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仿真「金課」,虛擬仿真技術在各學科的應用

2020-08-28 北京歐雷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大學校園變得空空蕩蕩。但在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實踐教學中心,工程圖學實驗室裡卻是一番「人聲鼎沸」的景象:100多名學生正依託虛擬仿真技術創新線上授課以及實驗教學方式,「體驗」著「工程圖學」的實踐大課。

該校機械學院「工程圖學」授課教師徐健表示:「虛擬仿真技術給課堂帶來了不可思議的變化。」因為虛擬仿真技術的使用讓課程更有參與感,更能吸引學生參與,提高教學效率。

但在一流課程建設問題上,課程設計不能只關注引人入勝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互動和教學成效。

2018年11月,在中國大學教學論壇上,「什麼是『金課』」「建設五大『金課』」引發教師探討。五大「金課」包括虛擬仿真「金課」。建設虛擬仿真「金課」,主要是由於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能夠幫助破解高校實驗、實習和實訓中的難題。

但是,建設虛擬仿真「金課」光靠花錢做效果遠遠不夠。教育部在發布的《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裡,也提到「強化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解決好教與學模式創新的問題,杜絕信息技術應用的簡單化、形式化」。這意味著虛擬仿真「金課」的設計構思仍需高校破舊立新。

北京歐雷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加入到虛擬仿真「金課」研發中來,也看到近幾年各學科在VR中的應用,取得顯著成效,對未來教育發展是很有幫助的,前景也非常可觀。

如下是北京歐雷搜集的國內外的VR方面的一些案例:

生物:實驗VR化

高等教育信息化協會專家曾預測,在兩到三年內,各種沉浸現實技術將在高校遍地開花。北京歐雷公司預測,到2021年,60%的高校將會有意識地採用虛擬實境技術改善學習環境,提高真實感。不論院校規模大小,沉浸式技術都應出現在高等教育機構首席信息官制定的戰略之中。

生物學學生換上白大褂、戴好手套開始當天的練習:幫籃球運動員檢測血樣中的血糖水平,用共聚焦顯微鏡幫農民找出農作物害病的原因——看上去這節實驗課和普通大學生物實驗沒什麼不同。這一切發生在北美一所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學。該校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完成實驗,學生戴著VR頭盔和耳機,通過控制器環視實驗室。


實驗課包括不同場景,結合每個場景還設置了多選題,通過視覺化呈現學生表現,給予及時反饋。實驗全過程可以實現「拉近」功能,在分子層面進行觀察,還可以調節時間讓實驗加快或減慢速度。通過VR技術,學生可以一遍遍地重複實驗,不受課程安排或時間限制,實現個性化學習。如果實驗環節出錯,軟體就會給出提示。

生命科學學院教學設計經理艾米·佩特表示:「一些校園實驗室座位不足,或者一年之內只用過一兩次。VR化後,更多學生可以參與到實驗中來。」

在實驗課的研發方面,這所大學只選用一部分承包商提供的內容,課程的主要部分由生物系教授設計,使虛擬實驗室根據教學需求進行定製,符合學校要求的教學實驗標準。2018年夏天,佩特和承包商團隊共同進行大量測試,全面檢測技術效果並掃清小故障,確保實驗內容覆蓋學習目標。

在VR技術對實驗室的加持下,學校還打算設立第一個完全在線教學的生物學學位項目,利用VR技術輔助細胞與分子生物學、生態學、動物生理學課程教學。目前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VR實驗室也開門迎客,其VR實驗室將讓學生體驗在實體實驗室無法感受的場景,比如在分子層面觀察和操控DNA。

護理:模擬高風險處置

你可能想像不到護理學對VR技術的應用,因為肌肉注射、除顫儀使用等技能仍需要大量真實訓練才能掌握。但是一所大學的護理學院另闢蹊徑,為學生打造臨床實訓的虛擬訓練營。

在實習實訓時,一些臨床問題可能並不太經常出現,這就造成了護士應對不足,缺乏處置經驗。護理學院的VR開發正是關注了這些痛點,幫助護士在VR 體驗中積累經驗值。

目前在技術測試階段,護士可以戴上VR頭盔進入「醫院現場」。在目前設置的場景中,護士需要處置病人的多種突發狀況,比如藥物過敏的患者突然跑進診室,因為過敏加重逐漸呼吸困難,或是被貓咬傷患者注射抗生素後出現過敏性休克,護理學學生需要在模擬診療時快速應對,有針對性地給予病人護理和急救。

大四護理學學生帕特麗夏認為VR技術帶來的體驗很真實,「感覺我真的置身其中,正在處理急診案例……我必須調動所有知識和邏輯思維告訴自己先做什麼才是最佳方案。」但在仿真中心主任艾琳·亞歷山大看來,虛擬實境技術的價值有更深層意義。

