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廳|科技與人:談談城市的未來

2020-12-16 澎湃新聞

       人類史和科技史密不可分,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科技一直推波助瀾。科技改變了人類社會乃至人類本身,更改變了我們的城市。

       城市是人類密集聚居的空間。從城市最初形成的時刻,人類就通過對城市的建設和經營,體現了自己的空間智能。空間智能被認為是和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以及自然認知智能等共同形成了人類最重要的八項最重要的智能。這是公認的人類在數百萬年進化過程中獲得能力。從單體建築到整個城市乃至城市群,人類千百年來建設的物質環境都體現了人類這種感知空間的能力。

       科技在不斷進步,也改變著人類認知空間的方式。工業革命帶來的城市發展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城市在兩三百年的時間內,急劇擴張,快速演變。城市的空間結構形態,城市的經濟社會結構以及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都發生了劇變。從蒸汽時代、電力時代到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在建築、交通、能源、環境、基礎設施以及文化傳播等各個領域,科技塑造著日新月異的城市。

       但我們的城市有沒有變的更好呢?如今城市隨處可見軌道交通、摩天大樓、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等,遠遠超出十九世紀時儒勒·凡爾納等科幻作家對未來世界的想像。但我們的城市規劃和設計師們,卻反覆把幾百年前建成的歐洲城市當作範例。那些小尺度、功能混合、步行友好、文化氣息濃鬱、富有活力的怡人老城,不僅被遊客追捧,也被城市研究者們奉為典範,一再呼籲現代化的城市要向其學習。當人們度假時,會選擇去歐洲的歷史古城或小鎮,或亞洲的傳統村落,沒有人會去巴西利亞那樣的城市。而這個現代主義城市規劃的城市儘管以機動化和脫離人的尺度著稱,卻獲得了城市規劃的大獎。

       為什麼科技沒有造就更「美好」的城市?

       在那些有著千百年歷史的老城,大部分建築並非出自建築師或城市規劃師之手。正如那本《沒有建築師的建築》所論述的,歷史上大部分建築,是正統和貴族建築之外的大眾建築,卻承載無窮無盡的藝術。歷史上大部分人類的聚落,村莊和城鎮也都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自發生長形成的。這些自發生長的城市,卻往往表現出多層次的和諧,自身內部空間尺度的和諧,以及與周圍自然環境的和諧。歷史城市的早期居民,並沒有先進的科技,但創造了精美、和諧和高質量的城市空間。而在科技發達的當下,我們可以造出汽車、飛機、手機,卻也製造出大量的平庸、無趣、不宜居的「千城一面」空間。

       許多不具備智力的動物,如蜜蜂、白蟻等,卻能建造出規整、完美的蜂巢和洞穴。這說明生物體的基因就鑲嵌了對空間認知的遺傳。最新一屆普利茲克獎得主奧託,畢生致力於通過計算機技術,模擬生物體來改變建築的結構,以實現自然的和諧。上世紀日本的新陳代謝運動中,丹下健三和黑川紀章也提出城市像細胞一樣有絲分裂生長的理念。

       事實上,人類對空間的智能體驗,並不局限於建築與城市。足球運動員罰任意球,有時就是根據身體對風速的感受,進行球路的預判。這是在高強度訓練下產生的一種肌肉記憶。無論科技進步對人類大腦的影響有多大,這樣的空間感知在歷史上一直存在。古代的能工巧匠,可以憑藉積累的經驗,以手工造就一些精美的藝術品或建築,科技進步給了人們更多的選擇、更強大的生產能力,但對個人的空間體驗卻很難灌輸改變。

       工業革命以來的技術進步,大多基於功能性,功能提升的明確目的,以線性思維改造了我們的空間以及空間認知,但卻忽視了長久以來人類對於空間既有的感知能力。科技更加注重效率,而非人類的心理空間與自我認知。信息經濟學、實驗經濟學乃至神經元經濟學,一直致力於在「理性人」假設之外,考察人非理性的一面。信息技術與仿真可以不斷模擬人類的認知能力,但對人類的感受能否模擬?詩歌寫作軟體可以幫助人們順利生產一些作品,但卻很難取代作家。現實生活中,基於人類的複雜性,人們往往只能得到次優解,而非理論上的最優解。人類社會的複雜系統,終究不是數學模型所能擬合。

