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一隻知更鳥》:披著「種族鬥爭」外衣的育兒手札

2020-12-22 小鹿有心

作者:小鹿有心

原創作品,轉載需註明出處

1931年,9名年輕的黑人被指控強姦了兩名白人婦女。雖然當時距離林肯發布解放奴隸的《最後宣言》已經過去了68年,但是美國南部的部分地區仍殘留著種族歧視觀念。

在漫長的審訊中,即使兩名白人婦女的口供疑點叢生,即使許多優秀的律師和美國市民都站在黑人一方,其中4名黑人依然被判長期監禁。因為案發地點在斯科茨博羅,這個案件也被稱為「斯科茨博羅案件」。

1957年,哈珀·李回到自己的家鄉小鎮,她回憶起自己5歲時發生的這起案件,以此為藍本寫下了一本膾炙人口的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

小說內容

小說採用倒敘的敘事手法,以哥哥傑姆手上的殘疾設下了懸念,引出了讀者對於尤厄爾家與怪人拉德利家的猜測,然後根據阿瑟和湯姆·魯賓遜前後兩條線索將故事徐徐展開。

梅克姆鎮有一戶人盡皆知的怪人——拉德利家族。15年前,拉德利家族的孩子阿瑟犯下了大錯,之後他就被他的父親關在家裡,一步也未曾踏出。從此他們家不去教堂,不串門,不參加布道會,過起了離群索居的日子。

拉德利家族的怪異行為,使得街頭巷尾、左鄰右舍流言四起,"腐朽"、"殘暴"、"面目可憎"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哥哥傑姆和妹妹斯庫特正處於好動時期,怪人阿瑟的故事讓他們著迷,怎麼把這個15年未露面的阿瑟引出家門成了他們童年時一道又刺激又恐懼的題目。

他們透過百葉窗偷窺他、用魚竿給他送信、大半夜偷偷闖入他們家,都未能見到他。

父親阿迪克斯教導他們要學會尊重他的生活,於是,與阿瑟的見面成了一個壓在他們心底、不能強求的遺憾。

湯姆·魯賓遜是一個善良的黑人,他經常幫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次,他的好心相助成了尤厄爾家族控告他強姦罪名的契機。為了維護公義,父親阿迪克斯選擇成為湯姆·魯賓遜的辯護律師,這一舉動使得他們家遭受了鎮上諸多白人的唾罵。

即使真相在阿迪克斯的舉證下呼之欲出,但是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使得湯姆·魯賓遜仍被判有罪。

湯姆·魯賓遜死後,尤厄爾為了報復多管閒事的阿迪克斯,企圖攔截殺害傑姆和斯庫特,千鈞一髮下,阿瑟救下他們,並殺死了尤厄爾人。為了保護阿瑟,傑姆替他擔下了這一項過失殺人罪。

這本小說人物眾多、性格鮮明,讀者可以體會到字裡行間、隨著時間的推移,主人公與身邊其他人的成長過程。

偏見與歧視都是指向善良的一把利刃

阿瑟曾經也是一個和傑姆、斯庫特一樣活潑生動的孩子,但在他長期以來太過前衛的作風下,他的一個惡作劇被無限放大,乃至身上被羅列了一堆莫須有的罪名,被送上了未成年人法庭。

法庭判決後,拉德利家族閉門謝客的不合群行為讓鎮上的人對他們有了偏見。

流言愈演愈烈,漸漸的,拉德利家族成了人人避而遠之的邪穢,拉德利的人也被妖魔化。

有人信誓旦旦地說自己吃了他們家樹上掉下的果子而中毒,有人也說親眼瞧見阿瑟拿刀傷害了自己的父親,更有人說午夜看見遊魂似的阿瑟在自己窗邊窺視。

鎮上的人寧願繞遠路也不願意從拉德利門前經過,甚至連自己家的盆栽死了也要歸咎為拉德利家呼出的一口氣。

當鎮上的人們因為拉德利的不合群而心生不滿時,偏見就在他們心中紮根了。他們選擇性地看見自己想看的東西、選擇性地聽見符合自己意願的東西,然後添油加醋地將它傳遞出去。

若說阿瑟一念之差犯下的惡作劇是他這個年紀難以避免的頑皮,那麼真正可怕的、利刃一樣的是鎮上人們對他們家深入習俗的謬誤與偏見。

這偏見像是禁錮人們思想的兩道窄牆,也像是抽在拉德利這個姓氏上的一計狠鞭,蒙蔽了自己,也傷害了他人。

但是即使阿瑟被囚禁了15年,他依然保持了內心的溫柔與善良。他在發現了傑姆和斯庫特的窺視後,暗中陸陸續續給他們送去了自己珍愛的小禮物:幾片口香糖、兩枚硬幣、兩塊親手刻成的香皂娃娃、一塊生鏽的獎牌還有一隻損毀的懷表。

