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醫院發展至少在就醫模式、醫療服務提供方式、醫院新空間、支付方式、藥品供應鏈等5個層面改變了醫療服務體系;網際網路醫院的業務不應該僅僅局限於複診,而是應該將重點落在一體化專科專病診療、深入慢病管理,並聯動預防、住院、康復等業務;目前網際網路醫院還處於起步階段,利用度還低於預期,需要有完善的組織體系和管理機制平衡需求側和供給側,其發展需要加強與其他行業、生態圈的聯動。
上海市兒童醫院院長於廣軍認為「網際網路醫院是一個新生事物,但終究長江後浪推前浪,網際網路醫院的時代終會到來。」站在疫情防控的當下,作為公立三甲醫院網際網路醫療的積極探索者,上海市兒童醫院院長於廣軍日前出席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的「數位技術,改變醫療」第32期衛生政策上海圓桌會議,分享了他多年來對網際網路醫院的觀察、實踐與思考。以下為發言實錄。
圖片來源:陸家嘴金融網
一. 網際網路醫院的前世今生
在前期網絡醫院、雲醫院等模式的基礎上,微醫在2016年烏鎮網際網路大會上率先提出網際網路醫院,並開出第一張「處方」。
2017年寧夏率先審批網際網路醫院,由此興起第一輪網際網路醫院的建設熱潮,全國先後共計超過50家網際網路醫院成立。之後衛健委的意見徵求稿,其嚴管的導向使剛剛興起的網際網路醫院陷入死寂。
2018年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從政策層面定調支持網際網路醫院的發展。截止2019年11月,已經有15個省市相繼制定出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 的實施意見或行動細則,推動網際網路醫院的落地。
2019年國家推出的「網售處方藥不再被禁止」和「將網際網路醫療納入醫保體系」舉措進一步消除了制約網際網路醫院在處方藥網售和醫保支付環節的障礙。
今年疫情的爆發使網際網路醫療成為抗疫第二戰場。為此,國家衛健委與醫保局發文鼓勵開展網際網路診療進行疫情防控,要求 「充分發揮網際網路醫院、網際網路診療的獨特優勢,鼓勵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及藥品配送」。網際網路醫院的服務內容也逐步向醫療核心業務延伸(例如就醫服務、輕問診、在線醫療)。
二.為什麼要做網際網路醫院?
1. 民心所向:緩解就醫難、降低就醫成本網際網路醫院能提高服務可及性、打破時空阻隔,解決部分地區醫療資源缺乏等問題,也能降低交通成本和時間成本,避免長時間排隊等候掛號、付費。
2. 醫改所系:助推醫改政策落地網際網路醫院能改善服務、提高效率,通過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從而推動分級診療的實施,也有助於「健康中國」戰略下的全程健康管理的實現。
3. 轉型發展:建設智慧醫院,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傳感器技術、5G技術、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支撐可以實現醫院的高質量的發展。網際網路醫院的發展也能改善就醫環境,提升內涵發展並使線下醫療更加聚焦疑難雜症。
4. 制度供給:基本到位,劃清政策「紅線」到目前為止,網際網路醫院的準入、監管與支付均以得到解決。在準入監管方面,《網際網路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網際網路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的發布廓清了網際網路醫療和網際網路醫院的範疇,為實行分類管理並劃清政策「紅線」提供了政策支撐。在醫保支付方面,政府通過發布《關於完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網際網路+」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也是希望實現優質醫療資源跨區域流動、促進醫療服務降本增效和公平可及、改善患者就醫體驗、重構醫療市場競爭關係。
5. 疫情所逼:滿足患者合理就醫需求疫情的爆發,社會各界普遍對減少不必要的實地就醫達成了共識。因此,疫情期間網際網路醫院的發展能緩解醫療救治壓力和群眾就醫焦慮,減少交叉感染、減少人員聚集。特別地,網際網路醫療能為疫情期間慢性病人群就醫需求提供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三. 網際網路醫院的初步探索
在闡述網際網路醫院的初步探索之前,有必要對網際網路醫院和網際網路醫療的範疇解析清楚。網際網路醫院有兩種運營模式:第一種是以醫療機構作為提供主體,把網際網路醫院作為第二名稱,其要求是提供的服務要與實體醫療機構獲批的診療科目一致;第二種是網際網路公司與企業共同申辦網際網路醫院,平臺擁有優質專家資源,但其必須依託實體醫療機構,線上線下監管要求一致。
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業務:一個是核心業務,其涉及到在線診療、遠程醫療、在線諮詢、健康管理;另一個是輔助業務,其涉及到網上預約掛號、就診提醒、行動支付、檢查檢驗在線查詢、人工智慧輔助決策。
上海及上海兒童醫院網際網路醫院的初步探索上海市網際網路醫院建設發展較為迅速,從去年8月份上海市衛健委發布《上海市網際網路醫院管理辦法》,到今年2月份,發布上海市網際網路醫院監管平臺並審批通過首批6家公立醫院掛牌網際網路醫院,3月份又發布《上海級醫院網際網路醫院工作指南》從醫療服務管理、藥事管理、支付管理、信息安全、質量管理和運行監測、宣傳工作這六個方面詳細明確了網際網路醫院的具體工作規範。
網際網路醫院建設的指導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而推動醫療服務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因此需要著力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便捷性、醫療資源整體效能和醫療衛生現代化管理水平。網際網路醫院平臺可以圍繞「管理+服務」進行建設,通過網際網路服務渠道、身份實名認證、電子籤名等技術支撐,來建設網際網路醫療基礎管理平臺和業務應用平臺。基礎服務平臺主要包括基礎數據管理、醫療資源管理、服務監督管理、系統管理、對接監管平臺。業務服務平臺主要包括就醫服務、健康服務、就診服務、協作服務、護理服務、第三方協作。
網際網路醫院應用端主要是醫護端、患者端、醫院運營管理端和第三方機構端。就以上海市兒童醫院為例,一方面通過上海市兒童醫院兒聯體提供遠程聯合門診、遠程會診/多學科會診、雙向雙明會診、遠程教學等。另一方面,上海市兒童醫院自身開展網際網路線上診療服務(比如提供線上發熱諮詢、線上專科諮詢、在線複診等)以探索實現兒童三甲醫院特色定位的網際網路醫院服務。
四. 網際網路醫院改變了什麼?
