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熟讀定位理論卻依然賺不到錢

2020-12-20 前瞻網

作者|鄭光濤 來源|鄭光濤Grant(ID:Grant-Insight)

成功的定位無不相似,失敗的定位各有不幸。在跨界競爭的網際網路時代,定位理論備受挑戰。

根據定位理論,消費者的決策思路是「以品類思考,以品牌表達」,即先考慮要買哪類商品,再選擇購買哪個品牌。(艾·裡斯《品牌的起源》)

所以企業戰略就是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差異化定位,讓品牌佔據並領導一個品類。(傑克·特勞特《什麼是戰略》)

為了在容量有限的消費者心智中佔據品類,品牌最好的差異化就是成為第一,做品類領導者或開創者,銷量遙遙領先,其次分化品類,做到細分品類的唯一,即細分品類的第一,或是成為品類第一的對立者。(艾·裡斯、傑克·特勞特《定位》)

之所以定位理論引發的爭議如此之多,其原因不只是原書對定位理論的闡述過於簡單,更重要的是定位理論缺乏思考框架。

— 1 —

定位理論的爭議是信息傳播問題

定位理論用了22本書,其實講的就是一句話:品牌要佔據並領導一個品類。

所以定位理論的案例基本都是這樣:

瓜子二手車——成交量遙遙領先的二手車直賣網(二手車電商品類第一)

加多寶——銷量遙遙領先的紅罐涼茶(涼茶品類第一)

樂凱撒——榴槤比薩創造者(榴槤比薩細分品類第一)

青花郎——中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醬香白酒品類第一的茅臺的對立者)

對比其他商業理論,比如營銷管理的STP+4P,競爭戰略的五力模型和三種基本戰略,藍海戰略的價值鏈設計,品牌資產的品牌聯想、忠誠度、知名度和感知質量,你會發現定位理論的邏輯和案例通俗易懂。

如果把定位理論當作一個產品,那麼針對這個產品的營銷,也非常符合定位理論。

讀者心智有限,厭惡複雜:定位理論用了22本書來重複同一套觀點,舉例都是一個套路——品類分化聚焦者勝,品類融合多元者敗。

戰略要聚焦差異化,佔據並領導一個品類:定位理論聚焦在消費者心智的差異化高地,號稱「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

闡述簡單意味著缺乏限定條件,缺乏完整的思考框架,結果要麼是傳播失真,被強行引申,要麼忽視商業的複雜性,遭遇意想不到的風險。

在企業和營銷界,定位如雲,品牌定位、戰略定位、產品定位、用戶定位、市場定位。

事實上,很多定位專家的說法遠遠超出了特勞特和裡斯兩位大師的原義。

當有人指出定位理論存在缺陷時,就有定位專家站出來批判你不懂定位,說你理解狹隘。

因為批評者指的是定位理論原義,而定位專家指的是被強行引申、泛化後廣大無比的定位。(哪裡是定位,簡直是金箍棒,能定四海八荒)

定位理論真正的價值不外乎兩點,但卻意義重大:

定位理論率先把消費者心智引入營銷領域,有別於其他大師提出的基於企業、產業鏈等視角的理論。

定位理論提出佔據消費者心智的一種方法,通過品牌差異化定位,聚焦並領導一個品類。

作為一個營銷理論,我們沒有必要批判定位理論如何錯誤,畢竟任何方法都有適用邊界。

我們不能因為阿司匹林(感冒藥)不能治療心臟病就說它是錯的、沒用。

— 2 —

定位理論的問題是缺乏思考框架

複雜的問題,要簡單的表達,但要複雜的應對。

比如計算機信息的傳輸就是依靠0和1,但計算機軟體卻包含極其複雜的代碼組合。

因為簡單的表達意味著高效、節能,而簡單的應對卻要承擔忽視複雜性的風險。

為了完善定位理論,我總結出四個限定條件,並提出了定位價值公式:

定位價值=定位成功率×(定位市場價值+品牌延伸價值-傳播成本-消費者偏好差異化損失)/渠道限制性

(1)定位效果依賴廣告傳播

很多人批評定位理論的「聚焦」不適於現代商業。阿里巴巴、騰訊等網際網路公司的業務都是多元化生態。

其實定位理論並不反對業務多元化,而是反對把一個品牌應用到多個品類,即品牌延伸。

比如聯想、小米、索尼等公司,把同一個品牌名稱應用到多種電子產品上。

2018年中國品類創新大會上,定位之父艾·裡斯倡導「多品類多品牌」戰略,贊同阿里巴巴公司把旗下的天貓、淘寶、支付寶三個平臺,分別匹配了三個不同的品牌名稱。

但是一個品牌是否要延伸,不只是消費者心智問題,更是財務投資問題。

定位諮詢公司的任務是找到佔據消費者心智的定位策略,再幫助企業最大化攫取品類市場的價值。即:

