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聞晨報】;
9月28日下午,上海市閔行區消防救援支隊七寶消防救援站營區裡一棵香樟樹上,掉下來一隻巴掌大的小松鼠。
「估計是摔傻了,看到人有點怕,但一直趴在地上,一動不動。」消防員們看到小松鼠很小,便精心餵養、照顧。
20多天過後,小松鼠越長越大,爪子也越來越鋒利,消防員們便決定將它放回香樟樹上,回歸大自然,去找尋自己的家人,沒想到這個小傢伙每天早晨爬到樹上和松鼠夥伴們玩耍後,到了中午、晚上,都會準時回到營區吃飯、睡覺。
香樟樹掉下來一隻小松鼠
9月28日下午三四點鐘,七寶消防救援站救援三班的孟俊在營區打掃衛生,突然發現香樟樹上掉下來一個東西。
跑過去一看,他驚訝地發現,竟然是一隻巴掌大的小松鼠。
雖然以前在營區附近也看到過松鼠,但孟俊從沒想過,自己營區的香樟樹上竟然也會有松鼠。
估計是摔傻了,看到人有點怕,但一直趴在地上,一動不動。
孟俊把小松鼠撿到手裡,發現它只有巴掌大,剛剛長絨毛,「撿起來後依然是趴在手掌裡,不太動彈」。
孟俊從沒養過寵物,更沒養過松鼠,趕緊上網搜索「小松鼠吃什麼、喝什麼」。
有人說喝牛奶,也有人說吃煮熟的玉米、紅薯和胡蘿蔔。
孟俊便找來一個紙箱子,臨時用作小松鼠的窩。
他跟食堂的大廚商量後,為小松鼠準備了煮熟的紅薯和胡蘿蔔,放在紙箱裡,但第二天起來卻發現,「紅薯和胡蘿蔔原封未動」。
孟俊有些擔心,小松鼠會不會餓死,馬上買來了紙盒裝的純牛奶,剪開一角,嘗試著餵養。
這一次,小松鼠開始用舌頭舔起了牛奶,看起來舔得很香。然而,因為松鼠的鼻子比較長,每次舔牛奶時,都會被嗆到。
孟俊決定給小松鼠添置更專業的餵養工具,便在網上給它買了一個籠子,商家還附贈了一個專門餵養松鼠的小奶瓶。
這個小奶瓶除了一個盛奶的容器,還連著一根長長的吸管,剛好可以避免小松鼠嗆奶。
有了這樣一個小奶瓶,小松鼠喝起牛奶就很方便了。
▲消防員孟俊給小松鼠餵牛奶
除了喝牛奶,它也開始慢慢地吃煮熟的玉米、饅頭等主食了。為了吊起小松鼠的胃口,孟俊和同事們還給它添加了水果輔食,有人把葡萄切開餵它吃,還有人餵它桔子吃,小傢伙都吃得津津有味。
這個小傢伙有兩隻烏黑有神的大眼睛,蓬鬆的大尾巴,吃食時兩隻前肢捧著食物啃咬,非常可愛。
在餵養小松鼠的過程中,這個軟萌的小傢伙漸漸成了大家的團寵,而它也絲毫不怕人,跟七寶站的每一個消防員都自來熟,可以從一個人的腿上,嗖嗖嗖爬到肩膀上。
有一次,消防員孫韶傑還把小松鼠放進了上衣口袋裡,這個小傢伙也不惱,反而萌萌地探出腦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放回香樟樹卻戀上消防營區
「小松鼠長得很快,現在煮熟的玉米棒,都可以啃四五排玉米了,爪子也越來越鋒利了。」孟俊說,雖然小松鼠看起來很可愛,但他和同事們都知道,這隻小松鼠的家在香樟樹上。
據孟俊回憶,小松鼠剛掉下來那兩天,他們最早把它安頓在營區的紙箱裡,小松鼠一度發出了求救的叫聲:
我們曾看到過大松鼠跑到紙箱邊來找過它,發現過好幾次,但每次看到人後,大松鼠就跑掉了。
孟俊懷疑,估計小松鼠當時太小,加上摔下來後受到驚嚇,沒有能力自己爬回樹上,就向大松鼠發出了求助。
「我們覺得,等它強壯一些,還是應該將它放回到香樟樹上去,讓它回到自己的家裡和大自然中。」孟俊說,他和同事們後來仔細觀察過,雖然沒能在香樟樹上找到松鼠一家的窩,但卻發現了大松鼠和另外三四隻小松鼠。
養了20多天後,看到小松鼠越來越強壯,越來越活潑,孟俊和同事們決定把小松鼠放回香樟樹,讓它回歸自然,「畢竟它長得越來越大了,它的家也在樹上」。
當天上午,孟俊把小松鼠放到香樟樹上後,還沒來得及道別,這隻小松鼠就「嗖嗖嗖」爬到樹梢上,消失在香樟樹茂密的葉子中。
▲每天早晨,消防員就會把小松鼠放到香樟樹上玩耍
孟俊和同事們都以為,這隻小松鼠肯定不會再回來了,沒想到當天晚上6點多,有消防員驚訝地看到,這隻被放生的小松鼠又回到了營區大廳。
大家擔心它凍著,便又把它安頓到籠子裡睡覺。
孟俊說,從那天開始,他每天早晨8點多,便把小松鼠從籠子裡放出來,讓它自己爬到香樟樹上去玩耍,沒想到這個小傢伙竟然摸清了消防員的作息規律:等到中午12點吃中飯時,自己就從樹上下來了;吃完中飯後便又爬回樹上去玩耍,等到晚上6點多,又自己爬下來吃晚飯,然後回到營區的籠子裡睡覺。
▲消防員為小松鼠買的籠子
晚上睡覺前,我們也會在籠子裡給它投食一些煮熟的玉米。第二天早晨起來,就發現它已經吃光了。」
▲每天晚上,小松鼠自己就會從樹上爬下來回營區睡覺
孟俊說,他們有時下午在營區操場上跑步、打籃球,小松鼠看到後也會自己下來「溜達」、「巡視」。
作為一名從事消防工作7年的老消防員,26歲的孟俊笑著說,感覺這隻小松鼠的作息已經跟消防員差不多了,「每天早晨出操,晚上休息」。
疑問1:這是野生松鼠嗎?
