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外帶娃如此輕鬆?
今天就來和大家嘮嘮.....
幾年前我們一家剛來紐西蘭不久,我就認識了一個跟自己同齡的好朋友Rita。Rita是土生土長的紐西蘭人,曾祖父祖母都是荷蘭人。
我剛認識她的時候,她的小女兒才剛剛五個月,在這之外她還有四個孩子,分別是八歲、六歲半、五歲和三歲。那時我剛來紐西蘭,在國內我的朋友大部分還都是家裡只有一個或兩個孩子,然後雙方老人一起幫忙,即便這樣還都叫苦不迭。
Rita家養的兩隻牛
Rita是全職媽媽,她平時除了帶孩子做家務,還要輔導其中三個已經到了入學年齡(在紐西蘭孩子滿五歲就要入讀小學)的孩子學習文化知識。因為她選擇了讓孩子Home School(家庭學校),一直沒有送孩子去幼兒園和小學。
那時我家弟弟還不到一歲,我們每周都會一起帶孩子出去玩。我帶著一個孩子常常手忙腳亂,出門前收拾家準備外出要帶的東西像打仗一樣。但是我看Rita自己開著一輛小麵包車後面坐著五個孩子從容不迫,孩子們雖然也有調皮但都遵守規矩,一看就是有著非常好的家庭教育。
我們家的兩兄弟加入Rita家的餐桌,七個孩子一起邊吃邊聊,井然有序
在紐西蘭生活這幾年,常常看到一個媽媽自己帶著四五個年齡相仿的孩子。她們是怎麼做到一個人帶娃還從容不迫的呢?我通過這些年的觀察,也慢慢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因:
1、媽媽的身體素質非常好
我能看出Rita雖然在短短七八年之內生養了五個孩子,每次還不坐月子,但是她的身體依然非常健壯。這裡面除了中西方婦女的基因不同,還和生活習慣、養育方式相關。
前幾天我們去Rita家吃晚飯,她特意囑咐讓我下午四點就去,因為孩子們晚上要早睡覺,這樣可以多玩一會。她的大女兒已經11歲半上中學一年級了,但是每晚也是和弟弟妹妹們一起7點半上床,早上7點起床。
Rita的小兒子帶Timmy去看自己家養的蜜蜂
想想國內的同齡人,晚上7點半應該還在做功課練鋼琴,怎麼也得忙碌到10點以後才能上床睡覺。至少我自己在中學階段都是這麼過來的,初中三年10---11點睡覺;高中三年11---12點睡覺,早晨還要早早起床去學校上早自習。在青春發育期多年的睡眠不足,不是通過後面的飲食調理和規律作息就能補上的。
此外,紐西蘭人不管男女都特別愛運動,橄欖球、足球、籃球、網球,每天都有大量的時間參與體育鍛鍊。曾經看過一項科學研究,對於孩子的智力發育最重要的三點:運動、閱讀、遊戲。因此,雖然這邊的孩子沒有什麼課業負擔,在學習文化知識上花費的時間比亞洲孩子少很多,但是個個也都聰明伶俐,身體健壯。
Rita家院子裡的自己搭的鞦韆和籃球架,孩子們每天有充足的時間戶外運動
2、對孩子沒有過度關注和焦慮
相信很多移民紐西蘭的中國父母在孩子入讀紐西蘭的幼兒園之後都有點接受不了這邊粗獷的育兒方式 。紐西蘭媽媽自己帶孩子基本也是這樣:孩子冬天穿短袖,下雨天光腳在外面跑,沙坑裡玩著玩著吃一把沙子都很常見。
平時帶孩子去Playgroup之類的地方,只要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都是讓孩子自己玩,家長們可以在旁邊聊天吃點心喝茶,比在國內的遊樂場每個孩子後面跟著一兩個家長要輕鬆很多。
弟弟一歲多的時候帶他去playgroup
我自己在國內的時候,帶孩子也是很精細的:奶瓶餐具每次用完要蒸汽消毒, Timmy三歲半之前從來沒吃過冰淇淋,天冷怕凍著,天暖怕熱著。來了紐西蘭之後,我自己帶二寶,還要去幼兒園接Timmy和收拾家務做飯,我反而覺得比在國內有老人幫忙要輕鬆很多。因為自己心情放輕鬆了,不會再對孩子過度關注和焦慮了。
3、「自力更生」反而更輕鬆
西方文化中,老人一般不會像中國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那樣全職幫年輕父母帶孩子,比較常見的就是子女有事的時候去幫一下忙。所以這中間就省去很多和老人溝通的煩惱,孩子多大可以自己獨立吃飯不用喂,每天穿什麼衣服,生病需不需要去醫院......這些年輕父母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斷來做決定。
父母自己帶孩子的時候,比旁邊有老人幫忙更容易給孩子建立規矩。給孩子從小建立正確的行為規範,可以說是後面輕鬆育兒的重中之重。
在紐西蘭我所見過的大部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很尊重孩子父母的意見,很少對孩子爸媽「指手畫腳」加以幹涉。他們自己想給孩子做什麼事情一般也會先問一下孩子父母的意見。
想想國內剛有孩子的前兩年大部分都是老人幫忙,常常是一個「團隊」來帶孩子,除了協調「團隊」中的不同意見,每天給這個「團隊」做一日三餐也是一個大工程。
4、從上一輩中學來的經驗
紐西蘭沒有實行過計劃生育,Rita自己也有四個兄弟姐妹,所以她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就可以從父母那裡學習如何管教家中的多個孩子,協調幾個子女之間的關係,讓他們更加和諧地相處。
我們80、90後這一代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本身也沒有和兄弟姐妹相處的經驗,更別提從父母那裡學習養育多個孩子的經驗了。
5、弟弟妹妹的加入其實幫到了父母
很多人覺得養育多個孩子比養育一個孩子要累很多,其實並不絕對。帶第一個孩子的時候總是最累的,因為那時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沒有經驗。有了第二個孩子之後,會讓父母學到更多。同時隨著自己經驗的積累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我在有了弟弟之後,漸漸意識到自己以前對Timmy的教育有不正確的地方,比如說過度關注、焦慮等等。如果我一直只有Timmy一個孩子,也許我永遠意識不到這些。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 只要父母正確引導,孩子在有了弟弟或妹妹之後會更好地成長。這一點我深有體會,Timmy兩歲多有了弟弟之後,在和弟弟的相處中慢慢地自己學會了分享,學會了如何與其他同齡孩子相處。讓我在對他的教育上輕鬆了不少,這一點要非常感謝弟弟的到來。
Timmy五歲時在遊樂場帶弟弟一起玩,我只要遠遠兒地坐著休息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