模擬的危險情況和壓力使學生感受真實,學生可以嘗試多種處置方式,比較不同處置的效果。可是在現實中護士沒有犯錯的機會,遇到緊急情況時,處置失當可能會使患者付出生命的代價。所以北京歐雷是非常贊成這個觀點的:「模擬仿真訓練的價值是為學生提供了死亡風險很高的模擬情況,但不需要將患者置於危險境地。」


從以上不難看出,虛擬仿真技術正以不可阻擋的趨勢快速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各大院校已經爭相加入到當中來,要知道講授的內容看不見摸不到,學生難以有切身體會,需要通過技術加強學生感受和理解,或是受制於現實條件無法滿足教學,只能通過技術形式賦予學生更好的學習機會。北京歐雷公司提醒正在著手進行虛擬實境課程建設的高校,VR的使用是為了讓課程更有參與感,更吸引學生和提高教學效率。所以類似課程的建設不能只是讓學生像看大片一樣走馬觀花地看新鮮、看效果,更重要的是互動和教學成效。

相關焦點

  • 聚焦金課的高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與申報研修班圓滿結業
    2020年12月5日-12月6日,高教國培在海口舉辦的「聚焦金課的高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與申報研修班」圓滿結業。本期研修班由中國虛擬實境與可視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CVRVT)教育委員會主任郝永勝、雲南大學新聞傳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副主任陳宇、武漢大學實驗室設備處處長雷敬炎、首批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負責人艾寧擔任主講專家。來自全國各地二十餘所高校、近五十位教師參加了本期研修班的學習。
  • 虛擬仿真教育技術在資訊時代的創新應用
    特別是虛擬仿真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給教育領域帶來了全新的教育生態。虛擬實境技術是以現實為基礎創設虛擬環境,藉助現代化傳感裝置,來讓體驗者在虛擬和現實的交互作用中獲得親臨真實環境的感受和體驗,從而達到教育的預期效果。這一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所帶來的是教育理念的革新以及教學手段、方法、技術、內容乃至時空的革命。
  • 院校虛擬仿真實訓室
    繼多媒體、計算機網絡、仿真技術之後,虛擬教室的應用已在各類專業教學中佔據重要的地位。利用虛擬實境技術,與對應教學專業相結合,讓學生進入虛擬空間接受專業教育、實訓,已引起國內教育領域專家的足夠重視。 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開展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建設和評審工作,截止到2016年1月,教育部已評審建立了900個相關示範中心,300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涵蓋了44個學科類別。
  • 虛擬仿真教學系統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價值
    提起「虛擬仿真實驗」,許多人仍是一頭霧水,甚至沒有聽說過。隨著虛擬實境技術的成熟,它除了可以輔助高校的科研工作,在實驗教學方面也具有如利用率高,易維護等諸多優點。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價值。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軟體依託VR、AR、AI人工智慧技術,利用3Dmax、計算機的虛擬仿真模型、相關語言等等,來建構一種教學或者是科研的軟體。
  • 虛擬仿真技術讓工科生在家照樣「做實驗」
    而在天津大學機械工程教學實踐中心,工程圖學實驗室裡卻是一番「人聲鼎沸」的景象:100多名學生正在試驗臺前「體驗」著《工程圖學》的實踐大課。  學生們一邊觀察機械結構和工作原理,一邊動手拆裝齒輪油泵零件。而大到教學樓,小到齒輪零件,都是通過虛擬仿真技術生成的,學生們人在家中,即可在線完成一系列實驗操作。
  • DR虛擬仿真實訓室建設方案
    隨著成像技術發展,DR醫學影像設備也在各大型醫院普遍使用,由於DR影像設備價格昂貴、運行成本高,原理晦澀難懂,相關實驗課往往安排在醫院進行,但醫院的醫療任務繁重、設備昂貴且結構複雜,學生的實際動手實踐機會較少,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培養難以保障。
  • MSC.Software虛擬仿真技術在電子行業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人們對電子相關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確、穩定、輕巧、保密、可靠;同時,電子行業又具有產品更新快,研發周期短的特點,為了滿足不斷發展的市場需求,加快產品結構的升級,在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電子行業必須採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虛擬仿真研究是目前電子行業所廣泛採用的一種新的方法和技術。
  • 虛擬仿真實訓室建設
    虛擬仿真實驗室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等方面有著其他教學環節所不能替代的獨特作用。 虛擬仿真實訓室整體建設主要以產學研結合理念為核心,融合開放式管理平臺、VR資源、VR快速開發平臺、硬體環境,打造教學體驗、實訓為一體的現代化、信息化的體驗場所。
  • 「精餾綜合拓展3D虛擬仿真實驗」獲得首批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
    本站訊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認定結果,天津大學的「精餾綜合拓展3D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喜獲首批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認定。「精餾綜合拓展3D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建設依託於國家級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天津大學)和化學化工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項目選題「精餾實驗」是化學、化工、材料、製藥、食品等專業的必修內容,且綜合性強,包含化工的「三傳」過程(動量傳遞、熱量傳遞和質量傳遞)。
  • 世界慕課大會虛擬仿真分論壇舉行
