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禮來公司抑鬱症治療藥物鹽酸氟西汀(商品名:百優解)受到關注。在學術界以及醫患使用過程中,「百優解」常常出現誤寫成「百憂解」的情況,其新聞稿甚至宣稱「百優解解『百憂』」。
《中國經營報》記者將相關疑問及訴求通過政民互動平臺反映給江蘇省藥監局。江蘇省藥監局方面向本報記者回復道,「據您所述問題,您可根據您所述藥品的相關批准文號登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查詢,產品名稱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登記審核即具有合法性。」
截至發稿,禮來中國負責媒體採訪的政府與公司事務部未對本報記者的採訪需求做出回應。
吹噓解「百憂」
禮來中國官網信息介紹,鹽酸氟西汀(中文商品名:百優解 英文商品名:Prozac)為進口藥,用於治療成人抑鬱症、強迫症和神經性貪食症,包括膠囊和片劑兩種劑型。其中,鹽酸氟西汀(國藥準字J20170022)的分包裝廠為禮來蘇州製藥有限公司。
禮來中國公司2015年4月16日發布的新聞稿《百優解中國上市十年暨分散片劑型隆重上市》寫道,「百優解解『百憂』」一句耳熟能詳的短語已在抑鬱症患者及家屬中廣為流傳。1995年,百優解成為全球第三大銷量藥品,同年,百優解在中國上市。
記者注意到,在各類社交平臺、醫患交流平臺、醫藥電商平臺上,百優解被寫作百憂解的情況比比皆是。
事實上,不但在醫患使用過程中存在大量誤用誤解百優解的情況,而且在嚴肅的學術界也同樣存在大面積誤用百優解名稱的情況。
因為「優」字形似「憂」字,二者讀音完全相同,百優解常被寫作百憂解。百憂解,從字面上而言,「百」指代所有的,「憂」代表憂鬱、抑鬱,「解」意思是消解、化解,百憂解意味著所有的憂鬱都消解。
記者在中國知網分別搜索百優解和百憂解發現,各類學術論文或期刊正確使用百優解名稱的有178篇,這些正確使用百優解名稱的論文或期刊發布時間從1999年至2018年不等。而誤用百優解名稱,寫成百憂解的論文或期刊的有412篇。這些誤用為百憂解名稱的論文發表時間從1995年至2018年不等。
記者查詢百度指數發現,百憂解的搜索指數明顯高於百優解。最近半年(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百憂解的搜索指數平均為1003,而百優解的搜索指數平均為173,前者為後者的5.8倍。從更長的時間跨度(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來看,百憂解的搜索指數平均為808,而百優解的平均為221,前者是後者的3.7倍。
百度指數需求圖譜顯示,圍繞百憂解的需求圖譜比較豐富,來源相關詞主要為視頻直播平臺、體育平臺、遊戲平臺等,而去向關鍵詞主要包括作用、價格、副作用、說明書等。但是圍繞百優解的需求圖譜則顯示「暫無數據」。
記者注意到,在丁香園醫學論壇,醫學網友對百優解的名稱也存在大量誤用的情況。也有醫學網友提出疑問,「為什麼是『百優解』不是『百憂解』?」對此,有醫學網友回答道,「好多藥物,尤其中成藥都是這麼起商品名的,諧音,有利於吸引人,讓人記住。」
在「醫學百科」上,記者注意到,不僅有百優解的詞條還有百憂解的詞條,而且二者內容基本一致。
實際上,因美好的含義,朗朗上口的名稱,百優解幾乎成了抗抑鬱症藥品的代名詞。不過,百優解並不是治療抑鬱症的萬能藥,百優解並不能解百憂。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藥學部藥師李潔和方建國撰寫的科普文章介紹道,鹽酸氟西汀是目前中國用量最大的抗抑鬱藥,而美國的禮來公司更是為其產品起了一個響亮的中文商品名——百憂解(應為「百優解」)。但是,百憂解(應為「百優解」)真的能解百憂嗎?答案是否定的。從藥理上講,是藥三分毒,越是療效顯著的藥物,其伴有的不良反應就可能越多。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主治醫師張瑞國在健康一線指出,鹽酸氟西汀可通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對五羥色胺的再吸收來治療抑鬱症、強迫症和神經性貪食症。它的副作用主要和藥理學機制有關,比較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焦慮、緊張、失眠、睏倦、疲勞、震顫、多汗、厭食、噁心、腹瀉、頭暈等,不太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痛、口乾、消化不良、嘔吐等。此外,也有報導反映百憂解(應為「百優解」)有一些很少見的其他嚴重不良反應,如暈厥、心律失常等。
化藥命名監管空白
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內已有8家鹽酸氟西汀的仿製藥企業。不過,禮來公司的鹽酸氟西汀依舊佔據著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據南方所旗下米內網數據, 2017年中國城市公立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城市社區中心以及鄉鎮衛生院(簡稱: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抗抑鬱症藥的用藥市場為67.44億元。
2017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鹽酸氟西汀膠囊的銷售額為1.18億元,從氟西汀品牌格局看,原研廠家禮來的鹽酸氟西汀膠囊(商品名百優解)佔據大部分的市場份額,禮來公司的鹽酸氟西汀佔比達78.41%。
據了解,百優解一度為禮來公司的核心產品。2004年9月,《財富》雜誌發布了關於禮來公司百優解銷售遇到挑戰的文章《禮來告別百憂解》。包括標題,該文亦通篇把百優解誤寫作百憂解。文章介紹道,2000年,禮來的營業額為 108 億美元,百憂解的銷售額佔了四分之一。但由於百憂解隨後遭遇到了來自新型非專利抗抑鬱症藥品的嚴峻挑戰,2001年年底,百憂解的季度銷售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6%。
據了解,按照商標分類,藥品商品名需要註冊第5類商標,即藥品、衛生用品、營養品類。
記者查詢國家商標局資料庫發現,美國禮來公司對百優解和百憂解均分別註冊了第5類商標。
其中,百憂解的商標申請日期為1993年8月9日。而百優解的商標申請日期為1998年6月17日。2009年和2019年,禮來公司接連對百優解商標續展。另外,禮來公司解還在2018年對百優解進行了商標補充註冊,將第5類所有的子類別都進行了註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百憂解商標的註冊時間早於百優解數年。考慮到商標申請到最終成功註冊一般所需的1~2年的平均周期,百憂解的商標註冊時間與禮來公司百優解進入中國的時間基本吻合。
記者注意到,國家藥監局《關於進一步規範藥品名稱管理的通知》指出,藥品商品名稱不得有誇大宣傳、暗示療效作用。藥品的商品名稱應當符合《藥品商品名稱命名原則》的規定,並得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後方可使用。
事實上,截至目前,針對化藥,國家藥監局並未出臺相關的規範商品名的文件。不過,針對中成藥的命名亂象,國家藥監局卻多次出臺文件進行規範。
針對中成藥常見的暗示甚至明示和誇大療效的藥品名稱的情況,為規範中成藥命名,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於2017年11月20日發布了《總局關於發布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2017年第188號)》。該文件指出,中成藥名稱不應採用現代醫學藥理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或治療學的相關用語命名,不應採用誇大、自詡、不切實際的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