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玩,我們是認真的

2020-08-26 淇淇媽在德國

很多家長問我:你在家跟孩子能玩點什麼呀?我們玩具也玩膩了,故事也都講夠了,大眼瞪小眼真是無聊,孩子也愛發脾氣。最後沒招了,就給看畫片能消停一會,感覺一天下來,啥也沒幹但筋疲力盡。

我想這種現象應該不是個案,其實我也經歷過,尤其是在孩子三歲以內感觸特別深,我女兒看我就跟看賊似的,只要我一起身就問:媽媽你幹嘛去?不要走啊! 我說:我就去個廁所,一會就回來。 那你快點啊,趕緊回來陪我。 每每聽到這句:快點回來陪我啊,我腦仁兒都疼。 我心想:你媽真不是超人啊,我好累啊,這小東西從早上一睜開眼睛,媽媽就開始像陀螺旋轉起來啦。光陪玩這一項,就弄的我頭昏腦漲。

但是我反思了,怎麼在機構上課那會兒特別有勁頭?周末都是全天的課,要講課、要做示範、下課還要給家長解答問題,下班都已經筋疲力盡不願意說話了。可是,現在換做在家看娃,體力消耗也沒那麼大,更不用同時兼顧十幾個孩子,反倒感覺更累了。 我想追究其原因:就是沒把看自己的孩子,當成工作對待,不認真了。

1、把陪娃玩當成工作,認真就有大勁頭!

想到這我反省了,這樣對寶寶太不公平了,誰說全職媽媽就不是職業了?要知道現在保姆的工資,可是價格不菲的,據我所知月嫂工資都要萬起,就我們這本事,絕對是金牌月嫂級別,想到這我都覺得驕傲,我都給家裡省了多少錢啦!

於是,我重新給淇淇量身制定了一套專屬她的家庭早教方案,再結合跟淇淇的早教老師探討,孩子哪方面可以再強化一點,就這樣寶貝每天的活動就豐富起來了。

2.制定有規律的作息時間表 我們今天的分享:按照時間表來分析

首先,制定孩子作息時間表,上次課程美妞媽媽跟我們分享了,有規律的生活對建構秩序感是有幫助的。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這個好習慣會貫穿孩子一生。 尤其是對上學的孩子,學習就是認真的學,玩就放開了嗨起來玩兒!我經常跟我女兒說的一句話是:誰也不能一直陪著你,但是記住:好習慣、壞習慣會跟著你一輩子的!(發作息圖表) 現在我家也有作息表,不知道幹什麼了就自己去找。

時間表可以根據你家現有的玩具安排,早上有起床氣的祖宗們,最好的叫醒辦法就是:家長不動嘴,讓第三方去「得罪人」我一般會放一些她前一天沒聽夠的故事、歌曲,就是不讓看只聽。然後,她就乖乖的起來了,因為讓你起床是為了聽故事、聽兒歌,你要不想那就算了,關掉手機,不好意思打擾了啊,繼續睡吧。 順利起床後,帶著好情緒,上午神清氣爽,可以多動腦,建議帶孩子多讀繪本。繪本的內容,不一定按照兒童的月齡來選擇,可以由代養人,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分享。我們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要是讀孩子的書覺得無聊、遭罪,孩子聽了也難受,大家都不舒服,這種情緒有可能就破壞了孩子閱讀的興趣,這樣得不償失。

3、讀書不只是讀繪本

讀書可以培養孩子專注力,增加認知量,既能豐富眼界,又能養成好習慣,一舉多得。其實讀繪本不一定要很專業,繪聲繪色的朗讀,每個家庭成員發揮自己特長就好。

我經常帶孩子讀感情豐富的暖心繪本,讓寶寶在充滿愛的氛圍中成長。我們的特長是,聲音可塑性強,可以給繪本裡每個角色帶來靈魂。有時候都把孩子給感動哭了。 那麼大一點的孩子不論男女,要滲透自我保護類圖書,告訴他們生活不是童話,人類可比大灰狼要可怕的多,保護好自己才能茁壯成長。

