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了一個男生的提問,他說自己的女朋友最近在鬧分手,原因就是覺得跟他在一起沒有安全感。而且,這樣的話出現了不止一次。
最開始女朋友這樣說了之後,他會每天把自己的聊天記錄啊、轉帳記錄啊給女朋友看,以證明自己的清白。甚至還去辦了健身卡開始健身,可以說是在精神和外形上都在往「安全感」上靠攏。
可女友依舊覺得沒有安全感,甚至現在依然提出分手。
其實不僅僅是這個男生,我在接諮詢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男生對女生的安全感表示疑惑。想要修復關係的男生對於女生需要的安全感,大部分是這樣覺得(認知)的:「女生要的安全感,是永遠滿足不了的,並且女生自己也表述不清楚什麼是安全感,所以,一但兩個人因為安全感發生分歧,這段感情基本就涼了。」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女生並不是滿足不了,更不是表述不清楚什麼是安全感。
問題的關鍵在於——男生的理解和女生的表達,從一開始就不在一個頻道。
我常常說,男生的理解力是直線,是理性,是合理化,而女生的標書裡是曲線,是感性,是非線性的進程。
所以,就會造成男生不裂解女生要什麼,女生覺得男生不懂自己。之後造成一系列的矛盾,都歸咎於一句:「你給不了我要的安全感。」
其實,想要給予女生安全感,首先就得知道女生在怎樣的情景和狀態下,會覺得你能給她安全感。
雖然聽起來挺繞的,但簡單理解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如果你連女朋友什麼時候會需要你的安全感和支持,什麼時候能被你提供的安全感所觸動都不了解,那你真的沒法去經營好一段戀愛了。
一.吊橋效應。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吊橋效應」。所謂的吊橋效應就是當兩個人同時在一座危險的吊橋行走時,內心對於跌落的恐懼會轉變成對身邊人依賴,而這種依賴,則會錯讓人把當時的感覺認同為好感或者愛意。
簡單理解就是:在一個有些許危險性的場景下,女生會把因為危機感而產生的心跳加速、面紅耳赤,錯認為是對身邊人產生好感才會有的。
這種時候作為男生如果表現出抱持、有擔當的一面,女生肯定會覺得這個男生是一個有擔當的男生。
在現實中我們常見的具有吊橋效應的場景有:
男生騎摩託車,女生在後座摟著男生的腰;
出國旅行,因為語言不通自己不能交流,對外溝通全部依靠男生;
疫情期間男生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陪伴等等。
二.差異化對比。
女生很多時候的安全感,是來自男生的差異化。
而這個差異化的體現就在於:男生對待外人和對待自己有相當大的區別。
比如說,如果她的身邊有一隻兔子,她會覺得它溫順、可愛、聽話,但不會產生安全感。
如果這個兔子換成獅子,她就會很有壓力了,覺得獅子很可怕。
但要是這隻獅子對其他人兇狠,很殘暴,唯獨對她溫順聽話,時時保護她不受到傷害,這個時候她就不會害怕它了,反而會產生一種奇異的安全感——它很兇猛,但會對我一個人溫順。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始終如一的穩定、乖巧、隨傳隨到,並不能夠讓女人產生安全感,只會讓她覺得這個人很好。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女生在什麼情況下回急需男生提供的安全感,也知道了女生在怎樣的情景和狀態下會被攬勝提供的安全感所觸動。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女生在什麼情況下會急需男生提供的安全感,也知道了女生在怎樣的情景和狀態下會被攬勝提供的安全感所觸動。
所以,現在剩下唯一的問題,就是如何去實際操作當中,給女生提供安全感了。
一.用行動說話。
網上有這樣一句話:男人的嘴,騙人的鬼。
很多女生不會輕易相信男人脫口而出的承諾和海誓山盟,所以,不要奢望自己可以靠一張嘴來讓女生有安全感。
真正的安全感,是靠行動表現的。
在相處中,也許你會因為她不喜歡煙味兒,你就漸漸戒了煙;她喜歡你溫柔一些,你就收起鋒芒安靜的坐在她身邊;你不再晚歸只想和她一起入眠。
我們總說如果你愛我,就要接受最真實的我,你要接受我的缺點我的毛病並且不要我改變。
但實際就算你不用去要求改變,她也會在日升月落的以議案議案裡慢慢變化逐漸變成你喜歡的樣子,這不是放低自己,而是她對你做出的有安全感的行為的反應。
二.會表達,才是安全感。
愛情中,女生的心理需要一個基本的穩定環境。
有些人經常會用打電話等方式來反覆確認對方會不會突然離開,但是過度的追求穩定,很容易給對方造成困擾。
如果一個非常渴求安全感的人遇到了一個很願意給對方這種安全感的人,那兩個人在一起就會很和諧。
但如果,她想要一個簡單的安全感,就是當你回家後會第一個和她說「我到家了」,或者什麼時候都會主動和她寶貝,不讓她擔心,但你卻覺得這些事對於自己來說都是麻煩,那麼她和你相處起來就會非常累,非常的沒有安全感。
實際上很多時候不是女生缺乏安全感,二十沒有找到一個會照顧她的安全感的人!!!
所以,有時候告訴對方你還在,就是表達安全感的最好方式。
最後,我想知道你的女友的安全感是高是低呢?或者,她有沒有表達過自己沒有安全感呢?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