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動為全市孕產婦保駕護航 記煙臺毓璜頂醫院產科主任王媛麗

2020-12-17 瀟湘晨報

王媛麗(左一)查看孕婦檢查報告

膠東在線3月9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馬瑾)「疫情之下,好多事情都可以緩一緩,唯獨新生命的到來是任何意外都阻擋不了的。」

3月5日,煙臺毓璜頂醫院產科門診。主任王媛麗看完了近30名高危產婦,她看了下表,已經快中午12點了。

作為煙臺市孕產婦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組長,王媛麗不僅要「坐鎮」院內製定嚴密的疫情防控方案,還要為全市各級醫院產科「鞍前馬後」,早出晚歸已經成了她的習慣。從1月20日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到現在,王媛麗一直「連軸轉」,她帶領著團隊衝鋒在前,勇挑重擔,用精湛的技術、無私的奉獻為全市孕產婦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駕護航,用實際行動書寫了「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華麗篇章。

有條不紊,疫情下突發首次考驗

「王主任,B超結果出來了,您快幫我看看。」

「刀口恢復的不錯,B超檢查也一切正常。」

今年41歲的劉女士本該生完孩子後42天回院複查,因為疫情,她拖到了兩個月回診。「我的複查拖了一段日子,不過毓璜頂醫院在疫情期間開通了線上問診,我諮詢過像我這種情況是可以拖拖的。」經王媛麗檢查,劉女士恢復的不錯,這也讓她放了心。

「請問我這個B超可以改時間去做嗎?」「我過了預約B超的時間怎麼辦?」「去產科門診應該注意什麼啊?」門診內王媛麗不斷忙碌著,門診外產科門診護士長侯媛媛也在不斷接著電話回答著產婦的各種問題,不到一上午,她就接了幾十個電話。「產婦的心情我們都理解,所以我們也是每天都安撫好大家的情緒,儘量解決大家的難題。」侯媛媛說,在王媛麗的帶領下,整個產科及門診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消毒、檢查、就診等工作,這幾天隨著疫情的緩解,產科門診的專家和號源也在不斷增加,一天能有200多名產婦就診。

從院內防範措施到工作流程,從成立「孕產婦救治專家團隊」到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從安排隔離病房到幫助下級醫院會診救治……1月20日接到疫情防控通知開始,王媛麗就做好了一切準備。

年三十,正在產科門診坐診的王媛麗經歷了疫情下的首次突發考驗——一名孕婦在產科門診急產分娩了。「好疼啊!好疼啊!」當天早上8點多,一名30多歲的孕婦及家屬在門診外大聲呼喊,王媛麗第一時間衝出診室了解情況,隨即趕緊將孕婦帶到檢查室。「經過檢查,孕婦宮口已開全,馬上就要生了,根本來不及轉到產房,於是我戴上手套,迅速的為她做會陰消毒準備接生,值班護士趕緊通知產房助產士帶著產包到檢查室,同時進行環境消毒,也就五六分鐘的時間,這名產婦就順利生下了6斤的男嬰。」

坐診結束,王媛麗顧不上吃飯,直奔產科,她還牽掛著早上在門診分娩的產婦。「產婦當時看到我很激動,一直不停在感謝我,其實真的不用感謝,這都是我們醫護人員的『本能』。」

焦慮,擔憂,喜悅,暖心……今年產婦的心情可以說是百感交集,但在產科,她們就像置身在「春天裡」。作為煙臺地區分娩量最大的醫院,2月份,毓璜頂醫院產科共有673名新生兒出生,其中剖宮產343例,母嬰皆平安。「瓜熟蒂落、新生命的到來是任何意外都阻擋不了的。」王媛麗笑著說。

王媛麗(左三)與病區護士長溝通如何進行病區消毒

層層把關,安全責任大於天

安全責任大於天,對於產科而言更是如此。記者發現,除了偶爾有幾聲嬰兒的啼哭聲,整個產科走廊甚至病房都格外安靜,這和疫情之下的層層把關有直接關係。

「我老婆剛生孩子,這是我和月嫂的陪護卡,你們看下。」市民劉先生穿過醫院一樓大廳,經過首層「把關員」體溫檢測和身份證驗證,來到了產科門口,門衛和護士檢查沒問題後,劉先生和月嫂進入病房,隨即科內護士會進行第三次「把關」。