如果是爸爸帶孩子讀,就講點關於體育、外太空、甚至是數學邏輯啟蒙類圖書,反正這些都是我不愛講的。如果爺爺帶孩子讀,就講點歷史、抗戰類,哪怕從,打小日本說起。如果是奶奶讀,那就更方便了,隨便拿一本超市的打折宣傳冊,跟寶寶說:看看這周超市打折了,大寶寶想吃什麼?來,你拿支筆把想吃的給奶奶畫下來,我照著書去買。 這麼說完,孩子肯定是興奮的拿筆開始圈圈點點,畫什麼、講什麼都不重要了。至少這個過程中,孩子能靜下來聽你說,還能動起筆。 既有了親子閱讀時間,又滿足了孩子的塗鴉敏感期,一舉多得。

如果是這樣,親自閱讀是不是就很簡單了?這樣老人也不會推脫說:我可不會講故事,找你媽去吧。 孩子換不同人講故事,豐富了一個人的單一性,老人參與進來也鼓勵了他們,證明早期教育是,可以全家總動員的。

講了幾個故事,也坐累了,午飯前可以帶寶寶下樓活動活動,舒展筋骨還能多吃點飯。現在孩子不愛吃飯原因就是不餓,本來活動量就小,水果、堅果不斷,這一上午吃好幾樣中午能餓嗎?

午飯、午睡過後還能幹點什麼呢?

如果天氣好,可以增加戶外活動,尤其是閉關這幾個月大人孩子都憋壞了。如果在家,可以玩一會玩具,玩具一周只給幾樣,大一點點寶寶自行選擇,小寶寶代養人幫著選。一次給太多玩具,他就動模西碰沒一樣能玩持久的,過不了十分鐘就還得找你。

4、室內益智玩具首選推薦:

(1)拼圖:極力推薦拼圖,因為拼圖適合全家一起玩,開始提供給孩子塊數少點,先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引起興趣。如果開始拼的太難,孩子容易有挫敗感,甚至排斥。選拼圖,圖案範圍很廣:可以是卡通人物、世界名勝古蹟、甚至是孩子的照片。玩了一段時間,如果孩子很快就拼好,那麼這套拼圖就可以下崗了。如果堅持帶動寶寶拼拼圖,三歲左右的寶寶,就可以獨立拼好一百多塊的拼圖。 這裡要注意:孩子專注玩遊戲的時候,就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機會,家長不要有語言幹擾,默默看著就好。

(2)卡片類益智遊戲:德國的卡片類遊戲已經被國內應用到,早教、全腦課程中。(發視頻做展示)像我買的這套,讓孩子找不同,全家能一起玩,不挑剔代養人。有時候真的,孩子反應真的比成人還快。

(3)分享到這,我一直在強調這些遊戲,是可以全家一起玩的,不挑帶養人,這樣也讓哪些,不想看孩子的人沒有了藉口。(那下次),再跟大家分享兩個,沒有年齡限制,沒有地域劃分,家喻戶曉的遊戲。絕對做到,早期教育全家總動員! 謝謝大家今天就分享到這,留個懸念,下周三再見!

5、撲克牌的花樣玩法

看到這好多媽媽要說了,你這是要教孩子賭博啊。還打上撲克了,以後要不要教打麻將啊?哈哈 是的,你猜對了,一會就跟大家分享打麻將的玩法。

我先說玩這些的好處:

撲克

第一、讓孩子知道,守規矩的重要性。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也就是建立秩序感的必要條件。美妞媽媽跟我們分享過:井然有序的生活環境包括:

一:規律的作息(參照我們已有的作息時間表);二:和睦的家庭氛圍(相信這點每家都有);三:從小事入手培養孩子的秩序感(玩遊戲就是每家都,觸手可及的小事);四:在集體活動以及公共場所,給寶寶建立秩序感的培養。(在家都能遵守規則的寶寶,相信在外面一定做的更棒)

第二、所以玩遊戲也一定要守規矩,不該你出牌就得等,這是規矩,耍賴是不好使的,畢竟遊戲桌上無老少。玩,我們是認真的!

