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行政院長」毛治國18日在臨時「院會」上率「內閣」總辭,並聲明絕不接受慰留;民進黨也拒絕提前接班,臺灣民眾憂慮「政府」即將空轉。近日則有輿論傳言稱,民進黨已經在思考「內閣」人選,而且可能就是宋楚瑜。民進黨籍前「行政院秘書長」陳景峻建議不妨讓宋楚瑜上場「緊急救援」,認為如果宋楚瑜做得好,在5月20日交接後,甚至還可以讓他繼續做下去。
宋楚瑜雖然在這次「大選」中表現搶眼,但十幾年來一直在各方擠壓下「走背運」。本文作者認為,「隨著臺灣社會選民結構的改變,和自身年紀的增大,老宋的支持度也在穩定下滑」,這次的結果不能證明宋楚瑜具備彌合分歧,調動資源的能力。「有多少人是因為徐欣瑩和民國黨而支持了老宋?又有多少人是因為國民黨無能而無奈選擇了親民黨?」答案不言自明。
民進黨現在做的應該是承認「九二共識」,明確兩岸政策,在此基礎上制定合適的經濟政策,而不是和國民黨在「政府」空轉問題上玩遊戲,否則早晚會在大勝之後,被「背運」傳染。】
2016年,宋楚瑜74歲,頤養天年的年紀,站在搭檔徐欣瑩的旁邊,像一位和藹可親的老父親。
如果算上和連戰的搭配,這已經是「宋神掌」第四次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被謝長廷稱為:「世界上選舉最多的人」,甚至有臺灣網絡鄉民戲稱其為「年年有瑜」。雖然曾經人氣如日中天,但隨著臺灣社會選民結構的改變,和自身年紀的增大,老宋的支持度也在穩定下滑。而他一手創建的親民黨,因為歸屬「柔性政黨」,相對國民黨和民進黨這樣的「剛性政黨」,欠缺組織性和紀律性,且政黨發展又繫於其一身榮辱,最終讓親民黨從曾經的「國會」第三大黨,淪為泛藍陣營的一個小黨,但至少能在「立法院」有幾個位子,境遇要比快被遺忘的新黨好很多。
風頭已過,只餘下失敗
在一些臺灣學者看來,這次「選舉」中,老宋的政見要比朱立倫和蔡英文來得可行,畢竟薑還是老的辣,幾十年的閱歷是重要的政治財富,但可惜的是老宋並沒有實現他政見的機會,二十多年過去了,現在的臺灣已經不是當年的臺灣,他亦不是當年叱吒風雲的宋省長。
「選前一夜」造勢晚會上,宋楚瑜的支持者
支持者為宋楚瑜鳴不平
許多鐵桿支持者在談到宋楚瑜時,都會不由自主地為宋鳴不平。實際上,自宋省長達到人生巔峰之後,他的命運便始終離不開一個「背」字。2000年參選「總統」,因為藍營分票和突如其來的「興票案」,最後以微弱劣勢敗給「臺灣之子」陳水扁。2004年和連戰搭檔再選,原本勝券在握,卻因為阿扁莫名其妙地被兩顆神秘的子彈擊中,民意猶疑,最終又以微弱劣勢敗選(僅輸兩萬九千票)。2008年,為了全力對抗民進黨,讓藍營重返執政,國親兩黨組成聯盟,親民黨為國民黨背書,自然沒了老宋露臉的機會。而到了2012年,當宋楚瑜再次出徵時,臺灣的情況早已經鬥轉星移,他的時代也早已經過去。
需要特別提到的是,在老宋的政治生涯中,有兩個關鍵性的事件影響到了他的政治前途,第一是「凍省案」,第二是「興票案」。
老宋是臺灣開放選舉以後第一任民選省長,但也是最後一任。由於臺灣省長的民意基礎和「總統」有極高的一致性,在加上老宋本人看上去比連戰充滿抱負和野心,讓阿輝伯心中焦慮,遂聯合兩大黨以提高行政效率為名通過「凍省」決議,徹底虛化了省級行政單位,架空了老宋。這當然會引起老宋的不滿,也促使了他參加2000年的「總統」選舉。
2000年,老宋聯手張昭雄,以無黨身份參選,風頭力壓陳水扁和連戰,但就在選戰關鍵之時,被國民黨爆出其子宋鎮遠用國民黨黨產購買「中興票券」。雖然事後查明宋楚瑜無侵吞黨產之事,但宋的清廉形象已經受到極大的損害,選舉的結果亦無法改變。
稍顯冷清的造勢大會
因何執念
2012年,為提振親民黨的「立委」選情,宋楚瑜再次披掛上陣,但此時的老宋已不復當年,最後淪為馬英九和蔡英文的陪襯,得票率僅為2.77%,連被國民黨罵分割藍營選票的資格都沒有。好在「立委」的目標得以達成,親民黨獲得了「立法院」的三個席位(後來變成兩個),擁有了黨團資格。
親民黨,或者說是老宋的理念被邊緣化,其實早已經有了徵兆。2006年,宋楚瑜不顧內外反對,參選臺北市長,最終鎩羽而歸,得票率僅有4%,而臺北市一直被親民黨視為自己的大本營。畢竟一個多次「選舉」敗陣的政黨,終歸沒有什麼理由繼續能籠絡人心。
如果就勝敗的二分結果而言,老宋心中不會不清楚2016的結局,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概,以及在電視辯論中淚灑講臺的觸動人心,不禁讓人好奇,老宋不斷地參選是否真的是因為「我有一個夢想」?
