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古鎮,來這裡探訪百年漁港古鎮的繁華與滄桑

2020-12-18 旅行札記

海一隅,岱山島西北,東沙古鎮建制於唐,以商貿繁華鼎盛於清,豐盛的海產和漫浸歷史長河所沉澱下來的傳說故事和海洋特色文化以及濃鬱古樸的漁家風情卻依然吸引著外來遊客,讓人駐足留戀。

古鎮的前面是海,後面是山,它在水一方滄桑著,在海風裡開放著,在海霧裡含蓄著。它多了海的氣勢,多了山的韻致,多了島的獨特。

穿越時空印痕

它是小鎮,但又不似江南小橋流水的婉約,有的是實心的小巷小街和後院。

踏入古鎮,悠悠的小巷錯落著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斑駁的院牆在陽光下顯得無比寧靜與慵懶。

一間間留著古商號印記的街旁店鋪,讓一切仿佛恍惚間穿越了時空,帶人重溫了往日的濃鬱古鎮風情。

位於東沙的海天一覽亭建於清光緒年間,亭子對楹上所書「停橈欲訪徐方士,隔水相招梅子真」,為人們講述了徐福由此東渡的故事。

定格瞬間記憶

信步於古樸的老街,時而可見各種來自不同時代的記憶,它可能是一艘精巧的特色船模,也可能是一雙純手工趕製的草鞋,還可能是充滿當代氣息的陶吧藝術館、創意小店。

海洋漁業博物館,各種船具船模、網具、漁民服飾、助漁導航設備,展示了古鎮漁民生活與生產,這裡儼然私藏了一部鮮活生動的近現代漁業發展史。

方言館讓你一睹古鎮方言的幽默之處,紅色收藏館則帶你重溫紅色年代的記憶。

古鎮裡有個修手錶的店,一張老舊的木桌上,豎著的玻璃櫃,上面寫著「鐘錶維修」四個大字。一盞檯燈,桌面上擺放著工鉗、鑷子、放大鏡……一副老花眼鏡,左手一隻機械錶,右手拿著工具,這是這位修表老人對於鐘錶修理的堅持。

竹椅、竹罐、竹梯……由於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古鎮少不了幾個竹匠。他們擅長篾編的各類農具,土筐、谷籮、草籃、畚箕等,不為生計,只為留住這一老手藝。

小憩島居民宿

古鎮西北郊有一片由數十座從清末民初至上世紀60年代的漁民宅院組成小岙村。舟山傳統漁村的建築特色和基本格局使這裡成為小岙民宿的理想選址。

淡墨勾雕欄,飛簷掛角鈴,舒逸·海廬有著傳統四合院古宅建築的風格。厭倦了城市的喧囂,何不來此小憩,暫別城市的霧霾。

舌尖上的古鎮

古鎮曾是名噪一時的漁都,雖經歷史變遷,但當地海鮮依舊鮮美可口。清蒸石斑魚、清蒸十六枚、紅燒基圍蝦、紅燒舟山帶魚、雪菜大黃魚、雪汁馬蹄螺、三鮑鰳魚(拌以海蜇頭)、紅膏嗆蟹,但凡舟山能叫得出名的,這裡都能吃到。舟山群島海域是大黃魚的主要產地之一。大黃魚肉質鮮嫩,營養豐富,配以鹹菜燒制便成了當地待客的家常菜。

說到東沙古鎮的傳統特色名吃,首選東沙香乾。作為岱山三寶之一的香乾始創於清末民國初期,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具有表紅裏白、色澤光亮、香氣濃鬱、質地韌而不硬、口味鮮而細膩、蛋白高脂肪低、色香味形俱全的特點,故有舟山「素海鮮」之稱。

岱山三寶之二沙洋曬生出產於沙質細膩的「鹿欄晴沙」。每年立秋花生收穫季節,人們採用祖傳的秘方加鹽水進行燒烤煮熟,然後露天曬數日,精選後成為岱山的傳統特色農產品。

岱山三寶之三的長塗倭井潭硬糕始於清光緒年間,距今已有百餘年歷史,暢銷江、浙、閩、滬沿海一帶,外形似驚堂木,其加工精細,鵝黃色中透著瑩亮的白,入口香甜,不粘不堅,軟硬適中。

