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被認為是改變我們生活的最重要技術之一,各行各業都在進行人工智慧技術的探索和應用。教育領域也是如此,在線教育+人工智慧的加法讓無數教育人充滿期待。那麼,人工智慧技術在在線教育產品中應該如何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究竟是如何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的呢?本文將對此進行淺析。為幫助讀者理解,下文將以人工智慧綜合應用相對成熟的在線外語學習平臺——千呼課堂-單詞突擊平臺為例分析解讀。
人工智慧助力教育,數據是關鍵
人工智慧在教育產品中最重要的應用,是根據每位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學習習慣制定針對性的個性化學習計劃,實現因材施教的理念。這需要非常成熟的用戶數據收集和分析,數據基數夠不夠大、數據更新夠不夠及時、數據標籤分類夠不夠精細都將直接影響個性化學習計劃的質量。以千呼課堂-單詞突擊平臺為例,通過學前測評、課後測驗的形式精準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配合學生的記憶力曲線智能規劃學習安排。同時做到學生端、教師端、家長端數據的同步共享和雲計算分析,讓教師和家長跟進教學質量,協助設計和調整學生的教學計劃,使每位學生可以獲得個性化學習、針對性訓練和智能化測試。
「少」即是多,高效是學習效果的前提
在線教育產品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在線活躍率難以持續維持高點。然而將此完全歸咎於用戶的惰性是有失偏頗的,其實問題是很多產品缺少清晰的學習路徑和明確的學習目標。以搜狐、新浪為代表的企業不惜投入巨大資源,將內部學習內容設計成遊戲化學習系統,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遊戲最顯著的特徵是明確的任務目標和清晰的成長路徑,要讓用戶戰勝惰性,除了告訴他們這樣做獲益良多,還要讓他們感知要做到這些其實並不難。堆砌學習資源、以多取勝並不可取,正確的思路是為學生設計清晰的學習路徑,高效達成學習目標,這也需要人工智慧技術的巧妙應用。
舉個例子,哈佛商學院的線上課程是全球企業奉為經典的優質資源,可是從統計數據上來看,付費學員的日均活躍率只有慘澹的5%左右。哈佛線上課程有一個功能,學員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系統會根據提問匹配相關的課程視頻供參考。有趣的是,這種推薦課程的觀看率幾乎是100%,推薦課程的延伸課程觀看率也將近70%。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反饋整合課程內容、把「我必須要學的」變成為「為我的需要推薦的」,從而高效達成學習目的、獲得學習成就感,這是人工智慧提升教育產品用戶黏性和學習效果的又一個助推力。千呼課堂-單詞突擊平臺借鑑了這種產品思路,以小學生20小時能記完小學階段詞彙量、初中生30小時能記完初中階段詞彙量、高中生40小時能記完高中階段詞彙量的醒目目標為指引,配合每次學習前智能推薦的快被遺忘的詞彙複習和練習,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進度推薦學習重點,經過反覆練習形成條件反射記憶,實現數十個小時內高效完成學習目標的高效化在線教學。
人工智慧技術在在線教育領域的應用還在不斷的發展和探索之中。如何更好地將人工智慧技術融入教育產品、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線上自主學習效果和體驗,必將是未來在線學習產品贏得用戶的成功之匙。我們也期待更多優秀的人工智慧教育產品出現,推動在線教育早日進入智能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