在守規矩的前提下,就可以學習了,那學什麼呢?

撲克牌可以學數學呀!我覺得撲克牌是,最好的數學啟蒙教。因為如果你想贏,首先要認識數字,孩子從被動學習到我要主動學,這可是質的變化!認識了數字,然後用數字比大小,既玩了遊戲,又滿足了孩子的數學敏感期。 家長要知道:1歲半左右是兒童掌握,初級數的概念的關鍵期;2歲半左右是兒童,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5歲左右是兒童掌握數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如果家長能夠引導到位,孩子會更容易喜歡上數學的抽象思維,從而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總結撲克牌玩法:

(1)顏色、圖案找媽媽:幫助幼兒顏色和形狀的認知。適合小一點的寶寶,不認識數字,從分類顏色跟圖案開始,每人幾張牌,媽媽出一張讓寶寶配對,具體規則家長自行為寶寶量身定做。

(2)比大小:每人十張牌a-10 a代表1,不明牌,隨機抽取一張,只喊出誰大或誰小,考察反應速度。

(3)湊十法:規則是最快速度將結果,湊成10.加強十以內加法認知。

(4)地方玩法:打娘娘,整合了對數、數的大小認知,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鍛鍊孩子數學思維。

現在說說麻將

至於麻將,你可別小瞧它,在古代它叫馬吊,一種遊戲流傳了這麼年,一定有他的道理。麻將一副牌有好多漢字,都學會了也能掌握不少識字量,所以麻將可以學語文,當然還能搭積木:我女兒認識的第一個漢字就是中!那時候她叫紅中,後來出門看到,中國銀行牌匾還大喊:媽媽你看,那有紅中!路上行人聽了都笑,我想你笑什麼?反正我女兒認字了,不是純文盲。

麻將開局碼牌,我會讓孩子代勞,因為這可是訓練分類的好機會,餅跟餅、棍跟棍,帶字的都是萬,紅中放最邊。孩子在玩的時候專注力最強,這可比學習有勁頭多了,就這麼簡單的幾個步驟,我要訓練的目的都達到了。同樣孩子邊玩邊學,也挺累,自然不會再你身邊糾纏許久,不一會就跑開了。她學我玩,兩不耽誤。

聽到這裡,大家對這兩種涉嫌賭博的遊戲,有了新的認識吧?是時候找人牌局了,牌友首選家裡老人,有耐心,而且經驗豐富。我很可惜啊,這兩樣都沒帶到德國來。

6.花大價錢,買不來大樂趣。

大家仔細想想,其實你花大價錢買來的玩具,有時候孩子並不買帳。就像孩子小時候,都搶過大人手中的遙控器、手機、甚至是拖布。這些東西本身不是玩具,就是因為大人玩了,激發孩子的興趣。所以我不建議,總給孩子買新玩具,家裡有好多日常用品都可以給孩子玩,玩什麼不重要,關鍵是興趣引導。如果能給今天玩的遊戲,起一個很酷的名字也會增加孩子的興趣。在這裡跟大家幾個分享我們家的遊戲:

例如:

玩水:鍋碗瓢盆大作戰

(玩沙子玩水敏感期,會貫穿孩子整個童年)

沙和水是兒童天然的玩具,他們是兒童創作的源泉。注意事項:不要用講衛生和怕弄溼去約束孩子。

兒童在一歲半到2歲之間對特別細小的東西特別敏感,比如:地上爬的一隻螞蟻、衣服上的一個毛球、地下的一個線團或者床上的某一個小點點,兒童都會用兩個小手指拿起來,然後放到嘴裡,並且這個時候兒童抓東西的手的模式也是兩指抓,等孩子大了,他就變了,他這種動作和這種敏感度就過去了,就像看一本書一樣,我們常常給這個年齡的孩子讀書的時候,發現整個的大的畫面兒童是看不到的,總能看到畫面一個小小的拐角處一個小小汽車、一個小蝴蝶,問這個東西是什麼。這個期間孩子就對非常細小的東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兒童的認知,都是從宏觀到微觀,再從微觀到宏觀。水對兒童的吸引是驚人的和巨大的,出生到12歲,兒童都會喜歡水,水和沙結合在一起是他們的最愛。沙子現在實在是不好找,家裡又不便儲存,水總可以隨便玩吧?