       資訊時代

       對城市來說,如今大部分城市都是現代主義的產物,正如勒.柯布西耶所設想的那樣,標準化構建與生產的機器。物質性的建設造就了生產的空間而非生活的空間,工業園區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今天的新經濟變革、建築信息化、大數據與數據增強設計,都在塑造著變革中的城市。從廣播、電視、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日趨改變。碎片化和扁平化的信息流,更多時候證實了列斐伏爾考察新技術改變人們對空間的看法時的擔憂:人們的空間意識變得越來越平淡。信息技術對城市空間加以影響的同時,參與的主體是人本身,而非人工智慧。在網際網路時代,虛擬城市代表著另一種尺度的心理空間。對人類社會來說,建築和景觀都必須有人的參與,否則就是無意義的環境。人類社會又極其複雜,包含文化傳統、社會制度和情感需求等,科技的線性幹預很難通過單體複製的形式達到人造環境建成環境的和諧。

       長期以來,技術改造類社會的傾向根植於人的理性主義以及自上而下的決策。新一代的技術革命必須強調自下而上的根基。這意味著對傳統技術主義所代表的精英主義一元論的反思和變革。隨著科技發展以及科技與人類社會關係的不斷演進,在資訊時代,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逐漸融合。城市學正體現出越來越多的複雜性。

       城市規劃作為公共政策,基於公權對私權的調控,意在避免理性人造就的囚徒困境與公地悲劇,這與企業的決策不同。縱觀歷史,城市規劃的發展史就是社會全體權利與權力鬥爭的歷史。人類城市的發展就是人類相對理性和相對感性的產物,或許在達爾文進化論的角度上看,是人的基因的繼承與改變、進化與突變的結合。

       技術主義往往在塑造全知全能的上帝,但事實是人類本身並不是這樣的。科幻電影裡一直以來的一個題材就是未來世界少數人或機器人對全體人類的強權控制。科技進步帶來的是更強的管制,普通人自由喪失,權力更加集中和強大。這總讓人聯想到,在智慧城市發展的過程中,遍布街道每個角落的攝像頭和傳感器,會不會讓「老大哥」更細緻地看著我們呢?海量數據和計算機的深度學習,或許會暴露出人類本身更多的不安全感。

       信息技術的非均衡傳播,也在文化屬性上對人們的空間認知造成影響。曼紐爾.卡斯特在《資訊時代》 中指出,信息網絡需要有文化層面。而目前城市的文化被基於網際網路的英語世界霸權所控制。 網際網路超過百分之九十的信息是英語,大部分來自美國。大眾傳播與網絡文化改變了世界各地的人對城市空間的理解,大車大房子的美式生活成為了快速傳播的標準生活方式。歐洲很多國家有著更加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和社區,但由於語言局限,產生的影響力非常有限。

       複雜科學和混沌理論或許可以幫助揭示傳統科技發展模式對人類空間認知的扭曲,以及參與空間的再生產過程。城市的文脈或可這樣定義:空間智能與建成空間的延續性。或許,城市學最終會走向多元和綜合併存。城市研究會涉及越來越多的自然工程和人文社會學科,各學科八仙過海又殊途同歸,都試圖對人類本性進行深入考量。人類本身在這一認知過程中會更加理解自身的偉大之處。正如電影《超體》的結尾的畫外音一樣:「生命是在10億年前被賦予給我們,現在你知道能用它做什麼。」

