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汪林林怎麼也想不到,一個春節過完,自己會被稱為「藥神」。
但在旁人眼裡,這位退伍軍人完全對得起這個稱號——大年初一至今,汪林林通過各種渠道,自掏腰包購買了兩批近4000個口罩,在他擔任店長的蘇寧小店鎮江凱旋國際店免費發放,解了不少周邊居民的燃眉之急。
兩批口罩很快就被一搶而空,汪林林也因此成了當地的名人。如今,他每天都能接到幾十個詢問口罩的電話,就連附近派出所民警想置辦額溫槍,也來找他幫忙。
「每天都有人問我『還有沒有口罩』,『實在沒有』這種話我真的說不出口。」2月7日,汪林林購買的第三批口罩到貨,依舊在蘇寧小店鎮江凱旋國際店無償贈送。由他送出的口罩,目前已達4000個。
自購3000多支口罩,不到3小時發光
汪林林出生於山東泰安,2010年高中畢業選擇參軍,2015年12月退伍後,追隨妻子落戶鎮江,經歷了自己開餐飲店、在鎮江本地超市做採銷等工作後,他在2018年5月進入蘇寧,隨後擔任蘇寧小店的店長。
春節前,汪林林每天都會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各式各樣的年貨促銷信息。直到大年初一,他意識到疫情形勢嚴峻了。
「其實年前也聽到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消息,因此除夕那天聽說有朋友進貨,我就請他幫忙給我帶400支口罩。當天我們在蘇寧小店的社區微信群裡,告訴大家免費送口罩,但是領的人不算很多。」汪林林說,「到了大年初一,來要口罩的居民突然多了起來,初二上午就全部領完了。」
隨後兩天,口罩供應越來越緊張,汪林林發動各種關係,終於在常州一家工廠找到了口罩貨源。大年初四一早,他就開車前往常州,帶回了3500支口罩,「兩天都沒睡好覺,聯繫不到貨是真的著急。好在貨到店裡,不到3個小時就發光了,還有人專門開了半個小時車來領。要知道,鎮江市區不算大,半個小時車程已經算比較遠了。」
雖然店裡的告示牌上寫著「每人限領1-2個」,但遇到家庭條件特殊者,汪林林還是會特事特辦。「在鎮江本地一家商超工作的同行大姐找了我好幾次,說他們公司發的口罩效果一般,而且每個人只有一個,想在我這邊拿點,我就一次性給了她10個。大家都在做保障民生供應的事,彼此能幫一點是一點。」
「還有一位是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他加了我微信,說自己腿有傷,出門只能開車,如果沒有口罩會很不方便。」汪林林二話沒說,給了對方10個口罩,「都是退伍軍人,而且還是為祖國流過血的前輩,能幫忙肯定得幫。」
說不出「沒有」,第三批口罩將到店發放
的確,軍人和責任,已經是汪林林最重要的標籤之一。
2011年,也就是汪林林參軍第二年,天津暴雨城市發生內澇,他和戰友們第一批出動搶險。此後的天津港爆炸事故,汪林林也參與了救援。如今遇到疫情,他自掏腰包送口罩的舉動,贏得了不少點讚。
「從我接手鎮江凱旋國際這家蘇寧小店到現在,通過業主互動等方式,咱們店的月銷提升了快4倍。所以,我一開始真沒想那麼多,就是覺得蘇寧小店周邊的居民天天來照顧生意,送點口罩給大家用來防護很正常。現在知道送口罩這事的人多了,不僅小店的社區微信群經常有人問,我每天還會接到很多打來問『有沒有口罩』的電話,但『實在沒有了』這種話,我真說不出口。」為此,汪林林通過多種渠道尋找口罩貨源,2月7日,第三批口罩終於到位,依舊在蘇寧小店店裡免費發放。
事實上,在抗擊疫情這場戰鬥中,汪林林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妻子就職於鎮江市疾控中心,如今正處在「戰疫」的第一線,不僅沒辦法照顧孩子,更是明明在一個城市,卻只能在電話裡聽孩子奶聲奶氣的問候。
「我們是在部隊的時候相識結婚的,雖然都是平凡的退伍軍人,但依然有這個覺悟和責任感。」汪林林說,「比起一線的專家和醫護人員,我哪能算什麼藥神,但我相信,只要每個人多做一點,疫情也許就能緩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