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措施
地方主要經驗與有效做法
代表地區
加強組織領導,優化頂層設計,構築防控體系
成立青少年視力低下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家指導、部門配合」的工作體系,構建三級防治網絡,明確要求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視力篩查率達100%,視覺健康發育檔案建檔率達100%。
山東省
將青少年學生近視防控工作納入「健康龍江行動」戰略,明確教育、衛生部門職責,成立防近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全省青少年近視眼防控基地,在全省城鄉確立300所學生視力監測點校,開展視力篩查、宣傳教育。
黑龍江省
實施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程,制定近視防控三年行動計劃,聯合衛生部門開展預防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試點工作,對試點地區在資金扶持、專家指導、課題研究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明確要求每個縣(市、區)上報防控實施方案,建立近視防控體系。
江蘇省
將學生視力健康納入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民生工程,成立由多部門、多學科專家參與的學生視力健康管理工作指導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依託市視防中心組織開展全市學生視力健康管理。
湖北省武漢市
加強組織領導,優化頂層設計,構築防控體系
建立「政府主導、機構幹預、科研支撐、學校參與、家庭配合」的綜合幹預機制,建立市級幹預中心和各區分中心,配置科普保健室,指導近視防控工作。
河北省石家莊市
成立近視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強化組織領導,明確中小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崗位職責,統籌推動青少年學生近視防控工作。
北京市密雲區
按照「早期預警、跟蹤監測」「專家指導、科學預防」「加強試點、全面推廣」的原則,開展全區中小學生近視眼防控試點,建立以中小學學生為主體,學校、教師、家長、社區支持配合,多部門參與的學生近視防控工作模式。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
加強硬體建設,改善視覺環境
投入1.1億元完成全市1278所中小學、35058間教室和黑板照明的標準化改造。
北京市
統籌安排「改薄工程」項目資金,推進改教室照明、改課桌椅和加強健康教育工程,優化學校教學衛生環境,加大學校衛生保健室建設和設施設備配備。
重慶市
全面配備可升降課座椅。
海南省
市、區兩級財政統一出資進行中小學校教室照明設備改造,開展學校教室照明情況摸查,印發《廣州市中小學校教室照明技術指引》,按優先改造和深化改造兩個階段對全市中小學校教室開展設備更新、線路改造、電力增容等,確保各學校教室照明條件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廣東省廣州市
加強硬體建設,改善視覺環境
要求中小學、幼兒園按規定配備與學生身高相符合的課桌椅,合理擺放課桌凳間距,並按要求安裝標準黑板等教學教具條件、改善教室照明條件等。
陝西省商洛市商南縣
實施免費作業本政府採購制度,每年分別按每生30元、40元的標準為小學生和初中生採購「防近視作業本」,2018年投入各級財政資金360萬元,為全市近11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採購 「防近視作業本」。
四川省攀枝花市
結合校舍改造,合理控制班容,科學配置硬體設施,切實改善教室採光與照明,配備人體工程學課桌、椅,改善黑板等教學教具條件,為學生建立良好視覺環境。
河北省石家莊市
三年累計投入800餘萬元完善教學條件,積極創設良好的視覺環境和標準化的硬體設施,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全區學校設施設備進行檢測,全區中小學3.3萬餘套課桌椅、844間教室採光、教室照明度和標準化黑板配備全部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
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