網際網路醫院的發展至少在5個方面改變了整個醫療服務體系。
1. 傳統就醫模式患者直接與醫生接觸。網際網路醫院打破了空間上對獲得優質醫療資源的限制,患者可更快、更容易找到合適的醫生,以獲得有效的醫療服務和諮詢,減少因盲目就醫導致延誤診治等不良後果的概率,進而實現從醫院就醫轉變為家中就醫。
2. 醫療服務提供方式醫生可以利用自己碎片化或業餘時間,解答患者病情疑問,同時普及健康知識,指導健康生活方式,做好疾病預防和保健工作。這種方式也能發揮精準分診作用,增加患兒粘性,樹立醫生個人品牌。
3. 醫院新空間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平臺直連醫院各項業務系統,可以實時查詢獲取患者前期的原就診記錄和藥品處方等信息,同時可以線上開具檢查檢驗申請單並進行預約,患者只需在預約時間前往醫院進行線下檢查檢驗。
4. 支付方式先診療後付費、預儲值付費、自助付費、掃碼付費、自費患者行動支付等支付方式出現,突破了被認為是最不可能、最艱難的醫保無卡支付。
5. 藥品供應鏈雲藥房的出現使藥品批發變為零售,從配送到醫院轉變為配送到家庭,這從經濟學角度上可以降低中間成本。
五. 網際網路醫院如何發展?
1. 瓶頸與限制。目前網際網路醫院還處於起步階段,利用度還低於預期,這主要是由兩個方面因素促成的。在需求方面,服務對象對網際網路醫院有個自然接受過程,患者服務體驗也有待提高。在供給方面,網際網路醫療利用積極性也不高並且還存在較大的制度約束,比如現在的網際網路醫療只限於複診和普通專科。另外,考慮到道德風險的存在,醫保部門對網際網路醫療的應用有所限制,以防止醫療資源的浪費和成本的控制,但另一方面過度保守的限制制度也會導致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數量供不應求。
因此,需要有完善的組織體系和管理機制平衡需求側和供給側,從而推動網際網路醫院的發展。比如,對於一些價格需求彈性較高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可以不納入醫保。另外也可以借鑑民營網際網路醫療的管理模式,通過打造個人品牌和價格手段(或績效考核),來激勵醫生積極投入網際網路醫療服務中。
2. 機遇與發展。當前的疫情防控改變了傳統的思維觀念與業務模式,並強調「零接觸」業務的發展。最近上海「新基建」中也明確推動網際網路醫院的發展,加上發展在線經濟和醫院轉型的要求下,網際網路醫院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未來網際網路醫院的發展首先需要拓展業務,深化應用。網際網路醫院的業務不應該僅僅局限於複診,而是應該將重點落在一體化專科專病診療、深入慢病管理,並聯動預防、住院、康復等業務。其次,需要加強宣傳,提升患者體驗。比如網際網路醫院的線上操作問題的解決,線上醫療質量的提高。再次,需要優化相關政策。網際網路醫療發展主要有兩個因素推動:技術和政策。回顧這幾年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較寬鬆的政策往往能使網際網路醫院有一個較快的發展。最後,網際網路醫院的發展需要加強與其他行業、生態圈的聯動。
網際網路醫院的發展完全可以與商業保險、電信、銀行以及藥品器械供應廠商合作互補。網際網路醫院是一個新生事物,但終究長江後浪推前浪,網際網路醫院的時代終會到來。人們總是高估一兩年之內的變化,而低估未來十年的變革。假以十年,網際網路醫院的發展可能會超乎我們的預期發展。最後,我們要秉持在危機當中孕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相信網際網路醫院的發展能真正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