定位價值=定位成功率×定位市場價值

比如香飄飄不是奶茶行業領導者,但是品類分化後,變成了「杯裝奶茶開創者」。然後香飄飄藉助廣告,把這個定位口號傳播給消費者。

2014-2018年香飄飄的廣告費高達12.13億元,但是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77億元,扣非淨利潤僅2.28萬元,其中包括了2304.78萬元的政府補助。(算上政府給的兩千多萬,公司半年一共才掙了兩萬塊錢)

定位口號是釘子,廣告傳播是錘子。如果錘子力度不夠,釘子就是廢鐵。這是定位理論生效的必備條件。即:

定位價值=定位成功率×(定位市場價值-傳播成本)

很多企業請得起定位專家,卻負擔不起廣告費。

(2)定位理論阻礙品牌延伸

雖然廣告費用拖累得香飄飄盈利困難,但定位理論幫助香飄飄成為了行業霸主。

2018年香飄飄杯裝奶茶實現28億元銷售額,並且連續5年市場份額維持在60%左右。

但是香飄飄的增長基本止步於此,利潤也不見起色。

定位理論講究的品類分化、定位聚焦,附帶著兩個固有的詛咒:現有細分市場的規模有限,並且難以開展新業務。

香飄飄為了佔據並領導品類,分化出「杯裝奶茶」的細分品類。相應的,定位瞄準的市場規模也會縮小。

杯裝奶茶需要熱水衝泡,只能局限在室內飲用,而且偏重於秋冬兩季,以中、西、北地區為主。

消費場景嚴重受限。所以香飄飄雖然是行業老大,但多年來始終賺不到錢。

香飄飄必須尋找新的品類業務作為增長點。

但是基於定位理論,香飄飄不能把原有品牌延伸到新品類上,必須創建新品牌,比如「香飛飛」。

那麼香飛飛又要複製香飄飄的定位策略,最後可能也複製了香飄飄細分市場過窄的命運。

當然,香飄飄可以選擇品牌延伸。但是定位理論已經把「杯裝奶茶開創者」打入消費者心智,消費者難以接受香飄飄既是杯裝奶茶開創者,又是其他品類領導者。

於是,品牌延伸的機會也被鎖死了。

其實,品類的融合和分化並不是對立的兩個點,而是由無限融合和無限分化連接起來的一條線。

企業要做的就是在這條線上找到一個合適的點。在這個點上,品牌既不會因為分化聚焦而失去其他品類的增長機會,也不會因為融合多元而失去消費者心智的戰略定位。

即:

定位價值=定位成功率×(定位市場價值+品牌延伸價值-傳播成本)

公牛是插座品類的領導品牌。當公牛打算做開關的時候,定位諮詢公司認為公牛在消費者心智裡是插座,想做開關就要建立新品牌。但是華與華諮詢公司提出了新定位「公牛全屋電工」。

應用理論的最高境界是跳出理論後還能發揮理論的效力。

(3)消費者偏好差異化削弱定位效果

定位理論的成立存在一個前提條件,消費者大多數情況下願意購買領導品牌,而非其他品牌。

但是這個前提條件正在面臨兩個挑戰。

一方面,國內產業鏈和生產工藝漸趨成熟,小品牌也可能做到大品牌那樣的產品質量。

而且消費者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分享消費體驗,各個品牌的感知質量越來越透明。

消費者沒有必要過多地依靠品牌領導地位來保證選購的穩妥,反而更多地參考品牌個性、價值觀以及其他社交互動方式。

另一方面,消費者本身也存在心理偏好的差異化,比如有的人就喜歡家鄉品牌,有的人就喜歡某個明星使用的品牌。

因此,即便你的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成為品類領導者,銷量遙遙領先,也無妨消費者選擇其他品牌。即:

定位價值=定位成功率×(定位市場價值+品牌延伸價值-傳播成本-消費者偏好差異化損失)

IDG資本新消費時代峰會上,喜茶的創始人聶雲宸也曾表示:

當時我們首創芝士奶蓋茶,很想讓消費者知道這一點,於是就在廣告語寫上「喜茶是芝士奶蓋茶的首創者」。但我們發現這種宣傳很無力,其實消費者買產品很多時候是找共鳴的。後來,喜茶的宣傳語就調整為「一杯喜茶激發一份靈感」。

(4)渠道限制性

定位理論的成立還有一個前提條件,消費者購買領導品牌時,可以快捷方便地從銷售渠道獲得,否則,消費者只好選購其他非領導品牌。

渠道限制性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渠道政策。雖然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大大提高了商品流通效率,但截止2018年中國零售行業線上份額僅佔30%左右,70%的消費仍在線下。

線下渠道複雜的利益關係網,存在很多顯性和隱性的排他政策協議。攻佔線下渠道不是定位理論可以實現的。

二是行業特點。通常服務行業的渠道限制性很大。

服務行業的渠道以店鋪為主,比如餐飲、KTV、美容美甲等,基本上都是以店鋪位置為核心,輻射周邊5公裡內的消費者。

典型的案例,西貝請特勞特諮詢公司,定位「西北菜」,而後又請裡斯諮詢公司,定位「烹羊專家」,但耗資千萬,也不見起色。

後來華與華諮詢公司通過打造超級符號成功激活「西貝莜麵村」。

因為即使你知道西貝是西北菜領導品牌、烹羊專家,但你家或公司附近沒有西貝,也只好選擇其他餐飲品牌。

華與華的超級符號方法為什麼激活了西貝品牌呢?因為餐飲等服務企業的渠道獲客,主要取決於地理位置。

超級符號理論打造的口號、logo、桌布、海報、門頭等傳播工具,都是基於店鋪本身的。

店鋪既是渠道,又是產品,更是廣告媒介。這種營銷方法不必依靠大規模的廣告投放,也不受限於渠道密度。

定位價值公式基本成型:

定位價值=定位成功率×(定位市場價值+品牌延伸價值-傳播成本-消費者偏好差異化損失)/渠道限制性

本期總結

特勞特和裡斯提出的定位理論,並不是營銷戰略的唯一真理,也需要其他營銷理論和實踐環節的支持和協同。

它需要沿著理解需求、創造價值、傳遞認知、建立關係的營銷戰略閉環進行迭代升級。

定位價值公式,正試圖把闡述得無邊界的定位理論,限定在一個可綜合量化評估的框架裡。

當你使用定位理論時,至少要按照這個公式,調研和評估這項決策的綜合價值,包括品類分化和品牌延伸之間的權衡、廣告投資回報率(ROI)和行業渠道的適用性。

營銷戰略是集經濟學、管理學和心理學為一體的應用科學,缺少哪種思維都會出現漏洞。

成功的定位無不相似,因為它們都符合定位理論;失敗的定位各有不幸,因為它們只符合定位理論。

定位理論該升級了。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鄭光濤Grant(ID:Grant-Insight),作者:鄭光濤Grant,科特勒諮詢集團商業顧問,「增長戰略系統」方法論創立者。

