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時期的歐洲人是怎麼上廁所的?

2021-02-13 利維坦

利維坦按:其實有關人類的排洩歷史,有心人可以留意一本書:多米尼克·波拉特的《屎的歷史》,和《色情史》好像是一個系列的。人生於糞尿之間,是拉波特書中一再出現的句子。另外,有興趣的可以網上搜一下中世紀神學爭論中的「聖體消化成糞論」。

文/邱方哲(已授權,原載《城市畫報》)

過去三百年裡人類的科技突飛猛進,讓無論東西方的現代人生活徹底跟那之前長達一千多年的中世紀決裂。我們發明了無數的藥物和器械讓我們活得更健康長壽,但是沒有一種藥物像抽水馬桶一樣拯救了那麼多的性命。抽水馬桶(以及城市排汙系統)當之無愧是文明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真正意義上的抽水馬桶在18世紀後期才發明出來,而直到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現代廁所才成為英國大多數房屋的標配。在漫長的中世紀裡,歐洲人是怎樣排洩的?出口的廢物又去了哪裡?

答案是:隨便。中世紀早期,歐洲的城鎮規模還相當小,人們要麼就在街頭隨地便溺,要麼講究一點的就用桶裝起來,倒到街上或者河裡去。在人口稀少的鄉村,內急問題就更無拘束。不過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是「一箭之地」,也就是說解決問題的地點至少要離最近的居所有射箭一程的距離,家裡建廁所是難以想像的。解手時離鄰居太近,甚至在室內幹活,被視作是挑釁和破壞行為。例如圖一這張14世紀的手稿插圖描繪的就是薩拉森(阿拉伯)士兵在教堂內大便褻瀆神聖的場景:

1、同夥也受不了這味兒

總體而言,修道院僧侶的生活比之中世紀的普通民眾要文明和衛生得多。他們部分保存了羅馬人的衛生習慣和工程技術,儘管時不時有關於洗澡是否有害靈魂,上帝的汙垢是否神聖之類的神學爭論,至少僧侶們普遍使用類似中國農村仍時能見到的旱廁或水廁。英國坎特伯雷的基督堂修道院早在12世紀就擁有了一套完善的供水和排汙系統,可以為集體廁所提供水流衝刷。像圖二的很多修道院都把廁所建在溪流上或岸邊,讓流水把廢物帶走。修士們甚至有舊羊毛或破布作手紙——這一點比羅馬人還要進步,要知道羅馬人一般是用一塊海綿擦屁股,用完洗一下讓後來人接著用的。

2、修道院廁所

水廁的最大問題是選址難以把握。如果廁所修得離水太遠,退潮的時候,沒有足夠的水把便便衝走,會堆積起來;如果修得離水太近,漲潮的時候,屁股享受到自動衝洗服務倒也罷了,就怕倒灌甚至連人帶廁所一起被河水捲走。後來廁所普及到平民百姓那裡,用的不是堅固的石材而是柳條,這個問題就更加突出,看圖三這位廁所上的,叫一個心驚膽顫!

3、危險的水廁

把廁所修在足夠高的橋梁上倒是可以避免這種危險,比如早期的倫敦橋,並不像現在兩座高塔對峙,而是一座上面建滿房屋的擁擠河上小鎮。倫敦橋上居民也要解決個人問題,這裡的公共廁所直接高空拋物落入泰晤士河,從橋下經過的船員要是敢四十五度角憂鬱仰望倫敦的天空,十有八九會吃一嘴,所以有諺語說:「聰明人橋上過,笨蛋橋底過」。不得不從橋底過的人唯一解氣的時刻,就是上面的轟炸者不慎從茅坑掉進河裡——從圖四這張警告看來,這種慘案估計還時有發生!

