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記作家、企業家蔣坤元
作者:重來
照片:重來
發表時間:2020.5.17.
2020年5月17日我專程趕赴蘇州參加了一場由蘇報新蕾讀書會、墨香善存讀書會主辦,相城區東大書店、水蘇子童話工作室承辦的蔣坤元《水車轉啊轉》《我就是那一隻牆外的蘋果》新書分享會。
在我生平,還是第一次參加書友會。這次讓我動心前往,是因為這位作者的雙重身份,在我心裡一直是個謎。他是蘇州企業家中文章寫得最好的作家,是蘇州作家中最富有的企業家。在文藝界有歌手、演員兩棲明星。但是,迄今為止,稱某企業家為作家,或者某作家為企業家,這樣的事例未曾有過。要不,是我孤陋寡聞。在常人眼裡企業家和作家是不可兼得的魚和熊掌——不是一把琴上的兩根鉉,是行駛在兩股道上的車。可是蔣坤元老師卻順風順水地將「魚」和「熊掌」混搭在了一個鍋裡,用他獨特的「廚藝」燉出了一鍋不可思議的美味佳餚。
我和作者雖然從未謀面,但對蔣坤元老師的名字卻不陌生。因為,在簡書、百家號等多家媒體平臺上讀過他的文章。他的文章在媒體平臺上有著極高的人氣,在簡書上獲有22萬點讚。他的名字在微信朋友圈裡更是頻頻出現。有文友讚譽他——「好比陽澄湖大閘蟹那麼有名氣」「是神一般的存在」「活菩薩一樣的男人」……
這是一位農民的兒子,當代鄉土文學作家代表人物。《夢裡水鄉》《我的渭塘》《白米妹妹和黑豆哥哥》《在稻田裡唱情歌》《親親蠶豆》……從這些書名,可以窺見作者對養育他的那片熱土的無比眷戀和對田園生活的無比熱愛。讀者之所以喜歡蔣坤元老師的作品,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文字裡散發著濃重鄉土氣息,更多是因為他的作品中蘊含著無數《沉到河底就能採到珍珠》的人生哲理,這也是他擁有大量粉絲的硬「核」。
走進蔣老師的文字,你會發現這是一位視「寫作是最迷人的生活方式」的文學創作狂。他每天2點45分起床閱讀寫作,清晨寫上2000字,晚上再寫3000字,數年如一日。他說:「世間最好的成全人生欲望的方式,是寫作。還有,拯救自己靈魂最好的方式,仍是寫作。」《四十才是青春》是他的自傳,這是「一本我用汗水寫出來的書」。從38年前一頭扎進文字世界裡,他沒回過頭,筆耕不輟,勇往直前。他將一生中的黃金歲月獻給了文學,所以對他取得今天的成績,我們不會感覺到特別詫異!
有詩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十幾年前,只要你有夢想,只要你有勇氣,你就可以買地,買地後就可以建造廠房,建造廠房後就可以辦工廠……」這是蔣老師的文字,樸實無華,讀來親切。在新書分享會上,我見到了這位身心敬仰的老師。人們常說,人如其文,蔣老師穿著樸素,待人厚道。人家是籤名售書,他是籤名送書,還掏錢管與會者的吃和住。在分享他的創作歷程中,他談得最多的是童年的艱苦和創業的艱辛。他說,在他的文字裡未曾出現過抱怨兩字。他擁有寫不完的素材,要感謝這些經歷。今年已經寫了200多篇散文,3部長篇小說。當得知他座駕是十萬元的麵包車時,讓我對他肅然起敬。要知道眼前這位作家,還有著另外一個身份——一位身價過億的企業家。
蔣坤元老師當過5年工程兵,做過供銷員,跑過汽車配件銷售,後來買地,辦起自己企業。現擁有兩家實體企業。
有句至理名言——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創業和寫作這兩股道上,多數人只能忍痛割愛地兩者選一。這也就是迄今為止企業家裡出不來作家,作家隊伍裡少見企業家的緣由。
企業家有出書的。王石著書《我的改變》《我與萬科》、柳傳志《柳傳志論管理》、俞敏洪《在人生的更高處相見》……馬雲說,在將來會寫一本書,叫《阿里巴巴1001個錯誤》。企業家的書是以自傳體和勵志書籍為主,寫作有局限性。就是勵志書他們也只是站在一個企業家的視角,而稱不上純文學作品。
在立志創業時,他沒有放棄寫作。蔣老師作出了一個非常規選擇——選擇兩者既要。「我在辦廠的同時還堅持寫作,就像老農種稻穀的時候,還在田邊種了西瓜,又收穫了一縷瓜香。」在如此重大的選項中,蔣老師的抉擇是那麼的輕描淡寫,因為他是農民的兒子,他知道在一塊地裡收穫稻穀又收穫西瓜是可能的。
因為當初這個「非常規」的舉措,才有了今天這位身價過億的企業家,出版專著38部的知名作家——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蘇州市作家協會會員蔣坤元。
走進《水車轉啊轉》《我就是那一隻牆外的蘋果》散文集,了解更多蔣坤元老師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