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iPhone X使用了Face ID之後,媒體和用戶就都開始猜測Mac系列何時可以使用明顯非常適合桌面系統。其實微軟也很早就有了類似的windows hello技術,也很受用戶的歡迎。
但Mac系列卻一直沒有任何搭載Face ID的消息,甚至iMac系列連Touch ID都沒有使用,僅能使用watch來解鎖。這不僅很讓人奇怪蘋果為何遲遲不在Mac上應用這些技術呢?
其實這涉及到蘋果對生物識別的應用方式和態度了
先說Touch ID
當前是只有MacBook系列是通過集成在鍵盤中的TouchID來進行生物識別身份驗證的。
蘋果為了保證足夠的安全性,使用Touch ID的設備中的晶片包含稱為「Secure Enclave」的高級安全架構,專門開發用於保護密碼和指紋數據。晶片不會儲存指紋的任何圖像,而僅依賴數學表示形式。任何人都不可能通過逆向工程從這種儲存數據中獲得實際的指紋圖像。
同時數據會加密儲存在設備上通過Secure Enclave的專用密鑰保護,數據僅由Secure Enclave來使用,任何應用程式都不能訪問該數據,且只保存在本地。
所以在X86平臺架構的MacBook上面,蘋果使用了單獨的T2安全晶片來完成此項工作,MacBook系列很簡單,加上 T2晶片就可以了。但iMac就比較尷尬了,作為臺式一體機,顯然把Touch ID設置在顯示器上並不方面。最合適的位置應該是和MacBook一樣把Touch ID設置在鍵盤上。但iMac使用的是無線鍵盤,把T2晶片單獨添加到無線鍵盤中是不切實際的,所以iMac至今仍未加入Touch ID,也沒有加入Touch ID的任何可能。
然後是Face ID
蘋果更被重視的生物識別技術就是FaceID了,這次連MacBook系列也一直未能搭載,而windowshello的設備卻十分普及,是技術不夠還是刀法精準?其實還是和FaceID的實現方式有關。
蘋果的Face ID的工作方式的基礎,是建立在蘋果自家ARM處理器的神經引擎(Neural Engine)上的。它可以在不到一秒中時間內通過機器學習模型分析用戶面部的細節。並且同樣只存儲到Secure Enclave中。
神經引擎這項技術是源於A11處理器,也是A11以後的A系列處理器都叫做仿生晶片的根本原因。
拿到X86平臺的Mac系列來說,就是只有T2還不夠,蘋果的Face ID是基於硬體運算和機器學習的,需要更強大的運算能力。這個「硬體加速」還並不是單獨的晶片,而是集成為A11之後的處理器的一部分,然後這個神經引擎還在A12之後有了幾倍性能的升級……蘋果不想也不可能讓Mac用軟體方式實現Face ID,更沒道理只為了Face ID就給iMac和MacBook都焊上一顆A12……所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部Mac能包含Neural Engine技術了。
但是未來可期
不過這一切都將迎來改變,隨著蘋果確認未來的Mac將運行Apple Silicon處理器,Mac將擁有和iPhone,iPad同樣的神經引擎了。而隨著第一款 Apple Silicon Mac 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面世,用戶也將能夠在 macOS 上運行任何 iOS 應用程式,這無疑是可以在 Mac 上配備 TrueDepth 相機的另一個原因。
根據近期9to5Mac 的報導,有工程師已經在 macOS 最新版本 Big Sur 上找到了 TrueDepth 相機的跡象,他們從 macOS Big Sur beta 3內發現了一個新擴展,其中包含支持「PearlCamera」的代碼。而這一代碼是蘋果用於 TrueDepth 相機和 Face ID 的內部代號。深入研究後證實了這個Face ID擴展名顯然是為macOS構建的,這都在暗示蘋果正在努力將 Face ID 引入 Mac 內。
所以相信ARM版的Mac機型,應該會有很大機率可以搭載Face ID技術了,這將極大地提高Mac用戶的使用便利。只是MacBook方面屏幕太薄了,如何把turedepth相機塞進去也是個難題……
#手機數碼新鮮事#
本文由Mikan橘子科技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