他會在寒冷的冬天,悄悄地給瑟瑟發抖的斯庫特披上毯子,會在他們遭受人身傷害時,不顧自己安危挺身而出,也會在斯庫特的道謝聲中羞澀地紅了臉。

15年足夠一個少年成長為青年,把人生最美好的15年虛度在一個暗無天日的環境中,這樣的阿瑟依然保持了難能可貴的赤子之心。

傷害善良的不僅僅是偏見,還有歧視。

湯姆·魯賓遜,一個好心又卑微的黑人,他在對面白人尤厄爾家的求助時,沒有猶豫,沒有拒絕,甚至不要回報。尤厄爾家的女兒勾引他,他甚至不敢碰她,他全部的膽量也僅限於逃跑。

尤厄爾家誣告他強姦,一是惱羞成怒下的丟臉,白人的女兒做出勾引黑人這種下作事情,他們只能倒打一耙,讓罪惡由這個黑人背負;二是利益,這個黑人就住在他們家附近,他低賤的身份會影響到自己的房價。

但是可笑的是,這個自詡高貴的尤厄爾家族,白色的膚色下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腐朽。他們就像是社會的寄生蟲,整日無所事事,靠著政府救濟款繁衍了三代,子孫滿堂。他們家族的人一生只用學會書寫自己的名字,因為籤收救濟支票時要用。

若說尤厄爾黑在言行,那麼陪審團和鎮上所有歧視黑人的白種人黑在內心,他們自覺高人一等,認為為黑人辯護的阿迪克斯侵犯了他們的利益,他們抵制他、對他實行冷暴力。

他們內心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已經主宰了他們的頭腦,他們不在乎真相,不關心人命,他們看重的只有他們自以為是的高貴血統,他們毫不猶豫葬送了一條善良生動的生命。

偏見與歧視是我們對人對事盲目從眾的根源,只有撥開一層一層厚重的迷霧,學會思考、學會判斷,站在公正的角度,才能看到世界的真相,才不會辜負這世間的善良。

心平氣和去尊重,感同身受去理解,以身作則去成就

有讀者曾經評價這本書:

如果你在童年的時候讀到這本書,那麼你很幸運;如果你在成為父母之前讀過這本書,那麼你的孩子很幸運。

這本書的內容在濃重的偏見與歧視中,還流淌著親人之間脈脈的溫情。阿迪克斯是一個極有魅力的父親,他有自己與兒女相處的一套方式,他也教會我們如何去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

當孩子做出不合我們心意的事情時,不要只相信自己看到的表象,也不要聽取他人對這件事的片面之詞,與孩子有一次平等的對話,聽取他內心的想法。如果是觸及原則性的問題,選擇平和地引導比直接幹預更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如果是無傷大雅的小事,不妨給孩子一點自主權,撒手讓他自己解決。

阿迪克斯永遠尊重孩子,他們的孩子也漸漸學會尊重他人,他們不再嘲笑窮困的同學在餐桌上的異常表現,也不會再人云亦云地將怪人拉德利空想成一個可以出演的劇本,他們學會了尊重阿瑟的生活方式,以不打擾的態度對待異常的人。

孩子是一個非常敏銳的群體,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將他們只當做孩子,也不要隨意敷衍他提出來的任何一個問題,更不要居高臨下地指責孩子的過錯。久而久之,他們也會學會尊重他人。

阿迪克斯說:

"你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說髒話、脾氣暴躁、喜怒無常,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但若因為他們的不好的言行對他們動輒打罵,只會讓他們把一些不好的品格壓抑在心裡,做一個表面上的好孩子。等到再不能管束他們的時候,這些壓抑的品格會像潰堤的洪水一湧而出。

傑姆與阿瑟在某些方面很像,但是他們不同的命運是因為他們有不同的父親。

阿瑟的父親是浸洗教的忠實教徒,他將一切享樂都歸於罪惡。於他而言,阿瑟和夥伴一起看電影、參加舞會、釀酒的行為是不可饒恕的。他就像《肖申克的救贖》中那個手捧《聖經》,以上帝名義控制著監獄裡犯人的典獄長,固執地將阿瑟關在房子裡,確信自己能夠管束他,甚至在自己死後,要求自己的另一個兒子繼承他的遺願,繼續管束阿瑟。