走累了,坐下來嘗一嘗古鎮的海鮮面也不失為了一種享受。量足料實,既有海鮮野味的滿足感,又有尋常百姓家的幸福味。

閒暇之餘,擇一處茶館,用山間泉水衝泡一杯蓬萊仙芝,細細品茗。仙蓬萊芝是岱山特產的茶葉,其芽葉成朵,湯色清澄鮮綠,香幽味醇,馥鬱持久,是浙江省名茶。

岱山海鹽生產歷史久遠。自宋朝以來,岱山就以使用刮泥淋滷之法生產食鹽,至清朝則成為了貢鹽。

非遺煥發新活力

豐盛的海產和繁榮的商貿積澱了獨特的海洋特色文化。如今古鎮域內保護傳承的縣級以上非遺名錄多達30餘項,通過展演活動常態化、非遺店鋪一體化、主題活動特色化、非遺聯展品牌化等一系列創新形式的推廣,讓以漁繩結、布袋木偶戲、漁民畫等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重獲新生壤,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每年7月至10月的雙休日,在東沙古鎮會有布袋木偶戲、舟山漁民號子、漁網編織等20餘項非遺項目演示活動輪番上演,為遊客帶來了獨具漁文化特色旅遊互動體驗。

▲2013年浙江省非遺精品展暨東沙古鎮弄堂節開幕 (沈磊/攝)

▲第八屆東沙古漁鎮弄堂節暨2017年舟山·金華山海協作非遺聯展。當地百姓與遊客一同重溫舊時的弄堂生活,在老街上吃流水席,賞非遺節目。

▲2013中國海洋文化節暨浙江省非遺精品展演、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舟山)論壇。

▲美麗非遺基層行活動讓大家進一步了解了傳統的民間藝術,近距離感受海島的非遺的魅力,在生產生活中保護、傳承的海洋非物質文化遺產。

▲6月8日上午,「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之「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傳統文化」海洋非遺快閃以傳唱紅色歌曲,活態傳承海洋非遺為主線,讓遊客和市民在了解豐富的海島文化遺產之餘,賓主共享海洋文化體驗。