4、如廁者掉進泰晤士河

住在城堡裡的領主和夫人們怎麼辦呢?每次跑出城堡去釋放,既麻煩又危險,總不能在敵人圍攻的時候還出去倒馬桶吧?因此城堡是歐洲首先在居室內修建廁所的地方。城堡的廁所大多藏在塔樓裡,被好面子的貴族冠以「更衣室」(wardrobe)的婉辭,其實很簡單:就是塔樓往外延伸,邊上一塊石板挖個洞,便便直接通過洞口掉進下面的護城河裡。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像圖五一樣欣賞便坑裡的高空美景。大多數城堡的護城河並不是河——充其量是條壕溝而已,或者一圈死水。在這種情況下,接納了城堡居民每日饋贈的護城河迅速發臭淤塞就不足為奇了。雖然臭氣燻天,但領主們很快發現堆滿了糞便的護城河居然為城堡提供了一道額外屏障。只有最無畏的勇士,才願意趟過齊腰深的髒水,冒著「炮彈」轟炸爬上牆壁,從便坑裡突破防衛。

5、城堡廁所裡綠意盎然

城市居民遠沒有這麼好的居住環境。人口增長以後,排洩物的去向成了一個嚴峻問題。起初人們把糞桶抬出城市傾倒,自然而然地都聚集在最近的地方。於是12世紀的巴黎城牆下堆積起了巨大的糞堆,以至於造成敵人能爬上糞堆翻進城牆的危險,市民們不得已只好加高城牆。自己挑走行不通,於是有院子的居民在後院挖個深坑,把廢物填進去,一段時間後再僱挖糞工來清理;沒院子的則打開窗戶直接倒在街上,希望雨水能把它衝走。夜壺倒空的內容加上隨地拉撒,使得倫敦的不少街道長期為糞堆所阻塞。街上的行人必須時刻提防頭頂上一扇窗戶打開,然後伴隨著一聲「水來了」,汙物兜頭潑下。圖六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十八世紀。

6、水來了!

可想而知,這一時期的歐洲城市汙水橫流,臭氣燻天。糞坑造成的地下水汙染加上日常接觸,使得各種流行病,特別是霍亂和鼠疫大行其道,每次爆發都奪走成千上萬條性命。有地位的人們也不能倖免。雖然他們經常手裡拿一束香花放在鼻子前面(圖七),或者像倫敦議會大廈那樣用壓有玫瑰花瓣的紙裝裱窗戶,但這些措施對防治疫病效果微乎其微。缺乏對病原體的了解,更使得治療多數徒勞無功。當時的歐洲城裡人多病短壽,常被瘟疫侵擾,難怪貴族們喜歡住在鄉下的莊園。

7、手持花束的貴婦

其實早在1596年,也就是莎士比亞的時代,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的寵臣哈靈頓爵士就已經發明出一種衝水馬桶,並特製一尊在王宮供女王使用。與此同時,莎士比亞本人的排洩物大概跟其他倫敦人的一起淤積在倫敦的大大小小臭水溝裡,成為疾病的溫床。可惜歷史上的第一座衝水馬桶並不受女王待見,原因是它衝水的聲音太大,會讓整座宮殿都知道女王剛剛如廁。這麼一耽擱,就是兩百年,直到蘇格蘭鐘錶匠庫明和發明家布拉馬改進了哈靈頓的發明並且註冊專利批量生產,現代的抽水馬桶才算成型。伴隨抽水馬桶的發明,是倫敦雄心勃勃的下水道改造計劃,把千家萬戶馬桶衝走的東西統一排出城市。不到五年,倫敦人的死亡率下降了將近一半,大規模瘟疫再也沒有爆發。不誇張地說,倫敦作為一流國際大都市的地位,就是從抽水馬桶入戶的時刻奠定的!

邱方哲新書《親愛的老愛爾蘭》亞馬遜、噹噹、京東均已上架,點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也就是我本人吳淼(寫詩的時候叫「二十月」)的訂閱號,純粹個人興趣——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詩歌、小說、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wumiaotrends@163.com

