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母親在十月懷胎生下寶寶以後,對寶寶的出生非常驚喜,但是這驚喜中也有些擔憂,她們不停的教自己的寶寶叫"媽媽",擔心寶寶不認識自己,生怕寶寶把自己當成是陌生人,其實各位母親完全沒必要有這樣的擔憂,無論母親教與不教,寶寶都是會逐漸開始認識母親的,而且他認知母親的過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並不像很多母親想像中那樣,能夠一蹴而就。
其實,寶寶在出生三個月之後就能認識媽媽了,他們不一定能準確辨別媽媽的身份,因為他們畢竟年紀還小,根本不記事、不懂事,但是在模糊的認知狀態下,他們還是能夠判斷出,"媽媽"是一類特殊的存在,是自己可以依賴、可以靠近的人。
小紅有一個可愛的女兒,現在才半歲大,有一天同事來她家裡,看望她和孩子,看到孩子如此可愛,他們都忍不住逗弄孩子,但是孩子似乎絲毫不為他們所動,呆呆的盯著他們,不笑不鬧,有一個愛管閒事的同事撇撇嘴,說她家孩子是"木腦殼",長大以後不成器,小紅聽到她這麼說有些生氣了,而同事離開後,小紅剛站到女兒的搖籃旁邊,女兒就對著她笑了起來,小紅這才明白,原來孩子不是"木腦殼"的,只是不被陌生人打動而已,只要看到媽媽,她就會展現出很靈動的一面。
首先,從感官方面來判斷,當一個寶寶從聲音上能辨別自己的媽媽的時候,並對媽媽的聲音感到異常欣喜,就說明他開始認識媽媽了,在這段時間裡,別人喊他,他一動不動;媽媽一喊他,他卻會馬上有回應。
之前有一個寶媽,和孩子爸爸一起,帶著寶寶出門玩,她自己中途有事就匆匆離開了,寶寶本來被爸爸抱著,看上去好好的,結果長時間沒有聽到媽媽的聲音,他突然變得非常焦慮,在爸爸懷裡左搖右晃,拼命就想找到媽媽,似乎是在擔憂媽媽出了什麼事。
孩子的爸爸為這一幕感到十分困惑,後來他拿起手機撥通了媽媽的電話,把電話對準寶寶的耳朵,一聽到電話裡傳來媽媽的聲音,寶寶一下子就乖乖的不哭不鬧了,不得不說,寶寶媽媽的聲音對於寶寶而言,有一種魔力呀!
除此之外,從寶寶對媽媽的"偏愛"上,也可以判斷。有些寶寶一旦能夠辨認出媽媽以後,他們會展現出一種非常執拗的"偏愛",就是只信任媽媽。平常有其他的叔叔阿姨、親戚朋友想逗他們,他們完全不笑,但是只要媽媽一來,他們就變得非常開心,非常溫順。對寶寶這樣的表現,千萬不要覺得他們不懂事,不懂禮貌,如果認識到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性,正確引導他們這種行為,他們以後會變成更感恩、有孝心的孩子,可以說這個階段,正是培養孩子的親情觀初步成形的黃金階段。
在這段時間裡,媽媽一定要多多陪伴孩子,帶給他們更多的安全感,平常媽媽最好多帶孩子出去逛逛,哪怕是去周邊公園都行。因為在這個時候多花點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孩子長大後會更樂觀、更自信,更有安全感。
每一個寶媽在寶寶出生的時候,都會經歷一段非常艱難辛苦的過程,但是當這段艱苦的旅程結束後,新生兒甜甜的笑容和溫柔的依戀,又會讓每個母親心裡都開懷不已,在育兒這條路上,真的是任重道遠,喜憂參半,大家還知道哪些關於寶寶的"小動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