本文來源鄭光濤Grant,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你很努力,卻依然賺不到錢?這裡給你答案
    網創人,收入千差萬別,同樣過一天,別人賺錢了,你沒賺不到。賺不到錢,一小部分是能力問題,更多的是態度問題。任何行業都不存在很努力卻賺不到錢的人。做網絡,事業和生活混在一起,工作娛樂一鍵切換。如果覺得自己很努力,卻還是賺不到錢,那就說明你做事的方法不對。
  • 為什麼聽了那麼多課,依然賺不到錢?
    為什麼聽了那麼多課,依然賺不到錢?昨天是系列課程:系統打造社群的第二節,三招打造牛逼引流系統,說說我的聽課感悟:我們在聽課的時候,要思考對方,為什麼這樣講,他是怎樣思考的,就比如,我們都知道《道德經》,我們要思考的是,老子在寫道德經的時候,想了什麼,他的用意是什麼昨天老師的講課,我一邊聽,一邊思考,老師講到,成功是系統的
  • 為什麼看了那麼多網賺項目,卻依然賺不到錢
    在網上沒賺到錢的人,無外乎那麼幾種人。不知道怎麼做的,或者是知道怎麼做,但是就是有各種藉口不去做的。2、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為什麼?因為他們就喜歡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網絡上的東西,看不到摸不著,總覺得不真實。
  • 為什麼你很努力,卻還是賺不到錢?
    搞錯這兩點,再努力也賺不到錢!那最近呢,有不少聽眾比較苦惱,說自己明明很努力,也很上進,但是為什麼總是賺不到錢?一年、兩年都是如此。連自己都不知道還能撐多久。甚至還有一位聽眾提到這個問題時,都已經覺得人生乏味,未來無趣了。我想這應該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吧?所以有必要優先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賺不到錢?不是錢的問題,一定是你的問題!
    關鍵還在於你如何去用,如何在生活和事業中去運用和落地,從理論到實踐,真正賺到錢。賺錢的人到哪裡都能賺錢,不賺錢的去哪裡都賺不到錢,區別到底在哪裡?最大的不同就是每個人【思維】的不同!普通工人家庭,沒有實力,沒有人脈,沒有背景,更沒有錢。就是運用上面這句話,在網際網路擺攤,用各大平臺作為依託,做自己個人的網際網路布局,兼職收入遠超本職的工資收入。
  • 你累得跟狗一樣 為什麼還是賺不到錢?
    每天累得跟狗一樣,為什麼還賺那麼少?說好的勤勞致富呢?靠辛苦、努力為啥就賺不了錢? Oh, my God,這個時代怎麼了?  1、20+歲窮,窮一生!寒門出貴子,更難了!為啥?因為你的起薪多少基本決定你後半生的收入!  美國兩名經濟學家進行了專門的研究,起薪高低或影響一生收入,大多數第一份工作薪酬低的人,幾十年依然收入不高。
  • 你為什麼賺不到錢?看懂了今天的文章 賺錢是水到渠成的
    有人日進鬥金,有人一事無成;有人一年掙到別人一輩子掙不到的錢,有人終其一生混個溫飽。所以,在回答為什麼賺不到錢之前,我們先來剖析一下金錢的本質。但現實中,很多人成了金錢的奴隸,你變成了工具,金錢成了主人,這就是導致他們賺不到錢的根本原因!等價物更好理解。白菜1塊錢一斤,土豆3塊錢一斤,那麼3斤白菜就可以換1斤土豆。所以,值多少錢就是價值的具象化,你能賺多少錢取決於你的價值。張三月薪3千元,李四月薪3萬元,就是他們價值不同的體現。
  • 你為什麼賺不到錢?別人為什麼比你賺錢多?核心原因就在這裡
    很多人都抱怨賺不到錢,可是抱怨之餘很少有人會真正分析賺不到錢的原因。為什麼賺不到錢?原因有很多,有思維的原因,也有選擇的原因,但是,有一點我覺得大家都應該分析分析,相對比自己的同事,和自己起跑線幾乎一樣的人,為什麼有的人工作做得很優秀,很快升級加薪,而又有些人在一個位置上呆了很多年,一直沒有升遷;跟自己周圍的朋友相比,剛開始你們賺錢都差不多,過了幾年之後,差距就拉開了,而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你有沒有問問核心的問題在哪裡?
  • 為什麼絕大部分人都賺不到錢?
    當然,想要賺大錢,並不是很容易,除了自身能力突出以外,還需要相當大的運氣。如果是在三四線城市,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在職場上能拿到的收入大概也就是每個月幾千塊錢,能做到月入過萬的已經算是高收入人群了。而網際網路上的項目,很多都是可以輕鬆做到月入5位數的。但為什麼大部分人都賺不到錢?答案正是「習慣」。
  • 《會賺錢的人想的不一樣》:永遠賺不到認知之外的錢,除非靠運氣