相關焦點

  • 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基督教育
    歐洲中世紀時期是指公元5世紀(公元476年)至公元15世紀中期(公元1453年)中間將近一千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內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各個封建領主軍閥之間混戰不休,戰爭頻繁。再加上天主教對於人們思想的禁錮,導致科技和生產力發生停滯,使得歐洲的文明史發展極為緩慢。在世界史上,這個時間段被描述為充滿了無知、迷信的「黑暗時期」。事實上,在中世紀時期,歐洲的教育體系依舊在發展,只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和歷史背景,有著其獨特的特點。
  • 看中世紀歐洲的教訓就知道答案
    中世紀歐洲大鬧傳染病和沒有廁所有很大關係  比起千年不洗澡的誇張,隨便大小便則是不爭的事實。中世紀的歐洲有數不盡的的宮殿,古樸典雅的花園,美輪美奐的各式噴泉,但這其中卻沒有任何一間廁所。在當時,男士都會習慣性地站在女性的左側,為的就是可以迅速替女士們擋下隨天兒降的「汙穢」,可想而知中世紀歐洲是有多髒了。  中世紀的歐洲人被糞便堵得寸步難行,那時候男人和女人都會穿著高跟鞋,也是為了避免踩到髒汙。
  • 中世紀時期分為中世紀早期,中世紀中期和中世紀晚期
    一般來說,中世紀時期分為三個時期:中世紀早期,中世紀中期和中世紀晚期。像中世紀一樣,這三個時期中的每一個都缺乏硬性和快速的參數。中世紀早期早期的中世紀時代有時仍被稱為黑暗時代。這種綽號起源於那些想要將早期時期與他們自己所謂的「開明」時代進行比較的人。實際研究時間段的現代學者不會那麼容易地使用標籤,因為對過去的判斷會干擾對時間及其人的真正理解。然而,這個術語仍然有點簡單,因為我們對那些時代的事件和物質文化知之甚少。這個時代通常被認為是「羅馬的墮落」,並在11世紀的某個時候結束。
  •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有多混亂?各方勢力縱橫交錯
    歐洲歷史一般分為三段,分別是古典、中世紀和近現代。古典時期為歐洲文明的起源,輝煌而燦爛;近現代歷史的歐洲成為了世界的重心,其影響力直到今天還在延續,看下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的位置,就明白了。而中世紀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則是野蠻、黑暗、落後的象徵。 中世紀的劃分,一般以羅馬帝國為依據。
  • 歐洲的中世紀時期稱為黑暗時代,除了傳教士整個歐洲基本都是文盲
    在中世紀的歐洲,名義上是王權和教權分治,實際上教會幾乎掌控歐洲的一切。從公元5世紀到公元15世紀,這一段時期被稱為歐洲的黑暗時代。為什麼這麼講,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一、無知和迷信的時代在中世紀的歐洲,教會用聖經教義禁錮人民的思想。
  • 黑死病是如何席捲中世紀歐洲的?最終又是怎麼結束的?
    在人類對抗傳染病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場疾病的恐怖程度能與發生在十四世紀4、50年代的歐洲中世紀大瘟疫相比。在短短六年時間裡(1347年至1353年),這場空前的浩劫奪走了約2500萬歐洲人的生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 古代歐洲人上廁所,只能說太會玩了!
    歷史叔還真覺得有道理,人吃喝拉撒,自古以來每個朝代都有各自解決的方法。上回我們說到了古代中國是如何解決排便,那今天我們講講其他國家在歷史上又是如何如廁?是不是也像現代人那樣舒服的蹲坑呢?當!然!不!是!
  • 中世紀時期,歐洲民族語言和文化得以產生,民族特徵也開始形成
    百家原創作者:茄子講歷史歡迎來帶百家號茄子講歷史,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講講中世紀,而中世紀是什麼呢?在哪個時間段呢?據小編所知中世紀從公元5世紀持續到公元15世紀,是歐洲歷史三大傳統劃分的一個中間時期。20世紀末的歷史學關注「結構危機」和「人的歷史」。15、16世紀之交西歐出現的人文主義宗教改革和地理大發現,導致社會生活發生深刻變化,與中世紀的決裂催生了新世界。現代學者認為,16~17世紀的過渡時期也可以被稱為「近代早期」根據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西歐中世紀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 人下之「人」:歐洲中世紀封君封臣制的起源與發展
    在輝煌的古羅馬帝國時期,奴隸制社會制度為帝國的繁榮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不過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這種殘酷剝削的社會生產力制度成為了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沉重鐐銬。隨著日耳曼人的入侵和掠奪,西羅馬帝國的灰飛煙滅為奴隸制畫上了一個並不完美的句號,而在奴隸制滅亡的廢墟之下,歐洲的採邑制(封土製)與封君封臣制開始生根發芽,並且最終成為了歐洲封建社會的代表性制度。