從一個青春好動的少年長成一個畏畏縮縮的青年,阿瑟的悲劇很大原因都是因為他的父親。

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父母要做的是理解、包容他們的不完美。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會發現這很多壞毛病不能幫他們收穫別人的目光和讚美,反而會受到他人的厭惡,他們就會慢慢改掉這些問題。

在他們改正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承認孩子的努力,努力比完成更重要。

阿迪克斯年輕的時候曾是鎮上第一的神槍手,但是他知道真正能維護公道的不是手中魯莽的槍枝,而是法律。不到萬不得已,他從來不展示槍技,他為了心中的公正毅然選擇從事法律行業。

即使他知道湯姆·魯賓遜的案子幾乎沒有贏的可能,但是他仍然為之努力了,他說:

"總不能因為過去一百年我們一敗塗地,就放棄爭取勝利吧。"

"在這個世界上,傑姆最先看到的人是我,然後才去看別人,我一直努力讓自己活得堂堂正正,能夠直視他的目光。"

正是因為他以身作則地為傑姆、斯庫特樹立價值觀,他們才可以堅定不移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他們的善良、豁達感染著周圍更多的人。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頑皮不理解,他們只會用手中的棍棒去逼著孩子學好,卻並不反思自己的問題。他們一邊自己玩著麻將、打著牌,一邊讓孩子去讀書寫字,孩子能接受嗎?

孩子出生來到這世上,最親近的人莫過於父母,他們的榜樣也是父母。想讓孩子做什麼,最好的方式是與他一起做這件事;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不妨先讓自己成為那個模樣。

成為一隻知更鳥,或者做知更鳥的守護者

知更鳥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它什麼壞事也不做:它不吃人們院子裡種植花果蔬菜,不在穀倉裡築巢做窩,只是為人們盡情地歌唱。所以,不要殺死知更鳥,殺死知更鳥就是犯罪。

阿瑟與湯姆就像世間的兩隻知更鳥,他們的生命在人們槍枝一樣的惡言惡行中岌岌可危。阿迪克斯秉持著心中的正義,成為了知更鳥的守護者與保護知更鳥的傳播者,雖然他知道自己人微言輕,有時候會力所不及,但是他儘自己的努力去做。

或成功,或失敗,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正在做。

傑姆雖然手部殘疾,雖然背負了過失殺人的罪名,但他依然豁達,依然熱愛生活,這便是阿迪克斯的成功。

《殺死一隻知更鳥》告訴我們:你做的任何一件善事,你可能短時間內看不到它的成效,但它並非沒有意義。它或許是燎原最初的那一點星火,也可能是匯入江海的那一條溪流,請你一定要堅持下去,也請你相信成功並不遙遠。

寫在後面:

被稱為"上帝之鳥"的知更鳥,他們秉持著一夫一妻制,共同築巢。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夢幻的藍色,名為蒂芙尼藍,它是知更鳥蛋的顏色,也代表著相愛結合之後的愛情結晶;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小說,無論你在哪個年齡段。它的前半部人物關係多而複雜,可能讀來會有些生澀,但是我希望你能花費一點時間,捋一捋人物關係。當你堅持到最後,當你看到斯庫特對著阿瑟說的一句"你好,怪人",那瞬間釋放的善意足以讓你熱淚盈眶。