定期對教室的採光、照明、課桌椅配備等情況進行檢查,每學期保健室根據學生身高列出學生相應的課桌椅號,班主任定期為學生調換座位,及時調整學生用眼距離。
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學
定期開展視力監測,建立視力檔案
把3—15歲幼兒及學生的眼病篩查納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事項,財政投入3000餘萬元,兩年共篩查130萬人次。
海南省
建立由多領域專家組成的青少年視力低下防控專家委員會,制定青少年視力低下防治技術標準,研發青少年視力低下三級預警系統,對學生視覺健康狀況進行定期追蹤監測和分檔管理,為青少年近視發生發展預警提供技術支持。
山東省
制訂「青少年視力保護行動計劃」,建立兒童青少年電子視力健康檔案,每學期開展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篩查,及時更新篩查結果,完善醫院—學校—家長—學生視力健康實時監測與預警的多點互聯機制。
江西省
發揮科技創新支撐作用,研發智能化監測與風險預警系統,建立學生視覺環境、視覺行為和視力健康狀況「三項監測」體系,制定近視三色預警量化指標,實施視力健康風險預警。
湖北省武漢市
與南京醫科大學健康江蘇建設與發展研究院合作建設眼健康教育、監測預警、綜合幹預、跟蹤管理一體長效防控大數據平臺,追蹤兒童青少年視力變化,開展視力低下規範化篩查、預警、防治工作。
江蘇省南京市
開展「兒童眼保健惠民行動——辰光行動」,對4萬餘名學生進行眼病篩查,篩查結果直接上傳到兒童眼保健系統,將結果呈陽性的學生信息及時反饋給學校和家長,切實做到早幹預早治療。
天津市北辰區
定期開展視力監測,建立視力檔案
建立7個視力防控基地,面向主城區30萬中小學生,每年開展4次視力篩查,同時建立學生視力健康信息服務平臺,運用大數據開展中小學生視力健康篩查和數據分析。
河北省石家莊市
建立學生視力定期監測制度,每年定期開展學生體檢、視力二次篩查和體質健康監測,建立學生健康信息資料庫和健康檔案。
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
成立中小學生視光中心,每年開展學生健康體檢,建立學生視力監測檔案,對不同視力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和管理。
遼寧省鞍山市、瀋陽市等地
建立視力檢查、複查、幹預、追訪機制,每年為各年齡段幼兒進行視力普查,針對視力低常幼兒,向家長發放矯治單與健康教育雙回執,確保幼兒視力情況得到重視和幹預。
北京市西城區棉花胡同幼兒園
強化體育鍛鍊,增強學生體質
實施陽光體育運動促進工程,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強化課外鍛鍊,中小學校每天安排不少於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確保中小學生每天1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時間。
天津市
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確保落實中小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活動,結合地域特色,自編自導民族舞蹈、民族健身操,切實豐富大課間活動的載體和形式。
雲南省
強化體育鍛鍊,增強學生體質
出臺《關於在小學施行早上推遲上學工作的指導意見》,將體育課、班級體育活動、大課間活動和兩次眼保健操時間納入課表,進一步樹立學校教育「健康第一」的導向,著力解決導致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突出問題。
浙江省
在全區135所中小學開展體育藝術全員活動,各學校每年舉辦一次運動會(體育節),並將體育活動開展情況納入學校綜合目標考核,確保學生參與率達100%。
重慶市南川區
把防近工作與陽光體育運動相結合,全面落實每天鍛鍊一小時要求,組織學生開展戶外活動,讓學生在運動中明亮雙眼。
黑龍江省
實施健身計劃,全市義務教育學校每天至少安排一節體育課或體育活動課和一次體育大課間,開展校園足球、籃球普及行動,為足球特色學校配備教練員,推動縣(市、區)學校開展每天一節足球等社團課。
江蘇省揚州市
嚴格控制作業總量,有效減輕課業負擔,大力增加學生體育活動時間,除體育課外堅持每天課間操、集體跑步各半小時,並列入學校課程表。
北京市密雲區
堅持眼保健操,增加遠眺和仰望
堅持合理安排學生作息時間,加強體育鍛鍊和戶外活動,規範學生讀寫姿勢,保證每天兩次眼保健操,堅持早鍛鍊後組織學生進行5分鐘遠眺、在晚自習後進行5分鐘仰望星空,學生近視防控效果顯著。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扎魯特旗教魯北二校和烏額格其學校
