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紀錄片觀後感評價 鍾南山抗擊疫情故事簡介
時代英雄是民族精神的象徵和民族形象的代表,讓歷史得以銘記和傳承,也讓歷史變得鮮活與生動。由廣東廣播電視臺攝製播出的紀錄片《鍾南山》,用事實的邏輯力量藝術地再現了鍾南山院士老驥伏櫪的高邁形象,該片不僅在主題立意上佔據了時代高度,而且在敘事手法上也將紀錄片藝術水準推升至一個新的境界,成為大眾媒介時代背景下摹寫時代英雄的成功範例。
紀錄片《鍾南山》以2020年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脈絡為敘事主線,以疫情出現、肆虐、拐點和回落等重大節點結構全篇,分四集完整地記錄了鍾南山臨危受命、馳援武漢、不辭辛勞、從容指揮的抗疫歷程,客觀呈現了鍾南山兩次抗擊疫情的真實故事,記錄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和囂張,鍾南山從未停下奔波在防治疫情一線鏗鏘腳步的感人畫面。
新時代賦予時代英雄以新的內涵,無論是從國家意識形態還是從社會進步發展來看,以鍾南山為代表的當代醫護人員,在此次抗疫中的高光表現堪稱一筆巨大的民族精神財富。所以,紀錄片《鍾南山》在某種意義上描摹的既是大醫精誠、大愛無垠的鐘南山個人,又是臨危不懼、果敢前行、勇鬥疫魔、敬佑生命的新時代最可愛的人。該片正是通過對疫情發展過程中重要節點的盤點、梳理、記錄和再現,將描繪鍾南山置於醫護人員共同參與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塑造了鍾南山對百姓生命健康高度負責、心懷家國大義的時代英雄形象。
紀錄片《鍾南山》通過周致的結構設計和綿密的鏡頭編織,在宏大敘事的主脈和底色中,適時插入鍾南山個人充滿溫情的日常敘事,於匡扶道義、彰顯大愛的家國情懷中,又植入師生情、父子情、夫妻情和同事情等多種情愫,向觀眾展示了一個有著「杏林春暖」精神境界的鐘南山形象,作品呈現給觀眾的不僅是鍾南山果敢堅毅的外在形象,而且展現了鍾南山俠骨柔情的內心世界。特別是作品將鍾南山面對悽愴場面緊蹙雙眉眼含淚水的表情定格在屏幕上,這個細節鏡頭的全息捕捉和恰切運用,直擊觀眾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有力地表明時代英雄每一次壯舉的背後,都蘊含著他們對於百姓生命的關切和珍視,對於民族大義的承負和託舉。
紀錄片《鍾南山》以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為敘事主線,將故事置於疫情演變的動態環境之中,凝重而緊張的敘事節奏始終牽動著觀眾彼時的脆弱心理和敏感神經,任何人都處於一種對疫情走勢完全未知的狀態之下,都置身於無法預知疫情危害程度的特定情境之中,從而挑動和刺激著觀眾的情緒,形成了片內片外良好的互動氛圍。而這部紀錄片更精妙更精彩之處在於,在保持主線敘事連貫緊湊穩定的前提下偶或宕開一筆,將鍾南山個人故事適時插播進來適度引申開去,譬如敘說一段鍾南山的童年往事、求學經歷或職場傳奇等,使得整部作品的敘事節奏高低起伏、一開一合、舒緩有序、張弛有度,吸引觀眾緊緊跟隨故事的敘述脈絡,豐富了觀賞體驗和審美感受。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作品的解說詞作為總體藝術構想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忠誠地服務於作品思想主題,樸實、簡潔、溫潤的文字,直抵故事的精髓和魂魄;飽含激情而富於哲理的言辭,絕非單純的畫面解釋,而是從鍾南山思想深處中採擷奇思妙想加以闡發,拓展了畫面的思想內涵,補充了視覺形象不足的缺憾。
紀錄片《鍾南山》蓄積著一種沛然而莫能御之的氣勢,充溢著一種強大而感人肺腑的能量,它在更廣徹範疇內為當下主流媒體宣介弘揚民族共同價值觀、增強現代傳媒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提供了一個具有標誌性和標本性意義的藝術範本。(作者:劉金祥,系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光明日報》(2020年06月10日 15版)
原標題:《鍾南山》 描摹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責任編輯:李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