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阿里影業重金打造的90後熱血電競網劇《最強男神》已經在優酷視頻上線,截止1月20日已經取得網播量破3億的成績,兩次登上德塔文電視劇景氣指數榜,90後主演張思帆和張新成也人氣大漲。同時,企鵝影視的《全職高手》網劇正在積極製作,確定由流量小生楊洋擔綱主演。一時間,電競網劇成為了大莊家下注的熱門題材。那麼,電競劇作為一種較新鮮的網劇形式,是否會是下一輪造星運動的開端?是否會是視頻平臺擴展用戶範圍的好辦法?
電競劇的前世今生
早在2008年,國內就有電競題材的電影《電競之王》上映,此後陸陸續續還有《電競高校》等少量電視劇網劇問世,但當時電競作為一門競技還未走入大眾,因此相關影視也沒有太大反響。但當下的大環境已經是換了一個天地。
2017年底,我國網際網路用戶已達近8億、熱門手遊玩家數量不斷突破、精品網劇對於年輕觀眾的吸引力、年輕人群消費能力創高……這一系列變化的綜合影響下,電競題材影視化成為了阿里與騰訊共同的選擇、和新的較量。
目前最被關注的電競網劇,無疑是阿里影業的《最強男神》和企鵝影視的《全職高手》。行業甚至把這兩部網劇視作BAT在電競衍生領域的一次新交手,代表著阿里與騰訊在電競與網劇兩大交叉市場搶灘布局的戰略意圖。
最強男神
《最強男神》是由阿里影業出品的電競題材校園網劇,由張思帆、張新成、葉筱瑋、郭威、是之、崔寶月、肖豐震等主演。該劇改編自蝶之靈同名小說,講述了犀利大神劉川帶領一眾有潛質的「菜鳥」小弟,組成龍吟戰隊,與其他一流競技團隊一爭高下,期間收穫滿滿兄弟情,並逐步成長為電競超級戰隊的勵志故事。該劇於2018年1月5日在優酷視頻獨播[1]。
全職高手
《全職高手》是根據蝴蝶藍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子競技青春劇,由企鵝影視和檸萌影業聯合出品,楊洋和宋祖兒等聯袂主演。該劇講述電競頂尖高手葉修,遭到俱樂部的驅逐淪為網管,最後在榮耀新開的第十區重新投入遊戲,重返巔峰之路的故事,該劇於2016年5月5日起進行演員海選;第一部預計2018年在騰訊視頻推出[2]。
電競劇的市場意義
1、什麼是電競
電子競技的定義:就是電子遊戲比賽達到「競技」層面的活動,是利用電子設備作為運動器械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對抗運動。通過運動,可以鍛鍊和提高參與者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心眼四肢協調能力和意志力,培養團隊精神。電子競技也是一種職業,和棋藝等非電子遊戲比賽類似,2003年11月18日,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准,將電子競技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競賽項目。[3]
電子競技是文化體育行業中最火爆的細分領域之一,在全球,特別是在韓國的發展十分迅猛,已經與圍棋、足球並稱為韓國的體育三大國技,相關產業鏈的價值甚至已經超過了汽車業。國內電競粉絲規模不斷擴張,2015年達到1.2億人,同比增長高達53.1%,預計2018年將達到2.8億人。粉絲規模持續高增長,2015 年國內電競市場規模為374.6億元(同比增長65.53%),2016 年市場規模達到504.6億元(同比增長34.7%);國內電競市場滲透率由2014 年19.8%升至2016 年30.5%,電競行業已經成為遊戲行業的重要細分領域[3][4]。
2、騰訊和阿里為何要對電競遊戲搶灘布局
電競遊戲的市場規模
據統計,2018年電子競技的受眾即將達到2.8億,佔比超過國內網際網路用戶總數的25%,國內每4個網際網路用戶中就有一個以上的電子競技用戶,市場巨大。電子競技的用戶群體高增速、體量巨大、中心化,而且畫像特徵明顯,比網際網路用戶的整體特徵更加優質,讓電競市場具備了更強的議價能力,吸引了包括BAT在內的企業不斷投入。
騰訊和阿里都將電競業務從遊戲中抽離,作為一項單獨盈利業務來發展,採用了構建生態系統的方式,並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求制定了不同的布局和具體措施。電競業務與視頻平臺業務的結合,無疑是具有巨大市場想像空間的潮流先鋒之舉。
騰訊和阿里的電競戰略布局
阿里巴巴在2016年將UC九遊更名阿里遊戲,UC九遊總裁林永頌出任阿里遊戲總裁,俞永福親自出任阿里遊戲董事長。2017年,阿里遊戲總裁史倉健宣布正式全面進軍遊戲發行領域,投入10億資金助力遊戲IP生態發展,並與阿里文學、阿里影業、優酷聯手推出"IP裂變計劃",利用阿里巴巴產業布局優勢打造阿里電競遊戲生態。
