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武夷山茶神武夷君,祭品緣何不是牛羊而是魚乾?

2020-12-22 響品有約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十分重視祭祀。作為封建禮教的重要組成部分,祭祀活動有著嚴格的標準與流程。祭祀的對象來源有三:來自上古神話傳說中掌管日月星辰、司風布雨等事宜的「天神」;由自然崇拜演化而來的「地祗」,多為將山川河海神格化後的山神土地或者死後封神的歷史人物;以及「人鬼」,以血緣為紐帶,維繫宗族傳承所供奉的祖先神。

這三類神明的祭祀有著嚴格的等級區別,不同身份的人祭祀的對象也不同。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君主祭天神地祇,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祭祖先和灶神。

神格不同,所享受的祭品也不同。根據《史記》與《西漢會要》記載,漢武帝制訂了祭祀標準,祭祀天神地祗均用牛羊作為祭品。但有一個武夷君卻是例外。在以前推出的文章中,我們也曾談及身為掌管武夷山的山神與土地的武夷君,唯獨祭祀他的用品是乾魚。

同為名山大川神格化的武夷君,為什麼不能和他的同輩泰山君一樣享受牛羊祭祀呢?這還得從武夷君的來源說起。道教傳說中,武夷君是葬於武夷山溪的仙人化身。以朱熹為代表的歷代學者多傾向於認為武夷君是古代閩越族的祖先,是當時居住於武夷山的部落首領。朱熹的《武夷圖序》中提到「夷落所居,而漢祀者即其君長。」

自古就有「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的說法。大意為祭祀要以血緣與民族為區分。這就能解釋作為中原漢族政權的漢王朝,在制訂祭祀禮儀時,對邊境少數民族政權的閩越族神靈進行打壓,刻意給予其低一檔的祭祀標準。

中國人祭祀講究用「生、鮮」的牛羊,且是完整的全牛或全羊,不可以用切割成塊或者醃製過的牛羊肉。但是武夷君的祭品,不但不能用牛羊,而且不能用完整的鮮魚,必須是剖腹掏肚的乾魚。

早在《周禮》中就將食物分為「死、生、鮮、薨」四種,用於祭祀的「牲牢」必須是「生、鮮」的六畜。乾魚則屬於「死、薨」。同樣的,《禮記》中也規定了祭品要講究「端正恭敬」,切成塊就必須方方正正,用魚就必須用完整一尾的鮮魚。乾魚剖腹掏肚,屬於不正不全的祭品。

根據漢朝的祭祀標準,閩越族祭祀祖先,祭品必須不生、不鮮、不正、不全,只能用屬於「死、薨」的食物——乾魚。不管從政治上還是從民族感情來看,這是何其大的侮辱。無怪乎後來閩越族會造反了。

幾百年來,隨著中原移民的大量南遷,閩越族與漢族幾經融合,已幾乎不復存在。但祭祀武夷君的傳統卻保存下來,並逐漸發展成了極具地域特色的武夷「幔亭宴」。

長久以來,茶文化研究中一直遺憾茶聖陸羽未曾到過福建,《茶經》沒有關於武夷茶的記載。「幔亭宴」的存在卻可能動搖這一觀點。且待下回再聊:《趣味茶歷史(二):隱藏在道教歷史中的茶聖》。