作為一個點背的老政客,多年壯志未酬,老宋心中確有遺憾,淚灑電視辯論不會不發自肺腑,但有心氣並不足夠,還要有足夠的客觀動因。
老宋參選的一個重要目的,看上去很俗,但至關重要——錢。和享有土地豪宅的朱立倫和蔡英文相比,僅有1625萬新臺幣存款的老宋算得上是赤貧。親民黨從某種程度上講,是宋楚瑜的「一人黨」,親民黨靠宋楚瑜的人氣而活,也要靠宋的手腕來養。據未來事件交易所執行長洪耀南透露,為了維持親民黨的運作,老宋變賣家產,還欠債1000萬新臺幣。如果參選,利用自己的名氣,將親民黨的不分區投票率提高到3.5%之上,那麼根據臺灣「選舉」的相關規定,親民黨可以每年獲得「得票數*50元」的政黨補助款,這對親民黨這樣的小黨而言,無疑是重要的財政來源。因此,宋的目的不在「總統」,而在「立委」,宋實際上在為「立委」站臺。
另一方面,由於本次「選舉」國民黨基本盤民意動搖,同時伴隨著第三勢力風起雲湧的大潮流,讓宋楚瑜覺得有機會可以動員起一部分泛藍群眾,在大選中放手一搏,因此打出「超越藍綠」的口號,和宗教世界有頗深淵源的民國黨合作,並選定女兒輩的徐欣瑩做副手,以體現世代關照。
二十年前的旗幟依舊風採,但人已是昨日黃花
梅花開二度
親民黨的判斷和安排押對了寶,在選前之夜造勢晚會的支持者中,不僅有從省長時代就忠心耿耿的老人家,也有新加入的活力四射的年輕人。而一些處在猶豫中的泛藍群眾,也在最後時刻,在左右為難的狀況中選擇了他。
宋楚瑜最終獲得將近160萬張選票,得票率超過10%,為12.84%,相當於朱立倫成果的一半。雖然結果依舊是輸,但有這樣的表現卻相當奪目。此外,親民黨的得票率突破6%,僅憑政黨票就獲得「立法院」的三個席位(上一屆原住民一席,不分區兩席),再次成為「國會」中的關鍵少數。
在一波低谷後,看上去老宋又迎來了一個事業的高峰。人們也不禁會問,這位政壇元老是否還有意參與2020年的「選舉」。按照臺灣「選舉」的相關規定,政黨在不分區中得票率超過5%,除了會分到兩個「立法院」的席次,也會獲得下次「總統」選舉的提名權,不必走冗長困難的公民聯署程序。對老宋而言,他手握一張「說選就選」的選舉入場券,沒人可以斷言他不會在78歲時,再刷一下存在感。
但倘若真的參選,2016年的情況恐怕也難以複製。有多少人是因為徐欣瑩和民國黨而支持了老宋?又有多少人是因為國民黨無能而無奈選擇了親民黨?又有多少人只是因為趕個第三勢力的潮流而為親民黨順水推舟?在此後的四年中,這些關鍵性的因素都可能發生變化,老宋還能有什麼依憑?
古稀之年,壯心不已,在紛亂的臺灣政局中不斷落寞,從明日之星成為茶餘飯後的解悶笑話。儘管有著不俗的「選舉」成績,但也難掩對這位政客慘澹境遇的一聲嘆息。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