騰訊方面,馬化騰旗下早已有《英雄聯盟》、《穿越火線》、《王者榮耀》《CF手遊》等產品,其中《英雄聯盟》以每月1.5億美元的盈利排名全球第一,騰訊目前正在謀劃電競部門獨立運作,或獨立成立子公司,或在互娛事業部成立獨立業務部。
2017年,IEF發布品牌戰略布局,將打造全新電競生態圈:電競+IP+娛樂,形成泛娛樂化布局。電競具有「大體育」與「泛娛樂」兩種特性,和音樂、影視等泛娛樂產業的融合趨勢日漸明顯,而影視恰恰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電競IP可視化的價值
根據艾瑞諮詢的特徵畫像,電競用戶的整體商業消費潛力顯著優於傳統的視頻平臺用戶,呈現出以本科以上學歷為主、企業白領和管理人員佔比高、8000元以上月收入家庭佔比高、青年人群為主的特徵。利用電競網劇,將優質用戶從電競向視頻平臺引流,有利於提升視頻平臺的用戶構成,提升視頻平臺的商業消費潛力和衍生商業價值。同時,電競IP的影視化,也是BAT旗下多模塊聯動,價值互補和用戶粘連性最大化的需要。
最強男神PK全職高手
如前文所述,電競市場潛力巨大,但男性、白領受眾、青年受眾佔比太高,從完整生態鏈的角度出發,適當平衡受眾結構,才有利於給衍生產業拓展女性受眾、全年齡、全收入受眾,因此,電競IP動漫改編、電競IP視頻化的項目,將是騰訊和阿里電競生態鏈完整化的重要布局,電競是娛樂化、大眾化、商業化中的重要手段。
1、最強男神和全職高手的IP影視化比照
最強男神和全職高手分別來自蝶之靈和蝴蝶藍的原創網文IP改編,但IP源的不同,讓最強男神IP更偏女性向,全職高手比最強男神稍微男性一些,但也有女性向的顯著特徵。這與電競的男性向特徵有明顯的不同,更為適合視頻平臺的用戶特徵,也構成了從電競到網劇轉換的受眾基礎。
也就是說,電競網劇原本可能是網劇中較男性化的一種,但選擇的IP源具有適度女性化特徵,中和了受眾差異帶來的可能衝突感。
《全職高手》原IP發布於起點,男性作者蝴蝶藍出品,受眾性別更平衡,曾在影視化之前先行推出動漫,IP知名度更高。也因此,《全職高手》影視化的起點很高、觀眾期待很大。企鵝影視已經表示,該劇是「企鵝影視自製內容板塊的重要拼圖」,最終會以動畫+真人的方式呈現,楊洋為主演。顯然騰訊視頻為了引起女性關注,選擇了高話題度IP,並選取流量藝人引流。
《最強男神》原為晉江IP,進行改編後,成為電競題材校園網劇,因為沒有愛情線,全劇走的是搞笑輕鬆中二路線,被觀眾認為是放鬆的選擇之一。雖然原IP中的腐向感情線被砍,但在女生中話題依然很高。在整體風格上,《最強男神》相當照顧了男性觀眾,強調了校園感和熱血兄弟情義。據了解,阿里影業高度重視《最強男神》的打造,擬拍攝三季共108集,目前所有演員都按照三季籤約,明顯打算走精耕細作的長線路線。同時,還配套了影視遊戲聯動計劃、衍生計劃。
《最強男神》一眾主角都是男性,沒有戀愛線,這與《全職高手》截然不同,兩部電競網劇實現了市場細分。
2、兩部劇的市場預期
《最強男神》由於原本是腐向IP,更依賴於改編為網劇後的影響力出圈,雖有部分原著粉認為改動太大,但大多數人表達的是樂見其成的寬容態度。
《全職高手》由於知名度高、有眾多宅男腐女受眾,原著粉對於當前的選角有所不滿,這種不確定性有被放大的可能性。但根據過往經驗,原著粉的不滿對於IP的影視化商業業績一般影響不大。同時,在流量藝人的加持下,該劇有望成為一部具有熱血氣氛的青春偶像劇,主演楊洋和宋祖兒的顏值都很不錯,自帶偶像氣場,有利於提升在女性市場的認可度。
從市場效果看,有可能兩劇的導流能力剛好相反。
《最強男神》強調的熱血兄弟情義,有利於電競受眾觀看網劇,將優質客戶向視頻平臺導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女性觀眾對電競遊戲的反向流動。
《全職高手》男女主美顏盛世,有利於女性受眾接受電競遊戲,將女性客戶導流向遊戲平臺。從評論期望來看,該劇是電競行業對不了解此道的女性觀眾的一次科普,有利於拓展電競的女性受眾。
這兩種導流模式,都將有利於阿里和騰訊內部生態系統的自我完善和內循環加強。而張思帆和楊洋作為熱血系和青春系兩種不同風格的電競IP男主,也將有望得到不同導流意義的市場價值加成。
3、楊洋和張思帆的比照
《全職高手》對於楊洋,是某種意義上的突破之作。《最強男神》對於張思帆,是首次擔綱主演的作品,尋求突破的流量小生VS上升期的新人,青春偶像劇VS輕鬆熱血劇,有利於將電競優質人群引入視頻平臺,全力推廣電競概念進入女性市場。
楊洋