相關焦點

  • 清朝祭祀禮儀規定嚴格,對祭品要求甚高,犧牲從小養大得皇帝親選
    僅僅只是吃飯,清朝就有這麼多規矩,祭祀活動就更加繁瑣了;其最講究的要素之一就是祭品;它是祭祀活動中人與神靈之間進行交流與溝通的媒介;蔬菜果品是清代國家祭祀不可或缺的祭品,其需求量極大,種類齊全;據《清史稿》記載,乾隆年間僅壇廟祭祀備供的蔬菜,「每歲野韭四百二十斤,菁千四百三十一斤,芹四百九斤八兩,筍四百三十二片,蔥五十九斤……」還有不乏數量的荔枝
  • 古希臘人在選擇祭祀神靈的祭品的時候,有什麼講究?
    牛屬於大型馴養動物,然而實際的情況則是,在小型的社區團體和私人的獻祭中使用得最多的犧牲不是牛,而是羊和豬。範·斯塔滕統計了5份阿提卡地區的獻祭曆法,其中使用羊作為犧牲的比例佔到日8.4%,其次是豬20.8%,而牛隻有7.4% (其中3.5%為私人,3.9%為集體)。
  • 山西發現數百個祭祀坑,其中29個「空坑」,專家:埋有看不見的祭品
    ,是埋了一件看不見的祭品,且與人的靈魂有關;如此神秘的祭品是什麼呢?,有的已經呈骨粉狀態;說明這裡以"人"作為犧牲的不是個別現象,而是經常有的行為;"只有長年累月在坑中埋人,這些骨才有多層次表現;"一位專家說。
  • 古代通神媒介:祭祀的禮儀符號——祭品(下)
    「牲口又肥又大」成了人們向神靈表達敬意時使用的一種特定話語,尤其是在祭宗廟時必定選擇六畜中體肥健壯的牛、羊、豬來作為祭品。而到舉行祭祀活動時還須讓宗人檢查祭牲,只有符合標準的肥牲才能用於祭祀。以致周成王在明堂祀文王時獻上肥牛肥羊,其他的人們祭祀山神時也須用肥壯的祭牲來供奉。清代滿族祭祀用的豬肉必須膘肥肉厚,稱為「神肉」或「福肉」。
  • 山西發現數百個祭祀坑,其中有29個「空坑」,專家:埋有看不見的祭品
    新世紀伊始,山西考古隊為了配合高速公路建設,在侯馬西高村附近進行了文物鑽探;發現大規模的祭祀遺址,有數百個祭祀坑,坑內有各種犧牲,包括牛、羊、馬,甚至人的屍骨;一時間,西高村被陰森恐怖的氣氛籠罩;經專家鑑定,這些祭祀坑是春秋晚期、戰國早期的遺存;其中還有29個"空坑";專家推測,這些坑原本不空,是埋了一件看不見的祭品,且與人的靈魂有關
  • 那些在武夷山賣茶的異鄉人
    大河顯然不是他的全名,算是個藝名吧。他是很聰慧的,知道用這樣帶點憨氣的暱稱,可以增近跟別人的距離,畢竟,他是一個在武夷山賣茶討生活的,異鄉人。放眼中國的各大茶區,本地人佔據了核心的茶葉資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 清明節祭祀變遷:時髦祭品熱銷代客掃墓惹爭議
    記者發現,從「蘋果手機」等新潮祭品的熱銷,到網上祭祀、微信直播「代客掃墓」的興起,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和網際網路日益深入生活,國人選擇的祭掃用品和掃墓方式也與時俱進,悄然發生著變化。資料圖:民眾進行掃墓。汪軍 攝「蘋果手機」等時髦祭品熱銷清明節將至,祭掃逐漸進入高峰期,祭掃用品市場也隨之變得火熱。中新網記者發現,在線下市場,傳統的紙錢、金元寶等祭品最受歡迎。
  • 中元節燒紙有什麼講究 中元節祭祀需哪些物品中元節祭品盤點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元節,而在海外漢字文化圈內的國家或地區,農曆七月半這天也是人們祭祀先祖、鬼魂,或慶祝豐收的節日。而說到中元節祭祀,豐盛的祭品自然是少不了的,而關於中元節祭品可是很有講究的,那麼今天就為你介紹,中元節祭祀需哪些物品,中元節祭品常識你知道多少。
  • 通靈祭品「死亡瓶」,神秘的瑪雅祭祀儀式,一起走進瑪雅文明
    為了表示對神族的尊敬,人們會在特定日子以及有所求的時候進行祭祀。在祭祀的過程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們會用不同的物品作為祭品,祭品有蔬果、穀物也會有動物。在遙遠的瑪雅文明中,瑪雅人也有自己獨特的祭祀方式,而祭祀所用的物品並沒有瑪雅文化中的文字記載,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才被考古學家發現。
  • 茶與山——武夷山為什麼能出好茶?
    武夷茶武夷巖茶的醇厚綿長離不開武夷山的自然環境優勢。武夷山,武夷山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總面積999.75平方公裡,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 清明祭品種類繁多樣式齊全 商販:大眾祭祀意識有改變
    西部網訊(記者魏茂毓 )臨近清明節,又到了大家祭祖掃墓、緬懷先人的時候,隨著時代的發展,祭品的種類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大到別墅跑車、小到名酒香菸、名表首飾,真可謂花樣繁多。  3月26日,在去往西安鳳棲山公墓的路上,記者看到道路一側有不少售賣殯葬用品的攤位。
