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人能夠賺到超出自我認知能力以外的錢

2020-12-17 劇看愛情

我媽媽經常對我說:「錢要那麼多沒有用,夠用就行了。」結果,她的一生賺的錢,也就真的夠用。其實也不夠,她用心澆築的那個小家,是經不起一點點風吹雨打的。

我媽對於錢的認知,總覺得有錢人過得不好。以前她公司老闆,產業在鄉鎮企業裡做得還不錯,累積了上千萬的資產。媽媽那次提到有錢人這個概念,總是會對我說,你看A老闆,他家裡這麼有錢,結果兩個兒子都離婚了,又嫖又賭,把家產也敗光了。

一個人精力聚集在某個地方,可能她吸引來的事情都是這類型的事情。在農村,普通的事情引起不會大家的興趣,越是有差異的,越是另類的事情,大家就討論得興致勃勃。久而久之,將個例當成了普遍,我們也成為窮二代思想概念的接班人。

在這種意識的薰陶下,我也一直認為,賺錢太難了,賺多也不一定好。工作上賺的錢,才是我們應得的。沒有一個富者的思維,哪怕上天想要給你一個獎賞,估計他也發愁沒有通道下發過來。

你身邊有真正的有錢人嗎?他們對於金錢的定義是怎麼樣的呢?是認為通過工作就能夠賺到錢,還是賺錢有各種方法呢?

你無法用一個舊的自己換一個新的未來。當然,我現在沒有成為有錢人,而且每賺的一分錢都是比較難的。我肯定不會將所有的問題歸咎於我媽,只是說在原生家庭理念裡,對於金錢的認知是真的有影響的。

窮人越窮,富人越富,最大的差異不是個人能力,而是思維迭代。沒有一個人能夠賺到超出自我認知能力以外的錢。

在今年12月份之前,我也是一個每天忙忙碌碌的人,情緒的起伏比月經期來得還要準時。我不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而又無從改變。總覺得這輩子不能這樣過,然後我選擇了閱讀與微小習慣的堅持。

今天在聽《習慣致富》,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也有一些感想分享給大家。

子木問了一個問題,你們 原生家庭傳遞給你的金錢觀念是什麼?是不是說錢很難賺。從小到大她的父親就是這樣教她的。以前她老公在家裡做私募基金,不上班也能賺很多錢,她一直認為不是辛苦賺來的錢,這個錢不應該是這樣的,哪怕她老公賺了第一桶金,她也不開心。上天就收走了這個恩賜。

輕鬆賺來的錢,居然會讓她感受到難受和痛苦,她貧瘠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

錢難賺這個觀念是不對的。其實有錢人,賺錢是很輕鬆的,至少他們的理念裡,不是靠個人能力賺錢,而是靠觀念格局賺錢。

子木和朋友炫耀讀書會賺錢,子木朋友告訴她,並不是你的能力有多大,而是說明這件事太小。人站得有多高,看得才有多遠。

有時候孩子問我為什麼不買某某東西的時候,我也會回答,爸爸媽媽賺錢不容易,很辛苦賺錢,這樣的回答居然是錯誤的,孩子會種下錢難賺的種子。我們要清洗腦中關於賺錢太難的事情,也千萬不要教導孩子賺錢太難,可以告誡孩子要珍惜錢,不能浪費錢。

清理一下腦海中,自己都不曾發現的關於金錢的理念。比如說你如果認為只有通過工作賺錢,那麼可能你就一直需要上班,或者到月末的時候需要總是加班,這樣的現狀會讓自己形成我的錢都是辛苦得來的。我們要多看看富人賺錢的理念,和他們腦海中關於金錢的定義。

不要嫌棄金錢,金錢是上天對我們的獎賞。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我姨,和我媽形成了鮮明對比。我姨對待錢的認知,是只要有方法就去賺錢。一個家庭主婦在家裡不停地倒騰,她賺到的錢是我媽媽的好幾倍。並且她認真對待自己賺得的每一分錢,因為深知錢的不容易,她從不輕易借錢出去。她自己遇見困難的時候,會找銀行貸款,不到最後一步絕對不問親朋好友借錢。