    12月9日晚,2020年世界慕課大會之虛擬仿真分論壇舉行,分論壇以「虛擬仿真:信息技術與教學變革」為主題,聚焦虛擬仿真技術和裝備支持下的實驗教學,由中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創新聯盟承辦。虛擬會場論壇以虛擬會議形式舉行,並在李兆基科技大樓數位化發展能力中心設置了現場會議。200位來自全國各高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線的教師和專家遠程參加了虛擬會議,另有大量觀眾觀看了網絡直播。致辭和報告環節融入了虛擬會議室中,形成三維可互動的虛擬場景,方便觀眾進行沉浸式體驗,充分體現了虛擬仿真再造虛擬世界的力量。
  • 蘭州交通大學獲批5項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建設項目
    近日,甘肅省教育廳下發了《甘肅省教育廳關於公布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建設項目認定結果的通知》(甘教高[2019]34號),蘭州交通大學王陽萍、商躍進、閔永智、程耀東、鄭雲水等5位老師主持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成功入選。
  • 福建省教育廳2020年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申報工作
    為推動我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金課」建設,促進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高校學科專業建設水平,2020年我廳將繼續遴選認定一批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 (二)根據教育部《2017-2020年示範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規劃》,2020年度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開展認定的學科類別為:物理學類、天文學類、地理科學類、大氣科學類、海洋科學類、地球物理學類、地質學類、力學類、儀器類、材料類、電氣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計算機類、水利類、紡織類、輕工類、海洋工程類、生物醫學工程類、安全科學與工程類
  • 網龍普天教育分享虛擬實境專業建設及虛擬仿真應用實踐探索
    網龍普天教育出席,並分享虛擬實境專業建設及虛擬仿真應用實踐探索。網龍普天教育大數據&人工智慧產品總監孫潘在研修班上分享了在虛擬實境專業建設及虛擬仿真應用實踐中的「普天經驗」:VR/AR虛擬仿真實訓資源聯合開發
  • 世界慕課大會虛擬仿真分論壇舉行,聚焦信息技術與教學變革
    世界慕課大會虛擬仿真分論壇舉行,聚焦信息技術與教學變革 12月9日晚,2020年世界慕課大會之虛擬仿真分論壇舉行,分論壇以「虛擬仿真:信息技術與教學變革」為主題,聚焦虛擬仿真技術和裝備支持下的實驗教學
  • 有電腦就能學 |《安川機器人虛擬仿真教程》視頻課+萬元仿真軟體+專屬資料包
    一個月前,工程客共學社上線了《安川工業機器人操作與編程》43節視頻課。經過一個多月的辛苦籌備,機器人教育專家魏老師又給大家帶來了超級福利——《安川機器人虛擬仿真教程》12節視頻課為什麼說超級福利呢?因為這次不僅送資料,還送安川機器人萬元仿真軟體(福利在後面~)接下來,我們詳細的介紹一下本次安川工業機器人虛擬仿真教程課程相關信息。創建於1915年,是日本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公司。擁有焊接、裝配、噴塗、搬運等各種各樣的自動化機器人。
  • 太陽系虛擬仿真教學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目前在教育資源建設中,具有漫遊、演示及互動等功能的三維仿真現已成為第三代熱點技術[3]。其教學效果較為樂觀,楊程等人設計了基於虛擬實境的數據結構三維動態教學系統,實驗數據表明三維仿真系統有趣直觀,大大提高了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4]。太陽系相關知識是小學六年級科學課中的重要教學內容,但由於太陽系遠離生活實際,想要採用直接觀察的學習方式了解太陽系則有很大的困難。
  • MRI設備結構虛擬仿真教學
    國家虛擬仿真教學政策2019年在教高〔2019〕8號文件 《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從2019年到2021年,完成4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6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500門左右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000門左右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認定工作
  •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建設與共享應用規範(試用版·2020)》正式發布
    -2020年認定涵蓋60個專業類的1000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2019年,教育部發布《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將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納入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計劃到2021年建設1500門左右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明確推薦認定辦法繼續按有關文件實施。經過前期三年多的建設,目前已認定為「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的項目有700餘門,覆蓋了41個專業類,168個專業。
  • 「北京八分鐘」虛擬仿真團隊揭秘
    □新華社記者李江濤 25日晚舉行的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八分鐘」環節,大量虛擬視覺技術的應用給全世界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而這背後的「神秘力量」就是來自北京理工大學數字表演與仿真技術實驗室的虛擬仿真團隊。
  • 首都師範大學承擔完成「全國小學教育專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
    日前,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承擔的「全國小學教育專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建設指南」項目順利通過教育部高教司虛擬仿真聯盟驗收,項目成果編入《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建設指南(2020年版)》(以下簡稱《指南》),以紙質、電子資源混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