  • 用現代禮儀祭祀孔子:祭品是直徑1.5米蛋糕(圖)
    用現代禮儀祭祀孔子:祭品是直徑1.5米蛋糕(圖) 2008年09月29日 09:31 來源:東北網 據工作人員介紹,今年的祭品一改每年的三牲祭祀,祭品用直徑1.5米的生日蛋糕,以呈現現代祭孔的特點。記者在大典現場了解到,今年的祭孔大典還適逢文昌閣暨國學大講堂工程竣工,文昌帝君像也揭開神秘面紗,正式落戶長春文廟。由各地傳統文化愛好者捐贈的大型孔子聖跡圖碑刻,工程歷經3年之久,也以壯觀的場面頒上聖牆,精彩再現先師教育風範。
  • 春節期間應文明祭祀 不應靠祭品"奢華"寄哀思
    1月17日,記者在青島某殯葬祭品銷售網點看到,隨著春節人們大規模祭掃的臨近,各種奇葩祭品已經悄然面市。「別墅」、「寶馬轎車」、「ipad」、「iphone」已成為祭品銷售店面的標配,而像一些「自拍神器」、「私人飛機」、「豪華郵輪」也可以訂製購買。
  • 重陽節港人出手闊綽祭祀先人 祭品生意額升三成
    中新網10月12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隨著香港經濟好轉,大批孝子賢孫十一日趁重陽節前往掃墓,普遍出手闊綽,願意花更多金錢購買祭品祭祀先人,單是購買冥鏹已花逾千元。有燒臘檔及鮮花檔負責人表示,生意額較去年增加兩至三成。  十一日是重陽節,港九新界多個墳場上午開始陸續有掃墓人士祭祀先人。
  • 中國古代祭祀「五穀」「六畜」指的是啥?你知道嗎
    大家在影視作品中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個畫面:祭祀天神(河神)或祈福儀式,在案桌上經常拜訪著各種各樣的果品肉類,甚至包含豬頭、牛身、羊腿··· 有人不禁好奇:難道神仙也吃肉嗎?為啥供神也要有肉類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揭秘一下:祭祀儀式中供奉肉類的原因。
  • 武夷山遊從大紅袍到大王峰
    大紅袍景區其實是一片大片茶園,在山崖之下,景區內有最好的巖茶產區,每片茶區都有介紹,能讓大家了解不同茶葉之間的不同,邊遊玩邊學習茶文化的知識。武夷山 的大紅袍是 武夷山 最有名的茶葉,被譽為茶中之王,生長在 九龍 窠內的一座陡峭的巖壁上。據說大紅袍茶衝過9次,還有很香的茶味。
  • 陵園推出代客祭祀:收費百元可代讀書信 購買特別祭品
    一杯茶、一對燭、一盤果、一封信,收費100元,這樣的代客祭祀方式你接受嗎?4月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走訪發現,重慶有陵園推出了這樣的「基礎套餐」。任廷敏介紹,寫這份信的客人遠在國外,陵園之所以推出代客祭祀的服務,也是基於逝者家屬的需求。而在「套餐」的設計上,也倡導生態、文明祭祀,不為客人哭墳、燒紙等。讀完一封信,代客祭祀結束,整個過程約10分鐘。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錄製視頻,然後將視頻傳給逝者家屬。
  • 導演田七武夷山尋茶 歌曲《巖骨花香武夷茶》出爐
    導演田七武夷山尋茶 歌曲《巖骨花香武夷茶》 出爐導演田七武夷山尋茶 歌曲《巖骨花香武夷茶》 出爐  搜狐娛樂訊 茶如人生,苦澀中帶有幾許甘甜,最後又復平淡,茶味如此,人生亦如此中國文化藝術走向世界的和平使者、武夷影業總製片人總導演田七先生在武夷山星村鎮黃村萬畝茶山尋茶後,走訪多家著名茶企,拜訪茶人,品茶之間即興創作歌曲《巖骨花香武夷茶》,體會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茶中禪意,感悟茶味人生。
  • 武夷山茶是怎麼做出來的,你知道嗎?
    到了宋代,武夷山的茶葉已經很出名了,當時盛行的「鬥茶」武夷茶名列前茅。這從範仲淹寫的《和章岷從事鬥茶歌》裡可以體現出: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再到後來的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詩中提到: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
  • 掃墓人剛離開祭品就被撿走 律師稱撿拾祭品屬盜竊
    律師李友震表示,撿拾別人祭品的行為屬於盜竊行為。  記者調查>>  有人在墓園內撿祭品  大多是用來餵牲畜  據袁先生介紹:清明節當天,他一家人帶著鮮花、蘋果等祭品,去玉頂山陵園祭祀先祖。「剛擺上的祭品都不見了,前後才不到10分鐘。」  四處搜尋後,袁先生發現不遠處一位中年婦女正往大麻袋裡裝祭品。「袋子裡滿滿一堆祭品。我過去問她為什麼拿祭品,她跟我說別人都拿。找墓園工作人員,他們說管不了。」  6日上午,記者來到玉頂山陵園。雖是清明小長假最後一天,但陵園內仍有不少市民前來掃墓,許多墓碑前擺放著鮮花、白酒、蛋糕、水果等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