加強視力健康管理,深入開展視力健康教育
對教室燈光、閱讀習慣,坐姿等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危險因素進行排查,及時發現視力健康問題,做到「早發現,早檢查,早幹預」。
江西省
通過講座、健康宣講等形式,向幼兒和家長講解視力保護相關知識;開展課題研究,對視力低常幼兒進行多途徑追蹤幹預,驗證和總結多種家園共育改善幼兒視力的有效方法。
北京市西城區棉花胡同幼兒園
每年開展「送健康」主題教育活動,連續七年為學生和家長送上健康讀本,向家長發放倡議書、宣傳資料,促進家校形成合力,全方位維護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
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學
建立微信公眾平臺,依託專業機構開展現場諮詢,對家長開展防近知識科普,指導家長建立精準的近視防控理念。
遼寧省鞍山市
加強「陽光體育大間操」和「多維愛眼體操」管理,豐富健康教育課程設置形式和活動載體,使防近工作入腦、入心、入行。
河北省石家莊市、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
開展主題化、活動化教育活動,推行「bye—bye 眼鏡」工程,通過張貼眼保健操掛圖、「防近健康報」展評、繪畫展、防近知識競賽等活動,讓眼睛健康「動起來」。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虹橋一小、浙江省杭州市大關小學
控制電子產品使用,規避迷戀網路遊戲
開展「和電子產品保持適當距離」家校聯合行動,提出「15分鐘歇一歇,一天不超1小時」的假期電子產品互動口號,家長嚴格監督孩子電子產品使用時間,確保孩子不迷戀網路遊戲。
浙江省杭州市大關小學
動員家長參與,形成家校合力
動員家長參與防近工作,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反饋學生視力檢測結果等形式,提高學生家長對近視危害的認識,做到家校協作無盲點,防控過程無空白,形成學校、家庭共同關注學生視力的局面。
黑龍江省
利用家長學校、家長會等平臺,向學生家長宣傳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的知識和方法,積極引導家長帶動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用眼習慣,減少使用電子產品,監督並隨時糾正孩子不良讀寫姿勢。
天津市
強化評議考核,夯實工作責任
將降低學生視力不良率納入對全省17市黨政主要領導考核內容,對兒童青少年近視發生率不能逐年降低的市縣級政府和學校進行問責。
山東省
將學校開展健康教育、課間操和眼保健操活動、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學校衛生室建設和專業人員配備情況等納入「健康浙江」考核指標體系,以考核促工作推進。
浙江省
強化評議考核,夯實工作責任
將對眼健康在內的學生體質提升納入對各縣(市、區)政府的年度目標綜合考評,同時將視力監測作為每年對各縣(市、區)義務教育學生體質必測項目,將排名結果列入對各縣(市、區)政府、教育部門和市直各學校年度綜合考評,對測試排名靠前的進行表彰獎勵。
江蘇省揚州市
啟動實施「衛生監督校園行動計劃」,每年對包桌椅達標情況、教學環境採光照明情況等有關視力健康的情況進行專項督查,聯合衛計部門對學校進行現場檢測,並將督查情況通報全省。
雲南省
創新考核方式,建立「立體式」綜合目標考評體系,堅持把培養學生正確的讀寫姿勢、預防近視和用眼衛生、改善教學設施設備採光條件、強化體育鍛鍊等工作分別作為評課、班主任工作、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年終目標考核內容,確保預防青少年學生近視工作落地落實。
四川省資陽市
建立多部門聯動的監督管理與考核評估機制,定期對區、校學生視力健康管理工作進行檢查、考核、評估、通報,推動工作落到實處。
湖北省武漢市
強化評議考核,夯實工作責任
在實時監督、評估、評價學生視力狀況的基礎上,將防近工作納入學校綜合素質教育評價體系,建立表彰機制,對工作突出的學校和個人給予獎勵,實行視力不良警示制度,對達到預警級別的學校提出警示,並進行專項督導。
北京市密雲區
把近視防控工作納入對學校的督導評估,根據每年視力檢測數據,開展優秀學校評比、家長滿意度評比,並將檢查評比結果作為學校管理考核重要內容。
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
明確班主任是學生近視防控工作的重要力量,將學生視力不良防控納入班級日常管理,作為對教師考核、評優的重要內容。
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