    可是為什麼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上呢?是能力不夠,努力不夠,還是欠缺方法和技巧?或者時運不濟?也或許是在你潛意識中,對於金錢、財富有一些錯誤信念,限制阻礙著你,而你並不自知?我們永遠賺不到超出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靠運氣。
  • 財不入急門,急於賺錢可能賺不到錢
    為什麼我不去學?不是我不思進取,實在是我不想那麼急於賺錢,要知道,誰都想一下子就賺幾千萬。如果你學的都是賺幾千萬的「九陰真經」,請問:那些老師會免費教你嗎?做夢去吧!還那麼想急切地賺大錢嗎?-02-心理揭秘為什麼越想賺錢越賺不到錢?
  • 懂得了這些,你就不愁賺不到錢!
    但是很多人整天忙忙碌碌,看似也很辛苦,就是賺不到錢,那是因為定位還不夠清晰。一旦有了定位,一個絕招就能讓你吃穿不愁,因為有了定位,你會更加聚焦,說到某個領域,別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你。沒有定位,你就是在胡亂的走,一直在找方向。而有了定位,你就有了目標,直接朝著目標前進,就能成功。迷茫的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方向,沒有定位。
  • 包子答題:都說網賺那麼賺,為何我還是賺不到錢?
    這其中有個高頻率出現的問題,那就是:都說網上賺錢很容易,為什麼我總是賺不到錢?嗯,我也聽說了網上賺錢很容易,甚至一夜暴富的也不在少數。或者某網店一年賺上千萬,誰炒比特幣又在深圳買了幾套房。又或者某新人寫公號三月賺幾十萬,小白靠著視頻搬運到油管一年賺了上百萬。……這麼一些傳說,都是真實發生的,而且在你看這篇文章的同時,某個地方的角落正在產生新的傳說。也正是這些故事吸引著無數人前僕後繼,可惜,如那些提出問題的網友一樣,多數人依然收入寥寥。
  • 戰略 | 定位理論為什麼不能解釋BAT的成功?
    過去十多年來,定位理論在中國一直很流行,遠超過了其他管理理論。如果你看到某品牌說自己是「某某(品類)領域的領導者」,或者「某某(品牌)就是某某(品類)」,那麼基本可以確定,要麼這家公司做過定位諮詢,要麼是參加過定位培訓課程,這基本上是定位理論的Slogan了。
  • 道德經一句話揭示,為啥你創業賺不到錢?
    道德經一句話揭示,為啥你創業賺不到錢?有人說現在是最好的時代。當然,也有人說現在是最不好的時代。不管是什麼時代,賺錢的人總能賺到錢,賺不到錢的總是賺不到錢。淘寶賣貨的那麼多,為什麼銷售火爆賺錢的就那麼幾家?賣手機的那麼多,為什麼佔據絕對大佔比份額的只有那麼一兩個品牌?公司銷售那麼多,為什麼銷冠總是那麼一兩個傢伙?有許多人抱怨這個世界不公平,自己沒有資源,沒有背景,沒有經驗,沒有貴人相助……總是幻想著老天爺能夠天降機遇+餡餅,自己也能出人頭地,一飛沖天。
  • 你為什麼賺不到錢?別灌雞湯了,這篇文章一語道破關鍵
    創業,人人都想進入躺賺的暴利行業,當然這是不現實的,暴利行業非普通人所能及。看看周圍,創業的能活下來就不錯了。我勸那些雞湯喝多的人,別用年薪百萬來衡量成功與否。你的專業工作尚且做不到年薪過萬,又有什麼底氣認為自己創業能走上人生巔峰?創業前,我們一定要對大環境有清晰的認識,透過光鮮外表看到創業者在泥土裡打滾的樣子,認清創業的艱辛和成功的偶然性。
  • 這麼多人在網上賺錢,為什麼你賺不到?
    有人希望能業餘賺點外快,有人希望多一分收入,有人希望當成事業來做。雖然很多人參與了,但大多數人都失敗了。不但浪費了經歷,還沒有賺到錢。那麼,為什麼人家能賺到錢,你卻賺不到呢?各位,是誰出問題了?問題到底出在哪?
  • 為什麼越聰明的人越賺不到錢?
    看到這個題目,肯定很多人不相信,但其實越聰明的人越賺不到錢有時就是冰冷的事實。聰明是智慧的天敵!先給大家分享個我親身經歷的小故事。2013年的時候,我在做第二家公司。公司有一個銷售員,年紀比我大一些,非常聰明。有次吃飯的時候就和我說:「你知道嗎?餘額寶可以賺錢!」
  • 東哥講核心:為什麼說;一個人賺不到超出他認知的錢?
    又賺不到錢?在很多人眼裡,一件事情要不要做,取決於當下有沒有用這就是一個人的認知我們都聽說過;一個人,賺不到超出他認知的錢你的認知:你先帶我賺到錢了,我再給你發紅包你的認知;那些賺大錢的人,都是家裡有背景的,馬雲他爸是XX局長你的認知:前幾年那個XX機會,我比別人知道的還早呢,當時我沒錢去做,要是當時有幾萬塊錢,現在我早都千萬身家了。。。。。。
  • 樊登:沒有「秘密」的公司,賺不到錢
    那麼,樊登讀書會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第一步,找到真正問題創業的初衷一定是你找到了一個問題,而不是你想要找到創業的感覺。 有些時候,投資人特別害怕發明人。 沒有秘密的公司,賺不到錢反脆弱創業第二步是,找到一個秘密。沒有秘密的公司賺不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