  • 中世紀歐洲的奇葩怪事(中)
    教育中世紀不少騎士甚至貴族都不識字。當時文化掌握在教會手中,貴族子弟不少都要去教會修道院學習。貌似中國某個時期也是這樣。隋文帝楊堅就是從小在尼姑庵裡接受的教育。...中世紀時期的知識分子:修士們是不洗澡的。
  • 你真的了解「中世紀」嗎?帶你看真正的歐洲中世紀
    日耳曼人在舊日羅馬帝國的廢墟上開始了自己得文明,在這個時期,領主土地問題、國家分裂、瘟疫和戰爭等此起彼伏,給歐洲無數生靈帶來了幾乎毀滅性的的打擊,這個時期沒有文藝、沒有科學人民只知道天主教,生活落後又愚昧、閉塞,故稱中世紀為黑暗的時代。
  • 大學為什麼會在中世紀歐洲興起?
    中世紀貴族世襲,各行各業也基本上都是子承父業,一個人的命運基本上在他出生之前已經被決定了。但是大學的誕生改變了這一狀況,學位使得任何階層的人都有了社會晉升的希望。學位制度給予了中下層人士晉升的希望,在客觀上增強了中世紀時期各個階層的流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公平的實現。
  • 中世紀的歐洲:大學的起源
    有人認為大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羅馬以及中國的先秦時期,但是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基本上都起源於歐洲中世紀的大學。歐洲中世紀的大學是如何出現的?它有著什麼樣的特徵?今天就為大家揭開謎底,講述大學起源的故事。
  •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教育體系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的形成有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特色,從古希臘時期莊嚴的武器授予儀式,具有忠誠關係的親兵制,以及具有依附關係的古羅馬庇護制中誕生的維繫領主和軍事力量之間的正式紐帶關係,形成了騎士制度和文化體系。
  • 中世紀歐洲是怎麼爆發的黑死病?死了多少人?最後帶去了什麼後果
    14世紀的歐洲註定很不平常,不但爆發了令人聞風喪膽的黑死病,還有十字軍東徵,英法百年大戰,教權和王權的較量以及外族的入侵。大概很多人看過權力的遊戲這部精彩美劇,那時的歐洲就是如此。而且搞笑的是,除了龍是假的,像小王子這樣的人物在歷史上都是真實存在的。
  • 看歷史學英文——歐洲中世紀基本三元素(不是風、火、水)
    古典時期人物畫像——僅供風格參考從公元476年(AD 476)到14世紀,這之間即是歐洲中世紀時期(the medieval age);中世紀騎士-僅供參考從14世紀往後,便是歐洲現代時期(the modern age)。
  • 在歐洲中世紀城堡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貴族喜歡睡在「棺材」裡
    那麼中世紀(公元5世紀到15世紀)歐洲國家,那些真正在城堡裡生活的人們,是否過著和我們截然不同的生活呢?在城堡裡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中世紀只有貴族才能住得起城堡。雖然城堡的外形各有千秋,但它們的共同之處在於:建在高處,附近有河流和水源。它們從外觀上看,似乎有些陰森可怕,仿佛拒人以千裡之外。高牆鐵壁,讓人望而卻步。
  • 中世紀歐洲有多「髒亂差」?國王身上長滿了寄生蟲,隨時隨地方便
    一、中世紀歐洲「不洗澡」 在古羅馬和古希臘的時代,歐洲的沐浴文化一度相當繁榮,古羅馬帝國消亡之後,西哥特人、墨洛溫王朝都曾經有過短暫的繁榮時期。然而,這些繁榮都不過是曇花一現。隨後的一千多年時間裡,處於中世紀時代的整個歐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其政治格局是世俗權力和教會兩極共存的。
  • 與中世紀歐洲的人們有關的7個奇怪的生活事實
    中世紀的歐洲對於很多人來說,總是帶有一絲絲的神秘色彩,在那個時期的人們,也為了生活付出了很多,只不過,對於如今的人們來說,他們的付出可能是我們無法理解的。這一次,我們就要為你介紹,與中世紀歐洲的人們有關的7個奇怪的生活事實。 1、牙齒的奇怪護理方式
  • 彭建華 | 論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制度與騎士精神
    米爾《騎士制度的歷史》寫道: 「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成長起來的王國中,每一位國王,勳爵baron和擁有封地的人都是騎士。因而整個歐洲大地上遍布著騎士cavalry。考慮到這一方面,騎士制度knighthood與歐洲封建主義幾乎是同義的,同時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