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摔跤吧,爸爸》在國內上映後,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豆瓣評分9.0,最終票房收入達到12.95億,成為該年票房收入最高的黑馬。它是一部以真實世界為背景的印度電影。主角的父親,辛格是真正的印度摔跤冠軍,但他迫於生計,無助地選擇了放棄。
本來希望有個兒子,來幫自己實現未實現的夢想,但生活太糟,生了四個女兒,原本以為夢想會因此破滅,辛格卻意外地發現,自己的女兒並不比任何一個男孩差,看到希望的他決定不能讓女兒的天賦白白浪費。
與所有印度婦女不同的是,他一生都只能洗衣做飯,經過再三考慮後,他決定訓練兩個女兒成為摔跤手。
影片的情節沒有太大的起伏,但看得越有味道,看得越停不下來。以前聽說印度電影更好看,但我看得不多,後來發現這部電影後,才發現真的沒有白看。
爸爸看到,自己的大女兒贏得摔跤冠軍後說的那句「我為你驕傲」,真是個點滴的細節,內心深處那滿腔的父愛,瞬間湧上整個屏幕。
儘管說當時女兒正在接受培訓,但村民們都在自嘲,而整個村莊也因為此事沸騰了。
Singh知道這條路註定要特別艱難,但他從未選擇過放棄,既然已經決定,就一定要把它做好。
在印度,婦女地位較低,她們從未擁有做主的權利,但辛格卻不同,他沒有兒子,而他希望自己的女兒成為主人。爸爸希望培養女兒的心思,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千萬印度女人。
希望改變命運的都是普通人,所以他必須狠下心來,寧可女兒不理解,寧可反抗,寧可背負著父親的惡名,也不願說一句安慰的話。這一點尤其到位,它隱藏在父親背後的無言之愛。
真實生活中,許多父親都不會說話,但他們對女兒的愛卻從未改變。整部電影中,爸爸只低頭兩次,第一次是因為咱要買便宜雞,低著頭去和別人討價還價,第二次是女兒偷偷跑出去,爸爸點頭哈腰地跟別人道歉。
父母和女兒,無論悲喜,無人能代替,也無可奈何。儘管父親被認為是女兒中的主角,但父親對女兒的愛卻永遠無法取代,父親是女兒最強的靠山。本片融合了勵志成長和親情等因素,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
在父親的指引下,所有的印度婦女都改變了觀念,實現了自我價值和人生理想。對目前印度男權社會的現狀而言,這是對提高婦女地位新理念的倡導,也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值得大家去欣賞,希望所有的女性都能被這個世界所溫柔,各位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