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美國頂尖的權威媒體《時代周刊》,評選出了本年度的院線片十佳。
坎城重磅《痛苦與榮耀》,奧斯卡熱門《喬喬兔》,還有被吹爆的《寄生蟲》等,紛紛上榜。
榜單裡的電影,部部都是精品,可惜在國內大屏幕看到的寥寥無幾。
好消息是,榜單中有位選手,一刀沒剪地登上了內地大熒幕。
劇情燒腦、反轉精彩、層層遞進,總之是相當過癮。
這就是《利刃出鞘》。
利刃出鞘
說實話,最開始看這部片我是衝著卡司去的。
丹尼爾·克雷格和克裡斯·埃文斯,007與美國隊長破次元合作。
導演萊恩·詹森,執導過星戰系列和《絕命毒師》;
再加一幫老戲骨,唐·詹森(《被解救的姜戈》)、託妮·科萊特(《難以置信》)、麥可·珊農(《水形物語》)……
不用懷疑,這就是今年最強懸疑片陣容。
而這個陣容也沒有讓人失望,給我帶來了不小的驚喜。
(注意!!!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古堡內燈火通明,熱鬧萬分,眾人正在慶祝宅邸主人犯罪小說家哈蘭的85歲生日。
然而,寧靜的氛圍被女傭在隔天早晨發出的一聲尖叫聲打破。
老爺子死了。
他倒在臥室沙發上,喉嚨上有一道恐怖的口子,血一路從沙發蔓延到地面。
更令人詫異的是,疑似兇器的小刀,握在自己手裡。
這看起來,好像是自殺。
但是他自殺的理由是什麼?已經活了這麼大年紀的老人,坐擁家財萬貫,新書還在創作中,怎麼看也不會自我了斷。
那麼是他殺偽裝成自殺嗎?
帶著這樣的疑問,一場大型家族狼人殺揭開了序幕。
事件發生後,著名的私家偵探收到了一封匿名委託信,希望他能調查這起案件。
當晚在古堡內的家族成員顯然都是嫌疑人。
偵探一輪盤問下來,發現表面上看似風光無限的豪門,實際上卻暗流湧動,似乎每個人都心懷鬼胎。
老爺子身為億萬家產的擁有者,這些財富成了引發了家庭成員內部爭執的導火索。
大女兒琳達,表面上是事業成功的女強人,但實際上卻是靠著父親的資產而發家,傲慢又強勢。
她的丈夫理察,是一位入贅的女婿,在妻子不知情的情況下早就出軌了。
但老爺子發現了女婿出軌這件事,對他下了最後通牒,讓他同女兒坦白。
倆人有一個兒子蘭森,是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油膩又不服管教。
這次的美隊在這部片子裡一改之前的正義形象,張嘴閉嘴髒話不斷,徹底顛覆他在你心中的形象。
小兒子沃爾特,一直幫父親打理出版和版權事業。
他也沒什麼才能,基本都是靠著父親,一心想把老爺子的小說版權賣給影視公司,卻一直遭到反對。
父子倆的爭執在生日當天達到了高潮,老爺子甚至揚言要將這個不成才的兒子踢出家族企業。
還有一個兒媳婦喬妮,是已經去世的老爺子大兒子的遺孀。
表面身份是一位網紅,但實際上沒什麼經濟來源。
偏偏女兒還要上貴族學校,學費一直是爺爺承擔。
但是這個媳婦變得愈加貪心,偷偷用女兒的名義冒領了兩份學費,結果被老爺子發現了,決定切斷她們的經濟援助。
出軌被抓、踢出企業、斷了財路……從這三個家庭來看,每一家都有理由殺了老爺子,每個人都想得到老爺子的遺產。
可問題在於,當晚生日宴會之後,似乎所有人都有不在場的證據,讓調查陷入僵局。
就在這時,律師帶著一份老爺子生前所立下的遺囑上門了。
遺囑中帶來了一個讓人震驚的消息,財產一分沒有留給家人,卻全權交給了家裡的護工。
就這樣,案件的焦點與故事的中心人物,悉數轉移到了這個年輕女護工身上。
小護工是個南美移民,心地善良,一直在老爺子身邊悉心照顧,倆人逐漸成了忘年交。
但是作為非法移民者的女兒,表面上莊園中所有人對她客客氣氣,實則除了老爺子,其餘人都瞧不上她。
任誰也沒想到,老爺子這筆巨額遺產竟然會留給她。
這顯然觸犯了家族其他成員的利益,早已垂涎這份家產的一家人也開始撕下了虛偽的面具。
當所有利益都一股腦兒饋贈給這個不相干的小姑娘後,電影甚至有了喜劇的效果,好戲才剛開場。
如果你僅僅把這部電影當作是一部傳統的推理電影,層層剝繭最後揭露真相,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在電影行至中途時,影片突然反轉,以「上帝視角」為觀眾揭曉了老爺子在當晚死亡的真相。
老爺子身體不好,每晚都會注射止痛藥和嗎啡。
當晚,護工一如既往來為老爺子注射藥物,沒想到藥卻被人調了包。
當她發現瓶子上的標籤是嗎啡時,一整瓶藥劑已經全推入老爺子的身體中。
少量的嗎啡是藥物,但是一旦過量就危險了!