END

相關焦點

  • 《殺死一隻知更鳥》:知更鳥代表著什麼?跟《聖經》有什麼關係?
    《殺死一隻知更鳥》:知更鳥代表著什麼?跟《聖經》有什麼關係?《殺死一隻知更鳥》的故事相必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這本書一度是圖書館裡面借閱最高的圖書,甚至超過了《聖經》。我在解釋知更鳥有什麼意義之前先稍微劇透一下這本書的情節。這本書裡面寫的就是有個小孩經常被別人當作怪物,後來這個小孩的父親也被許多人攻擊。小孩的父親是個律師,所以他在處理一個白人婦女和黑人的糾紛中成了眾矢之的。
  • 淺析《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知更鳥」的象徵性意義指代
    父親說:「你射多少藍鳥都沒有關係,但是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因為它們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著名的女性小說家哈伯 ·李的經典作品,該作品在1961年榮獲了普利茲文學獎,以該書為題材,在1963年拍攝的同名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也榮獲了奧斯卡三項大獎,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和最佳藝術指導獎。55年來,美國人說這本書在美國地位僅次於聖經。
  • 《殺死一隻知更鳥》:透過知更鳥的隱喻,看教育對人生的影響意義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一部既映射著教育對孩子命運巨大導向作用,又反應了大蕭條時期美國社會上種族歧視問題的小說。全書主要分兩部分展開,作者通過兩部分的敘述,來分別呈現了兩個主題:第一部分,描寫了拉德利因年少時犯錯,而被父親永久關在家裡,失去了人生自由的故事;第二部分,描寫阿蒂克斯為黑人辯護,遭受了種種質疑和不公正的故事。
  • 《殺死一隻知更鳥》:書名本義是不要殺死知更鳥,內容卻恰恰相反
    因此,如果認為《殺死一隻知更鳥》僅是講述了一個關於信念、勇氣、教養,以及堅持不懈為遭遇不公者伸張正義的故事,那麼這種認知註定是片面和不完整的。傲慢與偏見與小說的意蘊多含一樣,《殺死一隻知更鳥》帶給不同閱讀者的體驗和收穫也各有千秋。而令我受教最深的,是對「偏見」這一人類社會現象的二次認知。
  • 《殺死一隻知更鳥》:孩子眼中的愛、公正、勇敢、教養
    《殺死一隻知更鳥》以8歲女孩斯庫特的視角向我們展現了善良與罪惡、勇敢與懦弱、正義與邪惡,讓我們反思是否已經忘記了出發的原因。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公開送給女兒兩本書,其中一本就是《殺死一隻知更鳥》。這種深重的種族偏見,使得人們僅僅以膚色判斷一個人的好壞,而不是以他的行為做評判,最終導致了無辜黑人湯姆的死亡。他完全就是種族偏見的犧牲品,成為了一隻被殺死的知更鳥。而事實證明,白人中也有「人渣」。黑人中也受過良好教育,良好的品行和教養的人。不僅是種族間有這種固有的偏見,在人與人相處的時候,沒有真正了解一個人之前,不要對他人妄下定論。
  • 「去掉那些形容詞剩下的就是真實了」–《殺死一隻知更鳥》
    什麼是知更鳥?為什麼要殺羅賓?你知道嗎?書名是小說的眼睛,是作者交流的關鍵,從中往往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圖。但是《殺死一隻知更鳥》無疑是個例外。只是看名字,我不知道作者講了什麼故事,想表達什麼?但這並不能阻止《殺死一隻知更鳥》成為一部偉大的作品。知更鳥象徵著愛,善良和無辜的人。在《殺死一隻知更鳥》中,它們還象徵著遭受種族歧視的人們和被迫害致死的故事。此外,該案還導致湯姆在槍口下死亡。
  • 美國一中學停用《殺死一隻知更鳥》教學:「黑鬼」一詞「令人不安」
    【文/觀察者網 唐莎莎】 今年8月,美國老牌劇院打破每年重映的傳統,禁播經典電影《亂世佳人》,稱因其涉種族歧視內容,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日前,由美國女作家哈珀·李創作的、反應種族歧視的知名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也遭遇了類似的「厄運」。
  • 直面人世間的偏見,不平等,《殺死一隻知更鳥》值得一讀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反映了美國社會種族歧視給人們帶來的摧殘與迫害。弘揚了作者追求人人平等,期待公平正義的社會價值取向。經典就是經典,這部被稱為僅次於《聖經》的傳世之作,今天讀來,依然讓人心靈震顫。為什麼要取名「殺死一隻知更鳥」?
  • To kill a mocking bird 殺死一隻知更鳥
    看了才發現這本書是一個青少年讀物,但是內容卻很深刻,從一個孩子的視角看待種族問題。種族問題即使是在今天的美國也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知更鳥是一種無害的鳥兒,殺死一隻知更鳥比喻殺死一個無辜的人。
