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至24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浙江烏鎮舉行,不少專家、企業家著重關注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的創新與發展。作為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接受新華網專訪提出,工業網際網路將是引領網際網路發展的新引擎,要積極引導核心技術研發,突破「卡脖子」技術,跨行業跨領域賦能。
工業網際網路將是引領網際網路發展的新引擎
李軍旗: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召開具有重大的意義,這年或是世界新格局開啟的年份。在新世界格局開啟的過程中,網際網路會起到促進的作用。尤其是疫情之後,原來一些想不到的事情都發生了,比如線上醫療、線上教育、在線會議等,甚至線上工作都成為了常態。新冠肺炎疫情促使數位化轉型的速度和規模,數位化轉型對抗擊疫情來說也提供了非常好的技術手段和支撐,助推了我國率先實現經濟的復甦和發展。
如果說,網際網路的上半場是消費網際網路,那麼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就是下半場。所以,工業網際網路將是引領網際網路發展的新引擎。工業網際網路未來的產業生態是什麼樣?未來會帶來哪些新的商業模式?在實現的過程中還有哪些問題或者說核心的技術需要突破?這些都需要關注,需要大家共同探討。「工業網際網路的創新與突破」的舉辦將聚集不同行業的專家、代表,從不同的視角帶來觀點和想法。我作為工業富聯的代表,也希望把我們過去在工業網際網路路徑探索和技術突破上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突破「卡脖子」技術 跨行業跨領域賦能
李軍旗:近年來,工業富聯不斷加大研發,打造出多項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例如,我們通過多年努力,開發了一套智慧控制體系——「霧小腦」。它是以人類後腦為模型,直接與天然傳感器即五官連在一起,解決了生產製造過程中的可感知、可預測、可控制等問題,為眾多傳統製造企業的升級轉型提供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並且軟硬體都是自主可控的。
另以我們十分熟悉的智慧型手機舉例,其中也有一項「卡脖子」技術,就是不鏽鋼外框的切削加工工具及其材料,我們花了多年時間進行了突破。而這一突破如今不只應用於智慧型手機行業,更是跨領域跨產業應用到高鐵鐵軌的修磨技術中。過去這項技術是一項「卡脖子」技術,因為其刀具被歐洲一家企業所壟斷,現在我們不僅能做到進口替代,同時通過創新研發,在修軌的車廂的輪子中加上傳感器,能夠幫助我們提前感知、提前預測,做到了自主可控。
強化「三硬」,補足「三軟」
李軍旗:工業網際網路有「三硬」和「三軟」:雲、網、端構成了「三硬」,雲是伺服器,網是網絡,端是智能終端;工業大數據、工業人工智慧和工業APP是「三軟」,「三硬」和「三軟」加起來構成了工業網際網路未來的生態。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我們的「三硬」其實並不落後,有些領域還屬於全球領先。比如說網際網路的普及程度、5G技術等,但是在製造業的基礎上,在「三軟」上,我們是偏弱的,比如工業軟體很多是依靠國外進口。
我覺得政府要進行積極引導,引導核心技術的突破;媒體、資本市場也應該積極引導,向實體經濟、向製造業的基礎上投入資源、資金等,如此才能打牢基礎,補齊短板。就像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將我們的體制優勢運用到核心技術突破上,推動企業創新發展。創新需要一個生態環境,不能急功近利。
服務全球製造兼善天下事業
李軍旗:十九屆五中全會、「十四五」規劃重點突出了「科技創新」,我相信只要沿著規劃踏踏實實地幹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就能夠把我們的短板補齊,能把基地打牢,能夠把我們創新發展的領域發展成為全國領先。
對於工業富聯而言,從2018年開始,我們就確立了「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的雙輪驅動戰略,我們要竭力去補齊企業發展的短板,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未來引領「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生態圈奠定基礎。雖然這是一場持久戰,但「國內國際雙循環」等國家戰略的實施都帶來了很大的機遇。比如,我們在全球11個國家和地區有所布局,這就有助於我們積極推動「雙循環」,而工業富聯的宗旨就是「服務全球製造兼善天下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