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曾經有次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就提到了窮人和富人的區別:越窮的家庭,買的東西越多;越有錢的家庭,反而買的東西越少。
在生活中會發現,稻盛和夫說得非常對,家裡條件並不是那麼好的,反而家裡堆的東西越多,越是富有的家庭,家裡反而沒有那麼多東西。這就是典型的富人思維,稻盛和夫也給出了三條解釋:
1、富人比窮人,更有自控力
有錢的人很少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買東西上,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創造更多的財富。但是窮人相反,他們看到那些價格便宜但是自己不需要的,都忍不住想要帶回家,這就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現。
2、真正的富人,不會在買東西上浪費時間
有很多人認為只要自己有錢,就能買自己想買的東西。但其實這是窮人才有的想法,有錢人是不會產生這種想法的。
窮人經常在幻想著自己變得更加有錢,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比如:奢侈品、護膚品、自己喜歡的品牌等。而富人非常注重自己的其他需求,而不是自己的物質需求,一次性買完自己需要的東西後,就不需要再關注自己物質欲望。
舉個例子,同樣是買沙發等家具,如果你花高價買了一組沙發,很長一段時間就不會再關注沙發了;但是窮人因為自己的經濟條件限制,買了自己能負擔得起的沙發,但是當聽到沙發打折,就會想要買回家。這招是商場非常喜歡用的,就這樣反覆購買後,窮人家裡的東西只會越堆越多。
3、富人重視價值,窮人重視價格
一般情況下,大家在買東西的時候,首先都會打聽價格。窮人尤其是這樣。首先會關注價格,然後才是產品的屬性,但是富人不一樣。富人更在乎商品的功能和質量,即使價格再高,只要是自己需要的就會帶回家。
簡單來說,就是沒有錢的人,在看到價格便宜的東西,就會考慮自己是否會需要,但是富人就是需要尋找自己需要的商品。如此一來,窮人家裡的東西則越堆越多。
上面說的這3點,就是稻盛和夫對「為什麼越窮的人,越喜歡買東西」,的解釋,他分析得十分透徹,方便大家了解,並且避免入坑。
稻盛和夫不僅是一位企業家,同時也是窮人翻身的模範。27歲,一無所有的時候,創立京瓷;52歲冒險創立了第二電信,後來這兩家公司都成為世界500強。稻盛和夫用自己的經歷充分詮釋了「窮人也能翻身成功」。
稻盛和夫晚年選擇出家,選擇在幽靜偏遠的寺廟感悟人生。後來為了幫助更多人少走彎路,他復盤了自己的一生,總結了人生哲學和成功經驗,匯集成《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以便後人學習借鑑。
如果你覺得自己能力需要提高,自己的思維還有欠缺,不妨去讀讀這本《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從這本書裡尋找答案,相信你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