王媛麗告訴記者,因為疫情的特殊情況,所以家屬現在不能隨便探望產婦,產科為每個產婦家屬準備了陪護卡,分娩前一床一證,分娩後一床兩證。「一人照顧產婦,一人照顧孩子,足夠了!」

春節期間,產科所有醫護人員主動放棄假期,幾乎每天全員在崗;工作期間,加班加點,顧不上吃飯、休息,把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需要幫助的孕產婦們身上。2月28日,產科迎來了剖宮產高峰日,一天下來整個產科進行了二十多臺剖宮產手術,王媛麗奮戰在手術室一線,剖宮產做了一臺又一臺。

「不好,產婦子宮出血!」下午最後一臺是一名45歲的高齡產婦,她不僅有妊娠高血壓、糖尿病還合併前置胎盤,胎兒娩出後產婦發生術後出血,情況十分危急。王媛麗立即縫合迅速止血,手術結束後又繼續留在手術室進行觀察,直至產婦情況平穩才回到病房。

到了晚上十點,待產婦情況完全平穩了,王媛麗才拖著疲倦的身軀返回家中。第二天一大早,她又按照「習慣」提前到達產科,查看科裡的消毒、防控、物資準備等情況,做好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預案,保證一天工作有序開展。

產科病區入口設有預檢分診體溫測量處

統籌全市,做好孕產科疫情防控治療工作

作為煙臺市孕產婦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組長,王媛麗不僅要分管好院內產科工作,還要統籌好全市醫院的孕產科疫情防控及治療工作。

「煙臺市奇山醫院是新冠肺炎市級定點醫療救治醫院,但是奇山醫院沒有產科,所以根據市衛健委的統籌安排,我們中區手術室於麗護士長、產房孫紅助產長、中區麻醉科馬加海主任在第一時間將設備、器材、藥品運往奇山醫院,建立了臨時婦產科手術間和分娩室,以備不時之需。」王媛麗每晚睡前,都會在腦中思考,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還能進行哪些工作。

集結號吹響。2月1日,王媛麗接到萊陽市中心醫院電話,該院一名懷孕7個多月的孕婦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隨即產房劉潔主任跟隨煙臺專家組到萊陽開展救治工作。「到達萊陽醫院後,劉潔主任一方面對孕婦進行心理疏導,一方面和專家組討論病情,制定治療方案,因為救治及時,這名孕婦目前已經康復出院啦。」說到這裡,王媛麗爽朗的笑了。

「大家好,我是產科王媛麗,今天將為大家講解疫情期間如何產檢、住院及出院的注意事項,並解答一系列大家所關心的話題……」3月3日下午3點,毓璜頂醫院宣傳處聯合產科正式推出線上課堂,在王媛麗的辦公室,她首次化身「女主播」,為2000多名孕產婦在線普及了知識,解答了疑惑。「我們這個課程將會持續進行,宣傳處還聯合孕婦學校及產科護理團隊建立了微課堂,特別邀請以李桂芹護士長為主的產科護理團隊、孕婦學校孟君護士長、馬春麗老師於每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定期和寶媽們進行在線互動問答,解答大家所關心的孕期話題,讓每位準媽媽,足不出戶,也能解答心中疑問!」

毓璜頂醫院裡還有許許多多一線人員像王媛麗一樣正在默默奉獻,還有許許多多的溫情故事正在上演。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王媛麗帶領著團隊不畏風險、衝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最美的「婦幼人」。