(作者系城市規劃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清州新市政廳,韓國 | Snøhetta
    通過開放和包容的設計,清州新市政廳將與城市文脈無縫融合,促進清州市民和遊客的歸屬感。清州新市政廳在提供有效政府管理的平臺的同時,也將成為融合的象徵,並容納協作和社會互動。新建築形成了圍繞前市政廳建築的開放框架,該建築現在將用作新建築的入口。通過戰略性空間規劃,設計了適合所有人使用的充足公共空間和設施,並具有靈活度,可以讓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聚集起來進行日常活動和特殊活動場合。
  • 市政廳|智慧城市的真相:無處不在的監視?
    引人關注的是,雖然不少發言者小心地貶低了智慧城市原先的理念,但這已經不言自明。其中,演講最有趣的,是英國城市諮詢公司Umbrellium.的創始人烏斯曼•哈克。他指出,科技企業關於智慧城市的那一套說辭,無非效率、最優化、可預見性、便利性和安全性。即「你將準時上班;享受無縫隙的購物體驗;能安全通過攝像頭等。
  • 《紀元1800》新版本居民區及市政廳布局攻略
    圍繞市政廳做房子收益很大很大。造景黨就忽視吧。 首先看這個,對比下這個,然後看看這個圖: 我只花了7200的錢加一個市政廳。完美替代了做這個綜藝。 工人的啤酒是給10塊一個房子。一個市政廳覆蓋110個房子,供應這個啤酒給1100塊稅收。但是實際上,完全可以不供應。因為法案給的幸福度很多了。
  • 逛美國洛杉磯市長辦公的市政廳,沒人站崗,隨便溜達沒人管!
    以前聽說歐美很多國家政府部門辦公的地方——市政廳(City Hall)是可以任由遊客參觀的,為了一探真假,小娘子在洛杉磯的時候打算到洛杉磯市長辦公的市政廳走上一圈。洛杉磯的市政廳建於1926年,頂部是仿照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中的摩索拉斯陵墓設計的。
  • 創意激活城市 科技創造未來
    9月17-18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部、北京市政府、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北京峰會在京召開。本屆峰會以「創意激活城市·科技創造未來」為主題,採用「線上+線下」方式舉辦,呈現開幕式、主論壇、分論壇、閉幕式和配套展示等幾大板塊,峰會線下舉辦地為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
  • 萬物智聯時代下,城市智能科技及數位化城市的未來
    會議現場,來自政、企、學、研、資各界代表齊聚一堂,深入交流如何抓住城市智能科技這一機遇,增益城市新經濟和新生態的發展,未來共同助力重慶打造成為中國人工智慧新高地。 特斯聯是人工智慧物聯網領域的翹楚,也是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吸引上下遊優秀合作夥伴加入標準化體系建設的代表。
  • 中洲未來實驗室開幕展:「藝術+科技」開啟對未來城市的想像
    原標題:【原創】中洲未來實驗室開幕展:「藝術+科技」開啟對未來城市的想像   未來城市是怎樣的?
  • 科技領航城市未來 | 上海CA人爭做服務城市建設的智慧工匠
    智慧城市是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載體,作為我國城市發展的排頭兵,上海市在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整體質量和水平方面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一直以來,上海CA不忘奮鬥初心、牢記發展使命,承擔著支撐上海市網絡信任體系建設和運行的重任。
  • 市政廳|髀設·秀 召集令:帶上你的畢業設計,解決城市問題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畢業設計/論文有助於創造更公平、更開放、更和睦、更可持續的城市,不想讓它們默默無聞地躺在學校資料庫裡,希望讓更多人了解並把它變成現實。快來聯繫我們吧!沒有專業限制,沒有研究領域的限制。致力於解決城鎮化進程中的問題,有利於未來城鄉發展的作品。
  • 多倫多市政廳、Sugar Beach、多倫多湖心島centre island&夜景
    多倫多市政廳閒閒散散的多倫多的日子,這天我們晃到了多倫多市政廳和多倫多島!多倫多市政廳是經由設計師之手而打造的,新舊市政廳就在隔壁,兩棟建築物的造型很不一樣。呈飛碟形狀的市議會議事廳坐落兩座大樓之間,整體布局有如兩雙手守護著議事廳,而從高空俯瞰則有如一隻睜開的眼睛。市政廳的獨特外形令其成為多倫多市的主要地標之一。多倫多市的市旗、市徽和標誌皆以市政廳為主題。
  • 市政廳|管理城市大型活動的垃圾?不如讓扔垃圾變成投票