古鎮東沙,雖然已淡去了昔日的繁華,但濃鬱古樸的漁家風土人情依然在向往來的遊客訴說著它那千百年來滄海桑田的故事。

本文轉載自:群島旅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舟山群島東沙古鎮,一座百年漁港,始於唐朝,繁華百年的橫街魚市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一座海島,一個漁港,一座古鎮,百年歷史,中國唯一的海島古漁鎮。這裡是浙江舟山群島中的岱山島,在島的西北角有一個三面環山,一面瀕海,形成一個半圓形的海灣,自古就是天然漁港,位於海灣東角的沙灘上,所以叫東沙角,這座鎮就得名東沙鎮。東沙鎮從清代開始就是整座岱山島的商貿、經濟中心。
  • 古鎮旅遊景點大全:最撩人的10個古鎮!比烏鎮清淨,比周莊美
    圖源@旅行全指南前童古鎮到現在還保留著舊時江南明清時期的民居原版,帶著一種滄桑的美感。沿著鵝卵石的小道走古鎮,你會發現每家每戶都是白牆黑瓦,門前都有潺潺流水,仿佛置身千年之外,美得如此淳樸自然。 地址:寧波市寧海縣前童鎮四、古鎮旅遊景點大全——東沙古鎮東沙古鎮曾是《乘風破浪》的取景地,也是舟山群島著名的漁港。雖然古鎮上繁華已褪去,但古色古香的建築依然在。
  • 尋鎮江蘇南京|東門古鎮,六百年繁華依昔靜美
    江蘇南京,東門古鎮。 位於浦口區,建在明代,凝聚著600多年的歷史,街巷有明清遺存,古河道歷經滄桑,不管是建築留存還是文化遺留都是俯拾皆是。
  • 一座古老的漁鎮,東沙鎮,隱匿在江浙滬百年,就位於岱山島
    悠悠青石小巷,古樸小路,四合小院,多式建築,飛簷畫廊,黑瓦灰牆,海風從北面吹過來,小院裡漂浮著魚鯗的味道,穿過東沙古鎮小巷,穿梭千年歷史,東沙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是百年古鎮,它是浙江省獨具海洋人文景觀的著名景區。
  • 遊走大山深處的「瓷都」,靜觀神垕古鎮的歷史滄桑與昔日繁華
    這次的目的地是位於河南禹州聞名已久的瓷都——神垕古鎮。神垕古鎮位於河南省中部禹州市西南,是馳名中外的鈞瓷文化發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積澱而成的具有典型區域特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這個坐落在大山深處神秘而古樸的小鎮,是中國鈞瓷文化的發祥地。與周莊、烏鎮、麗江等古鎮相比,神垕鎮並不出名。
  • 一座「城在港上,山在城中」的漁港古鎮,東南沿海著名的避風良港
    去這個古老的城市旅行,不是計劃中,而是自己開車旅行的目的地是寧波石浦古鎮的第一漁村和象山影城,途中發現車子發出奇怪的聲音,就直接去了古鎮石浦。建了一個古老的家的樓梯,街道上樓梯,彎彎曲曲的,如果漁港的古城是大樹的話,分布在古老街道兩側的新開發的十二館就是這片樹葉,透過嘈雜的樹葉,古老的歷史在遊客的耳中迴響。
  • 黃河上遊這個百年古鎮,曾是西出蘭州最大的商埠碼頭,你去過嗎?
    古鎮獨特的魅力就在於它見證了這個城鎮悠久的歷史變遷,在於它厚重的文化底蘊在當今仍煥發著青春的活力。今天霞子就和你一起去領略黃河之濱上遊段的這個百年歷史文化古鎮。河口古鎮沿著蘭州市黃河四十裡風情線出發向西40多公裡的河口古鎮,就是今天我們要去的目的地。這裡曾是明朝以來最大的商埠碼頭。自古以來河口古鎮就素有「金城西大門」之稱。
  • 浙江這座漁港是中國四大漁港之一,也是600年歷史的海防要塞
    這首清代古詩寫出了石浦古城的地形特徵和美麗景色,也顯示了這座漁港古城的文化底蘊。石浦人世代以海為生,這裡因漁興港,因港而興漁,又在千百年歷史的塵煙中成為一個重要的漁港、商港和軍港。古樸的老街上留下了一處處老宅和古蹟,漁港先人的生活印記仿佛曆歷在目。
  • 上海市有一小眾古鎮,已歷六百年風雨,就在寶山區
    印象中的上海應該到處都是繁華的街道、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這也沒錯,上海作為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城市中的現代化程度很高。但是同時上海市區也有很多的老街古鎮,保存著老上海的歷史,充滿了濃重的古風古韻。比較出名的有七寶老街和朱家角古鎮等,都深受遊客們喜歡。
  • 浙江最值得一遊的9個小眾古鎮,去過3個你就很厲害了!
