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十而已》火熱,故事以三位即將三十的女性為主角,真實呈現了三個階層的都市生活痛點。
三十的王漫妮租房子,三十的鐘曉芹老房子,三十的顧佳大房子,展現了每個人的不同生活。
劇中的顧佳,妥妥的中產階級,住在上海望江的豪宅內,自家的煙花公司盈利不錯,夫妻和睦、兒子可愛。
她所在的豪宅,只是提到,就讓幼兒園家長圈裡不可一世的木子媽媽轉變了態度。
進入太太圈後,一個介紹信就解決了顧佳孩子幼兒園的入學問題,一個樂園煙花的單子,就養活了顧佳整個公司。
沒有這套房子提供的身份認可,進入圈層,一切都是空談。
在城市,不是博年齡,資歷,而是博出一個機會。不是買房,也不是其他方面,就是一個機會。
房子對於這些「飄族」意味著什麼?
王漫妮在上海打拼了8年。和大多上海滬漂一樣,租房,路上買早點,擠地鐵,上班,加班下班回家,過著朝九晚十的生活。
在一家奢侈品店米西亞(影射的品牌應該是普拉達)做高級銷售,估計月薪在1.5~3萬左右。
雖然月薪高,但飲水機都不捨得買,為省錢吃盒飯,有時候生活宛如廠妹,屬於「精緻窮」。
王漫妮想要留在上海,但是三十歲的她沒有伴侶,也沒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房。
對於王漫妮這樣的滬漂,比起所謂的能力閱歷的提升,房子才是實實在在能給人們安全感與歸屬感的東西。
因為在上海,即使月薪過萬去掉房租也所剩無幾。王漫妮的那套市中心月租高達八千,讓人咋舌。
租房的生活還不定時的面臨著房東臨時起意的大幅漲租,甚至還因為房東要賣房。
而且租房,好的電視機、洗衣機等家電,即使很便宜買的起,可是大部分租房者不會買。
因為租房會經常搬家,大件東西多了,搬家非常麻煩。
沒有房子,多年後很可能會被城市擠出去,給人帶來可怕的心靈上的漂泊感,感覺無法在這座城市紮下根來。
只有擁有自己的房子後才有底氣去選擇更好的生活。
成年人的底氣,是房子給的,房子是最最最實際的必需品!
房子還意味著什麼?房子是人們體面的退路,是家庭安全感的來源,打開圈層更上一層樓的手段,也是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