玩冰:冰箱除霜歡樂多

這個是我們家的保留項目(發視頻),前幾天冰箱除霜,還是淇淇催著我。她能判斷出,冰箱的冰太多了,開門費勁。室外的溫度又高,正適合除霜。除下來的冰放在盆裡,玩著玩著變成水了,因為冰就是水變的呀。就像冰雹也是下雨,後來下來發現氣溫低了,一下就凍成冰雹了。以為是嗎?是啊,冬天是下雪,夏天溫度高就下雨啦。玩的談話中,自然的就帶入了知識,但是千萬別跟孩子說什麼液態的水,由於氣溫降低變成了固體的冰這類,太像考試背複習題,國內的孩子能在玩的時候就盡情玩,以後有的是時間學習。

這裡要注意:所有的遊戲,家長要事先把安全隱患跟孩子說明,冰就跟刀尖一樣鋒利,用力摸會刺傷你的手,所以不能用手來挖冰。代替手的工具要選木質的,因為不會傷害冰箱。

玩兒面:包子、餃子我最愛

玩兒面代替泥巴:疙瘩湯喝起來

(在不浪費糧食的前提下,洗乾淨手,做熟了還能吃。)

玩娃娃:姥姥、姥爺是我爸媽

人物扮演,能分清輩分。

我女兒最愛玩的遊戲,沒有之一,就是過家門兒,拿著娃娃假裝自己是媽媽,抱孩子的姿勢都要求標準化。把小時候奶瓶,口水巾一股腦的全用上,拿枕巾當包被把孩子裹起來。然後跟孩子介紹家庭人物關係:來寶寶,看這是你姥姥(就是我),媽媽帶你去看看太姥姥跟太姥爺(我爸媽)。寶寶你可真沉,媽媽太累了,去找你太姥爺抱抱,慢點啊,拖住脖子和腰。所有動作一氣呵成,一看就是有經驗的寶媽。 這樣玩,不知不覺淇淇特別會論輩分,你看所有的遊戲都能學到知識的。