    安昌古鎮,它的建築風格傳承了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古樸典雅。它的特產安昌臘腸、扯白糖遠近聞名,具有水鄉風情的水上婚禮也是別具特色,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安昌的小橋。在安昌每年的臘月風情節都會吸引大量遊人來這裡遊玩,因為臘月,是安昌古鎮最美味的時候。
  • 這座漁港不一般,不僅是中國四大漁港之一,更是600年海防要塞
    而浙江省就是這麼一個沿海省份,接下來筆者要分享的也是浙江這座漁港。在浙江寧波海邊的一座山上,有一座以打漁為生的的古鎮,這座古鎮就是象山縣的石浦古鎮。石浦漁港又稱為荔港,是一個「月牙」狀的封閉性漁港,可以泊萬艘漁船,行駛萬噸海輪。據筆者了解,石浦漁港全國四大漁港之一,是中國最早海洋漁業的發祥地之一,有著600多年的歷史。
  • 崑山三大古鎮,自西向東分別是周莊古鎮、錦溪古鎮、千燈古鎮
    周莊古鎮,一個傳統的江南水鄉古鎮,留給我們的既有斑駁的白牆,也有烤黑的石板路。行走其中,總能感覺到一種歷史的滄桑,三大古鎮中人氣最高的地方,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如果你不喜歡人擠人,可以趕在節後來,五月中旬或十月中旬,這個時候的周莊人不是那麼多。門票在100元左右,在網上買可能會便宜一些。
  • 影像| 潘支邊:東沙漁港
    影像 | 潘支邊:東沙漁港 2020-08-29 1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焦溪古鎮丨來這裡穿越明清……
    古鎮,代表的一個城市過去的記憶,那些隱於繁華都市內的老街,成了現代人探幽訪古,休閒採風的世外桃源,在喧囂中尋找一份恬淡,它們就像一位老人,像每個人訴說著過去的一切。江南水鄉的古鎮較有特色,兩排灰磚白牆的老屋,簷頭相對,一條狹長的石板路,從西向東伸延。
  • 上海一「落魄」的古鎮,10年前「繁華無比」,如今卻被人們遺忘
    古鎮,這幾年一直是熱門景點,大家對古鎮有哪些印象呢,我們從上學的時候,就對周莊有了解,古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豐富的歷史知識,走進古鎮我們能夠感受到它的底蘊,能夠感受到它的文化涵養,古鎮古色古香,獨特的建築群使人們流連忘返,古鎮充滿著韻味,它有著千年百年的沉澱,讓很多人愛上它。
  • 寧波有座國內少見的漁港型古鎮,至今600年歷史,世代靠捕魚為生
    寧波以前可是個小漁村,但是它的發展也離不開漁業的發展,當地人大多是靠海吃海,才能使小漁村發展成今天這樣繁華的模樣,而在寧波的漁村中,最有名的還要屬石浦漁港古城,600多年歷史古城,國內歷史文化名鎮中少見的漁港型古鎮,沿山而築,依山臨海,一頭連著漁港、一頭深藏在山間谷地,所以大家都稱它是城在港上,山在城中。
  • 喜洲古鎮,老舍先生口中的體面古鎮,乃一方心靈棲息之地
    喜洲古鎮千年古鎮——喜洲古鎮喜洲古鎮位於大理以北18公裡,東臨洱海,西倚蒼山,是洱海西岸白族百姓聚居的古老村落,翻看中國歷史,喜洲為「南詔」王國時期的重鎮,如今已有千年歷史。喜洲建於隋唐時期,是茶馬古道必經之地,商貿繁盛,人文薈萃,至今保存有完整的白族民居建築。
  • 來黃姚古鎮觀看帶龍橋的美,體驗郭家大院的古韻,你會愛上這裡
    有千年歷史的黃姚古鎮,歷經滄桑,卻仍然有著自己的獨特韻味我國的古鎮眾多這個古鎮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了,在這裡仍然保留著明清時候的建築風格和特色,而且比起現在很多古鎮商業化比較嚴重。這一座古鎮顯得非常的古樸又真實,充滿了底蘊和韻味,吸引了無數人到這裡來。整個古鎮就像名家畫的畫一樣,既有著美麗的美景,又帶有著詩意,非常值得一去。來黃姚古鎮觀看帶龍橋的美,體驗郭家大院的古韻,你會愛上這裡。
  • 來神垕古鎮,一次邂逅,一生難忘
    一首民謠道盡古鎮曾經的繁華。神垕的厚重滄桑有別於小橋流水的的詩情畫意,更像是一幅寫意山水,把一個千年古鎮的神來之筆用鈞瓷標註的清晰明了,又別具韻味。喜歡它的低調自若,喜歡它的神秘通達,更喜歡它浸染千年的鈞瓷藝術。走在這樣一座古鎮,繁雜喧囂的都市好像是另一個平行次元存在的場景,人慢下來,心慢下來。
  • 專題會議:打造漁港綜合體 喚醒魅力東沙漁港
    專題會議:打造漁港綜合體 喚醒魅力東沙漁港2020年10月10日 15:08:32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9月24上午,區委書記王蛟虎主持會議,聽取中國美術學院關於環東沙漁港概念性方案的匯報。區領導林霞、侯合海、陳後春、張釋忠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