小圓腦袋、短耳朵,一看就是赤腹松鼠。
復旦大學野生動物研究專家王放看了記者轉發的照片和視頻,一眼就認出這個小松鼠是赤腹松鼠。
王放說,因為這種松鼠成年後,腹部(肚子)是紅色的,所以叫赤腹松鼠。
目前,在上海不少地方,比如佘山的森林裡都有這種松鼠,它們的野外生存能力很強,既可以生活在大山裡,也可以生活在城市裡。
王放表示,實際上,赤腹松鼠並非上海的本土動物。一種普遍的研究觀點認為,赤腹松鼠在70多年前在上海就存在了,最早的起源應該是寵物松鼠,被人放生後,便在野外存活了下來。
在王放看來,赤腹松鼠雖然最初可能是放生或逃逸到野外的,但因其已在上海生活超過了半個世紀,且形成了一定的野生種群,也算作上海的野生哺乳動物之一。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赤腹松鼠還曾在本市的共青森林公園、中山公園出現過。
2000年5月,由上海市農林局牽頭組織、本市眾多教授專家參與的上海野生動物資源普查,就曾發現過赤腹松鼠的蹤跡。
2007年4月,上海市綠化管理局發布綠地公園野生動物多樣性調查報告,不僅記錄到了95種野生鳥類,發現「共青森林公園、中山公園還生存著從不知何處逃逸的赤腹松鼠」。
疑問2:遇到掉落的野生小松鼠,該怎麼辦?
那麼,遇到從樹上掉落的野生小松鼠,究竟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覺得,這是一件聽起來特別善良和美好的事情。因為人們的救助和餵養,小松鼠長大回歸自然後,還會回來看望餵養他的人。
王放說,看到小松鼠從樹上掉下來,人們發現後提供一些幫助,本身並沒有錯。
因為很小的小松鼠從樹上掉下來,如果放任不管,很可能會被流浪貓給吃掉,因為剛出生沒多久的小松鼠很脆弱,對貓來說就像是一塊肉。
但在王放看來,這並非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王放說,他在新聞裡曾看到過,今年杭州也發生過類似一件事:今年8月16日早晨,杭州西湖邊也有一隻剛出生不久的小松鼠從樹上掉了下來,「小松鼠胎毛未褪,眼睛還沒睜開」,剛好被一些很懂野生動物的志願者發現了。
▲杭州西湖邊,一隻剛出生不久的小松鼠從樹上掉了下來
這群志願者找了一棵松鼠較多的樹,把小松鼠放在樹下的草坪上。為了避免小松鼠被陽光暴曬,志願者特地找來樹葉給小傢伙裹著,把它挪到樹蔭裡。
為了吸引松鼠媽媽的注意,志願者用手機錄下了小松鼠的叫聲,在樹下循環播放。半小時後,一隻母松鼠在樹上不停地朝叫聲發出的草坪張望。
因為看到有人,這隻母松鼠在樹上探頭探腦張望了五六分鐘,終究沒有下來。
後來,志願者勸阻遊人繞道,給這棵樹周遭5米的範圍都空了出來。沒過多久,母松鼠迅速下樹,將小傢伙叼回了樹上,而這一幕剛好全程被志願者們拍下,畫面溫馨感人。
▲松鼠媽媽將小傢伙叼回了樹上
疑問3:小松鼠還能回到野外嗎?
在王放看來,這應該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
養了小松鼠一陣之後,儘快把它放到野外去,我覺得是對的。但人養大的動物,在野外生存的確會面臨很多困難,因為小松鼠從小沒有松鼠媽媽的照顧和培養,很難學會一些關鍵的生存技能。
王放說,只要人不斷投餵它,它就很難真正回到野外。
在王放看來,這隻小松鼠現在的狀態,已經變成了「半野生半家養」的狀態。
我個人覺得,如果能夠陸續停止投餵的話,長遠看可能對小松鼠會更好。因為按道理,松鼠需要收集食物來過冬,如果一直不斷投餵的話,它可能就不會進入過冬的狀態,長遠來看也可能對它造成傷害。」
那麼,這隻小松鼠長大以後,會不會慢慢適應野外的生活呢?
王放說,也存在這種可能,特別是等到明年繁殖期時,它可能會被異性松鼠所吸引,最終有可能斷掉跟餵養人的這種連接。
疑問4:小松鼠能作為寵物養嗎?
目前,有一些年輕人養寵物喜歡標新立異,其中就有人把松鼠當作寵物來養。
對此,王放直言,他不主張把松鼠當作寵物來養,因為松鼠本身不是社會性動物,更喜歡獨處。
此外,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現在市場上賣的一些松鼠,很多並不是人工繁殖養育的,「有些小松鼠甚至是從野外被人捉回來的,比如有些小松鼠就是被人從窩裡掏出來的」。
因此,把松鼠當作寵物養,就可能會對野生松鼠帶來打擊,「因為人們無法判斷松鼠的真正來源」。
來源 |新聞晨報·周到APP 記者 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