他召集群臣,對他們說:"吾欲以純灰三斛洗吾腹",古代草木灰水是洗滌用品,石虎為什麼要清理腸肚,是他自認裡面很髒,因而生出惡子,20多歲就要殺父。
劉妃的肚子應該是乾淨的,他的小兒子應該成為太子。大臣們多理解了主公的意思,上書請立石世為太子。大司農曹沒沒有署名,石虎派人去詢問,曹沒回答:天下紛亂,不適合立少主。
石虎感慨這是忠臣之言,但他沒有體察自己的用心。於是,仍將太子之位給了石世。
結語:
石虎的殘暴堪稱空前絕後,他按照自己的思維及行為模式培養出來的後代,也繼承了他的惡魔屬性。但身為人父,石虎也有人性中最柔軟的天性,因此,兩任太子的反噬才會令他元氣大傷,難以承受,而張豺的說辭恰恰為他找到了藉口,從而將一切歸咎於母親們的出身。
事實證明,石虎甩鍋式的選擇又錯了。
公元349年,石虎去世僅30多天後,第三任太子石世就被推翻。兒子們再次陷入相互爭鬥。不出2年,石虎的13個兒子全部死絕,後趙滅亡。
十六國史系列故事—42,敬請點擊"關注",謝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