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小娜自述:
大家好,我叫小娜(其實可以叫老娜了),今年35歲,本科學歷,未婚。我是廣東潮州人,8歲時隨父母移居深圳,目前在深圳一家金融公司上班,收入還算穩定。
沒錯,我就是大家嘴裡經常所說的大齡剩女。聽說深圳是全國剩女第二多的城市,第一多是北京。沒想到我也給深圳拖後腿了,真有點慚愧了。很多跟我同齡的朋友,孩子都上初中了,我還一直單身,真的挺尷尬的。很多同事都說我是「齊天大聖」,我也不生氣,畢竟人家說的也沒啥錯。
聽說「齊天大聖」是剩女裡邊的最高級別,沒想到我已經榮登榜首了。也不知道是誰給剩女分的級別,我認真看了一下,分得還挺細的,剩女分成4個級別:
第一級,25 -27歲為初級剩客,這些人還有勇氣繼續為尋找伴侶而奮鬥,故稱「剩鬥士」;
第二級,28 -30歲為中級剩客,此時屬於他們的機會已經不多,又因為事業而無暇尋覓另一半,別號「必剩客」;
第三級,31- 35歲為高級剩客,他們在殘酷的職場鬥爭中存活下來,依然單身,被尊稱為「鬥戰剩佛」;
第四級:到了35歲往上,那就是特級剩客,當尊稱為「齊天大剩」。
我相過很多次親,也談過好幾段戀愛,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以前父母還時不時地催婚逼婚什麼的,現在好像對我也都麻木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現在也是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反正都剩下來了,就順其自然唄。
其實單身也沒有什麼不好,每天自由自在,無牽無掛地,想上哪玩就上哪玩,想吃啥就吃啥,不用顧及任何人的感受,也挺愜意的。總比那些早早結了婚,生了孩子,然後又離婚,整天為家庭瑣事煩惱的人過得要輕鬆吧。
說真的,單身久了,也經常會有孤獨和落寞感。特別是生病沒人照顧的時候,那種感覺更加強烈。沒事的時候,我也經常反省自己,為什麼我35歲還嫁不出去?是對方原因?還是我自己的問題?想來想去,其實很多原因都出在我自己身上。
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初戀,發生在大學校園。我和他是同校不同班的大學校友,我們在一次學校晚會上認識,後來他追的我,我就跟他好上了。他性格活潑,長相帥氣,特別愛玩遊戲,是個玩遊戲高手。玩遊戲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反正那時候看他賣裝備就賺了不少錢,好崇拜。後來畢業了,他服從父母安排回了老家,我則留在深圳。慢慢地,我們就這樣敗給了距離。
分析第一次失敗的原因:那時候的我比較單純幼稚,心智不成熟,隨隨便便就談了一場沒有結果的戀愛。
第二段感情,是在我24歲的時候,他是我的頂頭上司,比我大8歲,離異單身,帶著一個7歲的小男孩。剛和他在一起時,我並不介意這些情況,後來在一起時間長了,我才慢慢發現,我根本沒有辦法融入到一個單親家庭當中,特別是每次看到小男孩的媽媽回來,一家三口又和和睦睦地住在一起的情景,我選擇徹徹底底地逃離了。
第二次失敗的原因:離異家庭很多都存在藕斷絲連的情況,畢竟雙方有共同的孩子,復婚率也高,未婚女子千萬不要輕易嘗試,否則後悔莫及。
第三個男朋友,是媽媽的朋友給介紹的。那時我都30歲了,他也32了。兩個人年紀相當,家庭背景也差不多,本以為那次兩個人能成,沒想到後來他居然以我做菜不好吃為由提出分手。這理由也夠奇葩的了。再說了,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做菜不好吃,只是比較清淡而已。
把昨晚做的菜曬給大家看一下。
一個人的晚餐也不將就,三個菜一個湯,我不是什麼大廚,也不喜歡研究那些菜譜。我做菜不喜歡放各種各樣的調料,我家的調料只有油、鹽、醬油,醬油都很少用,我就喜歡吃這種清清爽爽的味道。可能跟我的家庭有關係,我父母做菜也是這種風格。
西芹炒肉片,我非常喜歡的一道菜,放肉炒比素炒好吃,放了很少的油,醬油也只滴了2滴,鹽也只放了一點點,幾乎原汁原味,這一盤我一個人的量,最後都吃完了。
這魚買的時候超市幫剁好了塊,我洗了一下就直接煎了,用不粘鍋煎的魚,也沒放多少油,撒了點鹽,煎熟就夾起來裝盤了,香噴噴的,也非常好吃。
這生菜炒得還可以吧,翠綠翠綠的,味道非常好,我覺得比外面飯店炒的都好吃。
35歲嫁不出去,真的是因為我做菜不好吃嗎?大家覺得我做的菜怎麼樣?歡迎點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