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孩子的假期是在超長的時間中度過的,在舉國歡慶的春天裡,卻因為受疫情影響而無法出門,更導致了孩子無法正常開學,校方積極採取了網上教學的方式彌補不足。開始時孩子還覺得挺新鮮的,都能認真聽課,也能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但在後期卻慢慢發現孩子的網課精力不集中了,開始貪玩了。經過老師對孩子的初始測試,孩子的成績明顯下滑。
經過細心觀察才發現原來孩子一邊聽課,一邊貪玩,精力完全不集中。經過與孩子班級老師的共同商討,和老師對其他家長的反映,才知道這是普遍現象。許多的孩子都是在一邊上課一邊搞小動作,更有的孩子還用手機相互聊天。
針對如此情況,和老師共同制定了辦法——家長陪讀。這個方法明知道是一條錦囊妙計,可是孩子已經上中學了,家裡人能選出陪讀的大人必須具備能聽懂中學課程的文化水平。最後決定由孩子的媽媽暫時放棄了工作,臨時請了長假陪孩子上網課。
每當孩子上網課時,孩子的媽媽就坐在孩子旁邊和孩子共同聽課學習。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孩子的精力集中了,小動作也沒有了,有聽不明白的個別課程內容再由媽媽補課。經初期考試,孩子的成績終於上升了十幾名,取得了可喜的收穫。
孩子的自持能力低,往往不能自我控制自己的精力,就使得精力分散了,老師在另一邊認真講課,可這邊的孩子卻是在借上網課的時間貪玩,無疑只能使上網課的孩子得不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實踐證明,由孩子的媽媽陪讀,雖然犧牲了孩子媽媽的工作時間,減少了家庭收入,但卻讓孩子的成績明顯有了收穫,相比較起來,還是孩子的學習重要,暫時減少點收入也是應該的。
網課後,孩子的媽媽把自己陪讀上網課的經驗分享給了其他孩子的家長們,其他的家長也都正在為孩子上網課精力不集中感到頭痛時,及時的分享到了我們的經驗,使其它家長們也都選擇了一位家長陪讀。沒想到校方卻把我們的陪讀方法編成了經驗,分享給了全中學所有學生的家長們。
全學校的所有家長都積極效仿,有個別的孩子家裡人沒有能力陪讀,就三三、兩兩個的小集中,由一位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家長主動承擔起陪讀的責任。再經歷一段時間的檢驗,確認方法可行,並把這種陪讀的方法推廣開來。
《兒童教育心理學》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年)的教育理論著作。副標題是&34;。書中提出了關於人的自卑感的理論。阿德勒指出,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問題兒童的&34;行為只是問題的表面現象,因此幫助兒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兒童的首要和核心問題。
而我們針對孩子上網課的實際情況自覺採取的陪讀方式也正應了《兒童教育心理學》中的「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問題兒童的『不良』行為只是問題的表面現象,因此幫助兒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兒童的首要和核心問題。
在本書中,阿德勒指出,人的人格結構形成於童年期,要解決一個人的人格心理問題必須從他的童年著手,孩子的責任感、合作能力、自信心要從兒童期培育。這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34;。阿德勒以經過實踐檢驗的教育方法指導父母們幫助兒童培養和建立獨立、自信、勇敢、不懼困難的品質和積極與他人、集體合作的能力。」
從此,不僅找到了兒童教育的理論根據,並在實踐中依照《兒童教育心理學》中的要點不斷改進方法,陪同校方編撰了一套完整的陪讀教材,全稱就叫《怎樣讓孩子上好網課——陪讀》
因疫情原因,上網課雖然不如開學親臨現場授課效果更好,但是,網課的方式也是不得已為之,但是,如果採用我們摸索出來的這套《怎樣讓孩子上好網課——陪讀》的方法,無疑填補了上網課的不足,不僅解決了每一個家長的後顧之憂,而且也幫助了老師更好的將網課進行到底,同時,也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三全齊美,利益共享,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