    我們很想知道,設計會對人處理垃圾的方式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希望公眾用自己手中的垃圾,表達對城市、文化和社會等公共議題的意見。」投票結果在現場顯而易見,而它們也會在Wecup的官方網站上發布。這個網站非常有趣,在這裡你每次都要進行投票,才能獲得更多信息。
  • 數智重塑城市未來,遠傳科技自有擔當
    導語:12月9日,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自然計算與數字智能城市專委會主辦的2020年度中國人工智慧學會自然計算與數字智能城市發展論壇在杭州成功舉辦。遠傳科技應邀參與人工智慧最新研究進展、自然計算與群體智能、數字智慧城市功能定位、生態特徵等話題探討。
  • 德國版的「威尼斯」,竟將市政廳建在橋上,號稱「德國最美水城」
    除了柏林、漢堡、慕尼黑等大城市之外,隨隨便便一座德國小城都能美得精妙絕倫,讓人流連忘返。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有一座名為班貝格的小城,雖然很少人知道它的存在,但這裡竟有著讓人想不到的千年文化底蘊。做為曾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主教的駐地,現今這個僅有54平方公裡和7萬人口的小城,濃縮了上千年的德國歷史文化精華。
  • 河北未來的科技城市,衡水無奈落選,不是石家莊,而是這座城市
    隨著5G的到來,我們國家也是致力於打造智慧城市,不出意外的話,每個省都會有這樣的一個先行示範城市,讓科技不斷地改善我們的生活,那我們就要首先開放城市去擁抱更高端的科技。 河北未來的科技城市,衡水無奈落選,不是石家莊,而是這座城市,河北省不像其他省份那樣,經濟重心是在省會上面你的,在河北省,唐山市的經濟總量遠高於其他城市,唐山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河北省的經濟中心
  • 合肥未來的發展極限——中國科教城市和科技策源地
    筆者拜讀以後,要麼忍俊不禁,要麼沉吟無語——這些網友根本就沒有搞清楚什麼是科教,也分不清什麼是基礎科技和末端應用科技,以至於把一些文科類高校也羅列進去湊數字,這樣的比較,毫無意義,甚至於讓內行人士側目哂笑,實在是貽笑大方。我國,由國家認定的四大科教中心城市:北京、合肥、西安和成都。除了這四大城市,至今未有任何增減。
  • 倫敦市政廳——泰晤士河畔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倫敦市政廳(英語:City Hall)是一座位於英國倫敦的公共建築,是大倫敦政府的總部,也是倫敦市長的辦公室所在地。它座落在泰晤士河南岸,鄰近倫敦塔橋。市政廳由諾曼福斯特設計,並於2002年7月啟用。和歐洲常見的古老市政廳截然不同,倫敦市政廳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一座太空時代的標新立異的建築。它立於泰晤士河南岸,仿佛一個在風中搖擺的肥皂泡,與古老的倫敦塔隔河相望,成為了泰晤士河畔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倫敦市政廳的設計師是國際著名的諾曼福斯特,1993年,福斯特的設計在七個競賽方案中脫穎而出。1995年工程開始動工,經過30個月建設,如期交付使用。
  • 維也納市政廳,位於奧地利維也納,是一座新哥德式風格的建築
    維也納市政廳,位於奧地利維也納,是一座新哥德式風格的建築。維也納市政廳,中間是一個極大的中央尖塔,兩邊各有兩個低一些的側塔。維也納市政廳,它的正面最吸引人的特徵是有精緻優雅的圖形裝飾的高聳的拱形窗稜,和帶有曲線的陽臺。
  • 雲從「掉隊」、智慧城市「太虛」,佳都科技未來任重道遠
    而在一眾BAT或相關「巨頭」主導的AI企業之外,有一家市值超過180億人民幣的人工智慧公司在近些年愈發惹人注意,它就是在智慧城市領域布局頗深的「佳都科技」。需要指出的是,佳都科技也是國內AI「四小龍」中雲從科技背後的大股東之一。
  • 被譽為德國的「小威尼斯」,市政廳為何修建在孤島上?
    班貝格這座城市被雷格尼茨河一分為二,這座城市建於公元1007年,城市裡面的建築圈是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大多數房屋、教堂、商鋪都是中世紀風格的,有德式磚木屋,依水而立,為城市添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城中的教堂林立在各個街道中,信教者一到這座城市,都能感受到滿滿的宗教信息。
  • 愛爾蘭暴力衝突不止 首都市政廳掛出英國國旗
    愛爾蘭暴力衝突不止 首都市政廳掛出英國國旗 2013年01月10日08:30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