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ESMOD•北京帶著"世界時裝哈佛"的招牌進駐中國時,一個響噹噹的時裝高校品牌初來乍到中國,當時在很多人看來多少有些水土不服,尤其是要面對要與ESMOD旗下世界各地分校統一的教學模式,在高額的學費與短暫的兩年教育之間,在本土師生的結合在當時看來還有些對接上的缺口,更重要的是,當時生源是個很大的問題,即使有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來考察,多數也是衝著兩年的國內教育之後,能較輕鬆的拿到法國ESMOD的入學證書,學校在某種意義上成了法國ESMOD的預科班。5年間的ESMOD•北京發生的變化是累積式與遞進式的,當記者再次面對熟悉的葉潤德副校長與ESMOD•北京國際校長Fatem•Zohra,當我們與ESMOD•北京的師生與校長進行了長達5個小時的暢談之後,關於ESMOD•北京的嶄新形象也慢慢得到修整與刷新。
教師態度:創意思維的開發者和挑剔的消費者
用和藹的葉潤德副校長與較真的外教這兩種性格來比喻今天的ESMOD•北京的教學模式可能比較貼切。作為中方投資的外國模式的教育,在中西教育制度和教學內容配置上所搭配出的混血教育, ESMOD•北京與很多國外院校落戶北京一樣首先面對的是師資配比、生源結構和學生出路幾個重要問題,據ESMOD•北京副校長葉潤德介紹,面臨學校特殊的定位和國內市場現狀,幾年來學校也經歷了不斷的調整和與中國學生、中國市場的磨合,才有了今天逐步趨向完善的發展狀況。葉潤德從北京服裝學院走出來,熟悉在中國辦學的教育與制度管理,而在課程設置上葉潤德表示他充分尊重ESMOD•北京國際校長Fatem•Zohra的絕對主張。Zohra也表示與中國教學模式不存在任何障礙,因為ESMOD在世界各地有豐富的辦學經驗,尤其是師資配置方面,學校選擇了一些在亞洲有教學經驗的老師和ESMOD•法國成績優秀的畢業生組成。
記者提到在這種混血教育模式下有無中外教學上的矛盾時,葉潤德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剛開始的時候,有學生反映外教老師有時對學生作品一會說好一會說不好,尤其是對於一些學生的作品近乎 '嘲弄'的態度讓學生備受打擊。葉校長在與外教老師的溝通中得知,"如果一個設計師受不了消費者的挑剔,就很難在市場上立穩腳跟。"葉潤德說,"沒錯,琢磨不定、挑剔、苛刻可能正是消費者的態度,我們在恍然大悟這樣的解釋下也深刻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他們在鼓勵和挖掘學生的創意潛力的同時還扮演著消費者的職責。"
學生潛質:"創意銀行"的儲蓄與"中國符號"作品
在Zohra校長和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外教HEIKO、HALA看來,中國學生與他們教過的其他國家的學生在素質上沒有任何區別。Zohra說:"在中國我深刻感受到學生比其他國家的學生多了一份對知識的渴求與更加勤奮的態度。接下來,更重要就是創意思維的開發。"Zohra生動地把創意思維比喻為"銀行",她強調:"只有時尚資訊和素材一點一滴的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後,才能在服裝創造上信手拈來。"在開發學生創意思維的課程中,Zohra讓學生們從一隻鞋子、一個圖案甚至一個建築線條上尋找靈感。在日本、新加坡等10幾所ESMOD分校有過幾年教學經驗的heiko則輕鬆地描述到:"雖然北京的時尚資訊不是極大豐富,很多的時尚訊息需要去尋找,但是一個設計者只要睜開眼睛看,就能找到創意。"製版老師HALA目前正在研究中國的平面裁剪,她指出:"我要弄懂學生為什麼對服裝結構的認識只有前後兩面而不是立體造型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將ESMOD研究了的立裁原型教給我的學生。"外教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期望,那就是通過更長時間的發展,希望在ESMOD集團的14個國家21所分校的會演上,觀眾能一眼看出印有"中國符號"的優秀作品。
他們的選擇:同質同步的北京還是時尚之都巴黎
ESMOD•北京2+1教學機制(兩年北京加一年自選)的最後一年是選擇繼續在ESMOD•北京學習專業教育還是去法國本部感受時尚之都的魅力是記者比較關注的問題。目前正在ESMOD•北京任課的謝伊雯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本科畢業後在ESMOD•法國修完碩士的例證之一;許巧利則是在ESMOD•北京修完2年服裝專業最後一年在巴黎完成專業課的學習回國的學生。謝依雯從2004年至今一直在ESMOD•北京任製版老師,許巧利今年剛剛畢業之後已經在開始籌備自己服裝工作室。關於"選擇"這個話題他們更有感觸,謝伊雯表示,在師資配比上,法國總部因為學生太多所以老師關注度沒有在中國分校那麼高,許巧利認同這樣的觀點,更強調生活和語言是最大障礙。同時,他們都提到一個關鍵詞彙"開闊眼界",在ESMOD•法國可以與世界各國的學生交流,這是在法國一個很重要的體驗。記者另外接觸到的一個學生是目前在上海頗有名氣的"魔法天裁"大賽的亞軍獎獲得者葉謙,他是以獎項獲取獎學金進入ESMOD•北京學習的學生,在歷經了繼續呆在天津美術學院還是接受國際服裝提升的掙扎之後,選擇了在ESMOD•北京繼續自己在服裝設計師基礎累積的最後一課,學校根據他的專業狀況,安排他插班二年級的基礎教育,經過兩個月的調整之後,葉謙已經能放棄之前怕跟不上別的同學,並輕鬆應對每天5個小時的專業課程,對於是否選擇繼續去法國念完第三年,他表示:"我應該不會去,因為我覺得學習到真正的時裝精髓很重要,而不是在地點的區別。"
責編: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