【來源:膠東在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煙臺毓璜頂醫院產科主任王媛麗:用行動為全市孕產婦保駕護航
    3月5日,煙臺毓璜頂醫院產科門診。主任王媛麗看完了近30名高危產婦,她看了下表,已經快中午12點了。 作為煙臺市孕產婦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組長,王媛麗不僅要「坐鎮」院內製定嚴密的疫情防控方案,還要為全市各級醫院產科「鞍前馬後」,早出晚歸已經成了她的習慣。
  • 煙臺毓璜頂醫院專家為聶拉木一26歲高危孕婦「遠程會診」
    毓璜頂醫院援藏醫生徐安利和當地醫生積極救治,孕婦的陰道出血減少,宮縮較前減輕,但是3天後孕婦再次出現少量流血,B超複查的結果表現為部分胎膜剝離及宮頸內口處胎盤部分剝離。因當地醫療條件有限,孕婦家屬及當地醫生擔心繼續保胎患者會出現大出血等危險,徐安利就是否繼續保胎向煙臺毓璜頂醫院求助。
  • 毓璜頂醫院產科公益直播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注意事項
    9日(周二)下午3:30,煙臺毓璜頂醫院宣傳處聯合產科再次推出產科線上課堂!產科王媛麗主任將做客直播間,向各位寶媽講解了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注意事項。產科王媛麗主任將做客直播間 什麼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王媛麗介紹,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孕期特有的疾病,只有孕婦才可能患上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多發生於妊娠20周以後,以高血壓、蛋白尿為主要特徵,可伴有血小管痙攣、內皮損傷、局部出血,全身多器官功能損害或功能衰竭。根據發生時間及嚴重程度可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分為五類,即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慢性高血壓伴子癇前期、慢性高血壓。
  • 煙臺毓璜頂醫院劉志芬——產婦的幸運星
    煙臺毓璜頂醫院劉志芬  仁心妙手,待患如親,她是產婦的幸運星。  ——題記  劉志芬,女,漢族,1960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煙臺毓璜頂醫院婦產科副主任、產科主任,主任醫師,青島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
  • 煙臺毓璜頂醫院眼科主任李元彬團隊:愛與光明同在
    慶幸得是,經多方打聽,王先生慕名來到了煙臺毓璜頂醫院眼科。李元彬(左二)和她的工作團隊 九旬老人幾近失明還患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術後第二天復明出院據李主任介紹,在煙臺毓璜頂醫院眼科,類似這樣情況複雜、手術難度很大的的白內障患者還有很多。
  • 三亞舉辦孕產婦保健知識培訓 為兩孩政策保駕護航
    三亞舉辦孕產婦保健知識培訓 為兩孩政策保駕護航 人民網三亞6月7日電 日前,三亞市舉辦2017年孕產婦規範化保健和高危孕產婦管理知識培訓,來自三亞、樂東、陵水等海南島南部地區的多家醫院婦產科醫護人員200多人參加了培訓
  • 2020年煙臺科學大講堂預告——孕期營養與保健
    膠東在線10月20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崔方榮) 2020年10月30日下午3:00,煙臺科學大講堂將在煙臺毓璜頂醫院東區一樓孕婦學校舉行,並通過膠東在線網站進行現場直播。本次活動由煙臺市科協主辦,煙臺毓璜頂醫院承辦,齊魯晚報煙臺記者站、膠東在線網站協辦。
  • 煙臺毓璜頂醫院對口支援醫療隊成功斷臂再植
    5月13日,記者從煙臺毓璜頂醫院獲悉,毓璜頂醫院對口支援的長島縣人民醫院的創傷外科副主任醫師孫煜傑成功為33歲小夥實施斷臂再植手術,不僅以高超醫術幫傷者轉危為安,也體現了毓璜頂醫院深入落實城鄉對口支援工作,扛起健康扶大旗的初心與使命。孫煜傑(右)為患者實施斷臂再植手術。
  • 煙臺毓璜頂醫院全科醫學門診開診
    而今這種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近日,煙臺毓璜頂醫院全科醫學門診開診,不論市民有任何患病症狀,到這個科室都能得到專業而有效的指導,即 使要進行專科就診,也會更明確。與治癒醫學不同,全科醫學關注 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病,倡導以預防為導向的全程照顧,注重早期發現並處理疾患,將預防疾病與維護健康有效結合。為了順應形勢發展要求,今年年初,煙臺毓璜頂醫院開始著手籌建全科醫學團隊,但在此前相關調研學習早已開展。
  • 享三甲醫院專家服務,煙臺毓璜頂醫院體檢中心用心為市民管理健康