楊洋2003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因出演李少紅版《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而正式出道,2015年後相繼出演電影《左耳》、網劇《盜墓筆記》、青春劇《旋風少女》,並因2016年的電視劇《微微一笑很傾城》爆紅,得以在2017年擔綱大製作商業電影《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最近又接下了當紅的電競題材IP《全職高手》。
楊洋一度是全網最具流量的鮮肉之一,只是電影《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收效未能達到預期,聲勢稍有下降。此次重回定製網劇《全職高手》,顯然有意複製其在青春言情劇《微微一笑很傾城》中扮演遊戲高手肖奈所獲得的成功,企鵝影視應也是看中了楊洋在《微》劇中的遊戲高手人設,才讓其扮演大神「葉修」。
由於楊洋的出演,該劇最終無疑會成為一部具有熱血氣氛的青春偶像劇,再加上該劇特效要求很高,結果未必會讓原著粉十分滿意,但對於電競的大眾科普依然十分有利。
張思帆
張思帆是稻草熊影視的籤約藝人,2015年剛剛從湖南大學表演系畢業,出道還不滿兩年,曾參與過湖南芒果TV真人秀節目《完美假期》和深圳衛視的《極速前進3》,以出眾的顏值被郭敬明導演看中,在電影《爵跡》中出演楊冪的哥哥「神斯」,並在兩年中相繼參與過電視劇《半妖傾城》、《月之子》、《回到明朝當王爺之楊凌傳》中的各種類型角色,積攢了一些表演經驗。終於在《最強男神》中獲得了第一主演的角色,又在不久前主演了新校園輕喜劇《我的女友要上天》。
張思帆顏值不錯、身高腿長,謙虛、豁達也是其個人關鍵詞,據說,張思帆為了接到《最強男神》的男主,曾經苦練電競遊戲,操作技術像模像樣,得以成為《最強男神》的男主。該劇播出後,張思帆和劇中隊友的衝突與合作擦出不少火花,與張新成的搭檔成為該劇在微博中最有賣點的話題,張思帆百度指數也上漲了近1000%,網劇傳播帶動效果明顯。
儘管《最強男神》目前的播出效果還達不到爆款意義,3億以上的播放量能夠及格,但在青年族群中話題依然很高,也收穫了一些電競愛好者的觀劇。更大價值在於對平臺的雙嚮導流意義,對演員的受眾擴展價值。
考慮到這部劇將拍攝三集108集,張思帆的潛在受眾將有望引入高消費力、高學歷、高粘性的電競族群,對藝人的演藝生涯持續性將有較大的價值。
那麼,阿里作為騰訊的重要競爭對手,此次為何並沒有選擇市面上的熟面孔,而是啟用近乎新人的90後藝人張思帆與流量演員楊洋對打?
分析張思帆的個人特質,具備男性向、熱血兄弟範兒等標籤,這與電競人群的天然特質相當接近,而且張思帆作為一個電競好手,能更好地展示電競遊戲自身的魅力。選擇張思帆,有利於把電競人群入注視頻平臺。
也就是說,騰訊選擇楊洋,有利於更多女性受眾接受電競,完善電競遊戲的受眾結構。而阿里選擇張思帆,有利於電競受眾在阿里系的APP應用範圍擴展,實現高價值人群在阿里全平臺的價值復用。
4、電競IP對藝人成長性的作用
電競自身受眾是男性向的,《最強男神》IP來源有女性偏好,經過改編後,呈現出更突出的男性向特徵。電視劇市場是女性市場,但網劇更偏向於性別佔比均衡,電競IP具備鮮明的網劇適配特性。
青年男藝人出演電競IP,有利於擴展受眾範圍,避免「小鮮肉」的片面定義,突出man、個性、責任感、團隊精神等方面,打造差別於市場同業的個人形象。
以張思帆為例,風格並沒有走時下流行的「霸道總裁」、「暖男」或者「撩妹」等形象,而是以更加真實自我的表演方式,體現出重視兄弟、照顧小妹等宅男向偏好的性格特徵。而楊洋的「遊戲大神」符號進一步加強,也將有利於他高冷、酷帥個人形象的建設。
2018年,網劇市場的增速已經顯著快於電視劇,而電競市場的增長速度又高於遊戲市場整體,電競網劇無疑是兩個強板塊的強交集。德塔文曾經斷言,2018年極有可能從網劇市場誕生出頂級藝人,有雄心、有事業野心的藝人,完全可以考慮出演一部頂級視頻平臺的高質量網劇。這樣的頂級藝人,是否會出現於電競題材呢?
張思帆已經試水,楊洋作為流量小生即將進一步嘗試,電競題材網劇,是否會為小生進化為宅男宅女們心目中的二次元大神貢獻力量,我們將報以期待。
參考資料
1.《最強男神》百度百科
2.《全職高手》百度百科
3. 宇博智業:電子競技的行業定義及分類
4. 中投顧問:《電子競技市場報告:用戶行為特徵分析》
5.艾瑞諮詢:《2016年中國電子競技及遊戲直播行業研究報告》
以上為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
七州夷離堇 蘇秦|德塔文影視觀察