而我媽媽不一樣,她為了顧及親情面子,可以身上一分錢不留,全部借出去。拋去人情這個角度,對於一個家庭的長期發展,在經濟上的規劃,我姨這種是有助力的。

這些年一直談論跨越階層,倘若沒有一代人一代人的努力。那跨什麼階層,都回去玩泥巴。

想要有錢,前提條件就是想要做個有錢人!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人無法賺到超出認知範圍以外的錢,即使僥倖獲得也會丟掉
    但是真正能夠吃透這句話裡面的深層次含義的人可能並不是很多。所以,很多人即使被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但是還是會繼續選擇自己的人生信條「因為看見,所以相信。」而且還會發出自我感覺很有道理的質疑,「看都沒有看見,你還怎麼相信呢」?
  • 東哥講核心:為什麼說;一個人賺不到超出他認知的錢?
    又賺不到錢?在很多人眼裡,一件事情要不要做,取決於當下有沒有用這就是一個人的認知我們都聽說過;一個人,賺不到超出他認知的錢你的認知:你先帶我賺到錢了,我再給你發紅包你的認知;那些賺大錢的人,都是家裡有背景的,馬雲他爸是XX局長你的認知:前幾年那個XX機會,我比別人知道的還早呢,當時我沒錢去做,要是當時有幾萬塊錢,現在我早都千萬身家了。。。。。。
  •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認知範圍外的錢
    搶黃金的那幫人並不是沒有搶鑽石的能力,而是:從頭到尾,都沒有人告訴他們有什麼比黃金更值錢的東西,這就是認知能力的差別;汝之砒霜,彼之蜜糖,也是認知,你認為一文不值的東西,在別人眼裡,就是寶貝。
  • 有些錢你永遠賺不到,因為超出了你的認知範圍
    早期的黃金,近年的樓市,一個個活生生的財富神話,似乎一直在印證著一個道理:有些錢你永遠賺不到,因為超出了你的認知範圍。汝之砒霜,彼之蜜糖,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看似唾手可得的錢,卻總是從指縫流出,這不是能力的高低,而是思維和眼界的不同。
  • 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生活不是彩票,你永遠掙不到認知範圍以外的錢
    有人曾說過,「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靠著運氣;但是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又會靠著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而造成的。」
  • 交易者如何快速賺到認知以外的錢?
    01.誰在賺走市場上的錢年底將至,在投資交易界沉浮的各位,估計已經在忙著做最後衝刺,辦公室每天的話題從今天吃什麼逐漸延伸至今天行情怎樣,明年市場走勢如何云云。從口腹之歡轉移至金錢遊戲,一氣呵成,談到底,不過是人心中的欲望作祟罷了。
  • 華聰:你的認知決定你能賺多少錢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的錢最後往往又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在於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自己認知的時候這個世界會有100種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想匹配為止
  • 八月復盤: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
    只有深入思考才能寫出文章,說明寫作提高了自己的觀察力、思考力、表達能力。堅持日更下去!4.多聽老師的直播,能學到很多新的寫作方法。感覺最近有點進入倦怠期了,運動和寫作有時不想做,都拖到晚上十點才完成。要改變心態,度過這段時期。繼續保持每天早讀、運動和寫作這些好習慣。
  • 一個人的認知決定這個人的收入
    我反覆看了幾遍,便記住了,很多時候的人們都認為,一個人成功的多數時候是取決於他的運氣,但當我經歷的總總告訴我,那麼,一個人的狀態為什麼可以讓他一直處於低谷呢?那就是這個人的認知,不僅是心靈的認知,人性的認知,技能的認知,還有超出認知以外的就是一個人的運氣了。
  • 《會賺錢的人想的不一樣》:永遠賺不到認知之外的錢,除非靠運氣
    是能力不夠,努力不夠,還是欠缺方法和技巧?或者時運不濟?也或許是在你潛意識中,對於金錢、財富有一些錯誤信念,限制阻礙著你,而你並不自知?我們永遠賺不到超出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靠運氣。提升個人優勢,在團隊中實現價值交換,通過共贏掙錢職場中,見過個人能力突出,總覺懷才不遇,鬱鬱寡歡的人,有可能是不擅長團隊合作,也可能是自我定位出現偏差。無論是哪種,了解自己都是基礎。
  • 超出認知的創業,都是在賭博
