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開學季
全國高校學子陸續重返闊別已久的校園
回歸學習生活
8月31日上午
一堂特殊的「開學第一課」
與
天津中醫藥大學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
同步舉行
抗疫英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以「守正創新,傳承發展中醫藥」為主題,結合自己的戰「疫」經歷,將中華傳統醫藥文化娓娓道來,並向後輩寄予了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擔當與責任。
「醫學是一門關乎人類生命福祉的學問,這次疫情讓大家看到了醫學的重要,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認準方向,儘管知道它辛苦危險,但依然義無反顧地投身祖國醫學建設。」作為一校之長,當看到臺下那麼多張青春洋溢的臉龐,張伯禮不由欣慰感慨。
張校長指出,站在全球全人類角度來看,醫學不僅是關於疾病的科學,更應該是關於健康的科學,讓人不得病、晚得病、少得病,才是好的醫學,與「得了病把人治好了」相比,「讓人不得病」才是好的醫生,這是中國古代先者「治未病」的思想是完全吻合的。
談到中醫和西醫的本質性差別,張校長給學生們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一個很小的房間裡,有一些垃圾,招了些蟲子,有的人在不斷研究殺蟲劑如何消滅害蟲,而我們中醫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垃圾清理出去,垃圾清除了,蟲子也就沒有了。
「目前對全人類真正的挑戰是包括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在內非傳染性慢病, 只有以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為首要目的的醫學才是經得起考驗醫學。」張伯禮指出,21世紀的醫學正在經歷從「疾病醫學」到「健康醫學」的轉變,這將是一次巨大的醫學革命:「你們現在正面臨這個時代,請同學們一定記住這一點,今後應當以人類健康作為醫學的主要研究方向,不斷發現發展人類自我健康能力。」
張校長的諄諄教誨引發了臺下「中醫藥學霸」們的陣陣共鳴。天津中醫藥大學2020級博士季昭臣聆聽第一課後表示:「作為天津中醫藥的一份子,我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中醫藥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我們要通過在中醫藥領域的深耕,將中醫藥作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平臺和渠道,盡己所能來增強國人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我和我的博士同學們察中醫藥之大勢,決心投身中醫藥事業,希望我們能在未來,有信心、有能力,馭中醫藥之發展,推動中醫藥服務人民、走向世界。」
「張校長『肝膽相照真,割膽留決斷』的精神深深感染著我們,在疫情面前,只有全民族凝聚起來,才能夠共克時艱、度過難關。」天津中醫藥大學2020級中醫內科學碩士研究生孫星怡表示,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的新青年,自己將把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同個人人生理想緊密結合在一起,為中國中醫藥事業作出貢獻。 疫情期間,看到那麼多黨員無畏逆行,孫同學也許下了一個心願,「希望研究生期間,能實現我最大的理想與目標,那就是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