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回來,我想你陪我久一點」「點名,還是要在教室裡才有感覺」「同學們,歡迎回家考上學期的試」……久別重逢之後,校園裡這些開學季暖心的橫幅刷屏了。9月7日,北京市中小學實現全學段線下開學。疫情以來,居家時間最長的三個年級——約52萬名小學二年級、三年級和四年級學生今天返校。為了讓學生們儘快適應校園生活,喚醒學生們的校園記憶,各級各類學校各顯其能,儀式感十足,開學典禮便是其中的重頭戲。
8月3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校園,在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了他在武漢的抗疫經歷以及他對中醫藥傳承和發展的思考。當戰疫開始的時候,他是奔赴一線,把膽留在了武漢的醫生戰士,當對決疫魔取得勝利的時候,他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最美教師。文能醫者仁心暖杏林,武能披荊斬棘擔道義。
從寒冬到金秋,從武漢到全國,這場疫情是對每個人的考驗,也是每個人的戰鬥。一次逆行,一種職責,一腔熱忱,一份心意……無數雙手握在一起,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在這場嚴峻鬥爭中,「停課不停學」被迫上架,空中課堂席捲全國。線上教育教學成為授課新形式,從教室到客廳,從黑板到屏幕,久違的校園終於如期歸來。
系好人生第一粒紐扣。在2020年《開學第一課》的課堂上,84歲的鐘南山結合個人成長經歷和真實感悟,講述自己在戰火中出生、在父母影響下學醫從醫、在「非典」時挺身而出,以及在新冠疫情發生時奔赴武漢一線的故事。節目中,鍾南山擲地有聲地說道:「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我們保住了這麼多人的命,這是我們最大人權的表現!」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抗疫鬥爭閃耀的人性光輝,傳遞著溫暖的力量,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國家「人民至上」的價值堅守,在開學第一天的特定儀式上,我們銘記過去、立足當下、開拓未來。
7個月前,還在上小學六年級的浙江衢州女孩王逸君給鍾南山院士寫信「立志要當醫生」;
8月28日,她收到鍾南山的親筆回信。便箋上,鍾南山院士用毛筆工整寫著:「恰同學少年,願風華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證道。」鍾南山院士不僅僅是一個好醫生,一個好的科研工作者,還是一個憑藉優秀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勇於承擔高強度社會責任的知識分子。9月4日,鍾南山院士以廣州醫科大學教授的身份被評為「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這份榮譽的背後,是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生命底色和價值信仰所鑄就的結果。
「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強國富民,育人為先。在民族困厄之際,歷史會記住每一朵翻騰的浪花,會記住每一條血性的江河,會記住他們曾經怎樣在吶喊中奔流向前。數以萬計的人民教師在這場疫情的大考面前,秉持著無私、無畏、無悔的大愛精神,無論是奮鬥在抗疫一線,還是堅持停課不停學,跨界「主播」高質量完成每一堂線上課程。老師,永遠是學生心目中最美麗的風景,當新學期來臨,我們不僅要把最崇高的敬意獻給所有英雄們,還要把最衷心的祝福獻給所有老師們。
「給生命以溫暖,為理想而躬行」開學,只是一個全新的起點。無論我們處於何種境況、經歷怎樣的悲歡,生命都值得傾盡全力去守護、去奮鬥、去創造。
更 . 多 . 精 .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