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我反省了,這樣對寶寶太不公平了,誰說全職媽媽就不是職業了?要知道現在保姆的工資,可是價格不菲的,據我所知月嫂工資都要萬起,就我們這本事,絕對是金牌月嫂級別,想到這我都覺得驕傲,我都給家裡省了多少錢啦!
於是,我重新給淇淇量身制定了一套專屬她的家庭早教方案,再結合跟淇淇的早教老師探討,孩子哪方面可以再強化一點,就這樣寶貝每天的活動就豐富起來了。
首先,制定孩子作息時間表,上次課程美妞媽媽跟我們分享了,有規律的生活對建構秩序感是有幫助的。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這個好習慣會貫穿孩子一生。 尤其是對上學的孩子,學習就是認真的學,玩就放開了嗨起來玩兒!我經常跟我女兒說的一句話是:誰也不能一直陪著你,但是記住:好習慣、壞習慣會跟著你一輩子的!(發作息圖表) 現在我家也有作息表,不知道幹什麼了就自己去找。
時間表可以根據你家現有的玩具安排,早上有起床氣的祖宗們,最好的叫醒辦法就是:家長不動嘴,讓第三方去「得罪人」我一般會放一些她前一天沒聽夠的故事、歌曲,就是不讓看只聽。然後,她就乖乖的起來了,因為讓你起床是為了聽故事、聽兒歌,你要不想那就算了,關掉手機,不好意思打擾了啊,繼續睡吧。 順利起床後,帶著好情緒,上午神清氣爽,可以多動腦,建議帶孩子多讀繪本。繪本的內容,不一定按照兒童的月齡來選擇,可以由代養人,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分享。我們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要是讀孩子的書覺得無聊、遭罪,孩子聽了也難受,大家都不舒服,這種情緒有可能就破壞了孩子閱讀的興趣,這樣得不償失。
讀書可以培養孩子專注力,增加認知量,既能豐富眼界,又能養成好習慣,一舉多得。其實讀繪本不一定要很專業,繪聲繪色的朗讀,每個家庭成員發揮自己特長就好。
我經常帶孩子讀感情豐富的暖心繪本,讓寶寶在充滿愛的氛圍中成長。我們的特長是,聲音可塑性強,可以給繪本裡每個角色帶來靈魂。有時候都把孩子給感動哭了。 那麼大一點的孩子不論男女,要滲透自我保護類圖書,告訴他們生活不是童話,人類可比大灰狼要可怕的多,保護好自己才能茁壯成長。
如果是爸爸帶孩子讀,就講點關於體育、外太空、甚至是數學邏輯啟蒙類圖書,反正這些都是我不愛講的。如果爺爺帶孩子讀,就講點歷史、抗戰類,哪怕從,打小日本說起。如果是奶奶讀,那就更方便了,隨便拿一本超市的打折宣傳冊,跟寶寶說:看看這周超市打折了,大寶寶想吃什麼?來,你拿支筆把想吃的給奶奶畫下來,我照著書去買。 這麼說完,孩子肯定是興奮的拿筆開始圈圈點點,畫什麼、講什麼都不重要了。至少這個過程中,孩子能靜下來聽你說,還能動起筆。 既有了親子閱讀時間,又滿足了孩子的塗鴉敏感期,一舉多得。
如果是這樣,親自閱讀是不是就很簡單了?這樣老人也不會推脫說:我可不會講故事,找你媽去吧。 孩子換不同人講故事,豐富了一個人的單一性,老人參與進來也鼓勵了他們,證明早期教育是,可以全家總動員的。
講了幾個故事,也坐累了,午飯前可以帶寶寶下樓活動活動,舒展筋骨還能多吃點飯。現在孩子不愛吃飯原因就是不餓,本來活動量就小,水果、堅果不斷,這一上午吃好幾樣中午能餓嗎?
午飯、午睡過後還能幹點什麼呢?
