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張淼做旅遊產品銷售的第10年,這一年旅遊市場的跌宕起伏是他此前從未遇到過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讓旅遊業按下「暫停鍵」,旅行社、旅遊景區、住宿、餐飲等相關市場主體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從最初的焦慮,到復工適應新變化,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很多。我相信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旅遊市場未來會越來越好。」
日前,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旅遊集團發展報告(2020)》顯示,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後,我國依託國內旅遊市場,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暑期檔和國慶假期市場穩步復甦,旅遊消費信心已基本恢復,旅遊企業信心全面恢復。
張淼記得兩個時間節點,「3月省內團隊遊恢復後,行業信心開始集聚。7月跨省團隊遊恢復,再次為旅遊市場注入強心劑。」這以後,旅遊市場日漸活躍,「找我諮詢出遊的人開始多起來。」
旅遊市場的復甦離不開利好政策的積極引導。一方面,各地不斷出實招,切實幫助文旅企業解決復工實際困難,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對生產經營的影響。另一方面,各地紛紛上線優惠大禮包,使盡招數促進旅遊消費。比如,最近就有「2020陝西文旅消費博覽會暨第三屆陝西旅遊消費節」開幕,市民和遊客可在線搶購預訂各景區、酒店等的半價特惠票;「冬遊廣西」活動將持續到明年1月31日,期間,廣西4A級以上景區面向全國遊客免費或五折開放,並推出了文化旅遊演藝、夜遊和主題公園項目優惠等多重文旅優惠措施。
為了進一步激活市場人氣,旅行社、在線旅遊平臺等商家抓住「五一」小長假、「十一」黃金周、「雙11」等時機,紛紛推出促銷活動,在跟團遊、景區門票、租車、一日遊等產品上優惠多多。
多重利好疊加刺激之下,老百姓被疫情壓制的旅遊需求開始慢慢釋放,再加上受到疫情影響,大量出境旅遊需求回流,國內旅遊市場的消費熱情被進一步拉動。「十一」黃金周是反映旅遊市場變化的重要晴雨表,據統計,今年8天國慶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
「我們現在出門玩,已經習慣了事先預約,既能夠減少等候時間,又能夠錯峰出遊,方便又安全。」遊客王雨欣說。如今,新的旅遊消費習慣正在形成,預約、限量、錯峰、有序已經成為旅遊市場的常態。攜程門票玩樂平臺的數據顯示,國內已有1萬多家收費、免費景區可以在線預訂、預約。中國旅遊研究院調查發現,國慶中秋長假期間82.8%的遊客不同程度體驗了預約,僅有2.5%的遊客對預約體驗表現出負面評價。今年疫情後,一些平臺發起景區「雲旅遊」活動,方便遊客接收旅遊信息,享受語音導覽等產品。藉助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現代科技,遊客正享受著更加便捷的旅遊服務。
隨著消費者收入的提高與生活質量的提升,對旅遊的需求本就出現了個性化、差異化的特點,受疫情影響,消費者對出行安全越發看重,因此,在今年的旅遊市場中,私家團、定製遊等小範圍團隊遊興起,自駕遊也更加受到追捧。
攜程跟團訂單數據顯示,國慶期間報名私家團的遊客量同比去年增長100%。超過2000多家旅行社開發上線了超過4萬條國內私家團產品。專家表示,隨著整體消費需求的升級,追求品質的旅遊消費成為趨勢。在旅遊形式上,之前的觀光遊將逐步向度假式旅遊、體驗式旅遊轉變,從消費層次上,將從大巴遊向私人專車和專導服務遊轉變。和團隊旅遊相比,自駕遊、房車遊具有小聚集、大空間的優勢,一般都是家人、朋友一起,在車上實現了自我服務,因此,在防控疫情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人願意選擇自駕遊,相關旅遊產品的銷量增長成為今年旅遊市場的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