    在這方面,煙臺毓璜頂醫院的探索和努力早在2005年就已經 開始。在著眼疾病治療的同時,煙臺毓璜頂醫院體檢中心引進高科技人才和先進設備,完善檢前、檢中和檢後的各個環節, 提高疾病早期篩查和發現率的同時更關注慢病管理和居民健康管理,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
  • 山東省2020年第六期(煙臺)臍帶血採集人員培訓班隆重舉辦
    2020年12月12日,山東省2020年第六期(煙臺)臍帶血採集人員培訓班在風景秀麗、物產豐富的煙臺,隆重舉辦。  為進一步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帶來的疫情風險,此次會議採用線上直播+線下會議、主會場+分會場的形式,讓觀眾同步觀看大會內容。
  • 煙臺毓璜頂醫院多學科合力救治,助危重症患者生死線上「返程」
    提到呂麗(化名)的名字,煙臺毓璜頂醫院多個學科的大夫們心頭一緊。就在11月25日,他們合力將這名24歲、剛剛成為「媽媽」的危重症患者從生死線上拉回,在這場由「腹痛」引發的生死時速中拼盡了全力。驚險:重症入院,她多項指標危及生命呂麗(化名)究竟得了什麼病?
  • 臨泉縣人民醫院召開產科技能大賽經驗總結會
    12月12日,在全市危急重症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技能大賽中,臨泉縣人民醫院代表隊一展風姿,榮獲團體三等獎。為進一步總結大賽經驗,找準差距,切實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優」的目的,12月16日下午,臨泉縣人民醫院召開阜陽市危急重症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技能大賽經驗總結會。
  • 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
    父母帶小麗先後走了很多家醫院,結果都無功而返。後來,與她有相似經歷的病友告訴小麗父母,煙臺毓璜頂醫院能治好這病,於是,一家人來到煙臺毓璜頂醫院。經過動態腦電圖、磁共振成像、PET-CT等全面檢查和充分的術前準備,湯國太主任醫師在顯微鏡下採用皮層電極與深部電極聯合檢測為小麗實施了山東省首例選擇性海馬-杏仁核切除術。術後隨訪5年,病人抽搐症狀及腹部不適感完全消失!
  • 患病女孩臍帶血移植成功獲新生來毓璜頂醫院致謝
    為表達這份感激之情,近日,涵涵趕赴醫院致謝。與此同時,煙臺毓璜頂醫院與山東省臍血庫舉辦 「生命臍跡 感恩有你」活動,讓患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向臍血救護天使和產科醫護工作者藉此機會表達感恩之心。18日上午,有一位名叫涵涵的「神秘」嘉賓悄悄來到了毓璜頂醫院產科,她有一些感恩的話,想當面說給產科醫護聽。
  • 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
    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孫旭文主任    不久前,煙臺毓璜頂醫院又傳來喜訊:該院又有神經內科等8個學科成功爭創山東省臨床重點專科。此次該院爭創的重點專科數量與省立醫院、青醫附院同居省內各大醫院首位。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孫旭文介紹,作為煙臺地區唯一一家國家衛計委腦卒中篩查基地,在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每月住院治療的近400例患者中,近七成是腦血管疾病。
  • 石家莊港大婦產醫院是正規醫院嗎?石家莊專業婦科、產科高端醫院
    為廣大女性提供專業優質的就醫體驗!石家莊港大婦產醫院相比其他醫院擁有很多優勢,下面來為大家詳細介紹。1、防護結合,保障孕婦安全近年大齡孕產婦、高危孕產婦越來越多。由於女性懷孕年齡普遍偏大,高血壓、糖尿病、流產、前置胎盤等妊娠期合併症及併發症風險也在成倍增長。
  • 毓璜頂醫院多學科合力救治 危重症患者生死線上「返程」
    提到呂麗(化名)的名字,煙臺毓璜頂醫院多個學科的大夫們心頭一緊。就在11月25日,他們合力將這名24歲,剛剛成為「媽媽」的危重症患者從生死線上拉回,在這場由「腹痛」引發的生死時速中拼盡了全力。  驚險:重症入院,她多項指標危及生命  呂麗(化名)究竟得了什麼病?
  • 【杏林青春】產科開展孕產婦急危重症應急演練
    為進一步規範高危孕產婦救治流程,提高急危重症孕產婦救治能力,產科於3月7日下午,在產房開展了「肩難產」和「產後出血」為主要內容的應急操作演練。
  • 煙臺十佳創新人才:煙臺毓璜頂醫院宋西成
    宋西成,1994年9月至今於煙臺毓璜頂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工作,現任煙臺毓璜頂醫院副院長、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學科帶頭人、教研室主任、耳鼻喉口腔科黨支部書記。主攻方向為頭頸-顱底外科,專業特長為內鏡鼻科-顱底外科微創技術、頭頸腫瘤手術及功能重建、腫瘤基因多態性及分子流行病學、上下氣道炎症及發病機制等轉化醫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