有了炫酷的主題,有意思的故事情節,你還害怕跟孩子沒有玩的嗎?帶養人要豐富你的想像力,引導孩子,激發興趣。還是那句話,你得自己先覺得有意思,孩子才會感興趣。

結束語: 愛是陪伴是享受,不是受罪。

好了時間有限,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關於玩我還有好多「餿主意」感興趣的寶媽可以私信我,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假面奶爸」帶娃妙招,玩手機帶娃兩不誤,網友:衣服是認真的嗎
    導讀:「假面奶爸」帶娃妙招,玩手機帶娃兩不誤,網友:衣服是認真的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假面奶爸」帶娃妙招,玩手機帶娃兩不誤,網友:衣服是認真的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認真陪孩子玩的父母,會讓孩子「越玩越優秀」
    沒過一會兒,我們就聽見客廳裡傳來哭鬧聲。跑過去一看,女娃淚眼婆娑地向媽媽「告狀」:「掰手腕爸爸每次都贏,他還嘲笑我,我不想跟他玩了!「男娃倒是沒哭,坐在一旁,拿著他爸的手機聚精會神地打遊戲。媽媽怒斥爸爸:「不是不讓你給他玩手機嗎?」爸爸也是一臉無辜加疲憊:「他嫌我沒意思,不願意跟我玩。」
  • 孩子奶奶帶,回家發現奶奶認真帶娃是「裝的」,如何判斷真假帶娃
    孩子奶奶帶,回家發現奶奶認真帶娃是「裝的」現在把孩子放手給長輩帶娃的媽媽很多,孩子不在家長眼皮子底下生活,家長也不知道長輩是如何帶孩子的。有些長輩為了「省事」,面對孩子就不是很用心,「暗度陳倉」式帶娃正在慢慢普及到很多家庭。
  • 靈魂拷問:學齡前孩子究竟該認真玩還是努力學?
    舒女王Suven的第145篇原創文章 後臺回覆:媽媽成長可進入育兒、自我成長社群後臺回覆:孕媽可進入孕媽和新手媽媽交流社群都知道我是個一天到晚帶孩子四處玩的媽以致常常有媽媽問我:你孩子不用上學嗎?怎麼又出去玩了?一開始我都很淡定地回答:幼兒園嘛,玩才是最正經的事,我覺得讓他多見見世面比上學重要多了。但最近因為我們一家三口都沒有落戶佛山,所以距離孩子上學還有3年不到,我們必須把戶口、入學等大事提上議程。自然而然,選校這個事情也被提前拿出來研究了。
  • 在「玩」這件事情上,我們是認真的
    說到「玩」(Play),很多爸爸媽媽可能會想到金寶貝最經典的親子互動遊戲,在金寶貝的早教堂課上,孩子們在多元寬敞的空間中自主地探索和學習,父母與孩子在金寶貝設計的互動遊戲中享受高質量的親子時光。其實,這些「玩」心的背後還藏著一顆顆匠心。
  • 孩子,你這樣認真看手機真的好麼?
    ,旁邊一個小哥一邊玩著健身器材一邊看著手機,看到搞笑的部分還嘿嘿直笑;有個媽媽帶孩子去公園玩,孩子到處跑,她坐在一邊認真的刷著手機;坐地鐵,十個有八九個差不多的姿勢刷著手機……現在讓我們完全放下手機已經不可能,但在陪伴家人的時候還是放下手機,好好陪陪家人,尤其是帶孩子,避免發生悲劇。
  • 父母經常帶孩子出去玩,10年後,孩子變化驚人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經常出去玩和經常待在家的孩子,10年後,這些區別真的會很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當我們帶孩子出去玩時,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什麼?
    今天就樂粉家長提出的問題,大坪先生就想和大家聊聊假日帶寶貝出行這件事。但帶寶貝出門時,除了教他認識一些閃卡上出現過的物品、植物。不知道還能教他學什麼,總感到很乏力。所以想跟您聊一聊,帶孩子出行時,應該讓孩子學些什麼知識呢?A:寶貝媽媽您好,很榮幸收到您的來信,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您帶來小小的幫助。假日的時候,帶著寶貝出遊,不僅是培養密切親子關係的好時機,更是絕佳的學習機會。
  • 男人辭職在家帶孩子:不就是帶孩子嗎?天天玩。三天後他火了
    導讀:男人辭職在家帶孩子:不就是帶孩子嗎?天天玩。三天後他火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男人辭職在家帶孩子:不就是帶孩子嗎?天天玩。三天後他火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認真傾聽孩子的「廢話」