  • 排名在《聖經》之前的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的女作家哈波·李在1957年創作並發表的一部自傳體小說,1961年獲普立茲獎。該小說自問世以來就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時至今日,它已被翻譯成四十多種文字,印刷了一千五百萬冊,是公認的現代美國文學的經典。
  • 殺死一隻知更鳥:為人生而平等而歌唱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當代非常經典的一部小說,故事發生的場景是在美國最南部,據說很多人把這部小說當作作者的真實記錄。很多故事都是根據作者小時候的經歷,全書的故事主題是非常的豐富,作者是一個無邪的小女孩,但是在長大的過程之中,慢慢的喪失了自己的童真。
  • 《殺死一隻知更鳥》最真實的十句話,人要有良心,不能隨波逐流
    有很多文學作品都時以童年的視角寫成的,《城南舊事》、《夏先生的故事》、還有哈珀·李享譽盛名的代表作——《殺死一隻知更鳥》,這些都是。那麼,在這個有童心的六月,來讀一本用兒童視角寫的書吧!那便是獲得過普利茲小說獎的美國文學經典《殺死一隻知更鳥》。
  • 《殺死一隻知更鳥》:真正的勇敢,是你知道會輸仍會堅持到底
    「知更鳥唱歌給我們聽,什麼壞事也不做。它們不吃人們院子裡的花果蔬菜,不在玉米倉裡做窩,它們只是衷心地為我們唱歌。」「你射多少藍鳥都沒關係,但要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這是小女孩第一次聽到父親說「罪惡」這個詞,父親不止傳授了罪惡,幾年之後還傳授了勇氣。
  • 《殺死一隻知更鳥》:三種偏見,是讓一個人遠離良知的殺手鐧
    1962年,《殺死一隻知更鳥》獲普立茲獎,1963年,由小說改編的電影獲第3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迄今為止,它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售出超過三千萬冊。作者哈珀李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她與杜魯門卡坡蒂是幼年的鄰居和一生的朋友。
  • 《殺死一隻知更鳥》告訴我們,孩子們喜歡的爸爸是這樣的
    你們射多少冠藍鴉都沒關係,只要你們能打得著,但是要記住一點,殺死一隻知更鳥便是犯罪。」「知更鳥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它們不吃人家院子裡種的花果蔬菜,也不在穀倉裡築巢做窩,只是為我們盡情地唱歌。所以說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犯罪。」這是莫迪小姐給出的自己的理解。
  • 《殺死一隻知更鳥》:歷史意境的背後,隱藏著3點成長啟示
    在惋惜、感慨之餘,讓我聯想到《殺死一隻知更鳥》裡的怪人拉德利,拉德利做為一個十幾年足不出戶的怪人,在緊要關頭卻走出家門捨身救人,傻子和他一樣都是勇敢而善良的人。《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作家哈珀李發表於1960年的長篇小說,1961年獲普利茲文學獎,在世界範圍內銷售3000萬冊。豆瓣評分9.2分。
  • 經典小說改編成電影仍是爆款,《殺死一隻知更鳥》的魅力在哪裡?
    說到《殺死一隻知更鳥》這本書,我想大部分朋友應該都不會太陌生,因為它太經典了。可想而知,當時的種族矛盾有多深刻,而《殺死一隻知更鳥》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三十年代,南北戰爭只過去了半個世紀,南方的農場主和土地主們在戰爭過去很多年之後還擁有著他們的土地,小說裡以阿蒂克斯所代表的芬奇家族,也是靠在美洲的土地發家的。
  • 網課|6-8年級 To Kill a Mocking Bird 《殺死一隻知更鳥》精讀課
    這次,深受大家喜愛的Chris老師就會為大家帶來《殺死一隻知更鳥》的精讀課《殺死一隻知更鳥》的故事發生在1930年代的美國南部阿拉巴馬州梅科姆鎮。當時小鎮正受到大蕭條的困擾。Atticus Finch是鎮上的一位傑出律師,相比鎮上的其他家庭,Finch家的生活還算富裕。故事的主人公Scout是Atticus六歲多的女兒,這個故事也是從Scout的視角來敘述的
  • 《殺死一隻知更鳥》告訴我們,孩子們想要的爸爸是這樣子
    你們射多少冠藍鴉都沒關係,只要你們能打得著,但是要記住一點,殺死一隻知更鳥便是犯罪。」「知更鳥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它們不吃人家院子裡種的花果蔬菜,也不在穀倉裡築巢做窩,只是為我們盡情地唱歌。所以說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犯罪。」這是莫迪小姐給出的自己的理解。
  • 沒讀過這本書的男人不能嫁—《殺死一隻知更鳥》
    大家好,我是齊小柒,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是美國作家哈珀.李的經典小說的《殺死一隻知更鳥》。這本書是影響全球5000萬家庭的「教養之書」,是美國圖書館借閱率最高的書,1961年獲普立茲獎,由小說改編的電影獲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