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朋友請聽好》,一個熱心聽眾打來的電話引起嘉賓「激烈」討論。
這位女嘉賓因為經常與男性朋友玩而引來周圍女生的不滿和說壞話,引發張新成與汪蘇瀧關於「男女之間有沒有真正的純友誼」的大辯論,最後甚至還讓這位熱心觀眾遭到網友們的隔空審判。
我在網上看到過一句很犀利的評價:「以哥兒們為理由站在別人身邊的女人是最高級的綠茶婊。」
我想說,我不是綠茶婊,但與別人相處成了哥兒們!
那個男生是別的系的,先認識我室友,後因室友認識我,但因為他喜歡我室友,而我室友又是個非常矜持的女孩,所以只好通過我來多多增加彼此見面的機會,時間久了,看起來似乎我跟那個男生的關係已經鐵磁,而他跟我室友依舊還只是不冷不熱的朋友。四年的時間裡,男生曾因不自信,想嘗試與其他人在一起,但從未成功過,女生也始終對他的感情問題毫不在意,他們心知肚明,但都不捅破窗戶紙。最後在大學的尾巴上,我提前回家,女生膽小,晚自習結束不太敢一個人回去,於是男生抓住機會,以鍥而不捨的陪上自習、陪接送的行動打動了女生,他們在一起了。
然而緊接著就是分隔兩地。女生去北京讀研,男生在北京呆了幾個月沒有混下去,轉戰深圳,因為人生地不熟,直接選擇了跟我合租。
然後他們開始了異地戀,開始了在電話裡沒完沒了的爭吵,每次吵完兩個人都會同時找上我。我呢,當完他們的垃圾桶,接著充當他們兩人和好的調節安慰劑。在他們吵得最兇的時候,我甚至覺得自己像居委會大媽,會想,總是這麼吵有什麼意思?最後總是會和好的。
三年後,他們熬過了異地戀,在深圳重聚。
然後問題來了!
難得的機會,好幾個同學同時聚到了深圳,大家約好出去玩,本來好好的久別重逢突然在一場莫名其妙的吵架中結束。
我記得當時自己在他們整個的吵架過程中都是一臉懵,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突然就吵起來,模糊不清地覺得似乎跟自己有關,但又不知道是什麼。
遊玩提前結束,大家各回各家(當時我早在兩年前已不跟那個男生合租了,但住在同一小區)。經別的同學隱晦提醒,第二天我在家想了一整天,總算有點回過味來。感情是我室友介意我跟她男朋友走得太近了。因為在他們吵起來之前,我正好跟他男朋友靠在欄杆上聊天。
想通這件事,我的第一反應是生氣和鬱悶,因為我自認自己跟室友的感情更好,大學裡還有什麼感情能比得過室友情?而且如果她懂我,就應該知道我對她男朋友沒有任何男女之情,當時我甚至自己在心裡陰暗地想:如果我真有那意思,還輪得到你?那一次,我第一次對我與她之間的感情產生動搖,心想,啊,原來一個人的真心並不一定能換來同樣的真心,你以為的時間和距離都影響不了的感情,都只是你一個人的一廂情願,看似堅不可摧,其實只是玻璃渣工程,一碰就碎。
幸好,我不是個善於交際的人,我的男性朋友屈指可數,我的女性朋友舉雙手屈指可數,當然這些人裡沒有泛泛之交、點頭之交,我的朋友,捨棄任何一個我都捨不得,我也不想讓自己的真心顯得那麼一文不值,我更自信自己認可的朋友彼此之間是有共鳴和同樣價值觀的。
所以當我冷卻自己後,決定忽略掉因這次吵架事件產生的所有懷疑和動搖,換了一種方式跟他們打交道:打電話的時候能打給室友絕不打給她男朋友,約見面的時候儘量同時約兩個,跟男生單獨在一起的時候時不時用語言表達出自己跟室友站一隊的意思……
Happy ending!
後來他們結婚了,我跟他們依舊好朋友!
這個世界千人千面,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也有各種各樣的模式,不可否認,真有以哥兒們身份站在別人身邊,心裡卻另有所想的人存在,但總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因為人與人之間建立友誼真的與性別無關。
只是當他身邊有另一個以女朋友身份出現的人時,我們的相處模式可能需要改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