如果天氣好,可以增加戶外活動,尤其是閉關這幾個月大人孩子都憋壞了。如果在家,可以玩一會玩具,玩具一周只給幾樣,大一點點寶寶自行選擇,小寶寶代養人幫著選。一次給太多玩具,他就動模西碰沒一樣能玩持久的,過不了十分鐘就還得找你。
(1)拼圖:極力推薦拼圖,因為拼圖適合全家一起玩,開始提供給孩子塊數少點,先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引起興趣。如果開始拼的太難,孩子容易有挫敗感,甚至排斥。選拼圖,圖案範圍很廣:可以是卡通人物、世界名勝古蹟、甚至是孩子的照片。玩了一段時間,如果孩子很快就拼好,那麼這套拼圖就可以下崗了。如果堅持帶動寶寶拼拼圖,三歲左右的寶寶,就可以獨立拼好一百多塊的拼圖。 這裡要注意:孩子專注玩遊戲的時候,就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機會,家長不要有語言幹擾,默默看著就好。
(2)卡片類益智遊戲:德國的卡片類遊戲已經被國內應用到,早教、全腦課程中。(發視頻做展示)像我買的這套,讓孩子找不同,全家能一起玩,不挑剔代養人。有時候真的,孩子反應真的比成人還快。
(3)分享到這,我一直在強調這些遊戲,是可以全家一起玩的,不挑帶養人,這樣也讓哪些,不想看孩子的人沒有了藉口。(那下次),再跟大家分享兩個,沒有年齡限制,沒有地域劃分,家喻戶曉的遊戲。絕對做到,早期教育全家總動員! 謝謝大家今天就分享到這,留個懸念,下周三再見!
看到這好多媽媽要說了,你這是要教孩子賭博啊。還打上撲克了,以後要不要教打麻將啊?哈哈 是的,你猜對了,一會就跟大家分享打麻將的玩法。
我先說玩這些的好處:
撲克
第一、讓孩子知道,守規矩的重要性。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也就是建立秩序感的必要條件。美妞媽媽跟我們分享過:井然有序的生活環境包括:
一:規律的作息(參照我們已有的作息時間表);二:和睦的家庭氛圍(相信這點每家都有);三:從小事入手培養孩子的秩序感(玩遊戲就是每家都,觸手可及的小事);四:在集體活動以及公共場所,給寶寶建立秩序感的培養。(在家都能遵守規則的寶寶,相信在外面一定做的更棒)
第二、所以玩遊戲也一定要守規矩,不該你出牌就得等,這是規矩,耍賴是不好使的,畢竟遊戲桌上無老少。玩,我們是認真的!
在守規矩的前提下,就可以學習了,那學什麼呢?
撲克牌可以學數學呀!我覺得撲克牌是,最好的數學啟蒙教。因為如果你想贏,首先要認識數字,孩子從被動學習到我要主動學,這可是質的變化!認識了數字,然後用數字比大小,既玩了遊戲,又滿足了孩子的數學敏感期。 家長要知道:1歲半左右是兒童掌握,初級數的概念的關鍵期;2歲半左右是兒童,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5歲左右是兒童掌握數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如果家長能夠引導到位,孩子會更容易喜歡上數學的抽象思維,從而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總結撲克牌玩法:
(1)顏色、圖案找媽媽:幫助幼兒顏色和形狀的認知。適合小一點的寶寶,不認識數字,從分類顏色跟圖案開始,每人幾張牌,媽媽出一張讓寶寶配對,具體規則家長自行為寶寶量身定做。
(2)比大小:每人十張牌a-10 a代表1,不明牌,隨機抽取一張,只喊出誰大或誰小,考察反應速度。
(3)湊十法:規則是最快速度將結果,湊成10.加強十以內加法認知。
(4)地方玩法:打娘娘,整合了對數、數的大小認知,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鍛鍊孩子數學思維。
現在說說麻將