這樣一瓶注射入人體,會讓老爺子在十分鐘內死去。
護工匆匆忙忙尋找解毒劑,卻發現解毒劑竟然不翼而飛。
她想要報警並叫醒樓下的家人,而老爺子卻攔住了她。
「最近的救護車要15分鐘才能來到,我來不及了。想想你的母親,她的移民手續不全。如果你出事,你們全家都要被驅離。」
老爺子教給護工接下來怎麼做,之後便毅然決然的自刎了。
老爺子的計劃是什麼呢?
他要護工迅速離開,大聲說話讓正在樓下抽菸的小兒子注意到護工離開的時間,然後躲避監控從房子旁邊的架子重新爬回家中,喬裝成老爺子下樓並讓小兒子看到,最後再從小路離去。
老爺子認為,這麼做會讓護工擺脫嫌疑。
看到這裡,不少讀者可能會產生疑惑,死亡方式你都說了,這部電影不就結束了麼?
但死亡方式的揭曉,並不意味著整部電影開始洩氣。
恰恰相反,這才是正式打開這部電影的密鑰。
真相背後還有更多真相,反轉之後還能繼續反轉,這才是這部電影的特殊之處。
編劇通過各種反轉和誤導,讓觀眾誤自己為擁有了「上帝視角」。
當觀眾以為是護工大意不小心導致了老爺子的死亡時,才發現自己只窺到了電影的冰山一角。
止痛藥和嗎啡是被誰調換的?解毒劑被誰拿走了?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正如電影中偵探所強調的「甜甜圈理論」一樣—— 中心缺失的甜甜圈中,還有一個中心缺失的甜甜圈。
這種巧思,讓整個故事變得一波三折撲朔迷離,大大提升了影片的節奏和懸念。
而隨著遺產繼承人的意外公布,最終的謎底漸漸開始浮出水面。
其實,有一個神秘人早就知道在老爺子的遺囑中,家庭成員一分錢都拿不到,所有的遺產都將落到護工手裡。
那麼想讓自己得到錢,唯一的方法就是利用「殺人遺囑無效」。
如果護工在給老爺子用藥時,錯殺掉他,這樣就能導致遺囑的無效性,讓護工無法成為遺產繼承人,從而讓遺產平均分配給家族。
神秘人這麼想,也這麼做了。偷偷換了藥,拿走了解毒劑,等待著護工將老爺子「誤殺」。
但由於護工多年的經驗,她練就了只要通過藥水的成色和品相,就下意識的知道哪瓶是止痛劑哪瓶是嗎啡。
沒錯,其實護工那晚為老爺子注射的藥物是正確的,不會讓人死亡。
然而護工沒有那麼自信,一直誤會自己給老爺子打入了過量嗎啡,是個殺人兇手。
老爺子也在將錯就錯之下,出於保護護工,犧牲了自己。
真正的兇手也沒想到,原本只是簡單的借刀殺人,卻被老爺子保護護工的事件變得愈加複雜。
於是這個神秘人又花重金匿名聘請了偵探,想借用偵探之手查出所謂的真相,讓護工背上謀殺罪名,讓遺囑失效。
老爺子葬禮那天,神秘人找了理由沒有參加。而是悄悄潛入老爺子的臥室,想偷偷拿走被讓人懷疑的調包藥瓶,這樣就沒有證據證明是護工誤殺了。
但好巧不巧的是,影片又一次出現了反轉!
兇手自認為萬無一失的計劃,又被這座古堡的女管家發現了!
其實讀到這裡,大家應該意識到這案子只要將解決兩個核心矛盾就能得到答案:
1、誰匿名邀請了偵探?
2、誰調換了護工的藥?
但影片同時又提供了意想不到的走向,就是護工依靠本能沒有用錯藥物,從而導致一連串連鎖反應,讓電影有了多重反轉的可能性。
寫了多年犯罪小說的老爺子可能也想不到,自己死後的這一齣戲,比他小說的情節還要精彩得多,令人心驚肉跳。
整部電影的複雜構思叫人折服,從開頭反轉到底,後半段會越來越帶勁兒,不斷首尾呼應。
越接近結尾,越令人尖叫。
同時又會引出你心裡好多疑問。
老爺子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其實並沒有打錯嗎啡?老爺子為什麼要選擇把自己所有遺產給女護工?老爺子為何毅然決然地自殺?
最重要的,小護工是真善良,還是真腹黑?
如果是她一直故意偽裝,其實是幕後大boss呢?
仔細想一想這些問題,不禁又讓人脊背發涼,讓這部電影值得二刷反覆玩味。
同時,《利刃出鞘》又在不說教的前提之下,靠大量細節的鋪陳來展現社會問題。
通過眾人對護工的鄙視,又對美國社會的移民問題、種族問題進行了犀利的諷刺與批判。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細節,是片中的那個印著「My House,My Rules,My Coffee」的杯子。
這個杯子就象徵著美國的白人富人們所擁有的財富和階級。
然而作為這個家族的成員們,這些白人均是啃老的白眼狼,人心過於涼薄。
這也是為什麼,老爺子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小護工。
於是,在這場財產爭奪中,護工憑藉著自己的善良換得了老爺子的認可,最終成為了財產唯一繼承人。
故事的結尾,再次出現護工與杯子,但周圍環境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原本作為外來移民的護工站在二樓露臺上,以主人的姿態拿著那個杯子,冷漠看向樓下機關算盡終成空的人們。
真是諷刺。
總之,《利刃出鞘》絕對是好萊塢近年來少見的推理懸疑佳作。
無論是反轉燒腦的劇本,暗地裡的隱喻,還是眾多演員的用心表演,都值得誇讚。
喜歡探案推理懸疑的小夥伴,真的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