    如果我問他:「你今天過得怎麼樣,玩得開心嗎?」他就會跟我講述那天跟小朋友玩了什麼,非常開心。如果我問他:「那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呢?」他會想很久,也會告訴我哪個小朋友推了他,或者跟他爭東西。我發現,孩子放學後,父母跟孩子說點什麼,聊什麼樣的主題。
  • 當你做錯事,請認真的跟孩子道歉!
    在玩了一會兒之後,小姐姐突然對小小認真的說「小小,對不起」,小小喜笑顏開的回覆「沒關係」,兩個小朋友和解了。我們的孝道教育深深影響著我們,「父母永遠都是對的,不管他做什麼都是為了你好」,在耳濡目染下我們深以為然,生怕跟孩子道歉會打破這種父母為大的局面。
  • 移稜魔方還原教程,讓孩子學中帶玩,玩中帶學
    通過還原魔方可以鍛鍊孩子手、眼、腦的協調能力,以及記憶力、想像力、觀察能力、專注力、空間思維能力;還有計算能力、應變能力等等,讓孩子學中帶玩,玩中帶學。所以我希望廣大家長朋友們,能夠抽點時間,放下手機,陪著孩子,玩轉魔方。這樣又能增進親子關係,讓你的家庭更和諧,更幸福。我們的口號是:放下手機,玩轉魔方,訓練大腦。歡迎您的參與。我在容憶親子魔方俱樂部等您!
  • 爸爸帶孩子只會玩手機?高情商爸爸是這樣帶孩子的
    可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生完寶寶後我們就不再只是自己,更是家長。家長也不只是一種稱呼、一種權利,其實更是我們的職業。那寶寶的成長只有一次,別以為拿著手機坐在寶寶身邊就叫陪寶寶了,這哪是陪寶寶呀,這不是玩手機嘛。
  • 推薦大家帶孩子去玩
    我家孩子特別喜歡海洋生物,百花谷的海洋館幾乎每周都會去,因為孩子喜歡,我們辦的是年卡,美人魚表演和海獅表演,每次看完後那個高興樣,回家後就給你模仿呀,最近我們去了又有小丑表演,真的很棒,而且環境很不錯,工作人員很熱情,推薦大家帶孩子去玩,
  • 女孩玩蹦床致癱!為了孩子安全,父母千萬別帶孩子玩危險項目
    孩子還那麼小,她美好的生活才剛剛開始呢,這次的受傷也給孩子嚴重的打擊,更是對整個家庭的沉重打擊。其實每年因為玩危險項目而受傷的孩子有很多,其中嚴重的甚至直接導致死亡,所以在帶孩子玩娛樂項目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安全,遊玩的時候要考慮多種因素,而且太危險的也建議不要帶孩子去體驗。
  • 玩杯子星巴克是認真的,做有趣的杯子,我們是認真的
    一次性紙杯杯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日用品,是許多家庭和公共場所常見的喝水工具,但你絕對想不到,單調的本身還有另一層「新裝」,「碼隊長」最近發現些很多有趣又好玩的一次性紙杯,就簡單的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些!星巴克相信有不少小夥伴都喝過吧,在國內似乎能經常喝星巴克的都算是小貴族了,但是大家其實都知道星巴克在國外,也就跟我們的奶茶店一樣普遍又便宜,但是在國內卻賣得很貴,白領族們下班後的閒暇時光,總是會去喝上一杯,好像這是很多上班族都嚮往的生活方式。
  • 一支鉛筆,就能看出孩子上課不認真?老師放話:準確率99%!
    下面我們就對這五幅圖逐一分析:1上課認真聽了、作業也認真寫了這支鉛筆磨損正常,鉛筆外面還沒有掉色,沒有任何「暴力使用」的痕跡,一看就是孩子上課認真聽了、寫作業也認真。除了練字和做作業,上課時這些鉛筆都安安靜靜躺在文具盒裡,安靜地陪伴孩子認真聽講。
  • 暑假帶孩子去哪玩(一)?
    暑假來了,家長有開始發愁,帶孩子去哪玩呢?長長的暑假,總不能天天在家學習吧?今年由於特殊原因,不適合遠行,那就在本地玩吧!小區是個好地方。平時,不是忙的上班,就是忙著上學。可能很少會在自家小區裡轉轉。只要是帶孩子出門,在陽光下呼吸新鮮空氣、帶他走一走,陪他跑一跑,小區的場地就足夠了。除了運動,還可以引導孩子學習觀察。
  • 帶孩子玩室外遊樂設施 家長要眼明心亮
    一旦出事,充氣城堡上光溜溜的,根本就沒有地方可以抓,個頭小的孩子會直接被甩出去,更可怕的是,很可能被側翻的充氣城堡壓在身上——有幾次事故中,沒有被甩出去的孩子,就是被壓傷的。據實驗分析,體型較小的充氣城堡,4級以上的風力就能把它們吹跑了。那麼,是不是遠離如洪水猛獸般的充氣城堡呢?或者,怎樣的充氣城堡,才能放心讓孩子玩?
  • 玩遊戲我們是認真的!遊戲訓練營上線
    玩遊戲還要學?遊戲≠玩一玩。家長也要學怎樣跟孩子玩遊戲你還不會教孩子玩遊戲遊戲只是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