至於麻將,你可別小瞧它,在古代它叫馬吊,一種遊戲流傳了這麼年,一定有他的道理。麻將一副牌有好多漢字,都學會了也能掌握不少識字量,所以麻將可以學語文,當然還能搭積木:我女兒認識的第一個漢字就是中!那時候她叫紅中,後來出門看到,中國銀行牌匾還大喊:媽媽你看,那有紅中!路上行人聽了都笑,我想你笑什麼?反正我女兒認字了,不是純文盲。
麻將開局碼牌,我會讓孩子代勞,因為這可是訓練分類的好機會,餅跟餅、棍跟棍,帶字的都是萬,紅中放最邊。孩子在玩的時候專注力最強,這可比學習有勁頭多了,就這麼簡單的幾個步驟,我要訓練的目的都達到了。同樣孩子邊玩邊學,也挺累,自然不會再你身邊糾纏許久,不一會就跑開了。她學我玩,兩不耽誤。
聽到這裡,大家對這兩種涉嫌賭博的遊戲,有了新的認識吧?是時候找人竄牌局了,牌友首選家裡老人,有耐心,而且經驗豐富。我很可惜啊,這兩樣都沒帶到德國來。
大家仔細想想,其實你花大價錢買來的玩具,有時候孩子並不買帳。就像孩子小時候,都搶過大人手中的遙控器、手機、甚至是拖布。這些東西本身不是玩具,就是因為大人玩了,激發孩子的興趣。所以我不建議,總給孩子買新玩具,家裡有好多日常用品都可以給孩子玩,玩什麼不重要,關鍵是興趣引導。如果能給今天玩的遊戲,起一個很酷的名字也會增加孩子的興趣。在這裡跟大家幾個分享我們家的遊戲:
例如:
玩水:鍋碗瓢盆大作戰
(玩沙子玩水敏感期,會貫穿孩子整個童年)
沙和水是兒童天然的玩具,他們是兒童創作的源泉。注意事項:不要用講衛生和怕弄溼去約束孩子。
兒童在一歲半到2歲之間對特別細小的東西特別敏感,比如:地上爬的一隻螞蟻、衣服上的一個毛球、地下的一個線團或者床上的某一個小點點,兒童都會用兩個小手指拿起來,然後放到嘴裡,並且這個時候兒童抓東西的手的模式也是兩指抓,等孩子大了,他就變了,他這種動作和這種敏感度就過去了,就像看一本書一樣,我們常常給這個年齡的孩子讀書的時候,發現整個的大的畫面兒童是看不到的,總能看到畫面一個小小的拐角處一個小小汽車、一個小蝴蝶,問這個東西是什麼。這個期間孩子就對非常細小的東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兒童的認知,都是從宏觀到微觀,再從微觀到宏觀。水對兒童的吸引是驚人的和巨大的,出生到12歲,兒童都會喜歡水,水和沙結合在一起是他們的最愛。沙子現在實在是不好找,家裡又不便儲存,水總可以隨便玩吧?
玩冰:冰箱除霜歡樂多
這個是我們家的保留項目(發視頻),前幾天冰箱除霜,還是淇淇催著我。她能判斷出,冰箱的冰太多了,開門費勁。室外的溫度又高,正適合除霜。除下來的冰放在盆裡,玩著玩著變成水了,因為冰就是水變的呀。就像冰雹也是下雨,後來下來發現氣溫低了,一下就凍成冰雹了。雪以為是嗎?是啊,冬天是下雪,夏天溫度高就下雨啦。玩的談話中,自然的就帶入了知識,但是千萬別跟孩子說什麼液態的水,由於氣溫降低變成了固體的冰這類,太像考試背複習題,國內的孩子能在玩的時候就盡情玩,以後有的是時間學習。
這裡要注意:所有的遊戲,家長要事先把安全隱患跟孩子說明,冰就跟刀尖一樣鋒利,用力摸會刺傷你的手,所以不能用手來挖冰。代替手的工具要選木質的,因為不會傷害冰箱。
玩兒面:包子、餃子我最愛
玩兒面代替泥巴:疙瘩湯喝起來
(在不浪費糧食的前提下,洗乾淨手,做熟了還能吃。)
玩娃娃:姥姥、姥爺是我爸媽
人物扮演,能分清輩分。
我女兒最愛玩的遊戲,沒有之一,就是過家門兒,拿著娃娃假裝自己是媽媽,抱孩子的姿勢都要求標準化。把小時候奶瓶,口水巾一股腦的全用上,拿枕巾當包被把孩子裹起來。然後跟孩子介紹家庭人物關係:來寶寶,看這是你姥姥(就是我),媽媽帶你去看看太姥姥跟太姥爺(我爸媽)。寶寶你可真沉,媽媽太累了,去找你太姥爺抱抱,慢點啊,拖住脖子和腰。所有動作一氣呵成,一看就是有經驗的寶媽。 這樣玩,不知不覺淇淇特別會論輩分,你看所有的遊戲都能學到知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