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中國結,悠悠中華情」!中國結是一種古老的編織藝術。一根根五彩的絲線,懸垂在居室四周,古樸而風情流轉。自然濃鬱的生活氣息以及吉祥漂亮的中國結,既為主人祈福來年的平安富貴,同時也體現著主人不同的個性與審美觀念。
別看這小小的中國結,它還是近年來國際時尚潮流的重要元素。北京奧運和中國聯通對中國結的全新銓釋,象徵著團結和平的中國結給愛好和平的人們捎去友誼和希望。中國結就像中國的書畫、雕刻、陶瓷、菜餚一樣,深受各國朋友的喜愛。
中國結作為我國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淵源久遠。悠久的文化積澱,使得古老的中國結流傳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魅力。
中國文化的形成階段,古人曾經崇拜過繩子。據文字記載:「女媧引繩在泥中,舉以為人。」又因繩像蟠曲的蛇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崇拜龍神的形象。在史前時代,先民是用繩結的變化來記事的。據《易·繫辭》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目契。」東漢鄭玄在《周易注》中道:「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千千中國結--東方文化的巧妙神韻小,小結其繩」。「繩」與「神」諧音,故古有對繩子崇拜記錄。
在漢文化中,「結」字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充滿情感的字眼。無論是結合、結交、結緣、結果,還是結髮夫妻,永結同心,「結」給人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結」與「吉 」諧 音,「吉」 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容,福、祿、壽、喜、財、安、康無一不屬于吉的範疇。「吉」 就是人類永恆的追求主題,「繩結」這種具有生命力的民間技藝也就自然作為中國傳統。
古人服飾上的繩結歷史也比較悠久。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古代先民腰間的「S」盤結;周朝的「綬帶」;南北朝的「綺帶」;盛唐的「披帛結綬」;宋的「玉環綬」;直至明清旗袍上的「盤扣」、荷包、香囊、玉佩、扇墜、髮簪,無一不顯示了「結」的存在。毫不誇張地說,繩結在中國傳統服飾中,被應用得淋漓盡致,無時不刻地在展示著「結」風情萬種的美。
到了明清時期,人們開始給「結」命名,為它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如:如意結代表吉祥如意;雙魚結代表吉慶有餘等。因為中國結講究上下一致,左右對稱,正反相同,首尾可接。由一根絲線編織而成,以「結」表情,以「結」寓意,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延續至清朝中國結真正成為流傳於民間的藝術,當代多用來室內裝飾、親友間的饋贈禮物及個人的隨身飾物。深受民間人們的喜愛。
中國結包含著非常多變且豐富的結繩工藝,其工藝之精妙令人嘖嘖稱奇。中國結的編制大致可分為基本結、變化結及組合結三大類,它們具有共通的編結原理,可歸納為基本技法與組合技法。
基本技法是以單線條、雙線條或多線條來編結,運用線頭並行或線頭分離的變化,做出多彩多姿的結或結組。而組合技法是利用線頭延展、耳翼延展及耳翼勾連的方法,靈活地將各種結組合起來,完成一組組變化萬千的結飾。
一件「結」飾不僅講究工藝技法,還要講究「結」飾的整體美。不僅要用線恰當、線紋平整、結形勻稱,結與飾物還要搭配協調。選線時要注意色彩搭配。中國結豐富多樣的圖案樣式常常包含著美好的寓意,如最常見的同心結寓意白頭偕老、永結同心,團錦結寓意花團錦簇、前程似錦,如意結寓意萬事稱心、吉祥如意,桂花結寓意高貴清雅、富貴無疆,雙喜結寓意雙喜臨門,雙錢結寓意財源廣進……那車前窗上掛著的紅紅的平安結寄託著家人溫馨的祈願,吉字結、馨結、魚結合成「吉慶有餘」的意思。在新婚儀式上裝飾的盤長結寓意一對相愛的人永遠相隨相依,永不分離。菸袋上的蝴蝶結因「蝴」與「福」諧音,寓意福在眼前、福運迭至。一根長長的絲線,曲曲折折中表達著人們的美好願望,一串中國結就是一串代代相傳的祝願。中國結所展現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的審美內涵,中國結以其獨特的東方神韻和豐富多樣的變化,充分體現了我國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如今,中國結隨著華人的腳步走向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每逢我國傳統佳節,都能看到紅紅火火的中國結。對身居海外的炎黃子孫而言,中國結更有著獨特的寓意。中國結繩線曲折迴環、緊密相連。它烘託著快樂,燃燒著熱情,它代表著祥和,代表著幸福,代表著中國人對未來的憧憬。中國結是炎黃子孫的情意結,象徵著五十六個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象徵著海外華人緊密團結、心連一處。
美哉!中國結,因為掛起中國結的地方就是中國人的家。
文/周元吉(大白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