    所以十賭九輸,你能靠運氣賺的錢,這些錢也能因為沒有運氣加倍輸還回去。所以,超出你認知賺的錢,有一天,是要還回去的。連股神巴菲特自己曾經也不碰科技股,因為他自己認為是超出自己「能力圈」之類的投資。用超出認知的方式炒股,即使一時賺到了,終有一天也會輸回去。再說創業,和賭博及股市,又有什麼共同點?
  • 德州撲克職業牌手通過打牌能夠賺到多少錢?
    我們相信我們有能力成功,但我們也聽說過職業牌手破產後輸光了一切的可怕故事。  有志於成為職業牌手的人問得最多的問題是:「職業牌手在撲克桌上能夠賺到多少錢?」一個人能夠依靠職業撲克的收入為生嗎?就像撲克中的所有問題,這得視情況而定。真相是,大約1%成為職業牌手的人真正取得了成功。儘管那樣,有些人仍然得經歷破產或靠微不足道的收入勉強為生的時期。
  • 你賺多少錢由認知決定,真正厲害的人大都具備這三個深層次的認知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網絡上曾經有一個人說,一個人賺多少錢實際上是由自己的認知決定的。那些你沒有賺到的錢,往往是我們的盲點, 是我們缺乏認知。在這個時代上,我們最應該提升就是掌握正確的認知,做正確的事情,這比任何別人提供的高效方法都有效。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本書《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在這本書中,你會發現,決定一個人努力的價值並不是你的付出。
  • 人生在世,要不斷提升我們的認知層次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很引人深思的觀點和說法,那就是「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的錢」。仔細想一想,確實如此,我們的造富能力、賺錢能力,基本上來源於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程度,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明白商業的運作,你就能靠著這種認知讓自己賺錢。
  • 果然人永遠賺不到到她認知範圍以外的錢啊
    大家都在唏噓此案的「大反轉」,其實從事件本質來看,並不存在「反轉」,因為鮑毓明確實和韓某某(星星)發生了關係,且發生關係的時候,鮑毓明「以為」韓某某是未成年人,所以鮑毓明的「戀童癖」和主觀歹意並沒有絲毫「反轉」。真正的反轉只是大家都沒想到韓某某(星星)竟是個偽造年齡、以色謀利、利用警力、媒體和大眾同情心的撈女。
  • 創業賺錢一種是信息差的錢,一種是認知差的錢,可怎麼賺到呢?
    創業或投資,人的終極目標大都是為了賺錢,賺錢的難易也取決於每個人的知識結構和思維,以及認知。賺錢,無非就兩種,一種是賺取信息差的錢,一種是賺錢認知差的錢,中華兒女千千萬,想輕鬆賺錢致富的人多了去了,可怎麼才能賺到錢呢?這裡就分享幾個觀點。
  • 陳春花:認知自我,認識世界與未來,認識能力,讓你成為更好的自我...
    認知自我過程中需要突破哪些障礙? 怎樣看待能力? 我們應該為未來做好哪些準備?任何一個組織或任何一個系統,都需要一個卓越的領導者,幫助這個組織或系統取得最好的結果。但是我們發現,在歷史上,能夠成為卓越領導者的人非常少,包括美國這個已經絕對能夠引領世界的領導者一樣的國家,在選舉總統的時候也遇到同樣的問題。
  • 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賺不到錢,是因為你缺少認知
    每個人的大腦都有一套算法,是自從出生到現在的環境投射和自主意識共同進化而成的,認知是所有行為的內在邏輯,而行為是認知能力的外在表現。 剛出去闖蕩的前兩年,確實沒掙到什麼錢,以前的存款幾乎花盡了,第三年,沒想到他投資的超市,迎來拆遷戶的大量搬遷,生意一下子由冷清變得火爆起來,這一年他賺了個盆滿缽滿。
  • 一個人的固執裡,藏著低水平的認知
    很大的原因就在於認知能力。當發現這種問題時,同事的第一反應甚至是唯一的反應就是設備故障,任你怎麼拿證據去給他看,他都改變不了自己的看法,因為他根本沒有其他的看法。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有限,其想法就越單一,越缺乏判斷力,人就會表現地越固執。
  • 人到中年,困頓、焦慮,《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結果兩人到了北方後,發現那裡很少下雨,雨傘生意非常不好。其中一個人賣了幾天後,見無人搭理他,於是收拾東西回家了。另一個人思考一番後,將雨傘改成了太陽傘,當地人都覺得很新奇,很快,太陽傘被搶購一空。有一句話說得很對: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而認知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