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叫「自古紅顏多薄命」,這裡的「紅顏」指的是那種長相姣好的女子。而對於千年文壇裡的悲情女子們來說,她們人生的不順則往往跟才華有關。
27歲被處死的唐代女詩人魚玄機,平生所求不過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唐代詩人女薛濤,半生風光,晚年披上道衣,不過是看透了負心人的花言巧語;宋代才女朱淑真,之所以會因為那些「不該寫的詞作」被詬病,不過是因為受不了那在外花天酒地的丈夫。
這些才女們如果能和古代那許多逆來順受的普通女子一樣,大可不必受盡苦楚。但也正是因為與眾不同,讓我們記住了這些鮮活的名字。在那時候,女性想不認命,往往就得夠任性。不然結局,可能就像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位清代才女賀雙卿一樣。
賀雙卿被後世譽為「清代第一才女」,她不像李清照、魚玄機等人一樣出身官宦人家,她只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姑娘。因為有天賦,只在學館裡旁聽了幾年學的她,靠自己自學和琢磨學會了寫詞。長大後,她和很多農家姑娘一樣,嫁給了村裡的一位莽漢。對方脾氣很大,見不得她這種文縐縐的體弱女子,經常對她拳腳相向。
一次,賀雙卿好心勸丈夫不要喝那麼多酒,卻被對方關進了廚房。在那裡,又冷又害怕的女詞人無助地對著孤燈,寫下了首悽美詞作,流傳了200多年。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
《鳳凰臺上憶吹簫.殘燈》已暗忘吹,欲明誰剔?向儂無焰如螢。聽土階寒雨,滴破三更。獨自懨懨耿耿,難斷處、也忒多情。香膏盡,芳心未冷,且伴雙卿。星星。漸微不動,還望你淹煎,有個花生!勝野塘風亂,搖曳漁燈。辛苦秋蛾散後,人已病、病減何曾?相看久,朦朧成睡,睡去空驚。
筆者第一次讀到這首詞時,有一種氣得牙庠庠的感覺。可憐賀雙卿一代才女,在那麼無助的時候,眼前只有那麼一盞孤燈,燈忽明忽亮,好像一陣風就能把它吹滅似的。她想睡著,卻又不敢睡,只能久久地對著這盞燈,發出無限感慨。
從詞作本身來看,寫得是很有水平的,這也是文壇難得的詠燈經典。詞的上闋,先從燈無剔起句,這是一盞被忽視的即將熄滅的燈,火焰如螢火蟲的光亮一樣弱小。詞人聽著外面的寒雨聲,點點滴滴,都似滴進了她的心裡,讓這個寒夜更添了一份傷感。
詞人是善良的,所以她覺得燈也是善良的。哪怕它將盡了,仍「芳心未冷」,願意陪著她。這是一個弱小的女子,在極端無奈的環境下,在自我安慰而已。這種刻意的堅強,更令人心疼。
詞的下闋,才女開始寫燈滅的過程。風吹燈時,它就像搖曳於風雨中的漁火一樣,那麼弱小。它是無力和這樣的悽風寒雨相抗衡的,能陪著它的是一群秋蛾。這群秋蛾之所以圍繞著它,是因為它們也要取暖,詞人又何嘗不是這秋蛾中的一個呢?最後的落筆,盯著燈看久了的詞人在朦朧的燈光中忐忑睡去,卻「睡去空驚」。
我們仔細品讀這首詞,說到底它只是一首詠物詞,但卻能讓人氣得牙痒痒。詞人做到了一切景語皆有情,將燈與自我巧妙地聯繫起來,達到了詠物即言己的藝術效果。
在這般的無助生活裡,賀雙卿最終於20歲早逝,詞壇失去了一位天才式的才女。在死之前的日子裡,她把大量悲情的文字寫在地裡的紅薯葉子上,偷偷地寫在牆上。這些作品後來被一一發現,人們驚嘆於她的才華,但當時她已不在了,一聲嘆息。賀雙卿的一生是不幸的,但筆者始終相信,在那些個無助的日夜裡,這些詞作是給了她慰藉的。她的詞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